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学困生教育的困境及应对策略

2022-07-13李永森

学周刊 2022年22期
关键词:高中教学应对策略学困生

李永森

摘 要:新高考改革对于高中生及高中教师提出了更多要求,需要不间断地改革高中教育教学模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案,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现阶段大部分学校都有学困生,他们不仅缺乏学习意识,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不善于和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对于这些学困生教师要更耐心、更细心地引导,全方位地指导学困生走出困境,迎接学习上的挑战。本文主要针对以上内容进行实践探究,同时提出具体可行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教学;学困生;教育困境;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22-0154-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2.052

学困生是指智力发育正常,但是却缺乏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学生,学困生厌学、弃学等现象十分严重。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教育市场化活动的深入推进使学困生的处境更加艰难,他们难以融入普通高中或其他类型学校,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陷入各种困境。同时,素质教育要求高中教育工作者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要促进全体学生综合发展。因此,高中教师应当把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高中学困生的具体成因

高中学生成为学困生的原因各不相同,学校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作业太多、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教师辅导不及时、自主学习时间较少等;社会方面主要是受人际交往环境的影响;家庭方面主要是受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只有针对这些原因展开实践分析,才能帮助学困生摆脱教育困境。

(一)学校方面原因

部分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任意拔高教学难度,按照指令式模式开展教学工作。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根据学生高、中、低不同的水平调整教学模式,容易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抑制。学校不重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导致学困生和普通学生之间的整体学习水平差异增大,学生之间分化明显,变相催化了班级中出现学困生。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忽视研究学生的实际状态、盲目灌输知识,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心态较沉重;不注重学生学习的劳逸结合,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超负荷学习状态,既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消退,又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也不够合理,没有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布置,学生交上来的作业存在互相抄袭的现象,作业重复率高,课堂作业既起不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作用,又消耗了学生有效的学习时间。教师难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时进行总结,对于学习状态不佳的学生来说课业负担较重,而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作业难度又较低,与自己的能力水平不符,教师检查和评估作业的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

高中生正处于培养人生观、价值观的黄金时期,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自身可能会出现妒忌的心理,同学之间也容易产生一系列矛盾。部分教师不擅长指导学生如何搞好人际交往,也没有及时解答学生青春期产生的问题,认为这些由社会环境或人际交往引起的问题会随着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而逐渐消磨掉。然而客观环境的影响会导致学生更难融入学习状态,部分高中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理,沉浸在网络媒体、电脑游戏、网络聊天等新生事物中无法自拔。学生长时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学习成绩下降,个人性格沉闷,逐渐沦为顽固的学困生。

(三)家庭环境的影响

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心理过高,但是自身却受教育水平及陈旧的教育理念的制约,只把分数作为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许多成绩较优秀的学生家长仍不满足于孩子取得的成绩,为孩子额外报了大量课外辅导班或兴趣班,这样很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导致产生负面效果,榨干孩子课余的空间和时间,给他们造成额外的负担。还有的家长不关注孩子的个人爱好以及学习兴趣,甚至為了提高学习成绩而打压孩子的个人爱好,导致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受到抑制。有的学困生是因为家庭环境特殊,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而心灰意冷,导致学习成绩一路下滑。这些学困生难以从家庭中获得学习的助力,因此在应对学习上的问题和困难时会表现得较为消沉,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从外部进行干预,进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四)学生个人问题

部分高中学困生容易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自身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学习的实际要求。与小学和初中相比,高中需要学习的科目明显增多,同时难度也相对较大,对知识面的要求更广,概念、定理、公式、性质等知识点也越来越抽象,需要学生理解、记忆的内容越来越多,学生需要进行更多自主学习探究活动。部分高中生并没有做好初中知识和高中知识的高效衔接,难以接受自己初中成绩与高中成绩之间的落差,无法第一时间面对学习上的挫折,因此导致学习情感脆弱、意志力薄弱,甚至丧失学习的信心。由于自身成绩下滑严重,父母和教师也不理解,这些学生陷入教育困境,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抑郁、颓丧的情绪,学习策略也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注意力不集中,因此难以提高学习效率;学习上遇到困难因为害怕受到嘲讽而不敢向同学以及教师请教,久而久之问题就会越攒越多。

二、帮助高中学困生走出教育困境的具体策略

(一)深入分析学困生的困境类型,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和引导

要想帮助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当务之急是要获取学生的所有信息,分析学生陷入学习困境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制订策略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对于学困生的信息以及类型分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分别是家庭环境、个人社交环境以及校园环境。

首先是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对于心理已经趋于成熟的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对家庭的变化非常敏感,这种变化对自身的学习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如果家长积极进行引导,这种影响会变成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积极促进家校合作,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整理完整的通话记录,依托通话记录判断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其家庭成长环境。教师可以和家长一起基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划分学困生的类型,引起家长有效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们多加鼓励,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建立自信心。

其次是个人社交环境。高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烈,他们一旦在与同学社交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可能就会产生迷茫的心理并形成应激反应,导致学生的社交环境进一步恶化,进而产生自我怀疑、自卑等心理。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社交活动或者询问与该学生平时社交关系较好的同学了解该学生的变化,以便判断该学生是否遇到了学习困境,是否受到了个人社交环境的影响。

最后是校园环境。学校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往往会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营造优良的校园环境。比如,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行更多引导。学校制定规章制度本意是为了提高管理效率,但是对于部分学困生而言可能并不合适,有可能会干扰他们原有的学习节奏。教师可以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校园活动体验反馈调查,了解他们是否因为不适应学校以及班级近期举办的教学活动而陷入学习困境。总之,教师只有认真分析学困生所处的环境特征以及自身的行为特征,才有可能制订针对性的引导策略,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效率,及早脱离困境。

(二)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

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都有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学生学习效率降低。为了进一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根据学困生所处的环境特征开展一对一的帮扶和引导活动。

首先,要进一步改善学困生所在班级的社交环境,营造积极学习的班级氛围,鼓励班级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互相鼓励,有针对性地逐步解决现阶段部分学困生学习效率降低、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自身学习方法错误、角色定位不准确、时间浪费严重等问题,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学生很需要有人能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提出有效的措施,最好是由同龄人扮演这一角色提出有效建议。对于高中阶段学生来说,家长与教师的谆谆教导并不一定能产生重大影响,反而来自同龄人的相互鼓励和劝慰更容易让他们信服。因此,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更有可能缓解学困生懈怠、懒散的症状,提高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时,高中教师在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的过程中还应当根据学困生个人的情况加强个别辅导,注重学困生的个性化发展,促使学困生可以更快地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展示学困生个人的预期成果和能力,同时教师要尽量为学困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操作的机会。

其次,教师要认真记录每组学生一对一帮扶过程中实际学习情况及学习体验的细节,并对帮扶活动正确、有效地进行评价,仔细分析、判断学困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认知类型,根据获取到的有效信息调整帮扶对象的心态,并进行个性化、差异化的辅导活动。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学困生调整心态,提高自己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帮助学困生尽快摆脱教育困境。

最后,高中教师还要考虑学生情绪的变化,积极鼓励学困生对学习产生更积极、昂扬向上的情绪。教师应当设置一些奖励项目,制订适宜的奖励标准,激励愿意帮助学困生的优秀学生适应自己的角色,提高一对一帮扶活动的参与度。教师还要对在一对一帮扶活动中取得巨大进步的学生帮扶小组进行表扬和口头上的鼓励,必要时还可以给予一些实质性奖励,但是奖品不宜过于贵重,能表达教师的心意即可,如笔记本和钢笔等,这样也有助于学生之间形成团结互助的氛围。

(三)注重增加学困生的心理辅导活动,端正学困生的学习态度

针对现阶段部分学困生受到不良社会环境以及生活环境影响的问题,高中教师应当加强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困生端正学习态度,正确看待网络这把“双刃剑”,引导学困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新鲜事物、认识其本质特征,从而做到明辨是非,积极主动地投入个人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强心理辅导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抗击打、抗挫折能力,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正确利用好学习工具。

教师可以利用班会时间开展“异性交往认知”“网络游戏的利与弊”“学习成绩和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主题讲座或者辩论赛,引导学生认真投入这些交流活动,辩证地看待社会问题、家庭问题、学习问题和个人问题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提前收集一些社会时事以及与网络对青少年造成的危害等有关的话题,利用班会时间引导学生理性对待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诱惑,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应对自身学习的困境,从而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在面对各种诱惑时的心理素质。

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很多高中学校都设立了心理辅导室,学校应当配备更多专业的心理教师或者心理医生,采取有效的心理辅导措施帮助学生改善心理状态,让他们能够积极地对待学习和生活、端正学习态度。另外,教师在开展心理辅导活动时应当以身作则,缩短和学困生之间的距离,对他们施以更多关怀和关爱。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应该为学困生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引导、监督他们严格执行学习方案,对于学生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使其逐渐建立自信心。在端正学习态度、摆正自身位置之后,学困生在学习方案的引导下会逐渐提高自身的考试成绩和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也可以在考试时适当降低对学困生的评分标准,在量化指标方面给予一定优化,从而形成“积极投入—获得成功—感悟兴趣”的良性循环。这也能培养学困生顽强的意志力,师生共同开展“持久战”“阵地战”,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帮助他们更快地走出教育困境。

三、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高中学困生的教育困境以及具体的应对策略的研究活动取得了积极的实践成果,高中任课教师以及班主任为学困生制定的学习策略和方案,为他们量身打造的帮扶措施:同学互助活动、学习小组实践探究活动、一对一教师指导帮扶工作都极大地增强了学困生的自信心,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在接下来的实践研究工作中,高中教师将会和学生共同携手为学困生编织起一道安全防护网,帮助他们尽快进入学习状态,避免遭受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侵扰。同时,学校也会定期针对学困生进行家访活动、面对面互动交流活动,通过一系列考试以及考核有针对性地干预学困生的学习问题,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率,帮助更多学困生摆脱教育困境。

参考文献:

[1] 方凌.浅谈如何转变高中英语学困生词汇教学策略[J].中学生英语,2021(20).

[2] 郁珺.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1(17).

[3] 董素珍.网络环境下高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研究[J].校园英语,2021(18).

猜你喜欢

高中教学应对策略学困生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