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的慷慨
2022-07-15黄祺
黄祺
上期封面
我們常常对身边之物视而不见,比如豆,如果不是采写上期封面报道,我从来没有去仔细阅读关于豆的资料,尽管我算是豆制品爱好者。
上海封控期间,牛奶不好买,生鲜电商平台的豆浆也要靠抢的,每次抢到一瓶,早餐时热一热,醇香的味道容易让人想起童年。其实不只是味道,豆浆的营养价值并不次于牛奶,但平常,大概是广告洗脑让我们形成了牛奶优先的选择。
中国人对豆制品的开发,据说可以算不亚于四大发明的历史贡献,豆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变化,演化为形态各异、滋味不同的美食。最寻常的是豆浆、豆腐、豆花、豆干、豆豉……这还只是大类,光是豆腐,又以老、嫩不同分为许多的品种。
中国人都爱吃豆制品,但内地山区的人们对豆的依赖要胜于其他地方,因为过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内地山区肉类缺乏,大家就靠豆来摄取蛋白质。我老家在山区,连豆豉都分好几种,贵州老干妈也是以豆豉辣椒为主要产品风靡世界。贵阳的豆米火锅,独树一帜,其中的美妙还需吃过才能领略。
日本也是吃豆大国,超市里豆腐的种类比中国还多。纳豆算是日本人在中国豆制品基础上的创新,像榴莲一样爱的人爱死恨的人恨死。日本人将豆制品当做自己美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创新不断。
除了直接吃豆制品,我们现在的食用油中大豆油占了很大的比重,生活水平提高,食用油摄取量就是重要指标。
豆这么慷慨,但我们对豆的关注其实是不够的。一位专家介绍,我国对大豆的科研投入大约只有水稻科研投入的10%,大豆的价值可能还没有被充分发掘。
如今大豆作为一种战略产品,又是大国博弈中的重要砝码,想起这些,下次喝豆浆时是不是态度要郑重一点才对。
诗书中国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做编辑工作的时候,恰巧看到有位投稿作者写了篇追忆挖藕往事的小文,伴着荷香幽幽,仿佛沁人心脾。最近天气愈发闷热无端,于是也便愈发地想到周敦颐这篇妇孺皆知的《爱莲说》来。
莲,花之君子者也。夏初,荷叶开始挺出水面,一片赛一片的高且大。花苞渐渐退去青涩之感,颊染粉霞,或在某个清晨悄然绽放。秋风起,草木摇落;冬雪降,残柄枯萎。而白白胖胖的藕会睡在淤泥深处,来年春天,等待着生命再次的轮回,不骄不躁,极有风度。
荷花和它的“水货”朋友们,既好看,又好吃。藕、菱、茭白、鸡头米等水中八仙清雅香甜,是点缀了江南四季餐桌、深受当地老百姓喜爱的盘中八鲜。
溽暑时节,何妨误入藕花深处,沉醉不知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