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黄芪产业发展状况及栽培技术研究
2022-07-15陈少林李巧珍谢锋涛牛新华
陈少林 李巧珍 谢锋涛 牛新华
摘要:文中详细介绍横山气候特征,黄芪适宜的生长环境、药理功效及栽培技术,发展好黄芪这一产业,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收入。
关键词:横山黄芪产业;发展状况;栽培技术;研究
1 黄芪生长环境及种类
黄花又叫绵芪、芰草、百木、北芪。黄芪喜欢凉爽气候,耐寒、耐旱、怕热、怕涝,幼苗细弱怕强光,适宜在年平均气温5~10℃,年降水量350~600mm,土质疏松、排水良好、透水力强的壤土或砂壤土上,土壤酸碱度以微酸至中性的半干旱及高寒阴湿生态区栽培。生产中栽植的种类主要有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蒙古黄芪植株矮小,茎较细软,呈半匍匐状,根长直,质量较好,一般3~5年收获,而膜荚黄芪一般2年收获,根较短,侧根多,收后多切片出售。膜荚黄芪植株高大,直立,根多分枝,粉性小,质量差,播种时株行距应大点。蒙古黄芪植株小根较长,耕地时应犁深点,垄也可做高点,播种时株行距应小点。
2 黄芪药理功效
黄芪皂苷是由黄芪的根提取而得。用于调节体内血糖,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黄芪皂苷是黄芪的主要成分,并以黄芪甲苷为主。黄芪甲苷不仅具有黄芪多糖的作用,还有些是黄芪多糖无法比拟的作用,其药效强度是常规黄芪多糖的2倍多,抗病毒作用更是黄芪多糖的30倍。由于含量少,效果好,更是有“超级黄芪多糖”之称。
3 黄芪栽培技术
3.1 选地和整地
3.1.1 选地
宜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透水力强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宜,平地或缓坡地均可种植。忌连作,前茬以玉米、马铃薯为好。
3.1.2 整地
选地后于秋冬深翻,使土壤充分熟化,结合整地施腐熟有机肥2500~3000kg/667m2、二铵30kg/667m2、硫酸钾20kg/667m2、过磷酸行50kg/667m2作基肥,随即耙耱保墑。
3.2 选种及种子处理
3.2.1 选种
要选择籽粒饱满、无虫蛀、无霉变、无病变、有光泽的种子,经筛选淘汰秕粒杂质,晾晒1~2d。
3.2.2 种子处理
(1)温水浸种。先将种子浸于50℃温水中搅动,待水温下降后浸泡24h,然后捞出洗净摊放在湿毛巾上,再盖块湿布催芽。裂嘴出牙后播种。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是14~15℃。
(2)机械擦伤。一般采用石碾,将硬粒种子快速碾数遍,使外种皮由棕黑色有光泽变为灰棕色、表皮粗糙时即可,然后将种子置于30~50℃温水中浸泡3~4h,待种子吸水膨胀后播种。也可以在种子中掺入细沙摩擦种皮,使种皮有轻微磨损后浸种播种。或者将种子用清水浸泡24h,取出种子与4倍湿沙混匀,放入容器内来回撞磨,擦伤种皮后播种。机械擦伤法简单易操作,一般常用此方法。
(3)沸水催芽。先将种子放入沸水中急速搅拌1min,立即加入冷水将温度降至40℃再浸泡2h,然后把水倒出,种子上加麻袋等物堆闷12h,待种子膨胀或外皮破裂时播种。
3.3 播种、品种
3.3.1 播种时间
4月下旬~5月上中旬进行抢墒播种,也可在7~9月间进行秋播。不宜太晚,以免幼苗生长不良,不能正常越冬。
3.3.2 品种选择
种植资源的筛选和评价对黄芪于规范化栽培与种植具有重要意义。子洲黄芪(蒙古绵芪)适宜在横山栽培和种植。
3.4 播种方式
3.4.1 穴播
挖穴点播,每穴点种子10粒左右,覆土2cm,稍加镇压。陡坡地宜撒播。用种量1.5~2kg/667m2。
3.4.2 条播
行距40cm,株距25~30cm,一般沿等高线浅沟播种,均匀撒播于沟内,覆细土2cm,稍加压实,播后喷水,保持土壤湿润。
3.4.3 育苗
田管理育苗田一般应选择水浇地,按前述深翻、施肥、整地、作畦。在春夏季播种,播前浇足底墒水。待水下渗后按10kg/667m2的用种量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入田内,覆土厚2cm,再铺一薄层细沙,干旱时应多次喷洒水,30d可出齐。也可按行距3cm开沟进行条播,播时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细土1~1.5cm,播后踩实并浇水湿润。一般要求种子发芽率40%以上,用种10kg/667m2,每亩育苗可栽0.67~1hm2大田。
3.4.4 间苗、定苗
苗高4~5cm,留强去弱间苗,苗高10~12cm时,按株距7~9cm定苗,缺苗过多的,应及时补栽、补种,以补种为宜。
3.4.5 排灌水
黄芪苗期灌保苗水,移栽10d返青后灌缓苗水。其他时间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水。幼苗出土前不浇蒙头水。苗高不超过9cm时,一般不浇水,保持地面稍干。夏季浇水宜早晚进行,雨后高温骤晴要及时排水,防止烂根死苗。
3.4.6 种苗的挖采、贮藏与移栽
第二年春季萌芽前,选晴天挖起种苗,抖去泥土剔除有病斑、分杈和机械破损的种苗。起获的种苗,选通风阴凉干燥处,用潮湿的河沙层积贮藏。需要栽植的芪苗移裁到大田中移裁时按行距40cm开沟,按30cm株斜平摆放芪苗,使苗头部直立向上,距地的3~4cm,整平地面,稍加镇压。雨后移物或移裁时浇水湿润能提高成活率。移栽时应尽量保持原有主根的长度,并使其不受损伤,在沟内或穴内使主根舒展,栽后才能缓绣苗快、生长好,达到苗齐苗壮的目的。
3.5 播后管理
3.5.1 间定苗
无论是直播还是育苗移栽,一般苗高5cm间苗,苗高12cm以上时定苗,条播的按株距25~30cm留壮苗1株,穴播得每穴留1株,如遇缺苗,应带土挖取小苗补植,缺苗严重时可重播催芽种子。
3.5.2 中耕除草
黄芪幼苗生长缓慢,如不及时除草,易造成草荒。要结合间苗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中耕宜浅,耙松表土即可,不要伤根。第二次于苗高7~8cm时进行,第三次于定苗时进行。后期不宜深中耕,可人工拔除杂草。
3.5.3 水肥管理
黄芪喜肥,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保持或提高土壤肥力及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底肥2500kg/667m2,配方肥或复合肥25kg/667m2,生长期每年结合中耕除草追肥1~2次,定苗后追尿素15~20kg/667m2,磷酸钙15kg/667m2后每次追氮、磷、钾肥各15~20kg/667m2,肥应符合NY/T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3.5.4 地下害虫
如发现蛴螬等地下害虫,用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灌根,或用1.5%甲敌粉施于土中防治,或拌毒饵诱杀。
3.5.5 摘花序(打顶)
7月末前,生产田摘除所有花序,留种田摘除植株上部小花序。
3.6 黄芪常见病虫害防治
3.6.1 黄芪常见的病害
(1)根腐病
①病害症状:地上部叶片萎蔫下垂,根部与地面交接处出现黑斑,逐渐向上下两端基延,根部变黑腐烂,根皮脱落,几天后植株死亡。
②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与禾本科作物轮作;适期播种,增施有机肥;提高抗病能力,发现根腐病病株及时剔除,并携出田外处理。苗期加强中耕锄划,增强土壤的通透性,雨后及时排水。
生物防治。播种和移栽前,用木霉制剂10~15g/m2处理土壤。
化学防治。播种或栽植时沟施药剂: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福美双可濕性粉剂各2kg/667m2细沙土10kg制成药土,连同3%辛硫磷颗粒剂3~4kg播种或栽植时顺栽植沟撒施。
(2)白粉病
①病害症状:发病初期叶色褪绿或,灰白色斑块,上具白粉,严重时白粉布满金叶,病叶逐渐蜷缩、干枯、脱落。幼果发病时是靠近穗轴逐渐向外扩展到整个果穗,病果出现萎蔫、脱落。
②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注意株间通风透光,可减少发病。
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即1%的叶片上出现白色霉斑时用20%的三唑酮乳油1500~2000倍液,或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一次,视病情隔7d防治一次,要交替用药。
(3)枯黄萎病
①病害症状:苗期症状枯萎病病株的子叶和真叶出现黄色网纹,局部枯焦,严重地造成死苗,在不正常气候条件下出现紫红型和青枯型症状;黄萎病病株叶片叶肉褪色呈灰色或浅黄色。
②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发现病株应及时剔除,并携出田外处理;增施有机肥料,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注意防治地下害虫,中耕时避免伤根。轮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5y轮作。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50%琥胶肥酸铜(DT杀菌剂)可湿性粉剂350倍液灌根,每株0.3~0.5kg灌3次,或用12.5%敌萎灵800倍液喷灌,每7d次,连喷灌3次以上。
3.6.2 黄芪常见的虫害
(1)豆荚螟
①虫害症状:成虫在黄芪嫩荚产卵,孵化后幼虫蛀人荚内继续发育,食害豆粒。
②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深翻土地,实行轮作。合理安排药材种植,避免与大豆、紫云英等豆科作物连作或套种;调整播期,使开花、幼荚期避开成虫盛发期;幼虫入土化蛹期结合灌溉,可杀死初化蛹。
生物防治。2龄幼虫盛发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Bt生物制剂300~500倍液,或0.3%苦参碱乳剂1000倍液,或5%天然除虫菊2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相互间半量混配喷施。
化学防治。2龄幼虫盛发期,用Bt乳剂加2.5%溴氰菊酯乳油,各按常规推荐用量的1/2量混合对水800~1000倍液喷雾,同时兼治其他鳞翅目害虫。
(2)棉小灰象鼻虫(棉尖蟓)
①虫害症状:棉尖蟓以成虫为害芪苗嫩梢、嫩叶,取食叶片成缺刻或孔洞,有时一株上聚集数十头。
②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秋后进行深翻改土,消灭土中越冬幼虫。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虫源。
人工捕杀。利用假死性人工捕捉。在其出土期间,清晨振动植株,垄下用布单料薄膜接虫,捕杀植株上的成虫,特别在下雨之后,成虫大量出土,捕杀效果最好。
毒饵诱杀。用菜叶25kg/667m2、麦麸2.5kg/667m2加50%辛硫磷乳油200g/667m2,加适量水制成毒饵,在傍晚撒于垄间诱杀。
(3)蚜虫
①虫害症状:成、幼蚜群集嫩稍、芽叶基部及叶背刺吸食液汁,致使叶片发黄,植株枯萎,生长不良。
②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黄板诱蚜:选用市场销售的商品黄板,按产品说明悬挂;或用100cm×20cm长方形纸板涂上黄色油漆,同时涂上一层机油,挂在植株顶部均匀分布于行间,挂30~40块/667m2,每隔10d涂一次机油,当沾满蚜虫时及时涂抹。
生物防治。用0.3%的苦参碱植物杀虫剂500~1000倍液喷雾。
化学防治。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
(4)黄芪种子小蜂
①虫害症状:成虫产卵于种皮下,幼虫孵化后蛀食种子,并在其中发育、化蛹。成虫羽化后咬破种皮脱出,并留有直径约1.5mm的羽化孔。每粒种子内仅1头幼虫,每头幼虫只危害1粒种子。
②防治措施:在盛花期及种子乳熟期各喷1次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杀成虫。
(5)红蜘蛛
①虫害症状:红蜘蛛个体小,体长一般不超过1mm,呈圆形或卵圆形,可通过有性杂交或孤雌生殖进行繁殖。繁殖能力极强,一年可达几十代,在树皮下或土缝中越冬,成虫、若虫用口刺入叶内吸吮汁液,被害叶片着生密集细小的灰黄点或斑富叶片普生密集细小的灰黄点或斑块,严重时枯黄脱落,发其至因叶片落光造成植株死亡。
②防治措施:发生初期用1.8%的齐螨素1000~0000倍液进行防治。在结荚期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
(6)黄芪地下害虫
①虫害症状:幼虫常从地面咬断幼苗或咬食未出土的嫩芽,造成断苗缺株。
②防治措施:
地下害虫采取土壤处理防治,用50%的辛硫磷500ml/667m2对水3000ml,拌入300kg细沙土,均匀撒施地表,翻入土中;毒饵诱杀用敌百虫60g/667m2加水稀释,拌人150kg油渣混合料中,在地下害虫盛发期撒施地表诱杀。
3.7 采收
3.7.1 种子采收
2~3y生植株可采收种子,3y生植株种子质量较好。于7月中下旬~8月下旬,荚果稍见黄时,分次随熟随采,及时晒干、脱粒。
3.7.2 根的采收
(1)采收时间。3~5y生为最宜采收年限。秋季10~11月份,春季3~4月份,地上茎叶枯萎或未发芽为宜。此时,黄芪皂苷含量最高,同时,选择晴天,挖取全根。
(2)采收方法。可采用机械采收,也可以用人工创挖的方法。在采收时,先将地上部割掉,然后在畦的一边开沟,顺沟挖采,不可挖断或伤根皮,力求收刨干净。去掉泥土,易用水洗,除去残茎须根,晾干后分级整理,扎成lkg的小捆贮藏。
参考文献
[1] 张丽,封永顺.榆林市中药材产业发展与政策建议[J].农民致富之友,2017(4):27-28.
[2] 张红非.中药材栽培技术[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