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研究生思想行为特点与教育对策研究
——基于轻工技术与工程专业研究生调查的实证分析

2022-07-13杨维赵娜冯国涛李晓秀

皮革科学与工程 2022年4期
关键词:受访者研究生思政

杨维,赵娜,冯国涛,李晓秀

(1.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065;2.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1)

1 研究背景

当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英勇拼搏下,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逐步恢复并不断巩固,但全球范围的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对我疫情防控和生产生活带来了新的挑战。我国疫情防控进入精准化管理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常态化阶段,高校教育已全面进入后疫情时代。

后疫情时代并非疫情完全消失,在国际疫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以前,疫情随时可能在局部地区零星爆发,并且迁延较长时间,对生产生活的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1-2]。由于高校人口密集,开学返校人员流动性大,后疫情时代高校疫情防控相对其他场所的难度加大。当前,高校的校园管理模式具有半封闭式特征,教学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实践环节缺失或减少、科研方式网络化趋势日益突出,这些变化以及国内外舆情影响,导致高校研究生的思想与心理特征、行为特征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研究生思想行为特点是研究教育对策的基础,只有厘清后疫情时代研究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才能结合高校人才培养规律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进一步加强研究生的教育对策研究,培养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

2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轻工技术与工程专业2019 级、2020 级和2021 级在校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题目设计涵盖了后疫情时代研究生的疫情关注度、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满意度、思政教育认可度、科学研究变化情况、身心健康及生活方式变化情况、就业态度及人生规划变化情况6 个方面。本次调查共发放400 份问卷,回收392 份问卷,有效问卷386 份,有效率为96.50%。

3 研究结果与原因分析

3.1 后疫情时代研究生的疫情关注度

图1 显示了后疫情时代研究生的疫情关注度情况。结果显示,45%的研究生对疫情持有平常心,47%的研究生对疫情比较关注,8%的研究生对疫情非常关注。这表明有接近一半的受访者已经适应了疫情常态化管理与后疫情时代下的生活、学习、工作等,这主要是对国内疫情防控措施的及时性、精准性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满信心。另外,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对疫情比较敏感,表明其更关注自身健康与安全,个人思想行为动态受疫情影响波动较大。

图1 后疫情时代研究生的疫情关注度Fig.1 Epidemic attention of postgraduates in post-epidemic era

3.2 后疫情时代研究生对高校疫情防控工作满意度

图2 显示了受访者对高校后疫情时代疫情防控工作的满意度。由图可知,满意度占比从高到低依次是个人卫生指导和防控措施(97%)>思想教育引领(95%)>学业科研指导(91%)>心理疏导(90%)>就业指导(855%),其中个人卫生指导和思想教育引领没有不满意的受访者。这表明高校在疫情防控中的思想引领、防疫知识宣传、学生心理疏导以及学生学业就业发展等各项工作开展精准有效,受到学生的支持与理解。

图2 后疫情时代研究生对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满意度Fig.2 Postgraduates' satisfaction with the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of the university in post-epidemic era

3.3 后疫情时代研究生思政教育认可度

图3 显示了受访者对高校在后疫情时代开展思政教育的认可度。96%以上的受访者均认为思政教育6 个方面的效果都非常好,其中爱国精神及责任感和使命感两个方面的好评率达99%。除法制观念教育方面有1%的人认为效果不好,其他所有方面均没有受访者认为效果不好。这表明,绝大多数受访者高度认可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这与大量正能量的涌入、我国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战“疫”故事和红色文化宣传有关,也与党中央、教育部和各高校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思政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宗旨密切联系。

图3 后疫情时代研究生思政教育认可度Fig.3 Recogni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ostgraduates in post-epidemic era

3.4 后疫情时代研究生科学研究变化情况

图4 显示了后疫情时代受访者科学研究变化情况。结果显示,79%的受访者科技创新意识较疫情前增强,84%的受访者表示疫情没有显著影响自己的科研进度,仅有16%的受访者的科研进度受到疫情显著影响。这表明受访研究生普遍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且能有序的开展科学研究。这主要是由于高校能够充分利用“在线教育”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通过网络实现师生远程面对面交流,保证了知识传递的畅通,保证了研究生能在相对固定的场所进行科学研究和实操,使科学研究和学习有效的开展。

图4 后疫情时代研究生科学研究情况Fig.4 Postgraduate scientific research in post-epidemic era

3.5 后疫情时代研究生身心健康及生活方式变化情况

图5 显示了受访者身心健康及生活方式的变化情况。81%的受访者表示后疫情时代个人的焦虑抑郁情绪较疫情前明显增加,95%的受访表示自己比疫情前更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6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后疫情时代发生变化。这表明多数受访者更关注个人健康,心理健康状态较差。个体的心理健康受很多因素影响,主要可以从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自身探求原因,本研究主要关注疫情对受访者心理健康的影响。目前全国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疫情并没有彻底消失,疫情管控已进入常态化,疫情对受访者学习、科研、生活、就业等影响依然存在。比如,由于疫情许多同学不得不改变自己原有的生涯规划,重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不确定因素增加,进而增加了受访者的焦虑、担忧和无助情绪。同时,后疫情时代的研究生处于我国社会大变革时代,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竞争压力巨大,这也增加了受访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图5 后疫情时代研究生身心健康及生活方式变化情况Fig.5 Changes i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lifestyle of postgraduates in post-epidemic era

3.6 后疫情时代研究生就业态度及人生规划变化情况

图6 显示了受访者就业态度和人生规划变化情况。其中有74%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去私企的就业意愿减弱,倾向于到体制内就业,73%的受访者就业压力变大,60%的受访者表示就业方面更加迷茫,49%的受访表示自己的就业动力降低。同时,92%的受访者表示疫情影响了自己的人生规划。这表明后疫情时代研究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研究生个人能力恐慌、就业方向与就业环境更趋相对稳定的就业岗位,就业自我效能感低下[3]。该现象与疫情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冲击有关,也与疫情对我国以及全球经济的消极影响有关[4]。

图6 后疫情时代研究生就业态度(左)及人生规划变化情况(右)Fig.6 Postgraduates' employment attitudes (left) and life plans (right) in post-epidemic era

4 后疫情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基于以上实证调查结果,根据后疫情时代研究生思想行为特点变化,结合工科专业研究生思政教育实际,本人提出了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以下对策。

4.1 强化研究生疫情防控安全教育

建立网格化疫情管理和防控体系,并通过宣讲、授课、团体活动等方式讲解疫情防控相关要求、传染病防治方式、急救方法、公共卫生安全及应急心理疏导知识等,加强研究生疫情防控安全教育,使研究生全面掌握疫情防控知识和传染病防控方法,养成健康生活习惯,规避疫情高发因素,提高研究生面对突发疫情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

4.2 巩固疫情防控与思政教育成效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大量正能量的涌入以及我国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为研究生的思政教育提供了鲜活素材,增强了研究生的理想信念、爱国精神、科技强国意识、责任感与使命感等。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后疫情时代,更需巩固疫情防控与思政教育成效。第一,以疫情防控的显著成果为素材,持续做好“四个自信”和理想信念教育;第二,宣传“战役”或红色故事,培养爱国精神;第三,通过学习“四史”、了解历史发展规律,认识科学技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及疫情防控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创新精神和科技强国意识,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第四,以疫情防控中的违法行为为切入点,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法制观念教育。

4.3 强化科研思政与科技创新意识

研究生作为国家科研工作的主要储备力量,通过见证科技在抗疫中取得的显著成效,其科技创新意识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要充分利用研究生现阶段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首先,建立以科研思政为核心的“大思政”平台,整合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和科研思政的育人功效,思政课程发挥育人的主阵地作用,课程思政和科研思政坚持专业和科技创新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以“三全育人”为核心,使每一位教师自觉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每一位研究生个人发展符合我国社会发展需求;其次,建立以学术带头人为指导教师,研究生为主体的学科竞赛团队,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其次,建立以双导师为牵引的“产教融合”平台,除传统线下指导外,增加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云实验、云实践和云实习,突破交流指导空间局限性,加强师生、师师、生生、校企的交流沟通及资源共享,培养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4.4 关注身心健康与职业发展动向

目前,为缓解疫情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多数高校组建了心理健康中心、设立线下咨询服务、开通线上咨询热线、采用QQ 空间、微信公众号、党团活动对研究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实际辅导教育效果不理想。因此还需要深入探讨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和有效措施。在个别访谈中了解到,受访者表示在学校期间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心理辅导,但当出现心理问题时,自己以及周围的同学很少主动在学校进行心理辅导,究其原因主要是顾忌个人隐私泄露,倾向于向亲朋、网络寻求帮助,这种方式可以暂时缓解心理问题,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高校除了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外,还需要加强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法律、法规和基础知识普及,让研究生正确认识心理咨询与辅导,摒弃顾虑,选择专业人士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受访者对就业感到迷茫,就业动力不足,就业压力较大,并且到私企就业意愿大幅度减弱,这导致受访者找到理想工作的信心严重不足,就业自我效能感低下。因此,高校还应加强后疫情时代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研究生入学后通过课题组、党团活动、班级活动以及“云思政”等方式大力宣传就业政策,合理引导就业方向的选择。进入研究生二年级后,针对不同就业方向的研究生开展包括求职技能培训、知识能力储备等就业指导工作。进入研究生三年级后,加强社会和家庭责任感教育,增强就业动力;另外,高校应拓宽就业渠道,举办高质量招聘会,设立就业咨询服务“云端”,建立就业重点群体“一对一服务”模式,缓解就业压力。

5 结语

本文通过实证调查,全面分析总结了后疫情时代研究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主要表现在依然高度关注疫情,对学校工作乃至国家有很高的认同感,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科技创新意识较强,但是个体身心健康状态较差,就业自我效能感低下。结合研究思想行为特点,本人认为应该重点从继续强化研究生的疫情防控安全教育,充分利用疫情防控素材多种途径巩固思政教育成效,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以及重点关注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教育对策,以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业科研发展成效。

猜你喜欢

受访者研究生思政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认识亚健康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