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莱德:从零到一 领跑全球ETF行业
2022-07-13石伟
石伟
贝莱德(BlackRock)又称黑岩集团,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集团,总部位于纽约,业务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北美、欧洲、亚太和中东,在达拉斯、洛杉矶等美国城市以及伦敦、苏黎世、巴黎、法兰克福、东京、中国香港、中国台北、北京等设有办事机构。
贝莱德是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2021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93.74亿美元和59.0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9.56%和19.65%;EBITDA率为44.33%,甚至稍微高于2020年;资产负债率为74.52%,同比下降4.2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重的2021年,贝莱德的业务仍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突出业绩相对应,贝莱德的股价曾经在2021年11月创出962.29美元/股的历史最高位;2022年5月27日,贝莱德收于666.53%,虽然已经距高位跌去了三分之一,但总市值仍然高达1010亿美元以上。
根据官网,贝莱德截至2021年年底所管理的资产规模约为10万亿美元,什么概念?当年,全球GDP排名第三和第四的国家是日本和德国,分别为4.93万亿美元和4.22万亿美元,二者合计9.15亿美元,不及贝莱德一家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公司是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Wind资讯显示,贝莱德的主要业务分为个人与机构两大种类,前者主要是为客户提供各种证券、固定收益、现金管理及另类投资产品,后者还包括风险管理、投资系统外包及财务咨询服务等业务;因此,贝莱德的营业收入主要是资产管理费收入,2021财年其“投资咨询、行政费用及投资表现费用收入”为164.03亿美元,占营业总收入的比例高达84.67%。
贝莱德的诞生、壮大颇具传奇色彩,其1988年刚成立时只是黑石集团的一个资产管理部门,当时还不叫“贝莱德”,而是叫“黑石财富管理”,直至4年后才启用现名,而独立运行时距离“母胎公司”黑石集团成立不过3年时间。当时,贝莱德创始人拉里·芬克想自立门户,经与黑石创始人史蒂夫·施瓦茨曼商谈后决定将新名字定为“BlackRock(贝莱德)”,以保留“Black”作为“家族姓氏”。几年后,由于贝莱德内部出现股权纷争,芬克与几位核心员工再次出走自立门户,因此黑石就把所持有的贝莱德股份卖给了PNC金融服务集团,二者再无瓜葛。
贝莱德的成功秘诀可以归纳为几点:一是不断收购,而且是“捡漏型”收购,尤其是2008年对巴克莱旗下巴克莱全球投资者(BGI)的收购使其获得了iShare系统,目前iShare系列产品的收入已经占到贝莱德全部营收的30%左右;二是重视研发,公司自主研发的风险管理与交易平台阿拉丁(Aladdin)目前已经服务于包括苹果、微软等巨头在内的500余家企业以及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等政府机构,参与管理的投资组合超过百万个,管理资产规模约为7万亿美元。凭借这两大法宝,贝莱德完成了从“零(黑石集团的内部资产管理部门)”到“一(排名世界第一的资产管理公司)”的逆袭。
先来说收购,贝莱德是名副其实的“收购狂魔”。历史上,贝莱德有两次重要的收购,一个是2006年以90亿美元收购美林证券的资产管理业务,不仅获得了股价上涨的资本收益,还扩充了自身的产品线和市场份额,使其一跃成为美国当时固定收益市场最大的基金管理人,资产管理规模也首次超过万亿美元;此外,收购美林证券还将PNC金融服务集团对贝莱德的持股比例从70%降低到了35%,且贝莱德董事会的主要成员都是独立董事,意味着拉里·芬克对贝莱德的话语权进一步提高。
与收购美林证券投资管理部门相比,贝莱德两年后的一次收购更加重要。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雷曼兄弟出现经营危机并被分拆出售,英国银行巨头巴克莱为了收购雷曼兄弟需要筹集资金,就寻求出售旗下的巴克莱全球投资者(BGI)业务,当时BGI是欧洲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其用来交易ETF的iShare系统很受市场欢迎,而嗅觉灵敏的拉里·芬克意识到了金融危机过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会显著降低,因此被动型产品会非常流行,就决定以66亿美元现金、69亿美元股权收购BGI。其实,当时巴克莱已经决定将BGI以44亿美元出售给英国的一家私募基金公司,但这次看似代价高昂的“截胡”使得贝莱德2009年的资产管理规模突破3.3万亿美元,问鼎全球资产管理行业,且押对了金融危机后ETF业务的井喷,贝莱德的业务从此扶摇直上。
再来说一下研发投入。作为一家金融科技型公司,贝莱德在研发方面一直都是不遗余力,每年大约10%的营收都用于了科技投资,其创始人拉里·芬克曾经指出,“随着技术的快速变化——包括数据收集的指数级增长、人工智能的兴起、计算能力的进步以及消费者在日常事务中与技术的更广泛互动——将重塑资产管理行业。”阿拉丁(Aladdin)系统实际上是一个超大型的数据库管理和分析系统,由资产(Asset)、负债(Liability)、债务(Debt)、衍生品投资网络(Derivative Investment Network)的首字母缩写组成,该系统是由6000台计算机组成的数据中心,基础是一个大型历史数据库,并通过蒙特卡洛法则生成一个大型的随机样本,涵盖众多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形,以此建立一个统计模型,表明在一系列未來条件下所有种类金融资产的表现。围绕阿拉丁系统,贝莱德推出了一系列的技术支持平台,为全业务链提供技术支持。更重要的是,贝莱德已经将阿拉丁系统开源,使用该系统进行决策的专业投资人员达到数十万人。
贝莱德的发展可谓飞速。2021年年末,贝莱德的员工总数高达1.84万人,而其1988年创立时不过区区8个人;第一大股东为同样在ETF领域风光无限的先锋集团,当年年末的持股比例为8.05%。同期,先锋集团为美国第二大ETF管理人,所发行ETF产品数量和所管理资产规模分别为189只和1.65万亿美元,贝莱德和先锋集团也是全球“唯二”的资产管理规模过万亿美元的公司。
而且,现在公众所熟知的苹果、微软、亚马逊等全球巨头都曾经是贝莱德的投资目标,并且常年位于这些公司的前3大股东之列。根据所披露的13F最新持仓文件,贝莱德2022年一季度末的持仓总市值为3.71万亿美元,前10大持仓标的占20.54%,其中前五大持仓分别为苹果10.28亿股、1794亿美元,占贝莱德持仓总市值的4.83%,微软上述三项数值分别为5.24亿股、1615亿美元、4.35%,亚马逊分别为2914万股、950亿美元和2.56%;排名第四和第五的特斯拉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持仓市值分别为595亿美元和575亿美元,分别占持仓总市值的1.60%和1.55%。
作为全球第一的资产管理机构,贝莱德的业务非常庞杂。随着美国ETF業务的蓬勃发展,贝莱德通过收购切入ETF领域并异军突起,目前已经成为全美最大的ETF管理人,2021年年底所管理的ETF产品数量为958只,资产规模为2.8万亿美元左右。
贝莱德旗下的iShare平台主要有四大类产品:核心系列产品为投资者以低成本构建长期投资组合提供便利,Smart Beta系列产品持续捕捉各类别资产回报的基本因子,固定收益系列产品为债券投资者提供透明、简便、流动性好的债券组合投资渠道,金融工具系列产品提供精确市场暴露投资工具。
以上四类产品共有25只核心系列ETF,其中8只成立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资产管理规模约占美国ETF总规模的10%;在跟踪标的方面主要是市场主流宽基指数,覆盖各类资产、地域和策略,且费用较低,核心系列产品的费用率一般在万分之三左右;最为关键的是,贝莱德iShare系列产品的跟踪误差非常小,有时候跟踪误差的算术平均值甚至低至0.11%,而这些误差基本来源于所收取的管理费,除管理费之外导致的跟踪误差极小。截至2022年4月29日,全球排名前8位的ETF全部是股票型ETF,其中贝莱德旗下占据2席,分别为安硕核心标普500指数ETF(iShare Core S&P 500 ETF)、安硕核心MSCI指数EAFE ETF(iShare Core MSCI EAFE ETF),管理规模分别为2928亿美元和938亿美元,分别位列全球ETF管理规模的第2位和第8位。
贝莱德是美国最大的Smart Beta ETF管理公司,市占率在40%左右,其Smart Beta ETF产品以成长型、价值型为主,以低波动、分红型为辅,由于先发优势,四种类型Smart Beta ETF的市占率都在5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75%。
第三类固定收益系列产品是贝莱德的“看家本领”,2009年通过收购切入ETF之前就已经深耕20年,目前其国债ETF、宽基债券ETF和公司债ETF的资产管理规模位居前3。贝莱德的固收系列产品同样具有成立时间早、覆盖范围广、费率低廉和跟踪误差小等显著特征,截至2022年4月29日,贝莱德旗下的债券型ETF安硕核心美国综合债券ETF(iShare Core US Aggregate Bond ETF)管理规模为826亿美元,为全球最大的固收ETF,在全球所有ETF中排名第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