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容灵魂的“惑”与“解”
——读杨绛的《洗澡》与《洗澡之后》

2022-07-15徐莹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100

名作欣赏 2022年24期
关键词:人民文学出版社肉身杨绛

⊙徐莹[中国海洋大学,山东 青岛 266100]

杨绛的从容是冷静,是克制,是遭遇人生困厄时的淡定,是对人生领悟后的豁达与乐观,是经营人生的大智慧。在面对死亡,面对亲人的离去和自己终究要离去的事实时,她以从容的姿态回应着这些无常的人事。同时,她还把这份从容带入了小说之中。长篇小说《洗澡》和中篇小说《洗澡之后》是她在人生的两个不同阶段完成的,在人生变故的冲击下,在这两部小说的写作历程中,在思索灵魂与肉身关系的过程中,杨绛的灵魂之“惑”逐渐解开。

一、《洗澡》与《洗澡之后》

1987年秋,《洗澡》定稿;1988年12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洗澡》第一版;同年,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洗澡》繁体中文版。2004年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洗澡》第二版;同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杨绛文集·小说卷》第一版收入了长篇小说《洗澡》。200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英汉对照版《洗澡》。2009年,杨绛开始写作《洗澡之后》,该书2014年4月定稿。

2014年8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九卷本《杨绛全集》,其中第一卷为小说卷,收录了长篇小说《洗澡》和中篇小说《洗澡之后》。同年同月,人民文学出版社首次出版《洗澡之后》单行本。2015年6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洗澡之后(汉英对照)》。2019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洗澡》第三版。

写作《洗澡》的时候,丈夫和女儿都在,“他们仨”是一个完整的家庭;但钱瑗和钱锺书在1997年和1998年相继离世,写作《洗澡之后》的时候,杨绛复杂的心境是常人难以体会的。面对残酷的现实,杨绛以优雅从容的姿态面对生活,思考人生,静待“回家”。她在为《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作序时坦然地谈及死亡的话题——“二〇〇五年一月六日,我由医院出院,回三里河寓所。我是从医院前门出来的。如果由后门太平间出来,我就是‘回家’了。”面对死亡,杨先生是何等从容!而这份不同于常人的从容又来自她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洗澡》这部小说中存在两种“洗澡”,即知识分子的公共洗澡和自我洗澡。前者主要聚焦于语言,知识分子语言的改变成为其思想改变的前提;后者聚焦于精神,主要是“以许彦成、姚宓为代表的自我‘洗澡’,它不借助语言进行,在自我精神灵魂层面展开,不具有公共性”。姚宓尽管对许彦成有好感,嘴上还是说不结婚,要一辈子跟着妈妈,暗地里却偷偷抹眼泪。杨绛先生把她塑造成一个“典雅可亲、庄重自持与不为世俗功利所惑的清高、低调、果敢乃至于淡淡的书卷气里裹着一丝若有若无的俏皮和犀利”的理想女性,这一形象的内在精神与杨绛自身极为契合,这一形象的外在样貌(比如高挑)则是杨绛自身不具备而其审美所倾向的。

据杨绛先生自己的说法,她写作《洗澡之后》一是为了保全姚宓和许彦成之间纯洁的感情,以免被人妄自揣测,玷污了这份纯洁;二是设计一个称心如意的大团圆结局以照顾读者的阅读感受。因此,《洗澡之后》主要写的是姚宓和许彦成顺利结婚的故事,他们两个分别是故事的女主角和男主角。至于如何顺理成章、名正言顺地让男女主角结婚以保持他们感情的纯洁性,杨绛则通过巧妙的情节设计达成目标——杜丽琳移情别恋,主动和许彦成提出分手;同时,又增设了“小李”这个女性角色,一方面给罗厚安排好结婚对象,另一方面通过“小李”之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小李讽刺杜丽琳的做派,说杜丽琳的美太过标准,夸赞姚宓。这就在无形之间将杜丽琳和姚宓做了一番比较,而姚宓获胜。这也暗示了姚、许结合的结局,而且还不着痕迹地突出了姚宓的清纯自然之美。

二、灵魂与肉身的斗争与和解

杨绛在思考灵与肉的斗争中灵魂的归处这个问题时,最初认为灵魂会在灵的一面,但仔细思考后发现灵魂原来在肉的一面。从《洗澡》和《洗澡之后》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杨绛对灵魂与肉身关系理解的变化。在《洗澡》中,姚宓和许彦成的精神恋爱纯洁至极;在《洗澡之后》中,二人终于在杨绛的精心“安排”下顺理成章地走入了婚姻的殿堂。许彦成多多少少碍于自己有妇之夫的身份,即便对姚宓充满了爱慕之情,也极力克制肉身的冲动;姚宓的灵魂无时无刻不在受着社会道德的约束,尽管她对许彦成产生了感情,但也只能克制。姚母为许彦成、杜丽琳夫妇准备的送行宴结束后,姚宓送许彦成离开时的面目神态是“低垂的睫毛里,流下两道细泪”,许彦成“急急走了几步,又退回来。他想说什么……在门口站了一会,然后绕远道回家”。《洗澡》结尾的这段描写将姚、许二人复杂微妙的灵肉斗争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洗澡之后》情节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从姚宓、许彦成的周边人物切入,比如杜丽琳、罗厚以及新增加的人物叶丹、小李。杜丽琳爱上了叶丹,主动退出;许彦成的潜在情敌罗厚与小李情投意合。于是,以姚宓和许彦成为中心的人物情感关系趋向于和谐,在外力的推动下,姚宓和许彦成的灵魂在从容之中与肉身达成了和解。正如杨绛所说:“灵性良心完全消灭肉欲,可说办不到。”《洗澡之后》的结局才是符合常理的结局。姚、许灵魂的从容体现在自我克制和适时地放松克制上,这是一个灵魂在从容的脚步中与肉身斗争又和解的过程,而这种灵魂从容的设计者杨绛更是一个拥有从容灵魂的人。

杨绛的灵魂不得不面对不尽如人意的现实而且难以避免痛苦的侵扰,肉身却呼唤着要更好地生存。正如其所说:“我失去了钱锺书,失去了钱瑗,现在剩下我一个人,这当然很痛苦。可是,我也撑过来了。”之所以能够撑过来,是因为杨绛的灵魂足够从容,成功地从感性的悲伤情绪里挣脱,克制悲伤。在与肉身斗争又和解的过程中,杨绛从容的灵魂愈加难能可贵。毕竟现实因素不可控,如果改变不了现实,就不如尽可能地调试自己的灵魂,解答灵魂之“惑”,让其与肉身和解,以适应多变的现实,如此灵魂方能释然,肉身也得以解脱,生活才会轻松。正如杨绛所说的那样,灵性良心不能压倒血肉之躯,只能适度让步,灵魂统摄着血肉之躯,灵魂愉悦肉身才会康健。杨绛所说的这种让步是灵魂的“我”向肉体的“我”释放出的友好信号,也是一种智慧的妥协。但真正能做到让步的灵魂又有几何?杨绛“宁弯不折”的人格力量正是高贵的灵魂向受制于现实的肉身妥协,最终达成和解的结果。当尊严不复存在之时,杨绛的高贵灵魂仍能从容以对。她说:“经常凭灵性良心来克制自己,就是修养。这是一种功力,在修炼中逐渐增强逐渐坚定。”肉身的欲念太过旺盛就容易玷污原本高洁的灵魂。杨绛与世无争,随心而活,她的肉身亦是从容的。在杨绛那里,灵魂与肉身高度统一,因此,她能够从容而优雅地走完一生。

三、“大团圆”幕后的理想之境

《洗澡》以姚宓决定跟着妈妈生活结束,彼时“他们仨”还是一个完整的家庭;写作《洗澡之后》时,丈夫和女儿都已经“回家”,只剩下杨绛一人。在百年有余的人生旅途中,即使遭遇几多坎坷,她也依然从容着。杨绛化痛苦的缺憾为写作小说的动力,用结局圆满的《洗澡之后》弥补她自身的现实缺憾。她在《洗澡之后》中描绘了理想的生活图景:“姚太太和女儿女婿,从此在四合院里,快快活活过日子。”姚太太在姚宓和许彦成的婚宴上说:“我现在有儿有女,不再是孤寡老人了。”这一小说细节看似圆满,实则饱含着遗憾的悲戚,只不过杨绛早已将悲戚幻化成信念。

在《洗澡之后》中,姚宓和许彦成正式结婚,并同姚母生活在一起。这幅阖家欢乐的幸福图景又何尝不是杨绛内心向往的理想之境呢?尽管杨绛在现实中经历过诸多不如人意之事,但她的小说细节之处流露出的却是从容和期待。小说的“大团圆”结局固然有照顾读者阅读体验的考虑,但从深层次上理解——只有从容地接受了现实,才有勇气绘制小说中的美好生活图景。

姚太太这个人物身上有杨绛的影子。在小说中,姚太太得知陆舅舅去世以后依然很镇定。这种镇定显然是经历过丧夫之痛后的从容,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说是杨绛的从容姿态的投射。姚太太和姚宓搬回四合院之后,回忆起“姚謇刚去世之后的孤寂无助的日子就黯然神伤,悲叹不已;如今幸得家中有陆舅妈、罗厚同住,能相互照应,心上宽慰许多”。杨绛又何尝没有经历过悲恸无助的时刻?丧夫之痛、丧女之痛叠加而来的痛比姚太太的痛还要多出几倍,但杨绛在小说中消解了部分伤痛。这一“大团圆”情节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杨绛经历丧夫、丧女之痛后修炼出从容心态的情境,只不过在杨绛的慈悲笔调下,姚太太更为幸运,她还有女儿姚宓、女婿许彦成以及陆舅妈、罗厚的陪伴,而杨绛只有照顾她生活起居的阿姨。对比之下,更显其从容达观。

孤独在杨绛这里从来无法发挥作用,当被问及是否感到孤独时,她讲道:“因为我有很多书,有书就不孤独……我的亲戚朋友对我都很好,我和阿姨相处得也很好。”从容的灵魂更容易感到满足,在那间氤氲着书香的小屋子里,有书、有案、有笔、有光、有蒸腾的生活热气在,即便没有至亲之人,即便经历过悲恸,她依然能够凭借着从容的生活态度走出阴霾,从而在小说中为自己的影子——姚太太安排了圆满的幸福结局,这是杨绛内心深处的理想之境。

四、结语

长篇小说《洗澡》和中篇小说《洗澡之后》分别是她在人生的两个不同阶段完成的:第一个阶段,他们一家三口过着幸福的生活;第二个阶段,丈夫和女儿已经离去,独留杨绛一人。但杨绛能直面生死分离,杨绛笔下的人物亦如杨绛般从容。《洗澡》间接表现出了杨绛对死亡的从容态度。姚謇去世之后,姚太太和姚宓相依为命,姚宓顽强地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并重价请医生给母亲治病。姚宓面对父亲死亡、母亲重病这样的突发状况并没有慌乱,而是以从容不迫的态度积极应对。《洗澡之后》更是这份从容的充分体现和永恒延续。写作《洗澡之后》的时候,丈夫和女儿都已经离世。这份丧失亲人的痛苦并没有让杨绛陷入悲观情绪的旋涡,反而让她愈挫愈韧。杨绛用结局圆满的小说弥补这份痛苦的缺憾,在《洗澡之后》中,她只用了很少的笔墨描绘角色的离世,而极力渲染的是人物离世后,其家人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姚宓和许彦成从精神恋爱走向婚姻殿堂,他们各自的灵魂与肉身都在从容中斗争,从容中和解,这份从容是杨绛先生赋予他们的。杨绛“宁弯不折”的从容姿态亦是灵魂与肉身斗争又和解的结果。

杨绛从容的人格魅力将影响一代又一代读者,从容面对,不卑不亢。当遭遇人生困厄,感到走投无路时不妨读一读杨绛,从字里行间感受她从容的人格力量,以激励自己冷静、淡定、克制、豁达、乐观地走完一生,静待“回家”。

①杨绛:《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1页。(本文有关该书引文均出自此版本,不再另注)

②金鑫:《〈洗澡〉中的两种“洗澡”和历史的同情》,《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年第1期,第197页。

③于慈江:《杨绛,走在小说边上》,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4年版,第193页。

④杨绛:《洗澡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页。(本文有关该书引文均出自此版本,不再另注)

⑤杨绛:《杨绛文集·小说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43页。

⑥张者:《一位缄默的老人,可是她并不孤单——万人如海一身藏》,见《文化自白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29页。

⑦据2002年7月18日刘梅竹与杨绛的电话访谈记录稿。

猜你喜欢

人民文学出版社肉身杨绛
蛰伏
蛰伏
选择
爱是什么
最短的情书
最短的情书
杨绛守诺
这肉身从无中来
O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enuti’s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A Case Study of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Ah Q Zhengzh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