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钟”在我心中敲响

2022-07-15

歌唱艺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金钟金钟奖歌剧

本 刊

《歌唱艺术》2022年第1、2期“本期话题”栏目以“漫话金钟”为主题,分别刊登了“金钟奖”评委刘辉、王宏伟和获奖选手刘涛、陈泳汐、李佳蔚的文章,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关注。本期的“漫话金钟”,我们采访了星海音乐学院杨岩教授,请他从评委和多位获奖选手导师的角度谈谈对“金钟奖”的感受。(下文中,杨岩教授简称“杨”,访谈者简称“本刊”。)

杨老师好!您是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是我们非常尊敬的老师,每次参加声乐比赛,都能够看到您青春焕发的身影,而且您的学生在历届“金钟奖”比赛中屡获殊荣,大家都想请您聊聊2021“金钟奖”,首先请您谈谈对这次“金钟奖”的整体评价。

“中国音乐金钟奖”已经走过20多个年头了,如今已是国内声乐领域里最具专业性和权威性的大奖,能够在此获得奖项的选手代表着当下年轻的声乐从业者的最高水平。我是从2003年开始关注“金钟奖”的,见证了过往十届“金钟奖”的完善、改革、创新和发展,并在2021年有幸担任了声乐比赛的评委,更加深入地经历了比赛的全过程。大家知道,举办一个成功的比赛除了有高质量的选手参与之外,主办单位对赛程的设计也十分重要。前期,组委会组织的“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论证会对比赛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研究,制定了新的比赛章程,第一次在决赛中采用了现场乐队伴奏,这也成为2021年比赛最大的一个亮点。这使得比赛更具有专业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得到了专家和观众们的一致好评,大家都直呼过瘾。当然,对于观众来说,现场乐队的效果较钢琴伴奏的确更加精彩、刺激,但对选手们来说却是把双刃剑。首先,每个选手只有一次二十分钟左右的合乐时间,两首曲目,每首十分钟。从时间上来说,是极其紧张的。有些曲目钢琴伴奏和乐队伴奏的音响效果也大有不同,对选手适应乐队的能力是个不小的考验。其次,曲目的选择也需要重新考量。曲目选得合适,在庞大的乐队的加持下演唱就会如虎添翼;反之,乐队就会成为演唱者的“负担”,可谓是对选手的综合实力的全面考量。我觉得这个创新是非常好的,因为“金钟奖”要选拔的就是能够成为中国顶尖艺术人才的苗子,他们将来一定会在各种交响音乐会及歌剧演出中需要与乐队合作,所以他们需要具备能够与乐队匹配的演唱能力,这就对参赛选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金钟奖”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和专业影响力,请问“金钟奖”对中国声乐的推动作用是什么?

“金钟奖”是目前国内声乐领域的最高奖,具有一定的社会导向性,为国内声乐演唱者立下了标杆,无论在教学上还是舞台实践上,从业者们都会以如此的艺术标准去要求自己。多年来如此往复,使中国的声乐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优秀的选手不断涌现,水平也不断提高,中国的声乐有了长足进步。历届“金钟奖”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优秀声乐人才,有的获奖者走向了舞台,成为国内外舞台上的中坚力量;有的进入了学校,为社会培养着下一代的声乐人才。他们经过了比赛的历练后,自身的专业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也获得了行业的认可、提升了自身的知名度,随之而来的就是获得更多的演出机会。当中国的舞台上有这么多优秀的“金钟奖”获奖者之后,不仅提高了中国整体的声乐水平,培养了一拨又一拨专业声乐人才和观众,更是催生了很多优秀的中国声乐作品,包括中国歌剧。这一批又一批好的演员和作品,对繁荣中国音乐文化建设、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对于大部分歌者来说,能够参加“金钟奖”就是梦中奢望的事了,而获奖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是我们知道,近些年来,几乎每届“金钟奖”都有您的学生获奖,被赞为“常常敲响金钟的人”,我们都觉得很神奇,您是怎么做到的呢?

刘涛

我从2003年开始指导学生参加“金钟奖”比赛,经历了差不多20年的时间,从第三届到第十三届,几乎每一届都有获奖的,也有几届同时有两位学生获奖,从成绩来看还是比较好的,包括:罗娴(第三届银奖)、吴哲铭(第三届铜奖)、刘颖(第四届铜奖、第七届铜奖、第九届银奖)、张文巍(第五届银奖)、张学樑(第九届铜奖、第十届金奖)、张文沁(第十一届金钟奖)、王传亮(第十一届金钟奖)、蔡静雯(第十二届金钟奖)、刘涛(第十三届金钟奖)。这其中的辛苦和努力不是几句话就能够说明白的。每届的“金钟奖”都要准备两年,比完了又开始准备下一个两年。两年时间内要选出当时适合比赛的选手,给他们制定教学计划,选择适合他们自身特点的曲目等,有时候甚至直到决赛的前一天我们还有临时更换曲目的决定,然后在台下捏着拳头、擦着汗陪他们比完全程。

蔡静雯

作为一个教师,我觉得教声乐并没有什么诀窍,声乐学习也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首先得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严于律己,然后全情投入,持之以恒地去热爱、尊重这个职业,要爱学生,严格和宽容、批评与鼓励。声乐教师不是万能的,课堂上的45分钟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声乐教师不仅自己要善于学习、善于教学,也要善于让学生拓宽视野。我经常让我的学生们参加各种大师班、艺术实践,也会请一些国内外知名的歌唱家、教育家、艺术指导和指挥家来到我的琴房给学生上课。同时,这些年我自己也在一直学习,查漏补缺,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学习更先进的教学理念等。而且,现在不像我们学声乐的那个时候,现在网上各种国外的大师课、语音课、艺术指导、表演课等资料太多了,有时候看到好的,我都会群发给学生们,让他们多方面的学习,拓宽自己的视野。但是在比赛中,一个选手最后能取得好的成绩,并不是光靠着一腔热血,而是要经过好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磨炼的。我的好几个学生都是这样,比如刘颖,经历过三届“金钟奖”,时间跨度长达十五年,其间获得了一银两铜;张学樑,也是经历了三届“金钟奖”,获得了一金一铜;2021年第十三届比赛的获奖者刘涛,更是参加了五届“金钟奖”,才最终拔得头筹。也有参加一两届就获得名次的,但更多的是经过多年的磨炼,在比赛中成长、成才。

是不是根据每个选手的特点,发现他最擅长的方面,量身制定精确的教学计划,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修正?

王传亮

当然。在比赛中,最重要的还是要选择适合的曲目,不光要根据选手的声音条件、特点、优点去选择,也要考虑到肢体语言、形象、气质等,这样才能量体裁衣,才能让大家觉得你就是你演唱的这个人物。比赛中往往有的选手为了“抡”大歌,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曲目,结果出现了唱不下来、声嘶力竭的情况。还有的选手选择的曲目过于冗长且又缺少亮点,这类的曲目其实并不适合比赛。还有因为曲目时长超时而在演唱中途被叫停等情况,都或多或少地会影响选手的最终成绩。所以,选手们一定要选择自己有把握的、能够完整演唱的作品,扬长避短,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还有一点,很多美声唱法选手的外国歌剧咏叹调和艺术歌曲都唱得很好,但在演唱中国歌剧和艺术歌曲的时候反而有很多语言和风格上的不足。可能大家觉得美声唱法中,外国曲目的分量似乎更重一些,对中国曲目的重视程度不够。我希望大家能把中国作品唱得更精细一些,毕竟是唱自己的母语,我们更希望为国家培养更多能唱好中国作品的歌唱家。

杨老师,我们知道您也当过国际声乐比赛的评委,您觉得“金钟奖”和那些国际声乐比赛的区别在哪里?

首先肯定是曲目要求上有很大的不同。目前,“金钟奖”的赛制规定是有选拔赛、复赛、半决赛和决赛四轮比赛,选手们要准备多达7到9首的参赛曲目,而且对这些曲目的类型、语言及时长都有明确要求。国外的声乐比赛中对曲目数量、类型等要求各不相同。我曾做过意大利“威尔第国际声乐比赛”等国际比赛的评委,比赛曲目数量的要求也就是3到5首左右。有些国外的声乐比赛是针对某个作曲家或者某种曲目类型来举办的专项比赛,比如“威尔第国际声乐比赛”“多明戈世界歌剧声乐大赛”等,很少会有像“中国音乐金钟奖”这样要求选手中外歌剧咏叹调、中外艺术歌曲都要准备和展示的。但也有些比赛对曲目的要求很高,比如“静冈国际歌剧比赛”需要准备8首咏叹调和20分钟的人物作品演唱,“荷兰国际声乐比赛”要从早期音乐到现代不同时期、风格的大约20来首作品。

从参加比赛的人数来看,“中国音乐金钟奖”是全国性的比赛,参赛选手们首先要在各省市单位的选拔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比赛的资格,然后再经过全国选拔赛才到复赛、半决赛、决赛。这个淘汰的概率相较于国外的比赛是非常大的,而且随着赛制的改变,最终能获得名次的名额变少了。可能最初有几百上千人参加了各省市的选拔赛,但到最后只有5个人能够把奖杯捧回家。作为全国最顶尖的声乐比赛,对声乐从业者和学生来讲,还是非常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

您觉得有没有可能“金钟奖”今后成为国际声乐比赛呢?有外国选手来参加?

刘颖

目前“金钟奖”的全称还是“中国音乐金钟奖”,从定义上来讲,还不太可能邀请外国选手来参加。但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已经有很多外国的声乐演员在演唱我们中国的声乐作品,这对我们宣扬民族文化是非常好的事情。而且现在的“金钟奖”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声乐留学生和在国外的歌剧院工作的中国演员回来参加,也在某些方面达成了“金钟奖”的国际化交流,提升了含金量。

您能否谈谈对“金钟奖”今后发展的展望。

:“金钟奖”经历了十三届的发展,时至今日,已经是一个赛制非常成熟、选手储备非常充足的比赛了。如果能够定期组织一些获奖选手进行一系列的全国巡演,以及参与到一些中国原创歌剧的排演中,发挥示范性的作用,把他们充分地“利用”起来,发挥他们的长处和作用,讲好中国故事,去推动中国民族歌剧和原创歌剧的发展和普及,这是获奖选手们应该肩负的责任和“金钟奖”应该起到的作用。希望“金钟奖”能够在现在的大好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也希望获奖的选手们明白,比赛获奖只是声乐道路上的一个站点,并不是终点,是一个更高的起点。别让自己的声乐之路的高光仅停留在“金钟奖”的赛场上,也不要使其变成一个包袱,更别把比赛获得的荣誉当成获取名利的工具。我们应该利用这一平台更好地去创造音乐、享受音乐,为推动中国音乐事业的繁荣发展尽自己的一分力量。

谢谢杨老师给我们,也给全国的声乐爱好者畅谈了您的“金钟”感受。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您对“金钟”的热爱和深情,也期待您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声乐人才,继续常常把“金钟”敲响。

猜你喜欢

金钟金钟奖歌剧
不灭的希望 永恒的信念——歌剧《徐福》一席谈
学院师生喜获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
韩正义党党首骚扰同僚被解职
韩偶像歌手在酒店自杀
京剧舞台演绎精彩人生
歌剧
童话歌剧
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