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工业城区的地标设计研究
——以上海市闵行区川上美集创意景观地标设计为例

2022-07-13上海电机学院张舒沄高美琪顾思佳

工业设计 2022年6期
关键词:文脉城区文化

1 地标设计概述

1.1 地标设计的概念

城市的地标设计具有独特的地理文化特色,且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符合当下时代的审美和设计潮流。城市研究学者凯文·林奇提出城市意象理论,首次从人的视角探讨了城市的空间组成要素,即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其中,标志物即为地标,是一种在地图上呈现为点状的参照物,与城市节点不同的是,标志物一般不能进入,而是作为城市空间的一个标志性地点。

黄河内蒙古封冻河段全线开通。3月31日10时,黄河内蒙古河段全线开河,较常年偏晚5天,封河历时134天。黄河内蒙古封冻河段的全部开通标志着2009~2010年度黄河防凌工作胜利结束。

1.2 地标设计的作用

地标设计代表着地区的形象,传递着地区精神,同时也将当下城市发展与群众生活无缝地衔接起来。地标设计与群众生活的关系越紧密,其公共空间就越有活力。

1.2.1 优势互补

地标设计能带动创意产业,促进城市振兴。地标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创意的载体,如天津之眼摩天轮、苏州博物馆新馆等,它们既能带动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能吸引诸多创意人才,两者优势互补,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1.2.2 传递城市精神

在物质方面,地标设计应贴合人们的生活环境,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但因老工业城区的功能缺失,导致人们并不会留有深刻印象,从而缺乏公众参与度;在精神方面,地标设计往往要契合人文时代的特征,由内而外散发的归属感才能得以体现,但老工业城区在公共区域往往缺乏共情设计,最终导致城市缺乏活力。

2 老工业城区地标设计的现状分析

2.1 功能性不足

老工业城区由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以工业为主要职能。由于以工业作为主要因素,促使着城市的经济发展,在地标设计的空间布局上,工业用地需占用较大区域,且考虑到城区功能结构及周围环境,工业用地周边不再建设商业建筑,导致地标功能结构单一。

地标设计规划之初便以工业制造为目的,忽视了商业空间以及生态空间的布局,尽管后期格局慢慢演变,拆除旧厂房,建设新商业建筑,但如今看来,之前的布局思路仍过于保守,缺乏创新性。

文化遗产应该受到保护,因为其是祖辈先人反映当时劳动的象征,也是供后人了解前人的窗口。虽说比较有价值的东西才能传承,但价值也同时包括科学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及社会价值等。

2.2 文化特色不足

尽管一些老工业城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及文化资源,但由于地处城市边缘的地理位置,市民前往该处的主动意愿并不强烈。而与地标毗邻的主要商业性场所却又缺少文化特色,导致文化底蕴未能体现,暴露了文化资源供给与需求的错位,出现了文化资源未及时惠及于市民的浪费现象,最终导致公众对于地标文化参与性的缺失

需求分析是指在课程设置和实施的过程中,课程设计人员和教师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学生的主观与客观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从而确定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的过程。需求分析20世纪70年代进入外语教育领域,之后研究者们纷纷从不同视角提出了不同的研究分类。Hutchinson&Waters(2002)认为需求可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目标需求又可细分为必学知识、欠缺知识和想学知识;学习需求则细分为学习环境条件、学习者知识、学习者技能和策略以及学习者动机等。需求分析是教学实施前的一个诊断过程,能够为教学活动和教学计划改进提供依据。

2.3 公共性不足

城市即文化,文化即城市。对于老农业城区而言,文化既是见证历史的印记,也是时代的灵魂。文化地标设计所展示的是一个地区对历史的传承和对于文化的创新解读,凝聚着一个地区的品格和精神,是一个精神坐标。部分地标虽然不具有实际的功能意义,但其所汇集的文化气场及群众气质是不可复制的。

3 老工业城区地标设计的意义

3.1 保护文脉

城市的文脉是该地区过去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等信息的综合表现,更是一种城市独有的记忆符号。一个地区的文脉不仅包括自然、人文、建筑等显性形态,还包含当地文化、政治经济、宗教信仰、社会心理等隐性形态。保护历史文脉能够使特色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延续,还可以提升城市活力,为相关文化场所提供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同时,保护历史文脉能够提高地区经济效益,激发商业区域的活跃度,提高土地资源的区位价值

大学生入学后,引入经世理念SMART睿智职业规划体系,在入学和就业前分两次进行MBTI职业测评的自我评估阶段和职业定位阶段,分为初步自我评估和精准评估阶段的循环评估模式。同时通过6个学期的企业走进校园课程讲解、职业定位介绍、职业技能要求讲述、创新创业训练、求职能力提升课程等系列职业素质课程的学习,进行精准定位分流,进行岗位最终确定。

3.2 传承文脉

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脉络具有不可修复性及独特性,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在传承文脉的基础上进行发展,以发展来为传承提供保障,使文化真正地融入城市中,融入群众生活中的各个角落

脑卒中在临床中比较常见,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如果没有及时处理,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水平。经过相关研究,患者在出现脑卒中之后,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还具备一定的自然恢复功能,具备一定的神经功能。在康复治疗中,需要恢复这些功能,同时利用加速脑侧枝循环的构建,促进侧脑组织或者病灶周围组织的补偿和重组[1] 。所以,使用有效治疗方法和合理康复介入实际可以显著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在临床康复治疗中,脑梗死患者一般在一周之内,少数的在两天之内,脑出血的患者需要在两周之内介入康复治疗[2] 。

2.5.8 术中膀胱气体爆炸 等离子电极电解水产生的微量可燃性气体可能积聚在膀胱顶部,因此偶有气体爆炸导致膀胱破裂的案例发生。术中应尽量保持水循环通畅,定时排水排气,尽量避免膀胱积气和过度充盈。

现在专题询问正式开始。先请6个分组报名和推荐的11位委员作询问发言。询问时间请控制在3分钟之内;回答时间请控制在10分钟之内,补充回答时间请控制在5分钟之内。问题回答完毕后,询问人如果想进一步深入了解有关方面的情况继续提问,请举手明示。

3.3 强调文脉

基于对文脉的保护及传承,在城区的各个文化、商业活动中,融入当地的特色文化,通过不断强调文脉,提高群众文化的参与度,提升文化自信,使历史文化不断延续,最终形成“保护—传承—强调—再保护”的闭环,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4 老工业城区的地标设计方法

4.1 城市文化生态建设

文化是一种社会的软性指标,具有和地区经济、军事文化相同的重要性,任何城市、地区都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生态。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最终以其文化生态的建设为体现。城市文化生态建设为城市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促进了文化精神的融合交流。因此,城市文化生态建设是城市发展的新要求,应当被城市发展战略进行高度统筹

杨庄东街具有明前的潮汐现象,且交叉口间距较短、交通组织相似具备进行绿波协调的条件,但是实际中并未实施.

城市的文化生态建设首先需要的是大众文化的认同,为了满足大众的文化心理,地标设计应运而生。地标是一个地区的象征和代表,然而地标设计并不局限于“地标”这一外在因素,更应注重其“文化设计”的内涵。

5.3.1 造型设计

文化艺术设计是现代化城市人文环境建设的必要手段,将历史文化艺术有机地融入人文景观的建设中,能产生更好地展示效果,如纽约自由女神像、比萨斜塔或是各个地区举办的展览等。相较于物质建筑,附着在建筑上的文化精神意义才是老工业城区真正的灵魂。所以,文化艺术除了附着在地区的物质表象上进行展示之外,还能在精神层面提升大众的文化自信及文化认同。

可持续发展重视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等方面,具有相互协调性,不仅能满足当代人们的使用需求,还能对后人的需求不构成威胁

。老旧工业城区的升级改造必须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解决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兼顾城市自身的系统结构及潜在的发展趋势。

总之,老工业城区的人文环境需要重视发展设计与文化的演绎,将历史文化融入标志性设计中,成为一个地区的特色名片,不仅能焕发地区活力,还能增加大众的归属感及文化自信,帮助老城区加快产业发展的转型。

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建设宜居城市是我国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建设宜居的城区,要做到合理协调工业、居民区及绿地景观。当然,宜居建设不仅仅是城区物质环境方面的建设,更是城区文化资源的建设,要将城市物质建设与精神建设有机结合,这是城市精神家园的核心及保障。宜居城区的建设离不开城区的文化建设,而城区的文化建设应在传承文脉的基础上,保护城市的历史积淀,以塑造独特的城市理念。比如老工业城区可以借助文化改变其经济形式,转变为绿色发展,改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延续人类文明。

例如,现在的小学英语课本大多是绘本教学,因此在教学中不是单一的学单词,背课文,更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一张图片,只有认真的观察图片,才可以活跃学生思维,才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特别是小学英语教科书中所有单元Section C部分均采用了绘本看图说话或者故事的形式,巩固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在这部分中要注重重点句型的练习,这样不仅反复强化训练了本单元的重点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能力等综合能力。

4.2 城市人文环境打造

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是建设生态文明工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城市的文化产业尤为重要。文化产业的交流与融合向外传达着城市的文化历史风貌,同时以其智慧型及环境友好的特点,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发展方向。

从资源型城市轨道转变为可持续发展城市,由老工业城区转变为生态城市。绿色环保不仅要注重循环经济,还要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方面入手。

首先,将评估目标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估指标,根据项目评估指标的特征,将评估目标划分为多级评估指标,每级评估指标划下可分为多个次级指标。

4.1.2 资源建设

在分隔城区空间上,城区各个空间的形态应是多元化的,以体现现代社会文化形态的多样性。比如上海,率先将国际化文化大都市建设列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不仅需要相关的标志性建筑,更需要覆盖不同空间地域,满足不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硬件建设。在人文空间化理念中植入文化艺术的基因,从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着手,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中融入文化内涵、艺术审美等有灵魂的元素,使之成为有张力的“有机人文空间”。

5 上海市闵行区川上美集创意景观地标设计

5.1 项目背景

江川路于1958 年建成,当时称为一号路,1959 年后被称为闵行一条街。老闵行的历史文化是上海市文脉传承中重要的一环,是闵行区人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社会重要的人文资源。其中,最为后人熟知的是香樟一条街,源自当年的一号路,1969 年将原本的白杨树改种成香樟树,如今香樟树枝繁叶茂,使江川路如绿色长廊,一号路也由此成为上海十二条特色街之一(如图1、图2)。

5.2 设计理念

川上美集创意景观地标设计项目位于上海市闵行区浦江路,在望江楼以西,建设路27 号老仓库以南,黄浦江临江北岸以北。在原陶瓷厂以东的范围内进行项目规划,项目涵盖原陶瓷厂、汽轮机部分厂房、老仓库及周边部分建筑、滨江公园、滨江绿化带、老轮渡码头、望江楼等区块,打造文化与艺术结合的开放型经济社区,聚集了新商业模式,提升了空间的趣味性和社区活力。

文化地标作为具有文化特色的物质载体,引领了区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创新,对城市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5.3 设计思路

城市的文化生态围绕着文化地标进行构建发展和推进演绎。川上美集项目作为精神地标,可以融入老闵行江川地区的历史文化,尊重老工业城区原有的独特历史文化,保留文化气息,帮助受众在接受文化艺术的熏陶下感受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

4.1.1 可持续发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地标设计已占据城市的重要位置,它代表着城市的总体特征,是城市的象征。在作为精神堡垒的地标设计中,应尊重历史工业建筑的造型肌理及结构风格的逻辑关系,在造型上进行解构、提取、排列、重组等手法,有机结合新时代的大众审美观,协调视觉感受,使其具有现代活力气息的同时,保留自身的历史工业感,为大众保留时代记忆,延续文脉,宣传地区文化。

5.3.2 功能设计

CM-5型色彩色差计 柯尼卡美能达公司;TA.XT plus型物性测试仪 英国Stable Micro System公司;pHS-3型酸度计 上海精密仪器仪表有限公司;752型分光光度计 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T18型高速匀浆机 德国IKA公司。

1)空间性。在能力范围内,对地标设计进行多样化设计,从单一的展示性设计发展为功能性设计,有效地解决群众需求,从而扩大目标用户群体。进一步结合交互设计,使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了解其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地标是“地方的标志性代表”,这种标志所提供的信息是固定的和公认的,人们可以充分利用标志所提供的信息来判断距离和方位,在现代城市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一个城市没有中心、没有地标作为城市空间的主导,那将会是无序的、涣散的、缺乏活力的。

2)公共性。地标是公共活动的中心,基于公共空间这一环境背景,功能性设计与展示性设计融合,一方面在减少占地公共空间面积的基础上有效解决了用户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使受众人群主动接触交互展示装置,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从一定角度上看,地标是人们在城市生活记忆的重要载体之一,如果一个地标在功能上没有公共属性,那么它将会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

5.4 设计呈现

“釉光”的地标设计提取了青花瓷花纹和瓦片纹理。从文化方面“釉光”用青花瓷体现川上美集创意园区原本陶瓷厂遗址的身份,瓦片的纹理结合园区内已有建筑的表面纹理进行呼应,将地标设计融入大环境中。由于川上美集项目面向年轻人群体,因此“釉光”的设计材质选用工业建筑中起装饰效果的有机玻璃,这一设计契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观(如图3)。

6 结语

地区的地标性设计服务于背景、性格、职业和阶层各异的居民。近年来文化发展的多元性,加上公众参与、政府扶持,使得老工业城区产业升级转型加速。新时代文化产业对于公共空间艺术的设计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应在保护和传承中找寻新的突破口进行塑造,处理好各个设计要点的关系,为城市艺术文化产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1]柳蕴,赵和欢.城市网红地标建筑设计现象刍议—以重庆市杨家坪“九龙门”轻轨站地标设计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07):17-18.

[2]卢济威,张凡.历史文化传承与城市活力协同发展[J].新建筑,2016(01):32-36.

[3]刘德政.小城市结合文产园营造新活力中心的策略研究[J].中外建筑,2019(09):80-82.

[4]李迅,张爱华.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市文化重塑[J].城市发展研究,2014,21(10):98-106.

[5]高翠娥,王宇.可持续发展的东北老工业城市旧工业建筑再生设计研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7,17(08):44-47.

猜你喜欢

文脉城区文化
保护“文脉” 吸引“人脉”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年味里的“虎文化”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谁远谁近?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