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耕文化融入初中研学旅行课程的探究

2022-07-15陈焕成周丽娟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24期
关键词:农耕稻草人研学

陈焕成 周丽娟

一、活动背景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誓言:“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米饭,是中国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是洪荒之初大地给人类最美的礼物,那大家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香喷喷的米饭“从无到有”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小军说:“树上结的小谷粒吧?”小静说:“当然是超市里买来的呀?”NO!NO!孩子们这样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怎么可以……

我们一起在这一年最好的秋收时节里,去探索大米是如何走上餐桌的完整过程,并一起走进稻田,用我们自己的双手去收割水稻、用双眼亲自去感受和领略家乡秋天的美丽和美好、用勤劳的汗水去灌溉希望的田野!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育部等11部委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文件精神指出:研学活动是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式。教育部颁布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基本要求指出,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从学生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以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结合七年级学生当前的教育实际,我校将以“热爱劳动”为主要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知识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农耕用具、传统农田灌溉技术;掌握水稻的生长过程和如何种植、如何收割的方法。

【能力目标】

了解PBL项目式学习的策略;掌握小组式学习方法;通过集体一起出游、学习,提高同学们的交往能力、协同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不怕艰苦,克服困难,热爱生命。

三、活动准备

我校制定七、八、九年级的核心素养研学课程总体规划,其中《从农耕文化感悟劳动之美》是我校七年级核心素养研学课程之一,制定《从农耕文化感悟劳动之美——茶山中学七年级核心素养研学课程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见附件)。根据课程要求,由家委会和学校充分协商组织实施,制定周详的研学计划,联系有资质的研学培训机构和实践基地,并且给每位参与研学师生购买保险等,保障研学安全有序开展。

班主任牵头将学生分好学习小组,组员分工合作,大家根据提前发放学生研学手册,利用周末查找水稻种植相关资料,做好收割的劳作攻略等,同时备好背包、水杯、帽子等活动必备用品。

四、活动实施

2020年12月7日上午,我校组织七年级全级16个班共760位师生参加秋收活动。老师同学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来到东莞市水濂小镇横岗湖研学教育实践营地。这里晴空万里,秋高气爽,是研学旅行的好天气!在教练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一天的研学体验,主题活动主要有:认识农耕用具,收割稻谷,扎草人和烤红薯等。

活动一:认识农耕用具

农具的认识从工具的使用开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在劳动生产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对于在城市长大的同学来说,各种农具都很陌生,甚至是第一次見,学生都感到非常好奇。

师:这些农具,你们认识有多少种?知道它们的用途吗?

生:我认识锄头、镰刀、扁担……

老师又指着这把有锋利的犁头给大家介绍。

师:犁用于耕地碎土,套上不同的犁头有不同的作用,如犁耙就是用于水田,通常由牛牵引耕作,没有牛的贫苦人家就用人力拉犁,是非常重的苦力活,所以一餐一饭来之不易,请同学们珍惜粮食。

生:这个大木桶有什么用?

其他同学就抢着说,我知道是用来洗澡的,大多同学觉得很合理,期待着老师进一步确认。

师:按你说,当农民很舒服很享受哦!这个不是澡桶,其实这是一个打谷桶。

生:我知道,以前农民没有机械,农耕更多只是用人手打稻穗串,让谷粒脱落,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农民逐渐更多使用旁边这台滚筒脱谷机。

师:表扬小君同学,还是做过功课的。

近代的农耕更多用的是这种用木板做的方桶打谷机,在大木桶前方围一圈竹席防谷粒外溅,稻谷收获的时候放在田里,一把把的在桶沿拍打脱穗,往往一天下来两只胳膊都酸痛得抬不起来。后来农村条件好一些后用上了半自动的脱谷机,把一个滚筒脱谷机放进木桶,脚踩转动机器就可以比较轻松的脱粒。

生:现在应该用收割机了吧!

师:你说得对,我校旁边的上元稻田公园就是使用现代化技术了,不仅用联合收割机和插秧机,连打农药都是无人机来喷洒的,这些就是现代化农业的示范。

几个同学又围在一个木制的风车柜前,一手摇着风车把手。

生:我知道,这个农民是乘凉吹风用的。

师:想法是好的,可以以前农民却没有那么奢侈,这是稻谷风车,是分离谷粒中的杂质用的。

师:它主要用于去除粮食作物的杂质,摇动转柄,干净的粮食从出口漏出,草屑杂物等则被风车内的转叶分离,再被转叶的风从一侧的出口吹出,我们小时候觉得有趣,又相对比较轻便,摇风车也是我常帮着大人们做的一件事了。

这个展馆保留了传统的农耕文化,对于当过农民的朋友,随处可见的田地和劳动的人都是他们记忆中乡村的模样,亦能找回久远的乡愁和感动,但对于学生每样东西都是新鲜好奇的。

活动二:收割的喜悦

“同学们,看我给你们示范一下,右手拿着镰刀,左手扶着稻子,脚往后站一点,在稻子的根部割一下就好了。割好的稻子放在一边,一堆堆垒起来,我们一会拿来打稻谷。”水濂村的农耕技术指导员正在耐心地教孩子们如何使用镰刀割稻子。

教练也强调,割的时候弯腰弓背,注意保护好自己,手上脸上容易被锋利的禾叶割伤,有时眼睛还会被刺伤。

同学们都戴上手套,穿上鞋套,做好各种的防护措施,拿着镰刀开始干活了。通常收获的季节,天气大都是很热,骄阳似火,可是阻挡不住同学的热情,大多同学都是汗流浃背,一把一把的水稻被割倒了,整齐堆放着,这是给下一个工序做准备。

几个教练老师把打谷机拖到稻田中间,同学们顺着打谷机排成一条长队,每人手上拿着一大束稻穗,一个接一个地打谷……

生:这个打谷滚轮怎样转起来的?

师:看到没有?每个同学到打谷机前,首先都用脚大力踩着踏板,踏板上下往返运动,齿轮带动滚轮高速转动起来,这也是通过动能的转换,这是初二物理课上会给你们讲解到的。

生:太好了,我觉得好多齿轮不停地转动,发出“轰!轰!”有节奏的声音,简直太动听了,一片丰收的景象真美……

活动三:趣味活动——扎稻草人、烤红薯

扎稻草人既是农事需要,又是趣味活动。既然是研学旅行,带队教练也准备了有趣的扎稻草人比赛和烤红薯活动,同学们也非常感兴趣。

“先搭竹架,准备一条1.5米长的棍子,然后,用麻绳、将稍短的棍子固定住,就像十字架。接着,给稻草人穿上旧格子衬衫,给稻草人的躯干装上水平放置的木棍,作为它的手臂。然后,用麻绳或者细线扎紧手臂末端以及衬衫底部。”农耕技术指导员,一边耐心讲解,一边动手示范操作。

师:大家可以动动脑筋找些东西来填充你的稻草人。

生:稻草、干草、树叶、草屑、木屑以及碎布都是不错的填充物。

生:可以再用一些填充物来塞出一个大肚腩吗?

大家都哄堂大笑,于是大家给自己小组稻草人做出了各种的体型和装扮,各自欣赏着自己小组的作品,場面上欢呼笑语声不断!各组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其中,并出谋划策,亲自动手,将自己的创造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师:同学们,干了一天的活,累了吗?困了吗?饿了吗?

生:累了困了就喝“东鹏特饮”!

师:不!不做广告,今天我们就吃烤红薯!!!

教练一宣布有好吃的,大家欢呼雀跃,一起迅速动起来了。

师:请有过烤红薯经验的同学举手。

(班上还是有几个同学举手了)

师:好!你们几个同学担任组长,分别负责挖坑、烧柴、准备食材。

一声令下,同学们都抢着分组,自行推选出组长,因为大家真得好期待吃到自己做的烤红薯!

各就各位,大家围在一起,有挖坑的,有生火,有放红薯的,整个场面顿时间炊烟四起。每班围一个火堆,又像在搞篝火晚会……大家耐心等了一小时,终于等到食物出炉了,男生们大胆尝试用竹竿去掏番薯,简直就是胆大包天,在女生面前显示出勇敢的一面,而女生们给男生发纸巾,显示细心体贴一面,研学活动不就是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了吗?尤其是提供男女生集体交往的平台,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是学校课室里的教育所达不到的效果。

五、活动评价

本案例以XX中学七年级学生参加“水濂小镇”秋收水稻为例,探究农耕文化融入初中研学旅行课程是可行性,实践证明秋收活动收效显著,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引导教育

以大米如何走进饭桌为主题,引导学生们去了解、探索、研究大米的生长和走上餐桌的整个过程,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尤其注重从多角度、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启发性引导,符合现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以家乡变化为主题的国情、省情、市情、民情教育。

(二)体验式教育

以农业探究为研学课题、以水稻田为实践课堂,学生亲自体验收割水稻,通过辛勤的劳作可以更加深刻感受“粒粒皆辛苦”的意义。

(三)国情教育

探索农业作为国之根本的原因,对中国的农业发展历程有所认知,了解五常“稻花香”特点 ,基于东莞的地理、历史、文化,进一步了解“稻花香之父”、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四)体能教育

习总书记鼓励同学们要“文明精神,野蛮体魄。”研学旅行中积极鼓励学生前往稻田躬下身、迈开腿、练体魄,亲身体验水稻收割的过程,感受农耕文化精神的同时增强身体素质。

六、活动反思

农耕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己然引起教育界的重视。农耕文化融入研学课程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其中包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深化劳动教育改革,培养劳动意识;创新德育模式,提高道德素质;使用研学体验课程,传承动态农耕文化。

然而,目前农耕文化研学旅行课程要广泛推行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课程的频次不够,活动内容缺乏深度以及农耕体验性不足等。因而为使农耕文化融入初中研学旅行课程得以广泛推广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对农耕文化研学旅行课程的重视以及增强开发意识;2.发掘更多的本土乡村资源,不断丰富农耕研学课程内容;3.利用创新的研学活动形式,增强农耕活动体验性。

猜你喜欢

农耕稻草人研学
农耕劳作磨毅力 南泥湾精神记心中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农耕感怀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田野中的稻草人
稻草人
稻草人
老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