APP下载

连云港市沿海特色风貌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2022-07-16闫凡峰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2年8期
关键词:风貌滨海园林景观

闫凡峰,洪 霞

(1.连云港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江苏 连云港 222000;2.连云港市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沿海特色风貌在海陆交互地带具有提升城市滨海资源区域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弘扬滨海城市传统历史文化的作用。园林景观不但为居民提供了开放性的休息场所,也拓展了城市旅游资源范围。独具特色的沿海景观园林作品作为所属地区的一张“名片”,加强了城市文化底蕴和综合实力。对此地带的开发逐渐纳入城市整体规划范围。

当前,关于沿海特色风貌景观设计的研究逐渐兴起,主要研究方向侧重于水环境建设和景观设计2个方面。一是水环境建设。王云奇[1]提出,“海绵城市”技术是缓解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城市复杂水环境恶化问题的重要理论和指导技术;王超[2]研究表明水环境的改善需在原有蓄水池基础上,扩宽原有河流水系,采用地表水体调蓄净化,通过生态调蓄空间连接引河,以闸控制,建立水体循环与雨洪调蓄结合的水系统;汪婷婷等[3]提出水作为重要的环境资源备受关注,但滨水区的开发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滨水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魅力的作用未能完全凸显。二是景观设计与保护。蒙祖焱等[4]将山地水景观规划融入到乡村景观的骨架和细节中,形成相互关联、共生的整体空间形态,使乡村风貌在生态、生产、生活等方面保持平衡;武盈希等[5]阐释了地域文化对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影响,提出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景观中最活跃的地域单元;张彬彬等[6]提出小城镇水网的合理组织、水体自身的水体功能划分和净水措施,探索水系与城镇布局及空间形态有机结合的思路,在开发利用滨水空间的实践中寻找城镇空间魅力。

在保护自然风貌、体现城市特色风情的基础上,融入总体景观功能设计、展示多种资源类型共存的滨海园林,成为越来越多滨海城市的选择。以园林景观设计切入沿海特色风貌的塑造,在保护生态区域的良性环境、维持新的资源平衡、综合空间实现开放性休闲活动、保障和促进城市气候和人们亲水性天性的融合、快速发展沿海特色旅游产业、拉动当地就业、保护标志性文化遗迹、见证历史传承和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园林景观设计与沿海特色风貌塑造相关理论

1.1 概念的界定

1.1.1园林景观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是融合规划、地理及生态等多学科及自然、人工景观要素的交叉型设计学科。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应用范围为城市滨水、绿地、公园、度假区域以及城市商业风景区等。其中园林景观设计时所调用的自然、人工景观要素,包括河流、海洋,山川、树木等风景自然要素,以及人工修建建筑物、广场、历史文物遗迹、艺术作品等人类活动的景观等。这些素材共同组成了园林景观设计的资源,为其提供了进行系统规划和有序搭配完成和谐景观塑造的题材。本文所指的园林景观设计是应用滨海城市沿海特色风貌塑造的设计方式。设计城市滨海地带项目涉及到较大区域内的城市规划,河流治理、庭院构建等实施步骤,还有主题街区、地理文化标志广场等项目布局。这些“软”、“硬”景观共同构成了园林景观设计的细节[7]。

1.1.2城市沿海区

城市沿海区与沿海特色景观的区别在于,它是城市滨海区域涉及的土地和水域等自然地形地貌,以及包含其生物要素的滨海资源,以城市海岸线为分布主干,向海洋及陆地扩展形成的沿海区域[8]。这一地带处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滨海海洋生态系统的交汇处,形成了生态系统互相影响的滨海地带。城市沿海区仅指地理位置上被其水域影响的自然因素。其规划方案依据法律规定施划执行。城市沿海区的建设包括海洋捕捞等不同方向的滨海开发行为。

1.1.3沿海特色景观

沿海特色景观是指在拥有丰富自然与人文资源条件的城市滨海地区,形成的具有弹性范围与空间特色的,集观光娱乐、交通、科研等一体化的城市滨海景观类型。沿海特色景观在城临海城市的发展中,通常作为滨海特色给予规划。它融合滨海城市风景区为一体,呈现出海洋景观与城市特色交汇的近海景观范围。沿海特色景观通常以海岸线为基准,通过狭长地带的景观造型规划,形成具有沉浸式、体验感和故事性的主题文化街区。景观特质与其他非沿海地带具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景观地貌地形、生物资源、文化风情、气候气象、建筑物及辅助道路铺装等。

1.2 城市沿海特色园林景观特征

1.2.1独特的海岸资源及空间特色

独特的海岸资源和空间特色,是城市沿海特色景观园林的重要特征之一。海岸资源的独特和丰富体现在城市滨海景观带所拥有的资源。土地、海洋交汇处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产出的砂石、海水、气候等独特的气象和海洋资源,以及民俗文化都是滨海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空间特色以地平线为基准,在海天交汇处以基岩海岸的礁石和淤泥构成地势平坦且开阔的海岸区域。地平线交汇处产生的视觉空间感不但填补了近海景物的视野内容,也对游人所处平坦地势空间中方向的识别提供了开放性聚合点,起到指示作用。

1.2.2较高的开发价值及生态特色

对沿海城市的滨海资源带进行开发具有较高的前景和经济价值。其生态系统的结构特色也是滨海地区景观带资源循环再利用的有效保障。目前,滨海城市的海岸线大多分布于东部,其中东南部的沿海城市是较早发掘海岸工程景观价值的城市。其率先招商引资,实现了滨海旅游业的开发,运用良好的区位优势,借助杠杆力量,发挥强大的发展前景;更加注重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滨海城市开发时重视近海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水体污染的治理,引入科学的护岸工程,加快防汛工程的建设[9]。与此同时,调配滨海园林景观的结构,使自然与人文景观相协调。

2 基于塑造沿海特色风貌思想的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2.1 自然环境保护优先原则

沿海特色观光带的塑造需要遵循园林设计的原则来规范设计者的方案思路。应以尊重自然为根本前提,以自然环境保护优先原则为首要考量[10]。在项目方案设计规划前期进行实地调研,采集候鸟、海洋生物、沙滩礁石等样本,考察生物资源的生存环境。了解该城市沿海资源带的属性和生物风貌,提前将保护海岸带与自然生态的可持续性作为城市跟踪分析的调查信息。此外,设计规划适当使用创新的人工建筑物节能原料,运用生态技术隔离海岸带旅游、生产等对海水资源的污染。调取区域水体富氧化物质参数并分析,建设通风系统等装置交换海水,过滤有害微生物。

2.2 海岸资源分类设计原则

景观园林设计的另一原则是海岸资源分类设计。设立城市海岸带规划项目开发保护方案区,对景观区内的资源进行生态开发前置评估,分别设置保护区、恢复区和绿地区等不同的开发种类,进行有步骤的开发研判。海岸资源分类设计原则指导项目开发者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和滨海公共服务旅游场地进行分类,使开发景观带成为协调人类亲水活动与恢复生态的平衡区域。首先是项目评估,依据开发地区生态状况进行分类;其次设立保护区域;第三将开发区域设置在绿地类别中。3类区域的设置范围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生态资源的恢复,部分保护及恢复区在开发和使用的进程中可逐渐划转为绿地服务休闲旅游区,扩大海岸地区综合利用范围[11]。

2.3 海洋特征因地制宜原则

沿海特色风貌的塑造不可避免地与海岸景观带的文化地域环境相冲突。应遵循海洋特征因地制宜的原则,使建筑材料和装饰结构充分体现当地海岸景观带的环境特点。例如制作景观建筑时,突出应用贝壳类等进行路面和海岸步道的铺装,凸显海岸带潮汐和自然生物资源的特色,结合当地环境使用景观材料;此外,建筑风格和设计外观也可采用海洋生物的模拟形态来设计,使自然风光与游人休憩区融汇交织,突出趣味性和海洋文化特色。项目设计时尽量将人工建筑区硬质化场地设置在必要区域,维持海洋地域沙滩和岩土的原有形态。

2.4 能源消耗的可持续原则

能源消耗的可持续原则体现在景观园林设计时,应充分保有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设计利用,以降低传统非清洁能源在海岸景观特色风貌区中的应用,减少高能耗能源对景区资源的影响。巧妙运用潮汐能等海岸带地形和气候等带来的资源进行能源生态改造,使具有工业结构的景观建筑形成既具备旅游设施功能、也具有清洁能源能力双重属性的建筑标志物。此外,维系清洁能源还可创造出更加适合城市发展和海岸带旅游业进步的游览环境,使生态改造和能源消耗成为互不矛盾的统一体,打破传统园林景观能源的设计策略。

3 沿海特色风貌塑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存在的问题

自然和文化特色为一座城市所独有,也是城市发展中不可背离的原生魅力[12]。目前沿海城市滨海景观带开发规划呈现出一些问题,集中体现在城市滨海区项目缺乏景观地貌建筑高度控制统筹体系,影响了城市的视觉美观度;建筑布局的设计和人文环境之间缺少沟通,生搬硬套,造成游客游兴降低的心理感受;过于突出海岸自然资源的单纯表现力,弱化了该城市的历史文化神韵;塑造景观建筑、步道等使用的海洋装饰材料和人文地标的设计过于统一,使各街区间以及各滨海城市间缺乏记忆区别。城市文化旅游街区的海洋纪念品单一,未能体现出城市特色。

3.2 原因分析

沿海特色风貌塑造呈现出的现实问题,是文化与保护的问题,也是传统经济与现代利益之间的问题。文化的传承需要在营造特色海洋历史文化街区时,追求创新与保护并重,寻求游客对传统文化的归属感,体现出城市遗迹在历史街区中发挥的现代风貌和魅力。然而目前部分海滨城市在沿海特色风貌景观项目设计时,未追寻根源,活化历史,化解传统与现代的设计矛盾,而仅仅核算项目开发设计的经济价值,留意法律及政策层面的塑造。这不但未体现出高效发展中城市整体风貌的统一,也无法完成城市建设中公共利益与经济利益的调配。公共利益成为配角,未展现出滨海城市景观内涵的创新特色[13]。

4 园林景观设计在沿海特色风貌塑造中的应用策略

4.1 海岸工程与生态改造相协调

突破海岸工程建设施工中对生态改造的不规则周期性干扰,使海岸地区的礁石和海洋生物等作为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更具稳固性。突出生物自然生存的时空规律,保护附属海洋生物的栖息地点。充分考虑海岸工程对生物水体改造的安全性,定期修葺,维护多功能的海岸自然景观资源。突出海堤和护岸在海岸工程实施中的生态化效果[14]。设置亲生物资源的护岸和海堤,使用混凝土材料增设粗糙纹理,改善设计高度调节波浪,以物理性能使海岸土壤与海水之间进行生态交流。在维持本身结构、不影响安全的基础上,以海岸石块代替部分海堤建筑材料。

4.2 海岸景观与旅游活动相融合

以旅游活动为核心,设计海岸带的设施和环境功能。结合海岸景观和潮汐活动规律设置水下活动——皮划艇、浮潜等,达到园林景观的特殊旅游观赏环境的目的。例如泰国等利用潮汐“海蚀洞”或“红树林”等海湾资源开展的环保皮划艇游览项目,可以使游客同时感受到海洋栖息地的生物和洋流,达成特殊潮汐游览环境中自由愉悦的观景效果。行走项目可适用于海岸带的潮汐间带水面上行走,以及水肺浮潜行走等,游览项目设置不一,是各地海岸景观开发中的重要亲水活动。一般性水上散步活动通常引入设置在沙丘上的栈道等,而水下休闲潜水行走使用水下呼吸系统,需要专人训练,并保持接触海洋生物的强度,减少游人对水下生态的影响[15]。

5 连云港市沿海特色风貌设计研究

连云港市“蓝湾百里”项目,是江苏省沿海特色风貌典型项目之一,其项目规划与景观设计遵循自然地域条件和园林景观设计在沿海特色风貌塑造中的应用策略理论相结合,注重海岸工程与生态改造的匹配度,也对海岸景观与旅游活动的适配予以关注[16]。项目设计理念从生态交流和旅游环境等功能本身切入,寻求独特的沿海特色风貌设计风格。

5.1 项目概述

5.1.1连云港市境域地貌

连云港是江苏省辖地级市,地处江苏省东北部,下辖3个区、3个县。东濒黄海,北与山东日照市接壤,西与山东临沂市和江苏徐州市毗邻,南连江苏宿迁市、淮安市和盐城市。土地总面积7615km2,水域面积1759.4km2。连云港境内平原、大海、高山齐全,河湖、丘陵、滩涂、湿地、海岛俱备。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基本分布为西部岗岭区、中部平原区、东部沿海区和云台山区4大部分。连云港有标准海岸线162km,21个岛屿。其中东西连岛面积7.57km2,为江苏第一大岛,基岩海岸为江苏省独有。

5.1.2连云港市项目概述

连云港市重点围绕《江苏沿海特色风貌研究》制定的“蓝湾百里”风貌塑造要求,深化落实全省“1120X”沿海特色风貌空间体系,对标青岛、裕廊工业园区等国内外知名沿海城市及临港产业区蓝绿景观、文化特色塑造,充分彰显“山、海、岛、港、城”一体的沿海风貌和传承发展历史文化,建设“国际风范、山海相拥”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海风貌城镇带、令人向往的沿海生态风光带和高端集约的高质量发展经济带,推动新时代“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传承新时代“取经”奋斗精神,书写新时代“西游记”鸿篇巨著,成为江苏沿海风貌标杆和新增长极。

5.2 项目的资源特色

连云港市海岸线类型丰富多样,从绣针河至灌河口,海岸线全长约200km,依次分布砂质海岸、基岩海岸、粉砂淤泥质平原海岸。连云港山、海、岛、港、城融为一体,拥有全省最好黄金海岸——最长基岩海岸和最优质沙滩,拥有中国8大渔场之一的海州湾渔场,是全省具备建设真正滨海城市的唯一区域。连云港拥有20个海岛,为全省海岛最集中区域。其中连岛为全省第一大海岛,前三岛为全省唯一的海岛鸟类自然保护区,秦山岛为近岸海岛,素有“秦山古岛,黄海仙境”的美誉,开山岛为著名的国防战略红色海岛。连云港市滨海湿地类型较多,主要分为浅海湿地、岩石海岸等8种类型和6种海蚀地貌。

5.3 项目的总体构思

彰显山、海、岛、港、城自然和历史人文特色,重点塑造依海而荣蓝绿景观、向海而生历史文化特色风貌以及山海交融的云台-西游特色景观风貌。依海而荣蓝绿景观特色风貌——沿海滨大道打造蓝绿景观线路网络(云海湾风情大道),串联山、海、岛、湿地、港、城、产及滨海小镇、特色村落,呈现港城独特沿海景观风貌;向海而生历史人文特色风貌——沿长深高速打造历史文化线路网络,串联我市沿线西游、徐福、山海、淮盐历史文化资源和城镇村聚落,并使之和海岸线紧密联系起来;山海交融云台-西游特色风貌——重点打造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及环山区域特色景观和风貌,挖掘西游文化,实现山海交融。

5.4 项目的实施建议

5.4.1沿海特色风貌总体空间结构

按照江苏省确定的“蓝湾百里”定位,连云港市重点塑造依海而荣的蓝绿景观线路和向海而生的历史文化线路,形成“1+1+7+X”的沿海特色风貌空间:1条依海而荣蓝绿景观线路,1条向海而生历史文化线路,7个临海而盛的特色风貌区,以及若干个特色资源点。

5.4.2沿海特色风貌景观线路规划

围绕“渔悦韩口”总体定位,围绕港、居、人关系,打造渔港、产业、生活深度融合,陆海相济、水韵旖旎、生态宜居、令人向往的滨海特色村落。连云区对标青岛,按照“魅力蓝湾”风貌,围绕“海港——一体两翼国际港、海岛——省内岛屿集聚地、海岸——全省唯一基岩线”高起点建设连云新城、蓝色港湾等海上客厅和连岛、高公岛、宿城等沿海特色城镇,打造国际化山海相拥浪漫魅力湾区。如图1所示。

图1 连云港市滨海特色风貌区:魅力蓝湾

5.5 项目的管控措施

深化规划研究,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团队开展《连云港市沿海特色风貌设计研究》编制工作,凸显城市风貌形象。同时对全市重点风貌管控区和管控区开展城市设计和建筑风貌研究,指导全市沿海特色风貌塑造工作;优化组织管理,成立连云港市沿海城镇与建筑风貌专业委员会,负责全市沿海特色风貌塑造研究和重点风貌区城市设计;细化管控约束,沿海特色风貌设计研究和重点风貌区城市设计文件作为开展滨海风情小镇和滨海特色村落建设的管控约束文件,各有关部门在该文件指导下开展建设工作。

6 结语

良好的园林景观设计对滨海城市海洋综合实力提升、实现人居环境优美、人居生物景观适宜、提升城市综合影响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城市模式化开发,减弱了滨海城市的海岸景观风貌特点。本文分析了目前城市沿海特色园林景观的特征,阐释了园林景观设计需遵循的原则,并进行分析,提出园林景观设计在沿海特色风貌塑造中的应用策略,包括海岸工程与生态改造相协调,海岸景观与旅游活动相融合。最后,依托连云港市的沿海特色风貌设计项目研究,分析了该项目所处的资源特色和总体实施,给出实施建议。因此开发中应遵循城市历史脉络和原有的海洋自然生态风貌,使园林景观在不同特色中进行比较开发,控制和避免同质化营销,强调城市海岸特色,实现滨海城市“千城千貌”。

猜你喜欢

风貌滨海园林景观
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探讨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景观构思在产业园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滨海白首乌
包裹的一切
江苏滨海:让农民工吃下定“薪”丸
滨海顶层公寓
园林景观康体作用研究综述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库车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