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小说《小英雄雨来》的小英雄形象塑造
2022-07-15陈书蓝陈斐然
陈书蓝 陈斐然
《小英雄雨来》是作家管桦的一部中篇小说,讲述了在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乡村少年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勇敢地同敌人做斗争并且机智脱险的故事,赞扬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半个多世纪以来,雨来英勇抗敌、机智脱险的故事让读者难以忘怀。在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作品中,小英雄雨来是一个经典的艺术形象。这个经典的艺术形象极其丰满可信,得益于作家管桦高超的创作水平。本文从小说概况、英雄精神来源、雨来形象塑造三个方面探究《小英雄雨来》的小英雄形象塑造。探析作者是如何抒发爱国情感、如何刻画小英雄形象的,为人们阅读与欣赏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提供鉴赏经验。
一、小说概况
(一)作品简介
小说原名为《雨来没有死》,于1948年发表在《晋察冀日报》副刊上。1955年,管桦在《雨来没有死》的基础上,经过精心构思,发表了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1949年初,《小英雄雨来》被选进全国中、小学语文课本。现今,被选入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中,现选入情况为: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冀教版五年級下册、长春版六年级上册、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小英雄雨来》是一篇优秀的儿童小说。儿童小说是根据儿童认知能力与身心特点创作的小说,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由于儿童小说的阅读对象是儿童,其主题就需要力求鲜明积极,能够对儿童加以正面、健康的引导和熏陶;内容和情节力求符合儿童对世界的认知水平以及对事物的感知水平。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常常能够引起儿童读者的情感共鸣,从而实现文学作品的自身价值。在儿童读者进行文学接受与审美的过程中,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地发挥了其认识、教育、娱乐的作用。优秀的儿童小说,不仅一问世就能引起反响,而且还有强烈的长期效应,多年后,依然可以是后人了解历史、认识社会的良好教材。《小英雄雨来》就是这样一篇不仅有即时效应,也有强烈的长期效应的优秀小说,它不仅书写了一个积极的主题,能够激发儿童强烈的爱国情感,还富有儿童情趣,同时,文学性也很强,达到了“寓教于乐”的创作目的。
(二)小说创作背景
《小英雄雨来》创作于1955年。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其主流文学题材是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在历史题材中,英雄是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因此,英雄的典型形象在作家们的笔下不断涌现。一批有担当精神、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就把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融入儿童文学作品,一个个“小英雄”的经典形象应运而生。众多“小英雄”艺术形象如《我和小荣》中的小王和小荣、《小兵张嘎》中的嘎子、《小英雄雨来》中的雨来等,这些小英雄的英勇故事激动人心,激发了儿童读者的爱国热情和奋发努力的决心。“小英雄”身上体现出的集体主义、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儿童的成长。在《小英雄雨来》中,雨来调皮的日常故事和英勇斗争的故事,更是打动了无数的儿童读者,让儿童读者心中充满崇敬之情。
二、英雄精神来源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历史题材的儿童小说,主要是塑造“小英雄”的艺术形象,在《小英雄雨来》中也不例外。实际上,小英雄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英雄”精神有内在关联。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了精深的“英雄”精神,主流文化里都有着英雄传统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底蕴。在儒家文化中,孔子也主张文武兼备,他曾对鲁定公说:“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史记·孔子世家》)可见孔子是主张文武兼备的。在春秋战国时期与汉唐时期,“英雄”精神风行。如“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诗经·国风·周南·兔罝》)赞扬了武士的英勇气概;再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荆轲《易水歌》)表现了荆轲义无反顾、慷慨赴死的献身精神和英雄气概;又如屈原有诗云,“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九章·涉江》)诗人喜欢的奇特装束之一,就是“带长铗之陆离”,“长铗”为长剑,说明屈原忠心报国,可谓抗志高远;再如“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表现了勇猛善战、视死如归的无畏气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表达了身经百战的壮士的誓言和豪迈气概。重温这些充满爱国激情和英雄气概的诗句,笔者为这样的民族精神感到骄傲。“英雄”精神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精神,是每个时代都需要的民族精神。
在当时,人们希望有英雄能够保卫和平与建设国家,也希望未来的接班人能够保持英雄本色,以保国家的繁荣与富强。因此,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历史题材为中心的故事中,力求追崇“英雄”,在儿童文学中自然就推崇“小英雄”,以感染儿童读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之情,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
三、雨来形象塑造
人物塑造是小说创作的中心环节,是小说创作三大要素的第一要素。一部儿童小说的艺术价值的高低,通常取决于儿童形象的塑造是否成功。优秀的儿童小说,其人物形象均是生动丰满的,因而令人难忘。儿童小说《小英雄雨来》主要塑造了12岁的小英雄雨来的形象。雨来的形象是抗战时期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雨来首先是一个儿童,具有儿童的天性:活泼戏水、顽皮躲妈;他又是一个小英雄:喜欢学习、热爱祖国,能英勇斗敌、机智脱险。在《小英雄雨来》中,作家巧用多种写作方法以及精美流畅的文字,通过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一个丰满可信的小英雄雨来的艺术形象,为人们创作儿童小说塑造小英雄形象提供了优秀的写作范本。下面具体探析《小英雄雨来》是如何塑造小英雄雨来这个形象的。
(一)用正面描写体现儿童情趣
儿童小说要具有儿童情趣,所谓儿童情趣就是带有童稚色彩的情致与趣味,即指与儿童心理特点相适应的儿童语言、行为的情调趣味。《小英雄雨来》采用正面描写,生动地刻画出一个活泼、略带顽皮的孩童形象。小说采用正面描写来描绘儿童的动作、形态等来体现小说的童趣特征,其童趣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活泼戏水。如“每到夏天,雨来和铁头、三钻儿,还有很多小朋友,好像一群鱼,在河里钻上钻下,藏猫猫,狗刨,立浮,仰浮。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沉底,还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这句话描写了群童戏水的乐趣,把“很多小朋友”比喻成“一群鱼”,突出了这一群儿童的水性似鱼一般的形态特点;其中“钻上钻下”“藏猫猫”“狗刨”“立浮”“仰浮”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是儿童群体水性好的具体表现;“还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则通过对雨来的形态描述,展现其游泳本领。这句话从正面描写了雨来与伙伴们在水里的形态与动作,抓住了儿童戏水的特征,从动作到形态,从孩童群像到雨来的个像,绘形传神,刻画了雨来活泼可爱的形象,同时,显示出雨来游泳本领高的特点。二是顽皮躲妈。如“有一天,妈妈见雨来从外面进来,光着身子,浑身被太阳晒得黝黑发亮”“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只听见扑通一声,雨来扎在河里不见了”,这两句话描述了雨来光着身子回家以及逃脱妈妈“抓捕”的情节,童趣浓郁,这样顽皮的形象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此句把雨来比喻成小鸭子,写出了雨来可爱的特点。以上这些描写,把雨来顽皮可爱的模样刻画得栩栩如生。
从活泼戏水到顽皮躲妈,小说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来刻画雨来游泳本领高的特点。小说用整整一个章节来描写雨来的游泳本领与调皮可爱的特征,一是为了体现儿童情趣;二是为后来故事情节的发展,即雨来机智逃敌埋下伏笔。小说的正面描写手法运用得当,字里行间童趣盎然,伏笔浑然天成。
(二)用多种方法刻画英雄性格
为了塑造一个丰满可信的小英雄形象,《小英雄雨来》巧用了多种方法来刻画雨来的英雄性格。在小说中,展现给儿童读者的是具有这些优秀品质的一个小英雄:他热爱学习、他热爱祖国,他能英勇斗敌,还能机智脱险。下面具体阐述小说是如何刻画雨来的英雄性格的。
1.以正面描写展现其学习热情
雨来是一个喜欢学习的孩子。在小说的二、三章节中,作者描述了雨来的学习状态,主要采用正面描写中的行动描写与语言描写来刻画雨来的形象。如“雨来怕揉坏了,向妈妈要了一块红布,包了个书皮,上面用铅笔歪歪斜斜地写了‘雨来’两个字”,这里写的是雨来爱护书本的行为,不难看出,雨来是一个爱护课本的好孩子;“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此句用了行动描写与语言描写,表现了孩子们读书时的用心与热情,其中“轻轻念”暗示了念书环境的特殊,破折号强调了孩子们读书时饱含的爱国情感;“过了晌午……就趴在炕上念他那红布包着的识字课本”“雨来一骨碌下了炕,把书塞在怀里就往外跑……”,从小雨来“念课本”“塞课本”的行为中,可以看到课本对雨来的重要性以及雨来的学习热情。小说在刻画雨来的学习热情时,采用正面描写的方法,具体细致地刻画了雨来爱护认字课本、认真念书的行为,向儿童读者显示出其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好孩子。
2.以对比描写彰显其机智勇敢
雨来是一个既能英勇斗敌,也能机智脱险的小英雄。小说主要通过对比描写刻画与彰显他的机智勇敢。在雨来与敌人斗争的环节中,小说用“露出满口金牙”“鬼脸 ”“雪白的糖块”“金戒指”“抽出刀……劈”“扭”“拉”“打”“揪”“拧”“撞”等词句与动作描写,把敌人哄骗、利诱、威胁、毒打雨来的样子勾画得淋漓尽致。可是不管敌人怎么利诱、威逼与毒打,雨来也只是嘟嘟囔囔或是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有看见”。甚至被毒打到脑袋翁响、眼冒金花、鼻子流血,依然咬着牙说,“没看见!”从对雨来动作神态与语言的描写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勇敢、机灵、镇定的小英雄,他咬紧牙关,宁死不屈。以致于后来敌人无计可施,只得决定要枪毙雨来,而小雨来却能够机智脱险。小说对敌人的丑态勾画得越是深刻,越能反衬出雨来的勇敢与顽强。在英勇斗敌的故事情节中,作家采用对比手法凸显雨来的机智勇敢。敌人的软硬兼施、凶残狡诈与雨来的镇定自若、英勇不屈形成了鲜明对比,反衬出雨来的英雄本色,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3.以反复手法强化其爱国情感
雨来才12岁,还是一个孩子,但是他能掩护交通员,与日寇进行顽强斗争,无论敌人如何哄骗、威胁、毒打,他始终没有屈服;在敌人想枪毙他时,他能机智逃生;他小小年纪,却机智勇敢、坚强不屈,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爱国小英雄。小说用反复手法,强调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三次。雨来上夜校时,女老师教念,“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于是学生们跟着老师轻轻念,“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在雨来的心中已经种下爱国的种子。从此,雨来记住了这句话,激发了雨来热爱祖国的强烈情感和与敌人作斗争的坚强意志,于是他坚定地咬着牙喊出“没看见”,“没看见”三个字,是小英雄勇敢与坚决气势的体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既真实地反映了雨来性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强化了雨来的爱国情感,也表现了作者的创作本意,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意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儿童小说《小英雄雨来》在塑造小英雄雨来的形象时,既能考虑典型人物与时代环境的关系,也能关联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内涵;能够顾及儿童的年龄特征与人物的个性特征,也能巧妙综合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因此,儿童小说《小英雄雨来》既具有教育性,也具有儿童性,更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小英雄雨来》塑造的小英雄形象是生动可信且具有感染力的,作者采用的抒发爱国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为人们创作儿童小说塑造儿童形象提供了优秀的写作范本。
参考文献:
[1]王晓玉,孟临,主编.儿童文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王晓玉,孟临,主编.儿童文学作品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铜仁学院 2019 年度“金课、银课”建设项目《儿童文学》课程建设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书蓝,女,本科,铜仁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儿童文学;陈斐然,女,本科,贵州省玉屏县皂角坪中心完小,研究方向:小学語文教育)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