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色:在历史与幻想间书写青春
——写于《哑舍》系列现代篇完结
2022-07-14汤志成
记者|汤志成
原来历史与文学的壁垒可以这样被打破。
劳动节前夕,玄色的代表作《哑舍》现代篇完结本在线上预售,当天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这让玄色和她的《哑舍》再次走进公众视野,随之而来的还有读者关于“青春”的热议。玄色被称为是中国百万级青春畅销书作家,她从2007 年开始写作,2010 年开始在《漫客小说绘》上登载《哑舍》,至今已连载12 年。今年6 月,《哑舍》系列现代篇终章《哑舍·陆》上市,这意味着《哑舍》12 年的连载生涯被画上了完结的句号。
《哑舍》围绕一间名为“哑舍”的古董店展开,将一件件默然千年的古董赋予灵魂,讲述古物背后的历史,描绘历史背后的人生;同时,《哑舍》也讲述着一位活了两千多年的老板,在历史长河中寻找自己当年追随的太子殿下的故事。
不少读者从小学或初中开始一直阅读《哑舍》,12 年的时间里,读者渐渐长大,《哑舍》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不少人的青春符号。有人说自己因为《哑舍》而爱上历史,也有人说读完《哑舍》才明白原来历史与文学的壁垒可以这样被打破。面对《哑舍》的常年畅销和作品的IP 化,玄色将这一切总结为“用心对待自己作品”。她喜欢历史,喜欢古董,她就像是游走于历史与幻想之间,写下属于青春文字的那个人。
在玄色的百家号上,有人留言问:“12 年前,那些为了《哑舍》中的片言只字而如痴如醉的粉丝,把这份情感当成信仰了吗?”留言下方另一个人回答:“任何人都不会成为任何人的信仰,只是有人愿意讲故事,有人愿意听,如果他能从中学到知识,学到做人的道理,那就很好了。故事怎么样,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说法。说到底,讲究的是一个志同道合。”
12 年过去了,那些和玄色、和《哑舍》志同道合的读者,还一直陪伴着故事的发展并愿意“一直听到结束”。就像玄色在采访中提到的那样,她很关注读者对作品的评价,因为她想知道读者对人物与故事的理解是否和她一致。但起初,这种读者与作者思维上的“不一致”很容易让她改变作品情节的走向。不过现在,在谈及读者的评价时,玄色表示“依旧会关注,但不会因此影响作品的创作”。在她看来,《哑舍》的12 年或许陪伴着一批读者渐渐长大,而读者和玄色笔下的人物也陪伴着她在成长。
《哑舍》系列从第一部到第六部,历经了12 年;《哑舍》系列的每一部作品都是12 个故事。玄色说,她很喜欢“12”这个数字,因为一年有12 个月,一天有12 个时辰,“12”是轮回,是圆满,更是新的开始。谈到《哑舍》现代篇的完结,玄色觉得这就是她在创作《哑舍》12 年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因为对她来说,完结意味着一定程度上的告别——“告别是很难的,但告别也是必然的”。
《哑舍·陆》预售当晚冲上了微博热搜而且高居不下,这足以反映《哑舍》在市场上的热度,以及年轻人对这个IP 的喜爱。作为畅销书作家,您觉得一本畅销书最核心的要素是什么?
在《哑舍》里,每一个古物背后,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有趣的故事,这是《哑舍》的特色。在我看来,一部作品本身的特点,就是作品被读者记住的基本元素。而对作者来说,作品想要被读者长久地记住,则需要作者的用心,自己写出来的东西一定要过得了自己的心这一关,要对自己的写作内容有要求。有些作者写到一定阶段,难免会进入疲惫期,会为了达到规定字数而给情节“注水”。我认为这是一个蚕食的过程,如果默认了这个过程,就会对自己的写作失去要求。我不想为了完成任务而改变我写作的初衷和热情,我会翻来覆去把自己写的每一个故事进行通读和修改,会为了一个仅仅出现一章的小物件而通宵达旦地做功课,直到改到自己满意为止。所以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用心对待自己的作品,这或许就是一本书之所以畅销的关键所在。
很多读者表示,《哑舍·陆》的上市,是“爷青回”,是“逝去的青春再次攻击我”。对于这些读者来说,《哑舍》已不仅仅是书,更是自己青春的记忆,是自己成长的精神寄托。您如何看待读者对于《哑舍》这样的评价?
读者们给予《哑舍》这么高的评价让我非常感动,《哑舍》系列在我的创作生涯中也是极为重要的存在,这部作品能够被读者所喜爱我感到十分荣幸。大家说《哑舍》陪伴了他们的青春,其实读者们也同样在陪伴我成长。创作之初,我只是想要将心中的故事写出来分享给大家,没想到收获了如此多的喜爱,这也成为我不断创作《哑舍》系列的动力。有读者能够通过我的作品喜欢上历史、古物等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这也是我非常愿意看到的事情。
从2011 年开始,《哑舍》系列基本上以一年一本的频率出版。《哑舍·伍》2016 年正式出版,但从第五部出版到第六部开始连载却隔了多年,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哑舍·伍》的后记中,您提到当时自己关于《哑舍》的脑洞还有很多,那为什么会想到在《哑舍·陆》对整个系列做个完结,而不是继续写下去呢?
:从《哑舍·伍》到《哑舍·陆》之所以相隔这么久,除了剧情比较难以抉择外,最关键的问题是我一直没有下定决心,究竟《哑舍·陆》是不是《哑舍》现代篇系列的最后一本。实际上,在我的计划中,《哑舍》应该就是第六部完结。《哑舍》每本书12 个故事,现代篇6 部,古代篇3 三部。但是告别对我来说比想象的困难太多了。在没有定下第六部是不是结局之前,也无法确定第六部的内容。纠结了很久,不同版本的大纲都写了好几个,但最后还是决定按照计划让哑舍第六部作为完结。除去现代篇,古代篇的第三部也在创作之中了,有些脑洞和想法,会融入古代篇中,有些可能会在新的作品中跟大家见面。
您在《哑舍·贰》的后记中提到,有《哑舍》最根本的原因是您喜欢古物、喜欢历史。您有着怎样的历史观呢?
我认为“历史”是一种很奇妙的存在,它蕴含着古人的思想与智慧,它以古籍文字、出土文物等形式,带着饱经风霜的烙印和故事,穿越千百年时空,呈现于世人面前,是一种民族的记忆和情感共鸣。它们不会说话,你需要与它们沟通,去了解它们,从冗长枯燥的文字中体会一段与你生活截然不同的故事,从繁复的花纹里探寻工匠铸造的意义。随着创作的深入,我查阅了更多的历史资料、翻看了更多的文献、走访了更多的文化古迹,让我更加体会到了“历史”的奇妙。但这也让我忍不住去猜测当时的事情会不会有其他的可能,从而想要去进行更多的探究和考证,甚至是想象。我是个作者,不是历史学家,所以在史书上看到的每个文字,我都忍不住想要幻想背后隐藏或瑰丽或凄美或惨烈的故事。
陈寅恪说:“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您觉得历史需要想象力吗?历史的想象力与文学的想象力有什么区别?
历史需要想象力,但是历史的想象力,跟文学的想象力不一样。历史的想象力建立在大量知识积累的基础上,通过一个名字、一段事迹、一幅书画、几句史家评价去还原当时的情况;而文学的想象力,是基于一个点,去发散,去扩散,去想象更多的可能。在创作《哑舍》系列时,我会翻阅大量的历史资料,也会花相当一部分时间去参观博物馆,去了解我所想要描绘的那段历史,在此基础上再展开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又有着自己的文学想象空间,最终构建了“幻想与现实交织”的这样一部作品。
《哑舍》IP 的全产业链开发,现阶段进程如何?对于《哑舍》系列来说,IP 开发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哑舍》的广播剧、动画、影视剧集,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发中。广播剧可能今年就会与大家见面,会有一些大家喜欢的CV 老师参与制作;动画是与腾讯视频进行合作的,彩条屋动漫正在进行制作,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上半年就会有阶段性的成果;影视剧是由新丽传媒在进行筹备,这次《哑舍·陆》上市,有随书附赠影视剧的概念海报。对于《哑舍》系列来说,IP 开发最大的难点可能在于“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无论是何种开发形式,每个读者心中都有自己的想象,IP 开发很难做到符合每个人心中的标准。但总的来说,我还是希望能够呈现出最贴合原著的形式,贴合大多数人心中《哑舍》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