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2022-07-15李慧润
李慧润
一、教材解读
(一)单元解读
《杨氏之子》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围绕“风趣与幽默”这一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课文极具趣味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和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品鉴能力。
(二)课文解读
《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讲述了梁国一户杨姓人家中的九岁男孩与客人孔君平机智对谈的经过,勾勒出一个机敏善对的智慧男孩的形象。课文颇有趣味,尤其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主客两人,一个说得巧,一个答得妙,表现斗智的乐趣。教学本课,教师要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朗读文言文的语感,进一步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同时进行迁移,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小古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课后练习题解读
课后两道练习题紧扣单元主题,直指单元语文要素,层次分明,设计合理。
第一题: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下面的句子。背诵课文。这道题明确了本课的朗读目标,要求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适当停顿,这与把握课文大意密不可分。
第二题: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这道题直指单元核心要素,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接触多篇文言文,经过之前的学习,他们积累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经验,如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试着说一说每一句话的意思等。
《杨氏之子》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通过主客间对话的内容,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引导学生聚焦文本的语言,感受风趣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目标
1. 学会“诣、禽”2个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
3. 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四、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理解题意
1. 导入课题:我们每天都用语言来交流,精练的语言,能促进沟通,机智的语言,能化解尴尬,幽默的语言,能愉悦身心。古往今来,有许多体现语言艺术的故事广为流传。今天,我们走近《杨氏之子》,去感受一个古代孩子的智慧。(学生齐读课题:21课杨氏之子)
2. 这是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我是李姓人家的女儿,那我就是李氏之女。你能用这样的语言形式来介绍自己吗?
3. 看着题目,你想知道什么?预设:杨氏之子是个怎样的孩子?杨氏之子的聪明具体表现在哪里?(板书:杨氏之子)
【设计意图】从题目入手导入新课,揭题解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聚焦“聪惠”
1. 自读课文,读通读顺
①课件出示故事,激发兴趣。
②通读课文: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③检查通读情况。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课文中的字音都读准了吗?老师来检查。(课件出示)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为(wèi)、应(yìnɡ);生字:梁、禽、诣。
2. 多种形式朗读
①读一读下列的句子,注意朗读节奏及重音。师引导读准停顿。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②读文言文不但要读准音,还要读出韵味,谁能试试?指名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读法。并评价。
③学生练读。
④齐读。
3. 小组合作学习
每一个句子的意思是什么呢?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同桌可以互相交流。你理解了哪些句子,还有哪个句子不明白?
(板书:杨氏之子甚聪惠 总述)谁能把课文的意思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出节奏,读出文言文的韵味。运用借助课文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课文的意思,指导学生找出中心句,学习课文总分的写法。
(三)深入读文,了解“聪惠”
1. 合作研学:你认为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表现在哪儿?在文中画出有关句子。(板书:机智幽默)
2. 师生交流,深入了解杨氏之子的“聪惠”。
孩子的答话妙在哪里?(板书:绝妙回答)我们先看看他们之间的对话。齐读对话。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板书:孔君平:“此是君家果。”儿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①学生交流体会。(孔君平为什么要对杨氏之子这样说?)
②對比理解,感悟巧妙。(杨氏之子答妙在哪里?他没有直接答: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这两句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第一句生硬,没有礼貌;第二句委婉回应了对方的问话,又不失应有的礼貌)
③杨氏之子除了很聪明还有哪些特质?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④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主客间对话的风趣,杨氏子的机智敏捷和对杨氏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在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围绕研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组织学生讨论,主客间的对话有趣之处。最后通过同桌分角色表演故事的方式,学生对杨氏之子的聪慧、风趣印象更深。
(四)课后延伸,赞扬“聪惠”
1. 小练笔: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是什么样的神情?说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写下来。
2. 小组交流。
3. 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4. 出示孔君平赞扬杨氏之子的原文,学生朗读体会。
5. 熟读成诵。
6. 教师总结: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恰当地使用语言,远离粗俗的字眼,唇齿间流露幽默、风趣的智慧语言。
【设计意图】课后拓展,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小练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进行迁移拓展,读最后孔君平赞颂杨氏之子的原文,既加深对杨氏之子“聪惠”的认识,又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小古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
21 杨氏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