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宽思路谋发展 顺势而为谱新篇

2022-07-14张佳俊

档案与建设 2022年6期
关键词:丹阳市档案室档案馆

张佳俊

档案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抓住新时代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一直是各级档案部门思考的问题。区县档案工作是我国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县档案局、馆应抢抓机遇,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破除制约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观念障碍,增强对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力度,切实解决基层单位普遍存在的基础薄弱、欠账多等问题,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更多地彰显档案作为。丹阳市档案馆紧抓发展机遇,不断推进档案工作创新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 档案工作创新发展的实践探索

1. 找抓手,积极主动开新局。机构改革后,丹阳市档案行政职能划归市委办,由“局馆合一”改为“局馆分设”。丹阳市档案馆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主动适应改革带来的新变化,抓住党管档案工作的体制优势。2019年8月,档案馆联合市委办多方努力将档案工作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范畴,档案工作首次纳入市级党政机关考核,考评结果直接与年度目标绩效奖励挂钩,且作为对各单位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依据。这一举措有力地扭转了以往档案工作的被动局面,在全市掀起踊跃创建星级档案室的热潮。2020年,12个镇(区、街道)档案工作也纳入考核,有力地推动了丹阳档案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两年多来,丹阳市档案馆不断加强与市委办的沟通协作,凭借高质量发展考核这一有力抓手,全市创建星级档案室积极性大幅提高,档案工作面貌焕然一新。

2. 抓基础,推进基层规范化。机构改革后,丹阳市档案馆协同市档案局对全市档案工作进行摸底调研,针对基层档案工作设施不足、欠账较多的实际情况,市档案部门为基层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第一年规范重点民生领域档案工作,第二年实现镇区及机关部门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第三年向行政村及机关下属单位延伸,稳步提升全市档案工作水平。到2021年底,市档案馆对全市12个镇(区、街道)145个行政村分片进行了15次集中培训指导,在每个镇(区、街道)至少培育出一个“示范档案室”,以点带面,推动行政村档案工作提档升级。目前,全市中小学星级档案室覆盖率达98%,城管、卫生、住建系统下属单位星级档案室覆盖率达80%以上,档案利用服务达到新水平。

3. 试创新,探索业务新模式。2021年丹阳市档案馆创新“培训+观摩”指导模式,面向部委机关组织分片观摩会,会上集中学习《机关档案管理规定》,根据单位性质将参与单位提前分组,先前往档案工作突出的示范单位现场观摩学习,再依次到各参与单位对标找差,让一些部委机关负责人增强感性认识。业务指导科同志针对现场观摩中发现的问题及档案员提问进行现场解答,会后档案馆及时总结各单位档案管理问题,给予分类施策,开展精准指导,进一步提高指导成效。在这种创新模式下,丹阳市纪委率先创建出三星档案室,其他部门也紧追其后,纷纷创建星级档案室。到2021年底,丹阳市部委机关基本完成星级创建,产生了以上率下的示范引领效应。

4. 寻突破,展现档案新形象。近年来,丹阳市档案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重大活动,主动融入,优化服务,展现了档案部门新形象。在强手如林的“党群口”25家单位中,丹阳市档案馆在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连续两年位列第七,开创了历史性佳绩。市档案馆在全市机关树立了良好形象后乘胜追击,希望在全社会扩大影响力,在百姓最关心的便民查档服务上找到突破口。2019年9月,市档案馆会同市委办对全市各镇(区、街道)开展远程便民查档工作调研,在之前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突破网络、平台技术瓶颈的有效途径。2020年下半年,抓住各镇区设立审批中心的机遇,主动出击,联合市委办及时做通各镇区工作,顺利地在各镇审批中心开设了查档窗口,实现了镇村居民足不出镇就能查阅所需档案的目标。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在树立为民服务的社会形象上进行了一次成功实践。

5. 重培养,激发队伍新活力。近年来,丹陽市档案馆高度重视人才梯队建设,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充分调动馆内干部工作积极性。此外,为了改变馆干部由于长期耕耘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造成一定程度的专业单一、视野狭窄、发展空间局限的情况,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选派年轻同志前往镇村挂职锻炼、参与市委巡察工作、参与全市文明城市管理集中办公点工作、参加中青班培训等,改变了以往档案部门较为“闭塞”的局面。不同岗位模式的锻炼,增强了年轻同志干事创业的动力和信心。

6. 迎考核,实现工作新跨越。丹阳市档案馆根据《江苏省档案馆关于开展市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启动业务建设评价工作,将其作为新时期推动档案馆工作的重要抓手。一是积极争取支持。丹阳市档案馆就评价工作积极向省馆、镇江市档案馆和丹阳市委、市政府进行专题汇报。省馆及镇江市馆悉心指导,帮助丹阳市档案馆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丹阳市委、市政府对评价工作也高度重视,财力上给予充分保障。二是加强组织领导。丹阳市档案馆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多次组织学习《江苏省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办法》,细化理解测评细则内涵,根据评定标准制订了《丹阳市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工作计划》和《评价工作进度表》,将各项工作分解到各职能科室,做到定科室、定任务、定要求、定进度。三是严格督促检查。定期召开馆评价工作会议,交流工作进展情况,考核工作进度,及时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到任务落实、进度落实、责任落实。目前,丹阳市档案馆对照评价细则,建筑与设备、馆务建设、档案基础业务及开发利用服务等各方面的完善工作均在稳步推进中,力争以评价工作为契机,实现档案业务与人员素质的双提升。

二、 推动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1. 强化“档案姓党”属性。档案工作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始终牢记“档案工作姓党”。一方面要坚持以党的建设引领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深挖档案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另一方面要围绕当前档案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找准改革发展方向,以迎接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为抓手,强化档案基础业务规范化,全面提升档案业务水平,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促进档案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便捷化。例如,疫情期间,丹阳市档案馆将疫情档案工作作为重点,踏实、创新抓好属地疫情档案工作,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好后勤保障。

2. 寻找管档有力抓手。档案管理是每一个机关单位的基础工作,完善的档案管理是各单位持续发展的基石。强化档案管理,确保档案管理制度化,一定要以落实责任为抓手。地方档案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将档案管理纳入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考核规范细则,确保工作有据可依,确保责任明确到人,强化档案后续监督,对各乡镇、部门档案管理进行定期抽查,并与年终考核挂钩,增强监督的实效性,确保档案工作稳步推进。

3. 突出为民服务功能。档案部门要秉承“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促进和谐,造福社会”的原则,切实开展好民生档案工作。一方面,对于馆内民生存量档案,经过调研和实践,将利用率作为依据,对老百姓经常查阅、使用频率较高的档案优先进行数字化,以达到便民服务目的。另一方面,对于馆外涉及民生档案要积极接收。例如丹阳市在前几年就陆续和市卫健委、农委等多个部门对接,接收了出生证明、土地确权文件等多种重要民生档案。此外,为了方便偏远镇村百姓,丹阳市积极在便民查档系统上下功夫,实现“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及时、全面、有效的服务。

4. 加强档案宣传力度。档案宣传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和社会公众实际需求。创新宣传方法,提高档案宣传的吸引力,增强档案宣传的实效性,努力培养社会档案意识。要运用宣传工作的基本规律有重点地进行宣传,根据历史文化沉淀多少的不同地域、社会档案意识强弱的不同阶段、社会公众的不同类型和层次,档案宣传的侧重点应有所区别。宣传方法要注重灵活性和实效性,要将馆藏开放宣传与社会宣传结合起来,将特殊时段宣传与平时宣传结合起来,将实物宣传与网上宣传结合起来。例如,近年来,丹阳市档案馆就与市文明办合作,多次走进社区、学校,深入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档案宣传取得较好效果。

猜你喜欢

丹阳市档案室档案馆
丹阳市多元联动打造群租安居“新样板”
丹阳市直击痛处 全面提升执法质量
勘测设计单位数字档案室建设探讨
丹阳市 打出“组合拳” 用好执法权
论政府信息公开下的机关档案室开放利用服务
关于县级档案馆馆藏档案开发利用的思考
高校档案室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丹阳市南门幼儿园的校舍改造
when与while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