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
2022-07-15王星
王星
摘 要:随着金融的发展,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安全关系国家安全。新时代,我国政府对金融工作非常重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逐渐形成了有关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思想观点。新时代金融思想的形成,为新时代处理好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新的选择。对于金融来说,它的本质就是要回归于实体经济。因此,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防止虚拟经济过度化发展、实体经济萎缩,确保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性质不会改变,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对我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關键词:新时代;金融;实体经济;服务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18-0097-03
一、金融在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强调:“金融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国经济的核心,只有金融能够健康发展,国家经济才能长久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血脉通,增长才有力。”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对国民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一个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金融。”这对于深化对金融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做好今后我国的金融工作,促进我国金融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指导意义。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要将我们的重点放在加快建设我国现代化实体经济、创新制度、具有现代化的金融体系、人力资源相协调的产业体系上。”新时代金融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说有着非常独特的杠杆作用。“要着力加快建设现代金融”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观点。在邓小平有关金融表述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不仅重视在新的时代背景条件下经济体系中金融的重要地位,而且富有创新性地提出要大力发展我国的绿色、民生、普惠等金融,全面提升我国金融服务体系的客户满意程度,符合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随之变化的主要特征,因此,要充分利用金融的独特作用,尤其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金融在实体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导致这一金融危机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的发展,或者说是经济过度泡沫化,所以要防止金融经济危机最为重要的就是积极引导虚拟经济的合理正向发展。“要不断加强我国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完善适应新时代变化的现代化金融体系,全面提升防范和化解我国潜在的金融风险的能力和水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的要求。
二、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实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始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一个国家只有实体经济稳步发展、健康发展,其金融风险和经济风险才能降到最低。长期以来,金融发展中的根本问题就是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问题。实体经济的血液是金融,它是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药方,而金融的源泉则是实体经济。我们要正确认识和解决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这是推动实体经济与金融相互促进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金融业的地位在不断提升。到目前为止,虚拟经济的作用大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也就是“适应阶段”“主动阶段”“先导阶段”。金融诞生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实体经济,只有金融健康长期发展才会对实体经济发挥积极推动作用,才能使得社会经济稳健发展。回顾金融的发展史,不难看出金融原本就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当代领导人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不断总结我国金融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深化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金融要回归于实体经济,为其服务”的这一重要论断,不断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后,在实体经济萎缩、虚拟经济过度扩张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呈现出“虚拟经济愈发脱离实体经济”的趋势。如果实体经济持续过度虚拟化,将会导致严重的经济问题,会引发经济不稳定。在第70届联合国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2008年间所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这个经验教训是深刻的,如果我们随意任资本发展,必将会引发新一轮的金融危机。”实体经济是一个社会财富的来源,如果一个国家的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则对该国的金融和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如果一个国家的资金大幅度流向“资本化”的金融活动,就会导致实体经济的缩小,虚拟经济过度化,从而使得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增多。虚拟经济过度发展,一旦资金链出现断裂,将引发严重的经济问题,甚至会引发经济危机。在利益的驱使下,市场上的资金将流向虚拟部门中,从而导致实体经济萎缩,使得广大居民的财富占有逐渐虚拟化,并进一步使得居民两极分化更加明显。要警惕虚拟经济“越发脱离实体经济”,促进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业是一个国家实体经济的血液,服务于实体经济是金融相应的责任,当然这也是金融的宗旨所在,也是防范潜在的金融风险的关键性措施。现如今,实体经济已经成为今后我国金融的中心,今后我国的金融工作应该围绕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展开。
关于金融要回归实体经济,我国国家领导人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具体措施,简单地说就是落实新发展理念、把间接融资放在首位、完善间接融资结构、构建普惠现代化金融体系。新时代金融治理思想的核心就是“虚拟经济回归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思想强烈地抨击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观点。他们虽然清晰地认识到金融的双重性作用,但由于他们过分强调了以限制金融的发展,将其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并没有从根源上指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金融原因是什么。在处理社会问题时,要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目前,世界经济陷入衰退,难以从金融危机中复苏。经济是否健康发展取决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比例关系。虚拟经济过度发展,使得实体经济规模缩小,也使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向虚拟经济中,导致实体经济部门资金缺乏,生产能力下降,长此以往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引发金融风险。适度发展虚拟经济,将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服务实体经济不仅是金融的天职,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措施。要想从根本上消除金融对实体经济产生的消极作用,就要使得虚拟资本回归实体经济,这样社会经济才能健康发展。
防止金融脱离实体经济,这是今后我们仍将长期关注的问题,否则就会引发新一轮经济危机。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大量中小企业面临着破产倒闭,这会导致实体经济萎缩、虚拟经济迎来发展的春天。如果虚拟经济借疫情机会过度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一直处于颓废的状态,实现世界经济的复苏是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追求的长期目标。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要想实现世界经济的完全复苏任重而道遠,需要每个国家团结合作、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这样才能离目标更进一步。
三、防范金融风险
进入新时代,金融业的安全不仅是我国金融工作的基础和底线,更是今后工作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今后金融工作的永久主题就是防范金融潜在的风险。”警惕潜在的金融风险是新时代金融治理思想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增强信心,在坚持求稳定中求进步。
要增强我们的风险潜在意识,因为金融业的安全和国家安全是紧密相关的,它是我国国家安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2017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作为国家安全的一部分,金融业的安全是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这是我国经济安全的具有战略性和根本性的事件。”假如中国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将影响总体布局,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甚至影响我国的“两个百年”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若想我国经济能够长期健康发展,要不断提高我们防范潜在风险的意识,注意防范化解潜在的金融风险。
提高风险预测能力,对金融风险进行准确判断是消除隐患的关键。机遇和挑战并存,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局面。在第十八届五中全会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未来的五年,将会是我国社会风险集中暴露的时期。”今后,我国将会面临各种风险矛盾,长此以往,风险积累得越来越多,其中,我们特别要关注潜在性风险。我国金融业的风险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潜在性,我们要有觉察隐蔽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在金融风险来临之前作出更好的判断,有效规避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重视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而且关注监管体系的有效实施。稳步推进是进入新时代后在我国要保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总要求。而促进金融为实体经济不断服务是我国今后金融工作内容中的重中之重,要在保持稳定的同时争取进步。习近平总书记认为,现如今中国仍将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非常关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一切经济工作都要始终把握好经济发展的特点,始终保持战略决心,坚守底线思维。在今后的金融工作中,既要实现虚拟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又要保持二者的稳定发展,“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底线。求稳和求进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二者既对立又统一,不能只求稳定不求进步,也不能一味求进步忽视求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认识到求稳和求进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并用来指导今后的金融工作,该求稳的时候则稳定,该求进的时候则进步。只有重视金融,才能在新时代更好地应对各种潜在的金融风险的挑战,确保我国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实现二者间的协调,这对于金融风险的防范是十分有利的。
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把握住机遇,发展实体经济,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和金融政策,使得金融为实体经济的服务目标顺利实现,这是需要长期坚持的政策目标,要用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来看待这个问题。在积极引导金融和实体经济合理发展的同时,要时时注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处理问题时要重点抓主要矛盾,同时注意次要矛盾。防范化解风险的同时,不能过度抑制虚拟经济的发展,而是要推动其健康发展,因为金融最终的目的是服务实体经济,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虚拟经济或者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但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所在。
结语
在经济工作当中,要处理好金融和实体经济间的关系,一定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尤其是要以马克思主义虚拟资本理论分析这一现象。防范潜在的金融风险的根本措施就是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但是虚拟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不可能完全消除潜在的金融风险。在实际生活中,无论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都是有风险的,资金完全流向实体经济,并不可能完全消除潜在或者显现的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来自多个方面,并不只是局限于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虚拟经济过度虚拟化带来的潜在风险是系统性风险,而个体金融机构无法应对的风险,其破坏性程度往往更强。金融机构可以通过金融化手段,分散化解实体经济的风险。实体经济的风险对金融业及其自身的影响是有限的,相较于系统性金融风险而言更加具有可控性。在目前新的经济形势下,国家领导人提出的“虚拟经济服务实体经济”是有效克服潜在的金融风险的措施。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有机遇也有挑战,要想在这个百年大变局当中把握机遇,实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就要正确认识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问题,以此为今后的金融工作提供基本方向指导。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问题,对我国经济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实现金融或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我国经济更上一层楼。必须始终坚持新时代金融思想,深入研究新时代有关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思想,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防范化解金融系统风险,坚持底线思维,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推进金融创新,推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参考文献:
[1] 田晓超.内蒙古金融“脱实向虚”程度测度分析研究[J].北方金融,2018,(11).
[2] 戴赜,彭俞超,马思超.从微观视角理解经济"脱实向虚"——企业金融化相关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8,(12).
[3] 孙雪芬.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及其当代价值[J].江淮论坛,2019,(11).
[4] 马克,李思.学习金融理论服务实体经济[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2).
[5] 吴应宁.习近平金融思想的核心要义[J].党的文献,2018,(1).
[6] 张家源.习近平金融思想及其在十九大报告中的新发展[J].探索,2017,(6).
[7] 彭俞超.习近平金融治理思想研究[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7,(5).
[8] 王晓曦,何亭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思想的新特征[J].时代金融,2020,(15):91-92.
[9] 王晓瑞,周雷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思想研究综述[J].调查研究,2019,(11).
[10] 张嘉昕,王庆琦.新时代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与风险防范研究——基于习近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思想[J].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9,(6):208-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