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凉薄冷心为哪般

2022-07-13夏莹莹

民族文汇 2022年45期
关键词:生员中举国子监

夏莹莹

摘 要:通读《儒林外史》56回,注意到有很多凉薄之人,做了很多凉薄之事,读之,让人心生寒意,且这些凉薄之人涉及各个阶层。本文旨在探究不同身份人物之间人情冷漠的真正原因,从而探讨作者创作这部小说的意图。

关键字:《儒林外史》  凉薄   人情冷漠   意图

一、人情似纸张张薄

《儒林外史》这部小说没有贯穿始终的核心人物,书中的人物常常在登场数回之后旋即退场。然而这些人身上却有着相似的特点——凉薄。如王玉辉凉薄,听到女儿要为夫殉节时,他的第一反应不是阻止,不是悲伤,而是如同生意人面对一桩大生意一般“仔细”想了想,权衡利弊,考虑得失。细想之后的结论是“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我难道反拦阻你?”胡屠户凉薄,范进是他女婿,他却骂范进是现世宝穷鬼,说范进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还骂范进老娘是老不死的。众多的凉薄之人,凉薄之事,按照人物之间的关系可归类如下图:

二、凉薄冷心为哪般

为何书中人物如此凉薄?我们发现,不同人物之间,其凉薄的原因是不同的,即使是对同一个人,其情感态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一)攀高踩低,趋炎附势

周进未中举前,梅玖念诗对其极尽嘲讽之意,“呆,秀才,吃长斋,胡须满腮,经书不揭开,纸笔自己安排,明年不请我自来。”讽刺周进连个秀才都不是。周进中举后,梅玖立马就是另外一番说辞,梅玖急了,哀告道:“大老爷,看生员的先生面上开恩罢!”学道道:“你先生是哪一个?”梅玖道:“现任国子监司业周蒉轩先生,讳进的,便是生员的业师。”无独有偶,范进中举前后也有类似的境遇,范进中举前,母亲已经饿得两眼都看不见了,不见有谁有任何接济,而范进中举后,众邻居则是能送尽送。中举前冷漠、视若无睹、极尽嘲讽,中举后奉承、拉拢,巴结。中举意味着当官,當官则拥有威望、权势。众人攀高踩低,趋炎附势的形象跃然纸上。

(二)亲情淡薄,金钱至上

严监生将要扶赵氏为正告诉两位舅爷时,两位舅爷不出一声,当严监生拿出两封银子来,递与两位舅爷再提此事时,却是另一番景象。两位道:“有我两人做主。但这事须要大做。妹丈,你再出几两银子,明日只做我两人出的,备十几席,将三党亲都请到了,趁舍妹眼见,你两口子同拜天地祖宗,立为正室,谁人再敢放屁!”王德、王仁有钱好办事,两个一心为钱,只要有钱,就可以雇用他们为之出力;他们的妻子也只会乘乱掠夺财物,没有丝毫亲情道义。后来王德、王仁不愿意帮助赵氏,也是看赵氏势弱,斗不过严贡生,不能给他们更多的好处,所以对其置之不理。余大先生本家与虞华轩本家不参加自己本家的祭礼,而参加方老太太祭礼,也是因方家钱多势大。王氏二兄弟同为读书人,却全然没有读书人的样子,五河县更是形成了“非方不亲”这样的恶俗,亲戚之间,本家之间,亲情淡漠,有的只是赤裸裸的金钱和利益关系。

(三)身份悬差,肆意欺辱

严监生临死有遗言,说我死之后,二位老舅照顾你外甥长大,教他读读书,挣着进个学,免得像我一生,终日受大房里的气!由严监生的临终遗言可见,严贡生欺负弟弟,是惯常的事情。严监生去世之后,严贡生也确实是将监生家的家私三七分开,给赵氏三股家私过日子。严监生缘何再三受兄长之气呢?我们了解两人身份的差别,监生是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明清两代取得入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称国子监生员,监生可参加乡试。而贡生是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之为贡生。由此可见,监生的地位是不及贡生的。从身份上,哥哥就是看不起弟弟的,看不上,再加心冷歹毒,不顾礼义廉耻,就做出欺凌寡妇之事来。

(四) 趋利避害,劳燕分飞

《儒林外史》这部小说中写夫妻关系凉薄的以匡超人和牛浦郎二人为典型。匡超人先是娶了郑家女儿为妻,当他投奔老师李给谏,给谏问匡超人是否婚娶时,匡超人担心说出丈人是抚院的差,惹老师看轻了笑,便回答还不曾,其趋利避害的行为尽显凉薄。尤其是当郑氏过世之后,匡大去找匡超人回家为妻子下葬时,匡超人的言行令人咋舌。匡超人道:“还不是下土的事哩。我想如今我还有几两银子,大哥拿回去,在你弟妇厝基上替他多添两层厚砖,砌得坚固些,也还过得几年。人死为大,匡超人却没有应承回去为妻子下土的事,而是吩咐哥哥代为添两层厚砖,全然没有丝毫夫妻情分。牛浦郎原是娶的卜家女儿,后因要攀附董瑛,只身前往安东,到了安东,黄客人见牛浦郎与老爷相与,就把第四个女儿招他做女婿,牛浦郎自此就在安东快活过日子,丝毫不顾卜氏死活。

(五)重文轻武,科举为重

萧云仙带兵攻打青枫城,英勇善战。后又奉令筑城,召集流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开办学校……桩桩件件一心为民,思虑长远。萧云仙不计个人得失,不谋家族利益,朝廷竟然说他筑城开销所报不实,“应请核减银七千五百二十五两有零”,还勒令限期归还。汤镇台足智多谋,正逢苗人捉了京官,于是设计夹击苗人,后半夜埋伏打败苗人,又深入获取情报,抓获京官和苗人头领,却被朝廷判为率意轻进、靡费钱粮,降三级后归故里。这两人都是于百姓于国家有功之人,却被朝廷中的文官以莫须有的罪名革职罚款,归根结底还是朝廷重文轻武,以科举为获取功名的第一渠道。

三、人情冷暖几多同

作者吴敬梓花众多笔墨为我们描绘如此凉薄的世界是与他自身的经历分不开的。他幼年过继给富裕的大伯,陷入无端的争夺家产矛盾中,受到族人的欺负,让他看透了族人的丑陋嘴脸。而当时的科举制度使许多知识分子堕入追求利禄的圈套,成为愚昧无知、卑鄙无耻的市侩。吴敬梓看透了这种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所以他反对八股文,反对科举制度,憎恶士人们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他的《儒林外史》里。

猜你喜欢

生员中举国子监
从《南部档案》看清代州县的生员诉讼
参观国子监
道光六年广东文生员数量
王冠 国子监里拍片
马中举陶瓷艺术作品
马中举陶瓷艺术作品
幼儿园小朋友排排站:只为庆祝院长幺儿“中举”?
书院与官学教育
——以明代为例
语句环读之趣
北京的国子监——元、明、清朝的最高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