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解析
2022-07-14唐文学
唐文学
(安徽恒水公用工程集团公司,安徽 安庆 246004)
引言
近几年,建筑业作为重点支柱产业,国家也加大了固定资产投入力度,推动工程建设实现蓬勃发展。但是,经济高增长下却隐藏巨大问题,工程建设周期长、程序复杂、投资大等原因增加了管控难度,建筑公司不仅需考虑工程质量,也要兼顾建筑成本及投资回报率,特别是市场需求量增加,为获得竞争优势,对于造价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建筑工程需通过控制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一、建筑工程造价对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作用
工程建设项目造价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多个领域,多个行业,也对大众生活和城市化建设有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管理主要作用如下。1.工程建设造价是进行项目决策的基础。如果工程建设项目的造价超过了投资者的支付能力,投资者将被迫取消拟议的项目。如果对项目的投资未达到预期目标,投资者也将自动放弃项目。因此,在项目决策阶段,建设项目的造价是分析项目融资和经济价值的重要基础。2.工程建设项目造价是制定项目投资计划的有效依据。根据工程项目建设时间、项目计划、工程项目造价制定年度、月度投资计划。一个好的投资计划将帮助工程管理人员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3.工程建设项目造价是管理投资的有效依据。项目造价在管理投资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该项目的造价需经过多次造价估算,并最终通过竣工决算确定。每个估算过程都是一个造价控制过程,原则上与先前的造价估算相比,后者的估算造价不应超过上一次估算造价的一定范围。这样的造价管理可以让投资者在资金的财务能力范围内获得较好的投资优势。使用各种规格、标准和参数来控制建设项目的造价估算标准也体现了对建设项目投资造价的管理。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项目投资造价管理已成为一种内部投资约束手段。4.工程建设项目的造价是筹集工程建设资金的基础。项目的造价基本上决定了所需的资金数额,从而为筹集资金提供了更准确的依据。
二、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解析
(一)对市场行情进行深入了解加大资金的控制力度
致使工程造价与预算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市场的不断波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制定出较为有效地解决方法,若想使相应的误差降到最低,就要提升各个方面的预测能力。第一,对市场中容易影响造价的因素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全面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同时,对受价格波动较大的厂家和人力进行有效的采集和整理,对其中的变化规律进行归纳,做出更好的预算;第二,在建筑施工过程当中,把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做好记录与整理,并且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要建立一个动态管理方案,确保建筑当中所使用的材料和设施得到充分地利用;第三,相关的建筑企业自身要有一个良好的信息控制系统和反馈系统,实时对造价进行管控,并定期对预算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变动的原因,制定出整改措施,对潜在的问题也要制定相应的举措进行预防;第四,对市场监督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由于项目工程具有波动性,所以,要对它的动态信息和施工进度进行有效记录,并定期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除此之外,要对施工当中的每一个环节做好严格控制,使其各个环节有效衔接、有序进行。在资金的使用上,相关的建筑企业要进行定期检查,防止出现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同时,要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明确把责任落实到个人,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尽快找到源头。相关的建筑企业还要定期对每一项建筑工作进行深入检查,使建筑工程能在安全、稳定、有效的环境中有条不紊地进行,保证造价成本得到有效降低。
(二)投资决策阶段造价控制
为了在建筑工程投资决策阶段中做好造价管理工作,就要利用以下几种方式:(1)保证建筑工程选址的合理性,建筑工程的选址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管理,同时还会影响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所以在地址选择中需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在满足建筑工程建设标准的基础上选择地址,确保所选地址具有便利的交通、良好的施工条件以及理想的环境因素;(2)制定科学的工程建设标准,建筑工程的建设需要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制定建设标准,同时还要在满足建筑工程建设安全的基础上控制建设标准,进而实现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3)明确建筑工程所需要的相关设备和施工技术,从多个角度思考建筑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质量风险等,在施工设备应用中可以通过多方案对比选择租赁或者购买的方式,以此来提高施工设备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效率,同时还能够降低建筑工程相关设备所需要的经济成本,在满足建筑工程建设要求标准的基础上避免出现资源浪费问题。
(三)完善造价管理制度
通过加强施工项目成本动态管理与控制的力度,完善施工项目成本动态管理与控制体系,使施工企业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提高了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实现施工项目成本动态管理与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不仅能督促相关人员的工作,而且能有效规范各部门的行为,从而达到施工项目质量、经济效益的提高的目的。因此,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1.能熟练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有关工程成本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熟悉工程图纸,掌握工程预算定额及有关政策规定,奠定基础。2.担任审查施工图纸,参与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根据其记载进行预算调整。3.协助领导做好工程项目的立项申报,组织招投标,开工前的报批及完工后的验收工作。4.工程完工验收后,及时进行完工工程的决算工作,并报领导签字认可。5.参与采购工程材料和设备,负责工程材料分析,复核材料价差,收集和掌握技术变更、材料代换记录,并随时做好造价测算,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6.全面掌握施工合同条款,深入现场了解施工情况,为决算复核工作打好基础。7.工程决算后,要将工程决算单送审计部门,以便进行审计。8.完成工程造价的经济分析,及时完成工程决算资料的归档。9.协助编制基本建设计划和调整计划,了解基建计划的执行情况。10.完善立法程序。立法程序是运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当市场运行和建筑行业的管理活动面临法律法规的问题时,立法机构研究的是法理的问题,把问题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相互关联,从而制定高级别的法律条款对低级别规定的颁布做出指导。对法律颁布前的后台工作做到位,一方面,是提升法律条款运用范围,另一方面,是加大法律的稳定,因此,可以借鉴这种立法程序。
(四)创新动态管理的手段
从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内容上来看,它包括材料的动态管理、技术的动态管理等不同的内容,它的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将造价、质量以及进度等要素结合到一起,从实际的施工现场出发,保证信息的有效共享和传递,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可以对现有的动态管理手段进行创新,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首先,可以将BIM 技术引入到动态管理中,它具有一定的可视化特点,可以随时对建筑工程的现场进行管控,而且BIM 技术还具有一定的优化性,可以通过模拟仿真的形式,将技术方案应用到其中,直观地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合理的整改,避免施工现场的技术更改问题,实现对风险问题的有效规避。其次,还可以在计算机上建立动态管理系统,通过软件功能可以直接对它的内容进行管理和计算,有效地提高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在数据上的精确性。
(五)健全信息化管理体系
当前部分建筑企业仍旧沿用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仅采取搭建信息管理平台、拓展信息技术应用场景等推进措施,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建立起现代化的工程信息管理体系。因此,建筑企业应对现行工程管理制度体系进行完善,为工程管理信息化项目的推进实施奠定坚实基础。一方面,考虑到信息管理模式与传统粗放型管理模式的内容方式发生明显变化,需要重新梳理部门间的关系,建立管理责任制度,界定各部门岗位的职责范围及工作内容,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如果在工程建设期间出现管理纰漏时,直接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同时,提高技术人员岗位占比,由技术人员专职开展信息管理平台运维、升级改造等方面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调整建筑工程管理流程,简化现场信息收集、分类整理等可由系统自动完成的管理任务,明确标注调整厚度流程步骤、方法手段与注意事项。
(六)实现信息化战略,提倡资源共享
1.信息化战略的实施可以促进资源共享,能够大大促进造价管理水平的提升。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造价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必然趋势。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建筑单位的管理效率,还能提高其工程建设技术水平,从而增强其综合竞争力,降低工程造价,最终有效确保工程质量。2.工程造价管理与建筑材料、房地产、机械、化学、咨询等行业机密相关。信息沟通不畅是造成建筑市场和上游项目造价管理混乱的主要原因。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工程造价信息网络,以便与其他相关行业共同创建信息接口,最终形成一个通用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网络。
(七)优化工程索赔
建筑工程较为复杂,漫长施工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索赔、冲突事件,从而损害自我权利,导致经济损失,当事人有权要求另一方赔偿,合同中需规定赔偿、补偿措施,可以为时间赔偿或经济赔偿。索赔作为维护自我合法权益请求,与施工合同、国家法律、技术标准相符,应在合同中明确规定,进行合理索赔。一方面应当明确索赔程序,按照提出索赔通知书、准备索赔材料、提交文件、审核文件、双方协商的流程实施,施工单位提出索赔,应在合同有效期内,以书面形式发送索赔通知至建设单位,确定索赔意向与要求,其中应包含索赔事件、原由、依据及损失等,以此为双方协商提供支持,使得双方能够达成一致。另一方面,注意索赔事项,可采取界定延误责任法、网络计划分析法、分析延误原因进行工期索赔计算,确定索赔原因后,可进行索赔。施工中假设受到感染事件影响,需及时收集证据,进行合同分析,确保自身利益,降低工程造价。
(八)充分发挥招投标在建设工程中的积极作用
1.项目招标是建设项目作为商品交易的主要形式,也是项目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因此,需要充分重视并发挥其在造价管理中的作用。2.政府应适当进行招标和投标监管。项目招投标是一种市场经济活动,也是一种商品交易方式。只要符合法律要求,具有科学合理的评标方法,并能严格按照程序组织工作,就应该得到政府监管部门的肯定和支持。政府部门需要在宏观层面上监督和管理招投标市场。业主应是招标业务的主体,造价管理人员应在招标和投标活动中发挥其重要的辅助作用。3.积极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工程造价管理实践方法,建立严格规范的造价管理行业准入和评级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健全行业淘汰制度。4.充分发展造价管理行业人力资源市场,使人力资源分配合理化、合法化。5.将招投标业务扩展到合同管理环节,中标后需要加强对项目的监督管理。
(九)培养专业人才,强化管理人员信息化意识
根据工程信息化管理模式推广应用情况来看,在部分建筑工程中,普遍存在管理人员缺乏信息化意识、知识结构老化的现象,既没有正确认识到信息化管理优势、信息化管理模式与传统粗放型管理模式的主要区别,又没有正确掌握信息管理系统及配套软件产品的正确操作方法,导致信息化管理活动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作用。简单来讲,则是在工程管理工作开展形式上采取信息化方法,但本质上仍旧沿用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仅发挥了信息管理系统高超的数据处理能力。针对这一问题,建筑企业需要从引进新型专业人才、管理人员培训力度两方面着手。其中,在引进新型专业人才方面,与高校开展深层次合作,为接受系统化专业学习、掌握全新知识结构、具备较高信息化素养的高校应届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实习岗位,旨在短时间内提高工程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将BIM、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投入实际应用中,改善建筑工程管理效果。在管理人员培训力度方面,需进一步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同时采取面授培训、线上培训、委派管理人员进校深造、实操演练等培训模式,以信息化管理理念、相关理论知识、信息管理平台及配套软件程序操作方法作为主要培训内容,定期对培训成果进行考核评价,要求管理人员可以熟练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程质量、工期进度、造价成本、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十)施工阶段造价控制
施工阶段是建筑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阶段,此阶段中的造价控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重视施工阶段的现场管理,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要提高施工人员对施工现场和相关状况的了解,规范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中的操作行为,同时还要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和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在事前控制的基础上避免出现安全质量问题影响成本控制,明确施工现场的工作重点和施工难点,科学协调施工人员之间的工作任务,以此来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和造价控制效率;(2)科学使用施工资金,在施工阶段需要根据施工流程制定科学的资金应用方式,在满足建筑工程施工对资金应用的要求标准基础上控制施工资金;(3)重视施工变更管理,建筑工程的施工需要根据建筑工程合同和方案进行,在这个过程中要严格落实员工职责。
结语
综上所述,为全面提高工程综合效益与管理水平,跟上现代建筑工程的发展步伐,建筑企业必须认识到工程信息管理模式的重要价值,将推进工程管理信息化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目标,积极打造现代化管理团队、完善信息管理平台功能结构、健全管理体系,实现企业良性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