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以“路”为媒建设“最美乡村”
2022-07-14吕富来
“修一条路,能改善一个村庄;修一条路,能振兴一项产业;修一条路,能致富一方百姓。”2018年9月,婺源被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近年来,婺源以“路”为媒建设“最美乡村”,境内一条条蜿蜒在绿水青山、粉墙黛瓦间的“四好农村路”,就像一条条“金丝银线”,将一个个古村落、一个个景区景点“串珠成链”,为“建设中国最美乡村、勇当绿色崛起先锋”提供了交通支持、贡献了交通力量,一举荣获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优秀单位。
“交通+旅游”,自然人文两相宜,让古宅“生金”
“要致富,先修路。”婺源坚持把道路交通建设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十三五”以来,全县累计投入30.8亿元用于道路交通建设,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096.956公里,其中县道447.271公里、乡道769.782公里、村道879.903公里。“畅通、安全、舒适、美丽”的农村公路成为“中国最美乡村”的又一张亮丽名片。同时,婺源境内有景婺黄、景婺常两条高速公路,京福高铁和九景衢铁路交汇设站,一小时车程内有三清山、景德镇、黄山、衢州等四个机场,交通条件优越,是江西省对接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的前沿阵地。
借助优越的内外交通条件优势,婺源大力实施“交通+旅游+振兴”发展战略,让“四好农村路”成为产业发展、群众致富的发动机和助推器。为促进乡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婺源共开发精品景区20余个,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4个,是全国拥有A级景区最多的县域,全域2967平方公里获评全国唯一的3A级景区。由此,婺源百姓抢抓“交通助推旅游”带来的历史性机遇,通过资源分红、景区务工、自主创业等多种方式,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岗位,拓宽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据了解,婺源直接从事旅游人员突破8万人,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间接受益者突破2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近70%。全县3300多户农家乐,年均户经营净收入近20万元。
为建设“中国最美乡村”,婺源还找准风光秀美、徽韵浓厚的特点,对乡村旅游进行提档升级,大力发展民宿产业,打破门票经济依赖,不断增值文化生态资本。在实施“交通+旅游+民宿”战略中,婺源按照“高端民宿精品化、中端民宿多元化、低端民宿规范化”的原则,全域化开发乡村民宿,避免“单一流俗、千篇一律”的同质化发展,形成高、中、低端民宿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房价从300元到数千元不等,民宿产业发展遍地开花、亮点纷呈。同时,制定民宿标准,出台扶持政策,县财政设立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鼓励民宿产业发展。树立“一个品牌打天下”的理念,变单打独斗为团结协作,共同打响“婺源民宿”品牌,打造中国乡村民宿“婺源样板”。
为促进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婺源加强农村物流网络建设,按照“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客货并举、运邮结合”的总体思路,先后建成物流配送中心1个、配送站18个、村邮站172个,全县行政村实现物流配送全覆盖,打通了农村物流服务“最后一公里”,步入了“电商时代”。
如今,婺源理尚往来、廿九阶巷、晓起揽月等100余家精品民宿和500多家以农家乐形态为主的大众民宿已经形成巨大的产业集群效应,补齐了淡季旅游短板,撑起了全域旅游经济新亮点。2018年,婺源民宿产业发展经验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作为典型向全国推广。
“交通+体育”,动静结合人称奇,让山水“流金”
近年来,在实施“建设中国最美乡村、勇当绿色崛起先锋”战略过程中,婺源以“路”为媒,扎实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科学布局城乡交通网络,提升运营水平,力争实现旅游交通“无缝对接”。如今,婺源符合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率、候车亭覆盖率均达100%。在道路交通的“推波助澜”下,隐藏在婺源深山里的美景成了抢手的生态产品,有效推动了森林旅游、亲水旅游、古道旅游、科考旅游、研学旅游等产业发展,实现了吃“生态饭”发“山水财”。
婺源地形地貌资源丰富,拥有古驿道、河流、峡谷等得天独厚的体育运动资源,是个“天然运动场”。在旅游交通的助力下,婺源还因势利导,实施“交通+旅游+体育”战略,开发了石门山峡谷、五龙源极限漂流等一批户外拓展运动景区,打造了珍珠山乡“首批国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开创了“有高山可攀岩、有峡谷可溯溪、有溶洞可探幽、有密林可露营、有驿道可徒步、有民宿可休憩、有小镇可竞技”的體育旅游新局面,促进了体育与健康、养生、研学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百姓吃上了“体育饭”。
在实施“交通+旅游+体育”战略中,婺源通过向上争取资金和加大投入的方式,成功建设了古驿道、健身步道、自行车骑行绿道等体育设施,发展各类体育运动健身场所200多处,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3.8平方米,初步建成了城区“15分钟全民健身圈”,乡村全民健身体育工程实现全覆盖,获评首个“江西省全民健身示范县”。近年来,全县成功举(承)办了全国运动会群众赛事、婺源国际马拉松赛、全国古驿道徒步大赛等一系列海内外大型体育赛事,每年吸引40万人次游客进入婺源消费,促进了宾招、民宿、文体等产业发展,带动全县年增收达3亿元,相当于体育为当地群众人均派送了1000元的红包,降低了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赢得了社会广泛认可。
如今,婺源的山水、民宿、饮食、娱乐、购物等旅游要素,在“交通+旅游+体育”的串联下,营造出了集时尚健身、旅游体验于一体的产业链,体育旅游成了婺源的闪亮名片,鼓足了发展后劲。从五湖四海来到婺源的体育参赛选手及其亲友团从2018年的200万人次增加到2021年的300万人次,体育产业综合经济效益由2018年的12亿元上升至2021年的15亿元,“火了人气、旺了财气”。
“交通+养生”,绿色健康甘如怡,让草木“成金”
婺源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地区,雨量充沛,土质肥沃,中药资源丰富,盛产天然中草药300多种;婺源中医药发展基础良好,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医药史上著名学派“新安医学”发源地之一。2018年,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入选“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比尔·盖茨认为,21世纪唯一可以和IT产业挑战产业规模的是健康养生养老旅游产业。为响应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婺源对照“山清水秀、村容整洁、民风淳朴、留住乡愁”的标准,先后筹资1.7亿元精心打造了漳村、金竹、马家、上梅洲、石门等一批高品质示范村点和400个秀美乡村建设点,实现了“村村是景、移步换景”。全县172个徽派候车亭与秀美乡村建设点同步规划建设,农村3.5米道路硬化率达100%,通村公路绿化美化亮化,“爱路护路”纳入村规民约,路域环境焕然一新,实现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乡村发展、农民增收、特色小镇相互促进,涌现出了一批民宿、摄影、写生、皇菊、冷水鱼等特色产业村,成为“零门票”景点。
与此同时,婺源发挥道路交通优势,实施“交通+旅游+养生”战略,发展健康养生、健康体育、医疗旅游等健康产业,打造了天禧温泉度假、微马小镇、森林古道等休闲养生、康体运动项目,使之成为“天然健身会所”,获评“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为提升“交通+旅游+养生”内涵,婺源着力打造集中医药种植、生产、科研、营销和健康养生服务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综合体”。
“茂林修竹映村廓,飞禽走兽相对鸣。”下一步,婺源以创建“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为契机,谋划茗坦温泉整体开发、瑶湾生态养生度假庄园、翼天文化旅游城康体疗养、婺源养老公寓等“交通+旅游+养生”项目,建设富有婺源特色的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使之成为世人向往的“养老天堂”。
作者简介:吕富来,婺源县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责任编辑:邵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