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作文“文明交流互鉴”导写
2022-07-15王学华
王学华
文 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班级里举办“文明与发展”研讨会,有人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面对开放后的外来文化,我们应该加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有人认为时代发展很快,应该对传统文化进行“个性化”解读,力求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有人认为不同文明要互相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对此,你有哪些感受和思考?请围绕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自拟标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导 写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提供了具体写作情境和任务要求。具体情境就是“班级里举办‘文明与发展’研讨会”,具体任务就是“围绕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这是审题时必须注意的。就所供材料而言,这里主要提供了对待文化和文明的三种态度,第一种态度的落脚点在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加强文化认同;第二种态度的落脚点在于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第三种态度的落脚点在于尊重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这三种态度主要体现出传承、发展和包容的关系,对于这三种态度或观点,你可以选择一种去写,也可以综合两种或三种去写,都符合题意,关键是要写出对文化、对文明的深度思考。主要立意方向有:(1)继承传统文化,坚守文化自信;(2)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助力文化发展;(3)文明互鉴,共同发展;(4)在文明碰撞中交流、互鉴、发展。
佳作展示
加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浙江省路桥中学 任羽柔
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加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最近,某市开展的对中学生关于传统文化认同的问卷调查显示,青少年中有20%喜爱与支持民族传统文化产品,28%喜爱外来文化产品,52%表示无所谓。由此可见,该市中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高,而对青少年进行民族文化认同的教育刻不容缓。
只有文化认同才有文化自信。
习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为根本,更为深沉,更为持久的力量。”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国家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文化认同,共有的精神家园就会失去文化根基和文化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精神基因,一个抛弃或背叛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可能赢得尊重,更不可能行稳致远。
只有文化认同才会有情感共鸣,才能提高民族凝聚力。
文化认同会加深民族内部的情感共鸣,强化民族向心力,提升民族凝聚力。
在一个民族中,许多情感特征都可以从民族文化中找到历史根源。比如“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情怀,这一同祖的感情纽带传承数千年,至今依旧激励各民族、各行业的仁人志士为振兴民族而努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牢固地镌刻在中华民族成员的思想中,让每个中国人都将自己的前途与国之命运紧紧相连。吸吮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养分,聚13亿中国人民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现在,中国传统文化日益赢得国际认可,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自信?
现在,国际上已有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开设了1000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90余万人。诺奖得主汉内斯阿尔文博士曾说:“人类要生存,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汲取孔子的智慧。”近年,中国文化所滋养的“合作共赢”“共商共建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外交理念,为国际治理贡献了更多中国方案和发展动力。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到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文化认同是凝聚一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中最重要的“软实力”。
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支撑我们一路前行的“根”与“魂”。习近平总书记说:“无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无论我们取得多大的成绩,都不要忘记来时的路,忘记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我们唯有认同本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篇章。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点 评
紧扣题意,中心突出。从材料出发,紧紧扣住材料和题目的内涵,方向明确,中心突出。
论证方法,多种多样。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证有力。如举例论证,阐明“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情怀;孔子学院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引用论证,文章两处引用了习总书记的名言,阐明文化自信的价值;比喻论证,把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比作支撑我们一路前行的“根”与“魂”,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意蕴和论证效果。
文明互鉴 共同发展
浙江省路桥中学 郑 研
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文明互鉴,共同发展”。
大家都知道,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之根。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明,每一个人都受到自己文明的熏陶。文明是平等的,每种文明都有其特色,没有完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没有完全一无是处的文明。当今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文明在世界上也逐渐融通,一个文明信息多元的时代已然到来,不同的文明因为相互交流而变得更加多彩。作为中国人,我们要做到文明互鉴,共同发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并不固步自封,而是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我们通过文化交流,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比如世界闻名的莫高窟,上面的壁画与彩塑存在除中华文化外的多种文明的影子,不同风格的壁画与独特的文字符号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果,体现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之美。这样充满魅力的中华文化,是文明互鉴、兼容并包的成果。
文明交流,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更加繁荣。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从未中断并绵延至今的文明。在这个富有文化内涵与文化要素的文明中,许多独特的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地文化学者的目光。北京故宫博物院以其宏伟的皇家建筑与珍藏的珍贵文物成为世界时尚艺术的流行素材与灵感来源——中国风已然刮向了世界。除了越来越常见的外国人过中国节日外,还有融入中国元素的世界服装展以及丝绸之路的再次复兴,都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具体体现。在这一过程中,西方文明借鉴中华文化成果,不仅提升了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更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进步。
习总书记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在时代的浪潮中,中国不断优化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文明走进来,同时对外创新发展方式,推动有中国特色的文明走出去。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谈及文化的多样性时指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开出美丽之花,结出香甜之果!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点 评
这篇文章符合发言稿的特点,作者紧扣话题,开篇揭示中心,即“我们要做到文明互鉴,共同发展”,接着以莫高窟为例,论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体现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之美;以故宫为例,阐明西方文明借鉴中华文化的意义。然后引用习总书记的话,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深化了主旨。最后以费孝通的话总结全文,表达坚定的信念。全篇文脉清晰,文气顺畅;语言凝练,富有节奏感,意蕴丰富深厚,令人回味,给人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