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融入民办高校“五育并举”育人模式的价值及路径研究
2022-07-14黄喆
[ 摘要 ]
工匠精神不仅是新时代国家高等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涵,也是当前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民办高校作为为社会培育应用型人才的摇篮,也是推动我国教育改革、服务人才结构升级、强化国家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力量,承载着将工匠精神的重要理念及时传递给社会有需人才,并能使之践行工匠精神,以精益求精、不断进取、追求卓越的态度投入到社会的建设中的重任。因此,民办高校更要坚持在“五育并举”育人模式下融入工匠精神,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质量,以期更好地培养时代新人。
[ 关键词 ]
民办高校;工匠精神;五育并举;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5.034
工匠精神由来已久,尤其到了2016年,这一概念被正式写入政府报告之中,李克强在报告中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自此,工匠精神作为重要精神内涵重新获得社会各界的重视和认同,成为各界人士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新的精神追求。2020年,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此论述为新时代如何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指明了道路,为其奋进新征程汇聚了强大正能量。本文通过探究工匠精神与“五育并举”育人模式的契合程度,提出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民办高校“五育并举”育人模式的价值及对策,探索民办高校“五育并举”育人模式与“新时代工匠精神”相融合的实践途径,以期完善民办高校学生的人才培养体系。
1 工匠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性
随着大众对工匠精神重视程度的提高,国内外涉及新时代工匠精神的著作和论述也随之出现,呈阶梯式趋势,如亚力克·福奇的《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付守永的《工匠精神》、郑一群的《工匠精神:卓越员工的十项修炼》等,这些著作论述从不同层面对传统工匠精神和新时代工匠精神,做了创新和全面而又深刻的解读,为国内外学者关于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理论研究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全面又系统地对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做出了阐述,即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该内涵适用于教育领域和其他工作岗位,例如,学生在学习上勤奋上进、迎难而上、积极乐观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单位职员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乐于助人、无私奉献、造福社会也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因此,如果把工匠精神仅仅视为一个名词,就严重低估它的价值了。工匠精神更深层的精神内涵应该是一种认真执着的工作品质,以及对待任何事物都力争优秀,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
工匠精神作为中国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办高校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实现华丽蜕变离不开社会各家企业的工匠精神,而民办高校作为直接向企业输送建设人才的重要力量之一,更应该在对学生的日常教学与管理中重视并培育好工匠精神,为企业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现代高素质技术人才。因此,将工匠精神融入“五育并举”育人模式对作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民办高校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工匠精神与“五育并举”育人模式的契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民办高等院校作为连接国家社会发展人才需要和立德树人教育体系的重要枢纽,更应保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领会新时代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力量提出的新需求,积极践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更快更好地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工匠精神与“五育并举”的培养模式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均有一定程度的契合。现代产业体系下所展现出来的工匠精神,不仅仅只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所呼吁号召的一种工作态度或者职业风貌,更应该是社会各界人士都应该奋力厚植的理想信念和奋力铸造的卓越品质。“五育”这一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提出,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前瞻性。尤其是国家重新将“劳育”纳入教育目标之一,这表明国家对教育所发挥的重要育人作用的理解更加深刻,对其在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定位更加精准明晰。这一重大转变是国家对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积极号召,大力提倡将理论知识有效转化为实践成果,努力培育重视劳动、热爱劳动、尊崇劳动的思想意识以及一丝不苟、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这与工匠精神在内涵上有实质的联系。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实质其实也是一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不能逃避无视,而更应该积极地应对新使命和新挑战。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是提升新时代民办高校技能型人才的思想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必要因素,能够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产业战略转型培养更多优秀的“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工匠精神属于精神范畴,涉及德、智、体、美、劳的方方面面,因此,民办高校要将工匠精神融入“五育并举”的育人模式,使其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机统一,努力培育大学生锐意进取的学习态度、克尽职守的职业风貌、千锤百炼的职业品质和扎实过硬的专业本领。
3 工匠精神融入民办高校“五育并举”育人模式面临的问题
3.1 工匠精神融入民办高校“五育并举”育人模式存在现实困境
国家、社会、学校、教师、家庭和学生作为育人主体,在育人过程中均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责任。滞阻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民办高校“五育并举”育人模式的主要原因包括国家教育方针与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学校教学目标与教学理念有所偏颇、家长教育观念与学生自身追求不够全面三个维度,应着力提高產教融合资源与服务资源的开放共享度,解决“五育并举”及工匠精神实践教学条件不均衡、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度不高的问题。
3.2 高校育人过程中工匠精神缺失
高校重视程度不高、教师培育能力不足、工匠精神内涵界定模糊都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工匠精神的培育所凸显出来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培育工匠精神的意义理解浅尝辄止且流于表面、教师对于培育工匠精神的意识淡薄、工匠精神培育体系未系统化建立。
3.3 以“五育并举”育人模式为背景的工匠精神培育实践缺乏研究
从实践层面探究,目前已有的涉及民办高校学生的培育方案和指南还比较新,没有经过长时间的社会检验以获得相关实践结果,其育人效果如何仍是未知数。并且相关理论研究欠缺,比如通过中国知网平台检索时发现,以“五育并举”育人模式为背景、以工匠精神培育为主题词的论文篇数少之又少,且在大多文章中,其培育主体并非针对于民办高校学生。
4 工匠精神融入民办高校“五育并举”育人模式的举措
4.1 依托“五育并举”育人模式,助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五育并举”育人模式是根据目前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存在的不良现象提出的,是根据党和国家对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提出的,也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提出的。现在的教育正处于新征程,即迈向一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融合育人的教育实践之路——“五育并举”,这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五育”之间具有独立性,但又相互交融,任何“一育”都有助于其他“四育”的发展,从而实现全面、全方位育人的效果。通过“五育”相互贯通、相互融合和相互推进,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幸福与发展奠定基础是 “五育并举”育人模式的最终目标。
4.2 以培育工匠精神为抓手,强化制造强国的文化建设
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意义。每个时代的发展理念都是照亮社会向前发展的灯塔,能够引导社会各个行业在发展的同时注入文化内涵。工匠精神是新时代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也是完成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教育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目标是在“十四五”发展背景之下提出的,要完成这个伟大目标就需要用工匠精神作支撑。纵观华夏历史,五彩的丝绸、精美的瓷器,无一不是靠卓越的品质走出国门,迈向了世界,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大交流和大融合。在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背景下,我们要完成从“制造大国” 到“制造强国”的转变,这就需要以工匠精神为抓手,丰富文化建设,达到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3 借助培养工匠精神打造专业人才队伍,推动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大力弘扬和培育 工匠精神是落实制造强国战略思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有力支撑。工匠精神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靠的是一朝一夕的积累。自工匠精神这一词汇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之后,承担着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教育使命的工科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的培养。民办高校应加快完善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办学条件,改进并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与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出高素质、高质量的应用型活力人才,为强国建设筑牢人才基础。
4.4 工匠精神渗透专业教育,提升教学效果
以专业课为主要依托,在教学中渗透“五育并举”育人模式理念和工匠精神教育,深入剖析并提炼本专业知识体系当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与精神内涵,彰显“大国工匠”在技艺上的创造性及文化价值上的传承性。这样,既使得教学有效,又体现了教学的价值,使学生感受到了技能品格和文化品格统一性,从而实现从“专业知识—内在素养—精神动力—行为习惯”这四方面的有效转化,这就将工匠精神从最初的器物层面发展到意识层面最终又上升到品质层面,让工匠精神形成其自身的文化内核、价值取向、职业素养。
4.5 工匠精神融入民办高校“五育并举”育人模式,深化民办院校教育产教融合
工匠精神融入民办高校“五育并举”育人模式,是深化民办院校教育产教融合的内在需要,工匠精神的培养不仅仅是在课堂的专业课教育上,还在于与市场的相互适应。企业是顺应市场而生的存在,通过企业可以洞察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可以使得“五育并举”育人模式、工匠精神与市场需求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五育”与工匠精神对市场的重要性,促进高校学生树立崇高的道德素质,践行工匠精神,将“五育并举”育人模式理念和工匠精神作为自己的职业信仰,成为能够肩负起社会使命的高素质、高质量“工匠”型人才。
5 结语
本文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发展的前进方向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创建的行动指南,即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深入分析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以构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导向,希望通过对新时代工匠精神内涵和价值的详细阐释,能在“五育并举”育人模式下唤醒大学生自身对新时代工匠精神养成的重视,敦促民办高校加紧在新时代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改革,使之在新时期的时代背景下焕发生机与活力。同时,通过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引领机制、协同育人机制、资源整合机制、评估考核机制等机制,全面构建一体化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在该体系的基础上,提出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民办高校“五育并举”育人模式的对策,从而探索出民办高校“五育并举”育人模式与新时代工匠精神相融合的实践途径。
参考文献
[1]王胜男,姚远.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工匠精神培养方案研究[J]. 大众投资指南,2019(2):274.
[2]付旭华,李宇. 用工匠精神涵养民办高校学风建设路径探析[J]. 青年与社会,2020(30):60-61.
[3]李海萍.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问题及策略研究[J]. 劳动哲学研究,2021(02):177-184.
[4]胡伟芳. 工匠精神在民办高校学生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J]. 教育现代化,2017,4(21):110-111.
[ 作者简介 ]
黄喆,女,湖南邵阳人,广东科技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 项目名称 ]
本论文为广东科技学院2021年度校级科研项目(五育并举专项)“工匠精神融入“五育并举”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例”(项目编号:GKY-2021KYWY-17);
廣东科技学院2021年度校级科研项目(五育并举专项)“五育并举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GKY-2021KYWY-18)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