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文本支架”,优化习作指导

2022-07-13丁淑英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28期
关键词:荷花习作支架

丁淑英

“文本支架”就是教师在学生习作遇到瓶颈时,借助范例提供行之有效的线索和技巧,分解习作难度,解决“怎么写”的习作密匙。基于统编版教材单元中的习作目标,单元课文与习作相关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助“文本支架”,帮助学生梳理习作目标,落实习作训练重点,提供习作方法。

一、立足单元编排,走进文本

不同年级、不同单元中多次出现观察作文,教师需要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解析彼此之间的联系与异同,厘清习作要素的递升序列,从而确定本学段、本单元习作能力的生长点。

例如《我的植物朋友》虽然是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但是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有写观察作文的经验了。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眼中的缤纷世界》是学生进入小学以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观察作文,习作重点是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如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摸,用鼻子闻,还可以尝一尝,等等。第六单元《这儿真美》的习作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围绕观察所得进行写作,掌握总分结构。而三年级下册《我的植物朋友》是基于前两次的学习经验和积累,加以升华,重在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

由此可見,统编教材构建了一个科学的学习能力提升序列,为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将习作目标导向“文本支架”,着力突破习作重点,让学生突出观察植物的变化,以及和植物的交往,以达到在反复训练中把植物写清楚的目的。

二、掌握表达技巧,活用文本

学生习作需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些表达技巧。在厘清单元习作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领悟和学习写作方法,让阅读成为习作的“支架”。

例如第一单元第三课《荷花》,这篇课文先后记叙了作者“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展开想象—回到现实”的过程,思路非常清晰。特别是第二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很多富有动感的词语,如“挨挨挤挤”“饱胀”“冒”“破裂”等,使静止的画面活了起来。作者抓住关键词“才”“全”“还是”,把荷花“初绽”“绽放”“含苞”的三种姿态写得很清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渗透这一技巧。教师可以借助《荷花》一文后的小练笔“第2自然段写出了荷花不同的样子,仿照着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写一写“桃花”“小草”“柳树”等植物,并提示学生写出植物的不同姿态,同时运用富有动感的词语,可以是书中的精彩词语,也可以是自己阅读积累的精彩词语。

建立课内阅读“文本支架”,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一个“扶手”,可以使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发展,真正让学生在阅读中,既“得意”又“得言”,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三、学习布局谋篇,突破文本

以语文要素为核心的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教师用整体性、结构性的思维进行单元教学解读,洞察每篇课文中的个性化语言,在反复练习中实现“要素”向“能力”的转化。例如在教学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时,我梳理了本单元的课文重点知识。

通过梳理可以发现,这些文章都运用了总分结构,从事物的外形、活动、习性等方面介绍事物。那么,要想把“我的植物朋友”写清楚,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教会学生谋篇布局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观察植物,写出与植物之间的交往故事。

总之,借助单元整体“文本支架”,让学生聚焦习作单元的六个部分,“观察”一个点,从观察方法到观察实践,从片段练习到语篇写作,从而在一个单元的学习中来完成对习作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荷花习作支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荷花
荷花
夏天的荷花
习作展示
星敏感器支架的改进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