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时间银行模式志愿服务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2022-07-15张亚坤刘芳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18期
关键词:时间银行影响因素社区

张亚坤 刘芳

摘 要:为了更好地了解社区居民对于时间银行模式的志愿服务意愿,有效破解时间银行的发展困境,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筛选出14个影响因素,并运用ISM模型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方面厘清影响时间银行模式志愿服务意愿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和作用路径。最终将该模型划分成五个层级,得到三个深层次因素,即时间银行模式的激励机制、平台信息化建设水平以及起到关键性基础作用的政府资金和政策保障。基于此,提出国家应提高时间银行平台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以及积极鼓励志愿者参与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社区;志愿服务意愿;ISM模型;时间银行;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18-0072-04

引言

时间银行,又称时间储蓄、爱心时间银行等,是一种借助社会力量的循环机制的新型互助养老模式[1]。时间银行的雏形诞生于由日本旭子冰岛女士组织实施的志愿者劳动银行,由最初的中青年人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在实践过程中逐渐转变为老人之间的互助[2]。该养老模式得以广泛推广源自20世纪80年代高失业率背景下的美国,由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大学的学者卡恩最早提出。时间银行模式从广义上是指不同年龄的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在给予他人服务的同时为自己以后享受同等服务积累时数,从狭义上讲则指低龄老年人为高龄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3],从本质上来说是借助时间银行这个中介,用时间来量化服务数量,实现劳动成果的延期支付[4]。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主要依托于社区,主要服务对象是老人[5],重点服务对象主要是高龄失能老人、空巢老人、经济困难老人等弱势群体[6],是介于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之间的“第三条道路”。

我国最早在上海市虹口区提篮桥街道率先提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该模式在我国虽未全面铺开,但仍有有效实践。广州市越秀区在低龄健康老人与高龄老人之间开展时间储蓄试点,把服务时间储蓄起来,待自己需要时将时间储蓄提取出来换取服务。上海市虹口区也成功开展“时间银行”模式,划分总行和分行两级,到2019年已经有会员700余名,累计发放时间币843个。我国虽有上述成功实践,但却仍处于对此模式进行摸索的试点阶段,在志愿服务意愿方面明显存在不足。景军等人(2015)认为,供给方缺乏充足且持续的志愿者是时间银行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坏账问题会反向影响志愿者参与[2];陈功等(2017)认为,时间银行以社区为依托致使志愿资源无法扩展到全社会,存在年轻群体参与率低的问题[7];祁峰、高策(2018)及陈际华(2020)认为,法律法规及制度的缺失使得时间银行模式不被信任,参与率低[8~9];韦佳杏(2020)认为,多约束措施、少激励政策导致志愿服务意愿不足[10]。本文在以上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运用ISM模型对影响时间银行模式志愿服务意愿的因素进行分层分析,探寻其深层影响因素,以便对该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所遇的困境进行“对症下药”。

一、研究内容

(一)研究方法

解释结构模型是一种系统分析工具,其主要作用就是将系统的、复杂的因素集合分解成若干简单的子要素,并找出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形成结构矩阵[11]。其主要步骤为选定好总系统的影响因素集合,根据因素和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构建邻接矩阵并计算出可达矩阵,最后确定各因素所属层级并划分层级结构,从而构成一个多级递阶的结构模型。本文在检索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汇总,从微观、中观和宏观角度最终筛选出14个影响时间银行模式志愿参与意愿的因素,其中微观个体特征因素包括婚姻状况、生活自理能力、空闲时间、参加志愿活动次数和孤独感认知情况;中观组织因素主要包括时间银行模式激励机制、时间银行模式参与规模、参与形式和时间银行平台信息化建设状况;宏观因素主要包括政府资金和政策保障、家庭支持力度、社区宣传力度以及被服务对象的感谢和认可度。

(二)构建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

本文在整理相关文献并询问相关专家建议的基础上,构建14×14时间银行模式志愿服务意愿影响因素之间的邻接矩阵A=[aij]。邻接矩阵A=[aij]可用来描述两两因素之间的关系,其中当ai对aj有直接影响关系时则用“1”来表示,当ai对aj没有直接影响关系时则用“0”表示,则可得到邻接矩阵。在邻接矩阵的基础上,根据布尔逻辑运算法则可计算出可达矩阵R,其中当R=(A+I)n+1=(A+I)n≠(A+I)n-1…≠(A+I)2≠A+I则终止计算。可达矩阵中,1表示Si与Sj之间存在可以到达的路径,0则表示两者之间没有可以到达的路径。

(三)对可达矩阵进行划分

首先,根据计算得出的可达矩阵对其进行区域划分,分别求出可达集R(Si)和先行集A(Si),并根据A(Si)∩ R(Si)求出共同集C,当可达集和共同集相同时,则可确定出第一层级元素,将第一层级所包含的元素在矩阵中全部剔除,剩余元素中共同集和可达集相等的集合即为第二层级,依次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元素都有相对应层级划分。最终得到分层情况如表1所示,结果为L1={S8,S9};L2={S1,S3,S4,S5,S6,S12};L3={S2,S13,S14};L4={S7,S10};L5={S11}。

二、結论与分析

根据图1解释结构模型可以发现,影响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参与意愿的因素可划分为五个层级,各层级所包含因素以及层级间逻辑关系可通过解释结构模型得出,最终可得到表层、中层和深层影响因素。

(一)浅层影响因素

参与数量和参与形式是影响时间银行模式志愿服务意愿的表层因素,在整个递阶结构模型中不能起到关键作用。参与互助养老是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的渠道。目前,我国互助养老的主要参与人群亦是以老年群体为主,年轻群体参与较少导致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存在整体参与人数不足的问题。此外,人们往往具有从众行为,当看到左邻右舍都积极参与到时间银行实践中时,也会让自己形成此活动利大于弊的心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的良好循环有利于越来越多的居民成为时间银行储户。目前,时间银行模式的主要参与形式为低龄老年人对高龄老年人的帮扶,具体可分为一对一、多对多和一对多的形式,不同的互助形式也会间接影响储户的服务意愿。

(二)中间层影响因素

第三层级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生活自理能力、社区宣传力度以及被服务对象感谢和社会认可度。生活自理能力影响老年人的志愿服务意愿,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老年人往往愿意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自己以后储存养老服务时间,而不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往往是时间银行模式中的被服务对象。老年人参加社区互助养老服务也可以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减轻其退休后的心理落差感。社区宣传力度也会影响志愿服务意愿,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件需要居委会等相关社区组织配合宣传才能通俗易懂地宣传到每一户,让群众深刻理解此模式的运作方式和利己之处,从而提高群众的信任感和参与率。此外,获得被服务对象的感谢和认可度在无形中对提供志愿服务人群能够起到激励作用,促进志愿服务行为可持续进行。

第四层级影响因素以个体特征因素为主,包括婚姻状况、空闲时间、参加志愿活动次数、对时间银行模式的了解程度、孤独感认知状况以及家庭支持力度。婚姻状况和空闲时间之间是互相影响的,一般来说未婚人群的空闲时间较多。空闲时间多的老年人参加时间银行模式意愿较强,而空闲相对少的老年人即使有参与意愿也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实际参与率较低。大部分年轻群体由于工作繁忙缺少闲暇时间,很少参与到时间银行实践中。空闲时间会影响参加志愿活动次数,而曾经多次参加志愿活动的人群往往更具有奉献意识,以服务他人为主要参与动机的人群往往更能长久参与到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中。对时间银行模式的了解程度在整個解释结构模型中也具有一定位置,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虽然是社区重要的养老模式之一,但是相较于主流养老方式,其社会了解程度并不广泛。大部分老年人受到养老观念束缚,认为以子女养老为主的家庭传统养老才是最适合自己的。该模式作为新事物出现,往往缺乏大众信任,使得社会认同感低,人们对其的了解仅停留在表层,甚至不愿了解,导致时间银行模式仅在我国小部分社区有效推广。此外,家庭成员是否支持和孤独感认知状况间接影响服务意愿。能够得到家庭支持的人群往往更有动力提供志愿服务,认为自己生活孤独的人群也往往更乐于参与该互助养老模式。

(三)深层影响因素

激励机制和平台的信息化建设状况是影响时间银行模式志愿服务意愿的深层影响因素,政府资金和政策保障是根本性因素。

时间银行模式引入有偿激励机制就如同给参与者服用“定心丸”,在以时间货币为媒介给参与者带来无形的收益保障的同时,也可以发挥激励作用,提高参与者的志愿服务意愿,促进时间银行模式长期稳定持续发展。时间银行模式相较于其他互助养老方式,其“有偿性”更为显著,参与者相当于为自己购买“养老保险”,可以减轻自己未来的养老压力,激励机制的引入也可以促进时间银行储户之间的良性竞争[12]。平台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也是影响社区时间银行模式运行的深层因素。很多社区曾尝试运行时间银行模式却未能持续下去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系统、完善的时间银行平台信息化建设,手工记账的不科学性以及未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导致出现志愿者实际服务实数与平台记录实数相差过大的问题。平台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使得时间货币不能够实现通存通兑,使得志愿服务人员对自己目前通过服务所储存的时数是否能够在未来为己所用产生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会影响志愿者的参与意愿。

政府的政策指引和资金支持在整个递阶结构模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托底作用。时间银行模式虽属于志愿组织,但在我国是由政府主导的,如果仅依靠民间力量自行发展,其发展规模和参与数量则往往不尽人意。政府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更有利于推动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进而提高参与者的参与意愿。政府在提供政策支持的同时,资金支持也必不可少,时间银行平台的运行资金、基础设施运营维修资金、人员工资以及奖励机制等都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这样才能保证时间银行平台长期稳定发展。

三、讨论与政策建议

我国进入老龄化的时间要晚于国外,但是我国老年人口基数较大,发展速度较快,老龄化程度严重,“未富先老”情况严重,互助养老作为社区养老的有益补充,可以有效缓解我国养老压力。我国虽然在广州、上海等地区对此模式已有成功实践,但是相较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对此仍然处于摸索起步阶段,因此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有效提高志愿服务意愿非常重要。

(一)提高时间银行平台管理模式的信息化水平

普遍存在的志愿服务意愿偏低的问题从根本上讲就是缺乏民众信任,缺乏信任主要是由于对于时间储户所储存的时间不能妥善记录。上海某居委会曾发生档案丢失造成时间银行储蓄形成坏账的情况[2],造成该时间银行模式无法可持续发展。重庆市某地区采取志愿者先进行互助服务,后计入时间账户的问题,导致志愿者不记账或者多记账情况的发生[13]。所以该模式应实现电子化管理,使得时间银行组织方、服务供给方和服务接收方三方的行为都应该在“时间银行”内进行注册,使服务数量、质量和效果可视化[14]。可以借鉴以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所搭建的互联网管理平台以及门户网站,使得三方信息可随时随地进行查询,有效避免信息不对称问题[15]。

(二)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由上文解释结构模型可以看出,政府的政策支持在整个模型结构中对提高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意愿有着基础性支撑作用。因此,政府应尽快出台正式的法律法规使时间银行模式在法律的庇护下运行,避免出现因人员离职、漏记错记服务时长和服务内容等导致参与者信任丧失,进而导致志愿服务人员由于失望而流失的状况。美国早在1997年就曾出台《平衡预算法案》,随后又在相关老年保障法律中增加了与时间银行相关的条例,但是我国至今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对时间银行模式进行相关规定。时间银行模式是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模式,所以应该加大法律保障机制建设,使其为我国所用,更具本土化特色。

(三)鼓励志愿者参与,避免时间储蓄产生断层

我国目前正值退休年纪的正是“50后”和“60后”,即是我国出生人口最多的两代人,他们现在作为低龄老年人去服务高龄人为自己以后的养老去储备“时间货币”,但待他们迈入高龄阶段需要接受别人服务时,他们的被服务内容则会被大打折扣,因为服务他们的低龄老年人会由于我国的人口政策而减少,即时间储蓄也会面临通货膨胀的问题[16]。解决志愿者数量不足的问题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使得时间银行模式不只局限于老年人之间,还要扩展到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在吸引低龄健康老年志愿者加入的同时,鼓励年满18周岁的学生志愿者、部队官兵、政府机关及企业人员等参与到时间银行模式中[8]。此外,我国是一个熟人社会,目前我国的时间银行模式主要是以社区为中心,要采用正确的宣传路径对时间银行模式进行有效宣传,促进邻里互助,形成良好的社区人文环境,这也有利于拉动年轻一代参与到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中,促进孝老助老的良好社区风气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王笑寒,郑尚元.“时间银行”公益互助养老服务机制之法律关系界定与构造[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157-164.

[2]  景军,赵芮.互助养老:来自“爱心时间银行”的启示[J].思想战线,2015,(4):72-77.

[3]  王泽淮.时间银行——社区志愿者服务的新形式[J].社区,2003,(12):23.

[4]  甘满堂,娄晓晓,刘早秀.互助养老理念的实践模式与推进机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78-85.

[5]  马贵侠.论“时间银行”模式在居家养老中的应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16-120.

[6]  纪春艳.农村“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发展的优势、困境与应对策略[J].理论学刊,2020,(5):140-148.

[7]  陈功,黄国桂.时间银行的本土化发展、实践与创新——兼论积极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之新思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111-120.

[8]  祁峰,高策.发展“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的难点及着力点[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8,(3):19-25.

[9]  陈际华.“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发展难点及应对策略——基于积极老龄化的理论视角[J].江苏社会科学,2020,(1):68-74.

[10]  韦佳杏.浅析“时间银行”社区养老模式在运行中的困境和应对措施[J].法会,2016,(13):178-179.

[11]  Anukul A.,Deshmukh S.G.Vendor selection using 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ng(IS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production management,1994,(6):52-59.

[12]  张晨寒,李玲玉.时间银行: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新探索[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80-85.

[13]  张文超,杨华磊.我国“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南方金融,2019,(3):33-41.

[14]  陈功,王笑寒.我国“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運行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理论学刊,2020,(6):132-140.

[15]  李明,曹海军.老龄化背景下国外时间银行的发展及其对我国互助养老的启示[J].国外社会科学,2019,(1):12-19.

[16]  袁志刚,陈功,高和荣,桂世勋,陈友华,陈体标,徐大丰,孙秀林.时间银行:新型互助养老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J].探索与争鸣,2019,(8):4-36+197.

猜你喜欢

时间银行影响因素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山东推出“时间银行”应对老龄社会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影像社区
在瑞士,“时间银行”能“养老”
瑞士的“时间银行”养老
2015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