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0—2020年载文分析

2022-07-14应艳杰周西西陈石平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时滞发文学报

应艳杰,周西西,陈石平

(浙江工业大学 学术期刊社,浙江 杭州 310014)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以下简称《学报》)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其前身是《浙化科技通讯》,创刊于1973年4月,1975年更名为《浙江化工学院学报》,1995年随校名变更为《浙江工业大学学报》。《学报》主要刊发科研论文、研究报告和综述等理工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自创刊以来共4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30余种国内外检索、分析、文摘、引文和全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被国际6大检索中的CA(Chemical abstracts),AJ(Abstract journal)和INSPEC(Information service in physics, electro-technology, computer and control)等收录,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据2014,2017年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分批公布的学术期刊名单,我国普通高校学报有1 247种,与专业期刊相比,它们与所属院校的学科发展密切相关,“全”“小”“散”“弱”的问题较普遍,竞争力相对较弱[1]。近年来,国家连续出台了有关期刊发展、人才评价和学术评价等政策,破除“SCI”至上、“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等也成为期刊界的讨论热点,给普通高校学报带来生存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发展转机[2]。期刊影响力评价从诞生之日起就引起科技期刊和作者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评价结果被高校和科研机构广泛应用于科研管理系统中以后,评价指标在争议中不断改进和发展[3-4]。期刊的评价指标有很多,但是任何一个单一指标都不是理想的期刊评价手段[5]。2015年《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提出了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指标——期刊影响力指数CI(Journal clout index)[6],该指标由总被引频次TC(Total citations)和影响因子IF(Impact factor)经组内线性归一后向量平权计算所得,虽然根据CI指标进行的期刊排名也引起了一定的争议,但还是逐渐被人们接受和使用[7-8]。《学报》重视对自身发展的总结和剖析。陈石平等[9-11]对《学报》2001—2010年的载文、作者群和被引情况分别进行了统计分析;刘岩等[12]对《学报》2010—2015年的载文和影响因子的各单项指标进行了研究;朱小惠等[13]对《学报》2005—2019年的载文被WoS(Web of science)数据库引用情况及施引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上文献从不同角度对《学报》办刊过程中的指标数据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相应建议。为了更全面地考察《学报》近年来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笔者对《学报》2010—2020年刊发论文的情况及相关统计指标进行分析,并首次引入CI指标,对比分析CI指标与期刊单项指标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提高《学报》影响力提供数据支撑。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为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数字出版平台收录的《学报》可引用文献。检索方式是在CNKI的“来源期刊”检索中输入“浙江工业大学学报”,检索《学报》2010—2020年各年度发文。共检索到1 506条记录,将检索记录保存至Excel表格后进行数据清洗,剔除编辑部声明、快讯和征稿简则等不会被学术创新文献引证的无效记录,共获得1 481篇有效记录,即可被引发文,数据获取时间为2021年11月25日。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影响力指标

2010—2020年《学报》的基本计量指标[2]情况如表1所示。表1中:可被引文献是指期刊可被引用发文,其值大于或等于载文量,为简化表述,后文中载文量即为可被引用发文量,数值上等于可被引文献量。

表1 2010—2020年《学报》基本计量指标Table 1 Basic measurement index of Journal of ZJUT from 2010 to 2020

由表1可知:《学报》可被引文献量呈逐年递减趋势,载文得以科学“瘦身”;复合总被引虽然整体逐年上升,但是受载文量下降的影响,2017年始该数据呈下降趋势;复合影响因子波动上升,2019年首度超过1,并在2020年达到峰值1.257;基金论文比逐年上升;他引总引比呈波动状态,在2016年和2017年到达谷点0.69后逐年上升;Web即年下载率总体上升,并在2019年显著上升;自2011年知网年报引入Q分区以来,《学报》3次进入Q1分区;2018年《学报》所属学科由总量400多家刊物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学科调整到总量100余家的工程技术综合学科。

2.2 载文量及信息密度

载文量反映了期刊在一定时期内刊发的可被引征的论文数量,信息密度由所刊载论文的篇均版面来反映。虽然关于期刊载文量与期刊影响力的关系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载文量是反映期刊信息量和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单刊项目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14]。期刊总版面一般固定,载文量大则每篇论文的版面少,部分论文内容可能得不到深入挖掘,进而影响论文质量;版面较多的论文有可能质量较高,但是会导致载文量的下降,进而影响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因此,需要在保证期刊论文学术质量的同时尽可能提高载文量,使之处于合理水平。《学报》为双月刊,年正文总版面为698页,2010—2020年共出版了66期,其载文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2010—2020年《学报》载文情况Table 2 Statistics on articles published on Journal of ZJUTfrom 2010 to 2020

由表2可知:2010—2020年《学报》的载文量总体持续下降,由2010年的150篇/卷下降至2020年的105篇/卷;篇均版面逐年增多,由2010年的4.65页/篇上升至2020年的6.65页/篇,增加了43.01%;信息密度逐年降低,且较为明显,从而影响载文量及其他与载文量相关的指标数据。

2.3 高被引论文

论文被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随着论文发表时间的延长,一般会在达到被引峰值后逐年下降。高被引论文是在一定时间和研究范围内,被引频次靠前的论文。高被引论文可带动期刊的发展,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其作者通常是某研究领域内的活跃研究人员和学科带头人[15]。对期刊高被引论文进行梳理分析,寻找高被引作者,可及时掌握学科领域内的重点研究方向和研究热点,帮助编辑更合理地开展组稿、选题策划等工作,为期刊争取优质稿源,并为期刊的发展、评价和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2010—2020年《学报》刊发的1 481篇论文中,1 231篇有被引记录,共计被引7 726次,篇均被引6.28次;1 481篇论文有下载记录,共计下载270 052次,篇均下载182.34次。结合《学报》实际情况,将被引频次≥20的论文界定为高被引论文,共77篇,其总被引为2 325次,篇均被引30.19次,共计下载52 010次,篇均下载675.45次,详情如表3所示。77篇论文中有70篇第一作者的署名单位为浙江工业大学,占比达90.9%,表明校内师生不仅是《学报》最重要的作者群,更是优质稿源的主要供给者。被引频次≥20的论文受基金资助情况如下:1) 75篇有基金资助,占97.40%;2) 28篇受国家级基金资助,占36.36%;3) 26篇受省部级基金资助,占33.77%;4) 2篇受省部级以下基金资助,占2.60%;5) 21篇无基金资助,占27.27%。可见:受国家级和省部级基金资助的论文总体质量较高,说明高级别基金资助对科研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无基金资助的高质量论文占比也较高,表明《学报》在选择稿件时不以是否有基金资助为标准判定论文优劣,对该部分论文的作者起到了很好的扶持作用。

表3 2010—2020年《学报》被引频次≥20的论文Table 3 Papers with citation frequency≥20 in Journal of ZJUT from 2010 to 2020

表3(续)

2.4 论文受国家级基金资助情况

基金论文比是期刊的基本计量指标之一,也是论文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16]。2010—2020年《学报》基金论文数量总体逐年提高,基金论文比也从2010年的57%逐渐提高到2020年的88%。理论上,基金项目的层次越高,受该项目资助的科研论文水平相对越高,创新性也相对越强。期刊论文基金项目的级别和数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作者群体的科研能力,国家级基金资助代表了最高级别的基金资助,该类文章一般也具有更高的学术影响力[17]。笔者统计了2010—2020年《学报》发文的国家级基金资助情况,结果如表4所示。国家级基金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火炬计划和国家科技创新基金等。

表4 2010—2020年《学报》受国家级基金资助论文统计Table 4 Statistics of papers supported by national fundsin Journal of ZJUT from 2010 to 2020

为考察基金论文对《学报》的影响力,对近年来《学报》各主要参数的变化趋势进行对比,结果如图1所示。由于复合影响因子和CI指标计算所采用的数据均截至统计年的前2年,故基金论文比和国家级基金论文比数据取2008—2020年,复合影响因子数据取2010—2020年。CI学科排序从2011年开始,故相关数据取2011—2020年。将《学报》各年的学科位次除以当年同一学科参与排序的总期刊数,获得《学报》CI学科排位占比,该数值越低说明《学报》在该学科排位中排名越靠前。

图1 2010—2020年《学报》各指标趋势对比Fig.1 Comparison of the trend of each index of Journal of ZJUT from 2010 to 2020

对图1中的各指标进行分段分析。除2009—2010年基金论文比和国家级基金论文比均上升而对应的2011—2012年复合影响因子和CI排名下降外,2010—2015年基金论文比和国家级基金论文比的趋势与2012—2017年的复合影响因子和CI学科排序均一致。2018年,《学报》由综合性科学技术学科调整到工程技术综合学科,同一学科参与排名的期刊由原来的400多家减少为140多家。2016—2018年基金论文比、国家级基金论文比与复合影响因子持续提高,CI学科排序持续提升,4项指标趋势一致。对比图1中较为突出的拐点:《学报》2012,2015年基金论文比和国家级基金论文比均出现了较为突出的峰值,分别为78%,80%,36.54%,54.81%,相应的2014,2017年的复合影响因子也均出现明显峰值,分别为0.881,0.978,同时CI学科排位表现抢眼,2014,2017年排名分别位于学科组内前20.38%和22.84%,均处于Q1分区;《学报》2013年基金论文比与国家级基金论文比均处于相对低值,分别为71%,32.88%,相应的影响因子在2015年也处于相对低值,为0.746,CI学科排名则降至学科组内的33.49%。《学报》的基金论文比、国家级基金论文比和复合影响因子与CI学科排序趋势完全一致,表明受基金资助的论文总体上影响力较大,尤其是受国家级基金资助的论文,其研究处于该学科领域中的前沿水平,对学科发展具有较大影响。

2.5 发文机构分布

期刊的发展离不开来稿的多源化[18]。发文机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该期刊的影响范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更是将地区分布数作为其评价指标之一[19]。《学报》2010—2020年1 481篇发文的第一作者所属机构情况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11年间共有1 368篇发文来自浙江工业大学,其发文占比虽然有所波动,但是总体均较高,最低为2020年的85.71%,最高为2019年的97.41%,均值达92.35%,可见,《学报》所发论文作者以校内师生为主。该机构分布情况虽然与《学报》报道校内前沿科研成果的初衷相符,但也反映了《学报》办刊的开放程度不够大,影响力不够强,无法吸引更多校外优质稿源。

表5 2010—2020年《学报》校内外论文统计Table 5 Statistic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manuscript sources ofJournal of ZJUT from 2010 to 2020

2.6 核心作者群

核心作者群是指在某一刊物上发表论文较多、影响较大的作者集合,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期刊文章来源的相对稳定性,反映了该期刊在相关领域的学科地位[20]。根据普莱斯定律(Law of price),只有在该刊物发表论文数量超过N的作者才能称作刊物核心作者,计算式为

(1)

式中:N为核心作者发表论文的篇数;nmax为所统计年限中最高产作者的发文数。

笔者统计区间内《学报》的nmax=25,代入式(1),可得N=3.745,取整数3,即将统计期间在《学报》发文署名为第一作者且发文3篇及以上的作者定义为核心作者。2010—2020年共计有3 330人在《学报》发文,其中第一作者共849人,发文1篇的作者人数最多,为588人,占第一作者总人数的69.26%;发文量最大的作者发文12篇,共2人。发文量及相应作者的人数如表6所示。

表6 2010—2020年在《学报》具有不同发文量的第一作者统计Table 6 Statistics of first authors with different number ofpapers published in Journal of ZJUT from 2010 to 2020

由表6可知:《学报》的核心作者数为141人,占作者总数的16.61%,共发文653篇,占总发文量的47.46%,与普莱斯定律认为的“统计年限内核心作者发表论文数应达论文总数的50%”相比,略有差距,说明《学报》的核心作者人数还不够多,人均发文量还不够大,需要进一步增加核心作者人数,并采取一定措施提高《学报》与核心作者的黏合度。

2.7 论文合著率与作者合著度

科学研究的日趋复杂性和跨学科性使得科研合作越来越普遍,其最显著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合著论文[21]。合著率是期刊一段时期内合著论文所占的比率,合著度是一定时期内论文合著的程度,二者反映了论文作者的合作情况。在《学报》2010—2020年间刊发的1 481篇有效载文中,独作28篇,占总发文的1.89%;大部分发文署名作者数为2~5人,共计1 328篇,占总发文的89.67%;署名作者数大于等于6的有125篇,占总发文的8.44%,平均合著率为98.25%;合著度相对稳定,平均每篇论文的合作度为3.70人/篇,详情如表7所示。

表7 2010—2020年《学报》合著情况Table 7 Co-authorship of Journal of ZJUT from 2010 to 2020

2.8 出版时滞

出版时滞为期刊文献的出版日期与收稿日期之间的间隔时间。降低出版时滞可以吸引更多的作者投稿,不仅有利于作者赢得研究成果的首发权,而且也有利于提高论文的引用率。较长的出版时滞会导致科技成果时效性和转化率大大降低。目前,造成出版时滞长的原因主要有刊期长、科技论文产量激增和审稿周期长等[22]。研究发现过长的期刊出版时滞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论文和期刊的影响力[23]。一方面,先公开发表的论文容易更早地被发现并引征;另一方面,读者在文献检索中越来越依赖网络数据库,尤其是科技文献,一般情况下一篇论文只有在数字出版后才能迅速而广泛地被读者检索到。因此,出版时滞过长的论文尤其是科技论文,被发现得越晚,其研究方法、创新点的借鉴和引用价值越容易被削弱,从而影响期刊的影响因子。有学者就如何缩短出版时滞展开了研究,认为可以通过采取优先出版、建立联合数据库和出台支持政策等措施来缩短出版时滞[24]。对《学报》2010—2020年的出版时滞进行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学报》的出版时滞先缩短后延长,总体上较长,平均出版时滞为372.89 d,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图2 2010—2020年《学报》出版时滞Fig.2 Publication delay of Journal of ZJUT from 2010 to 2020

3 《学报》发展策略和建议

3.1 优化论文篇幅,控制期刊载文量

《学报》经过多年的科学“瘦身”,载文量不断下降。由于载文量也是期刊输出信息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需要严格把握好“瘦身”尺度。编辑在审稿时要考量论文的篇幅,对于篇幅较长的论文,要结合专家和作者的意见,给论文合理“瘦身”。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入手:1) 从内容上去除冗余及普及性信息,删繁就简,提高论文的有效信息密度,使论文更加精炼;2) 优化图表结构与布局;3) 合理采纳参考文献,删除不是特别必要的参考文献。

3.2 关注学科发展,培养核心作者群

优质期刊的“优秀”归根结底是其刊载论文的“优秀”,是论文作者科研团队的“优秀”,因此要积极深入学科,争取优秀科研团队的支持,培养稳定的核心作者群,以此孵化更多优质的稿源。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1) 关注相关领域学科发展,持续跟踪国家级和省部级基金动态,把握最新科研风向和进展,保持学科敏锐性,以较高的学科素养获得作者的认可;2) 加强与学院、科研院所的联系,对重点团队最新研究进展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及时组稿、约稿,用诚心与优质的出版服务打动作者;3) 加强与作者的沟通,了解作者需求,积极吸纳作者的意见和建议,保持良性互动,提升作者对《学报》建设的参与感。

3.3 加强对外宣传,拓宽稿件来源

《学报》第一作者所属机构较为集中,校内稿源占比高,不利于发挥《学报》科研交流平台的作用,需要编辑“内外兼修”,在做好期刊编校工作的同时,注重对外联络与宣传,拓宽稿件来源。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1) 编辑走出去,多参加学科交流会议,向其他院校、研究单位的科研工作者自荐期刊、邀约稿件,为《学报》争取更广泛的稿件来源;2) 充分发挥编委作用,获取前瞻性学科发展信息,以组建专题报道、设置特色栏目等方式,提升《学报》质量;3) 加大校外约稿力度,通过优稿优酬、优秀论文奖励等方式,吸引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优质论文,延揽优质稿源,提升《学报》影响力。

3.4 缩短出版时滞,增强论文时效性

《学报》出版时滞总体较长,不利于载文被引率的提高。现今数字信息高度发达,读者普遍采用网络数据库搜索参考文献,上网以后的论文能够被快速检索和引用。《学报》采用传统的按期出刊的模式,整期论文三审三校之后,由主编审定发稿,在交付印刷的同时交维普、超星、万方和知网等数据库上传至网络,使论文在纸质版发行之前即可通过网络传播,虽然此举有利于将论文的被检索时间提前,但是作用有限。在确保出版内容严谨、出版环节完善的前提下,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来缩短论文出版时滞:1) 引入先进的编校软件,配合现有的采编系统,提高办公自动化程度,既可以提高编校效率,又可以利用编校系统强大的数据库功能,降低差错率,让编辑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组稿、约稿、栏目编排等不可被人工智能替代,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工作中;2) 调整出版模式,尝试优先数字出版,把定稿论文通过期刊网站、微信公众平台或者第三方平台发布,让论文尽早上网,既可以实现论文的快速发表,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一稿多发。

4 结 束 语

对2010—2020年出版的66期《学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学报》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和即年Web下载率等指标都在不断改善,论文合著率较高,作者合作度稳定,所载论文学术质量较高,期刊影响力不断提升,为学校的学科发展与师生的科研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建议《学报》在优化论文篇幅、培养核心作者群、拓宽稿件来源、缩短出版时滞等方面予以重视。随着科技期刊出版大环境的发展,《学报》也需要与时俱进,调整发展策略,成为能够与学校学科发展相匹配的更高层次的科技期刊。

猜你喜欢

时滞发文学报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时滞非线性复杂动态网络的牵引自适应控制同步性
不确定时滞系统的整体控制稳定性分析
不确定时滞系统的整体控制稳定性分析
校园拾趣
中立型随机时滞微分方程的离散反馈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