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近黑古城

2022-07-13郭成良

雪莲 2022年5期
关键词:南川西宁城墙

2020年1月21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视察青海时,专程来到西宁市湟中区上新庄镇黑城村看望慰问当地群众。此村曾经是贫困村,如今全部脱贫。李克强总理踏着积雪观看了老城墙,然后来到古城中心对前来欢迎的乡亲们说:“湟中是个好地方、老地方,黑城是个古村落,一定要保护好、利用好。”

一个村庄就是一座城,村在城中,城在村里。黑城又名黑古城,是坐落在西宁大南川拉脊山脚下的一座古城堡。在开阔平坦的西宁大南川何以有这样一座古城堡?黑古城又是何时修建的?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将带着大家前去探究黑古城的前世今生。

城堡是我国古代城邑周围用以防御的墙垣,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一般与战争、防御相关联。黑古城东南有小南川王沟尔峡,正南有捏耳朵峡(贵德峡),西南有门担峡和磨石沟峡,皆为直通青海湖地区及玉树、果洛等牧区的重要交通孔道。该地距离西宁五十多里,为西宁南面门户。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

据《西宁府新志》记载:雍正十一年(1733年),曾任西宁道按察司佥事的杨应琚,次年调临巩布政使。清高宗乾隆元年(1736年)再任西宁道佥事,乾隆三年,杨应琚题准设黑古城、伯思观、甘都堂等九处城堡,西宁南川黑古城便是其中之一。又载:“乾隆三年,经西宁道佥事杨应琚以贵德所改隶郡治。所由磨石沟一带,素为生番出没之地,议请移南川都司一员,把总一员,驻扎于此防范。筑土城一座,女墙用砖,设南、北二门,周回计长二百三十二丈八尺,高二丈二尺,根厚一丈八尺,顶厚九尺……于乾隆四年四月十五日始,至五年九月二十六日竣工”。由于是在原清平寨原址修筑而成,夯筑墙体所用皆为本地黑土,墙体呈黑褐色,随名黑古城。

《青海省湟中县地名志》(1989年版)也有记载:清乾隆四年(1739年)由西宁佥事杨应琚奏请朝廷修筑城堡,当年4月10日开工,次年9月26日竣工。城周长768米,高7.3米,墙基厚6米,顶厚3米,砖砌南北2门。筑成后遂奏移原驻伏羌堡(今徐家寨)的南川都司衙门(南川营)于此,置都司、把总各1员,领兵防守,有马、步、守额兵198名,驻守磨石沟、大小班沙尔、红山嘴、蛤蟆台和石塘门水栅。以后随历史演变,守额兵逐渐减少。

其实,更为鲜为人知的是黑古城坐落在一座更为古老的城堡上面。

南北朝至隋唐时,从今西宁地区赴青海湖,进而西去海西,人们往往选取南川道,翻越承风岭(今拉脊山),再过赤岭(今日月山)垭豁。因为,通过西石峡(今湟源峡)、药水峡赴日月山,峡窄路险,道路常常会被洪水冲断,来往商贾僧侣多不取此道,这在唐代道宣的《释迦方志》中有详细的记载。

史海鉤沉,可以从零星的文献中看到,由于南川道少峡谷地段,道路相对宽阔易行,所以马脊沟峡中终日行人不绝。南川道在历史上曾经是河湟地区通往青海湖地区的重要通道。北宋时期,为了保障道路安宁,进而控制门担峡大道,当时统治青海东部的唃厮啰政权在马脊沟峡与门担峡两峡入口处(今上新庄)选址修筑了一座城堡——溪兰宗堡。

据《宋史》记载,溪兰宗堡呈正方形,边长300米,墙为“夯土筑,北向门”。溪兰宗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作为河湟地区至青海湖、玉树、果洛等地区的重要中转站,发挥着桥头堡的重要作用。

《续资治通鉴》卷八载:“初,溪赊罗撒败于宗哥,夜至青唐,谋为守计,部族莫肯从之者,翼(翌)日,挈其长妻逃入溪兰宗山(今拉脊山西宁南川段)中,厚遣冯瓘统轻锐万骑由州南青唐谷入,贼复觉之,遁于青海之上,追捕不获。”是说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后任威州团练使王厚进军河湟,攻取青唐城(今西宁),青唐王子溪赊罗撒挈其长妻逃入溪兰宗山中,再从溪兰宗山退至青海湖。随后,王厚“乘胜围溪兰宗堡”,发生过激烈的战斗,一度旌旗猎猎,金戈铁马,杀声不绝。部将苗履、姚雄、高永年等“领劲骑”,经反复争夺,歼敌2000多人,收复了溪兰宗堡。

宋王朝改青唐城为西宁州,同时,溪兰宗堡也改为清平寨,设知寨、兵马监押、主簿各1名,管辖西宁州南部马脊沟口、门担峡口这一地形险要的防御之地,可见当时这里是卫护西宁州的军事前沿要地。

2015年,笔者应邀为《青海旅游》杂志撰写关于南川黑古城的文字,笔者曾数次到黑城村采访,受到黑城村村民的热情帮助,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精神矍铄,非常健谈,提供了有价值的口碑资料。曾任黑城村党委书记,后考录为公务员的田进发也为我提供了很重要的线索,说村里有一份黑古城的地契。随后带我去一户田姓人家,看到了一张5寸黑白照片,内容正是黑古城地契,只是拍摄技术太差,一半内容模糊不清,从另一半可以推断这是这份地契是现在居住的田、冯、汪、赵四姓购买黑古城的地契。并且知道了这份地契的来历,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湟中县博物馆的人发现了这份地契后,照了照片,给四户人家每家留了一张照片,原件被拿走收藏。后来我数次去博物馆查询,没有查到这件地契。在博物馆工作人员周文森的帮助下意外发现了西宁县人丁冰清从甘肃省西宁县政府购买黑古城的《财政部执照》,此“执照”字迹清晰,墨字朱印,保存非常完整,真是意外的收获。参考这两份珍贵的“地契”,黑古城后来的身份变迁逐渐明晰起来。

民国十年(1921年)九月,当时的西宁县有一个叫丁冰清的人,用399两白银从当地政府手中购得坐落在南川加牙滩地方官有财产南川营古城(黑古城)的居住权,及城外一部分耕种的农田所有权,契约曰:

财政部执照

财政部为:给照执业事今据甘肃省财政厅详报西宁县人丁冰清承买坐落南川加牙庄地方官有南川营古城内外地贰拾贰叚,下籽贰石五斗三升,除由该县登记承买官产薄第册第页,并将该官产四至丈尺(间亩)数暨应缴价值分欵开列外合行给发执照须至执照者。

计开

四至:东至官路,西至官路,南至本地畔,北至官路。面积东西丈尺,南北丈尺,共顷八十四亩三分三厘(间),每亩价贰两三钱五分九厘柒毫,共价银三百九十九两,带收照册经费陆两五钱贰分七厘,合并遵照。

右给承买人丁冰清准此。

中华民国十年九月日

《财政部执照》右下方有“西宁县验讫”章一方,内容为“民国十六年九月十八日验明注入西字第六千四百五八号册内,西宁县验讫”。最下方有3张印税花票,上写“中华民国”“印花税票”“甘肃”“壹角”字样及图案,还盖有一方椭圆形“印花税章”。

民国十六年九月二十四日,田盛奎、冯遇吉、汪启x(后一字不详)、趙芝珠四姓人家用510两白银,通过中间人咸余轩辗转从丁冰清亲属丁星桥手中买到黑古城及城外耕地,并在城内定居下来,以后又有几姓用不同的方式融入到古城。

2019年11月份,因县文化局推荐,黑城村党支部书记蔡占录和村委会主任徐金盛找到我,要我为该村新建的村史馆撰写一点关于黑古城的相关历史的文字,我又一次探访黑古城,和村里几位长者聊起他们有关黑古城的记忆,这次我特意提到那位几年前健谈的老太太,他们说老太太已去世。但有关黑古城的记忆却是渗透在老城的每一个角落里。

在黑古城南边城墙根可以清楚地看到原来老城的根基。老城地基比黑古城地基要宽一些。墙基处还可以看到一排排碗口粗的松木夹杂在筑起来的黑土砂石中,现在木质腐烂,空留下一个个圆圆的洞孔。

据黑城村民讲,村民在城堡东面挖土的时候,挖出过一些如陶器、方孔铁钱(俗称麻钱,直径约3公分左右)、瓦当、手摇石磨之类的东西。在一些地方还挖出过相对较集中的动物骨头,奇怪的是,在动物骨头比较多的地方不远处往往会伴随一座锅灶。有的地方还铺有一层白石灰,石灰上面铺着青色方砖,这里可能是驻城军士们居住和生活的主要区域。

东南角蔡占林老院挖土时挖出过一条青色方砖铺就的小路,宽约80公分,沿地势自然起伏一直延伸到城墙根为止,总长约十二三米。一条古代的“硬化路”,不知走过什么样的人,也不知主要的用途,在埋没多少年后又大白于天下,究竟想表达什么?也许昨天是一条阔绰昂贵的小道,曾被主人如此这般的炫耀过,在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流变之后,终失华彩,变成一条再普通不过的小路。

人们在城堡西面和南面取土或打窖的时候,常常会挖出一些锈迹斑斑的铁箭簇,矛头等物。西南角的冯财旺家挖出过铠甲四五片,每片长10公分、宽3公分左右,甲片背面有钩环,可以相互勾连起来。据说他家还出土过一个马绊,这儿很可能是兵勇操练的场所。

在今天史文英、都文元和冯财旺家宅基地的地方,以前被称作“王家园园”,是王家开垦出来的菜地,曾种过多年的庄稼和蔬菜。更早的时候,这里依南门分布着3堆石头,从东往西,从大到小,一字排开。最东面的一堆石头约有七八方左右,最小的石堆也有一两方的样子,其用途不详。可能是整理土地为操练场或开垦种植园地或修建房屋或有其他用途的时候,土壤里随处可见的石头就近捡拾成堆,堆积到一定程度,再运到这里重新放置,这样就有了三个大小不一的石堆;也有可能是有意从什么地方搬运过来,充当某种崇拜物,类似今天游牧地区随处可见的山神、敖包等民间神灵崇拜有相同功能的祭祀之地;也或许就是堆放在南门旁边的石子武器;或是布排的一个什么神秘莫测的石头阵遗迹,也未可知。

由此推断,黑古城以前有可能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面为生活区域,西面为军事区域。所有这些,都可以让人联想到昔日黑古城黑云压城,金戈铁马、杀声震天的往事。

城内尚保留有南门至北门的中轴大道。南门处似有瓮城遗迹,但已看不清瓮城城门门向。据该村老人回忆,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瓮城呈“凸”字形,南墙、西墙和东墙皆无门,为全封闭状态,但东墙有门洞痕迹,被夯筑堵起来了,这大约是城堡开始住进居民时,为防止匪患,或为了管理方便,南门被有意封闭起来了。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城堡居民为走田地便捷,重新挖开一个一米多宽的小门,刚好能穿过一辆独轮推车,成为行人进出的便捷通道。城内去拉脊山方向的大板车还是要绕道从北门进出。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瓮城凸出部分两侧的墙体,及南门左侧的一段老城墙被村民挖去,撒到农田里做了肥料。

大道北端是北门,以前有城门楼,现只有一个宽10米左右的缺口,高高的残垣断壁就竖在两边。据现年75岁的黑城村原党支部书记蔡占林和生于1956年的黑古城文物保护员王永录回忆,北城门为上下两层,下面为扁长方形门洞,两扇五寸厚的松木大门扇,吱吱呀呀一关,拴上一根直径六七寸的松木门闩,再锁上一把大铁臧锁,凭着厚实高大的城墙,黑古城便彻底与外界隔绝开来,成为一个独立安全的小天地。城门四角有四根楼柱直通二楼,通柱榫卯连接横梁,横梁托起篷木。上面形成进深一间,面阔两间的南北两出水平房,有门有窗。城门洞西侧有石砌楼梯,攀上楼梯,走进城门楼,城里城外景色可一览无余。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城门楼上还当过小学校,城门楼当教师最早的是本村的田生仓老师,学生最多的时候有20余人,一至三年级三级复式班。

北城门于1964年左右拆毁,木料用作集体盖牛圈,门板用作粮仓板壁。北门外有一堵高大的夯筑土墙,老人们说是北城门照壁,遮挡住了宽阔通畅的加牙滩刮过来的西北风。

黑古城内西南高,东北低,每次天降大雨,城中所有雨水皆汇集到北城门附近的两个积水坑里,慢慢往下渗。每过几年,人们会将逐渐淤平的积水坑挖淘一下。

有一年,人们像往常一样淘积水坑里的淤泥,挖出一个石头砌成的小洞,小洞直径约七十公分,淘去中间的沉积物,一个圆形的水洞眼出现在大家的眼前,看水洞眼的走向,是朝北城门而去。以后下雨的时候,积水坑的大部分雨水都会从水洞流走。奇怪的是,不管流进去多少水,人们始终没有找到城外面水洞的出口。也许偌大水洞口以防外患而设在一个比较隐蔽的地方,或直接通到不远的南川河也未可知,终究没有发现。由此可见,以前的黑古城排水问题非常通畅。

1975年前后,人们为了彻底解决排水问题,将北门处向下挖了一米多,城内积水可以直接从北门流出去。2005年,村里道路硬化,又挖下去近一米。

黑古城除了南北2门现已损毁之外,四周城墙较为完整。据汪永录介绍,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城墙顶部宽约一米多,外围有近1米高的女儿墙,常有小孩爬上城墙,在城墙上玩耍,有时来回奔跑,有时把脖子伸出女儿墙朝外面观望。城墙原来有六个墩台,四角各有一个,东墙和西墙中间各有一个,人称“观景台”。这些墩台和马面不一样,马面是设置在城墙外面的突出墩台,这些被稱作“观景台”的墩台除了有固定城墙的作用外,还有瞭望、兵卒休息以及打仗时相互呼应、士卒周旋等功能。这些墩台均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背到田地里做了肥料,现在还留有被挖掘后残存的痕迹。

西城墙较为完好,东城墙东北角的一小段城墙因下面掘墙建屋而塌陷,形成一段缺口,后用土块垒砌补上了。这个缺口的来历是这样的。城墙边曾住着一户谢姓人家,由于家庭贫困,在城墙根里挖了一孔窑洞,挖进去后又向一边开挖,挖出大约三间房子大小的地方,还在前面开了小窗,从外面看,就是三间土房子。由于土窑洞是挖在高大结实的城墙根部,里面四方四正,顶面是一层一层版筑的夯土结构,并没有设置木柱和木梁之类的支撑物,也不像一般的窑洞,上面挖成拱形的屋顶。谢姓人家在这个窑洞里居住了多年,还有一间用来拴牲畜。

有一年,阴云锁城,连月不开,大雨数日不停,墙体突然下沉,三间窑洞坍塌,所幸没有伤着人,人们再也不在城墙下挖窑洞栖身了。但那个缺口永远留在了黑古城的城墙上。

大约90多年前,黑古城始有居民居住,有位叫刘熙的老汉家境殷实,在黑古城中心偏东的地方,出头主持修建土主(土地)庙。传说当时画师在小庙画像时,一时想不起土神该如何画,这时正好刘熙老汉走进来,画师灵机一动,借刘老汉的眉眼画在墙壁的神龛里。不久之后,刘熙老汉竟双目失明,从此穷困潦倒,以致后半生癫狂穷愁了此一生。土地庙于1958年破除迷信时拆毁,1982年后重修。2005年整体搬迁至北门“照壁”西侧的官场,建筑为一层砖木结构,主殿为坡屋顶,偏殿为平顶。小庙西侧,有湟中县人民政府于1985年5月立“湟中县文物保护单位黑古城”石碑一通,隐藏在花草树木丛中。

2007年,湟中县进行新农村建设,开始打造“美丽乡村”,黑城村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引起了政府、文化、旅游等有关部门的关注。

2011年,建设党政军企示范村,投入一定的资金先后改造黑城村村容村貌,一条宽阔的主干大道以中轴线贯通南北,大道两旁,街灯屹立,一座座仿古青砖院落,整齐如棋盘一样。在青石铺就的大道两旁,一户户庭院里一座座气派的二层小楼拔地而起,面砖一铺到顶,铝塑落地式窗户,琉璃瓦仿古屋檐。全封闭阳台里面摆放着盆花,屋里新式家具电器一应俱全,窗明几净。菜园里菜畦葱茏,鲜花飘香,蜂蝶飞舞;院外杨树成荫,花圃草坪被白色护栏围护着,花圃繁花似锦,草坪碧绿油亮。大道中段东侧有一栋二层小楼,是黑城村综合办公服务中心,楼前有一个长方形小型广场,平整的水泥地坪上,安装着一些健身器材,一些妇女和孩子正在上面做健身运动,这也是村民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2013年整村推进项目中,湟中县环保局等单位投资130万元,建成了污水管网,黑城村成为全县第一个铺设下水管网的村庄。有11户搬到城外南门周围居住,多家在自家院子开起了农家乐和茶园,正在敞开大门迎接一批批前来寻古和观光的游人。

2017年底,黑城村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选为全国4个“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村之一,黑城村成为我省开展脱贫攻坚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共同缔造示范点。湟中县委县政府和中国建筑设计院共同努力,从村庄燃气、给水、污水和厕所改造入手,彻底解决百姓当下的困难。

2019年6月21日,黑古城内黑城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联合公布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村里修建了村史馆,展出黑古城历史变迁的一些实物和文字、影像资料;利用闲置的院落,建成民俗馆、体验馆和高规格四合院,成为西宁周边观光旅游、寻古探幽、体验农事、餐饮娱乐、避暑消夏的好去处。2021年4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投资300万元,历时半年多,全面改造主干道两旁房屋,建成木质传统铺面47间,传统大门17座,围墙150米。统筹全村生产、生态、生活一体布局,把黑城村建设成为全体村民安居乐业的家园、休闲游憩的公园、留住乡愁的田园。黑城村在有关单位的指导和帮助下,加大对村民的培训和指导,发展金银器具加工、手工藏毯编织、田氏装饰彩绘、青稞酒土法酿造、黄木雕刻加工和布艺手工刺绣等等产业,“共同缔造”思想共识基本形成。

黑古城身披一身厚重的铠甲,从古代蹒跚走来,几经兴衰,岁月终究抹不掉历史的沧桑。在现代文明大潮中,黑古城依托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古城堡遗址优势,成为青海省古城西宁——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高原上的小江南贵德——中国最美湖泊青海湖黄金旅游线路上倾力打造的一个文化旅游传统村落,它将以崭新的姿态重新进入到人们的视野。

【作者简介】郭成良,湟中县人,青海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个人专著3部。

猜你喜欢

南川西宁城墙
南川:“特”字上下功夫 “同”字上做文章
Dynamical signatures of the one-dimensional deconfined quantum critical point
轻轻松松聊汉语——“中国夏都”西宁
青海西宁兰州格尔木往来更畅通
女真人修筑的城墙
残破的城墙
大南川流域设计洪峰流量计算分析
650岁的南京城墙申遗进行中
城墙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