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2022-07-13吕素梅
吕素梅
摘 要:语文作为初中的重点科目,其主要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阅读理解以及其他综合素质能力,而阅读在其中占较大的比例,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多年来相关教育工作者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和探讨从未停止。本文结合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师能力等多个层面总结提出了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22-0076-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2.026
阅读教学不仅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总体质量效果,还关乎着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以及未来的发展。初中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通过科学有效的阅读教学,一方面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获得一定情感熏陶,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加强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策略的优化研究有着极大的意义。
一、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观念较落后
在当前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教学理念相对落后,虽然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广大语文教师正在不断加强对于阅读教学的研究和探索,但是通常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方面,缺乏对于教学观念的重视。此外,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较深,在实际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受到重视,教师对于学生阅读的干预和影响相对较多,学生缺乏自我表达的空间和自主阅读的空间。
(二)公式化教学严重
在我国教育事业长期发展之下,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独有的教学方法,文章分析和阅读过程的形式化、公式化情况较为严重,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枯燥,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参与感也相对较低。此外,在实际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通常以考点内容为中心,学生难以深入理解阅读内容,长此以往,学生可能会逐渐丧失对于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影响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三)缺乏能力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进一步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还需要加强对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但是由于当前教学任务繁重、师生关系紧张、教学方法单一等原因,导致教师严重缺乏对于学生能力兴趣方面的重视,使得学生的阅读兴趣始终难以得到有效提升[1]。
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有效策略
(一)更新教师教学观念,突出学生地位
教学理念是指导和影响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对于教学理念的关注是十分重要的。在新时期背景之下,为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教师需要摒弃传统教学观念,结合当前新课标要求以及素质教育指导,积极更新和优化自身教学观念。
一方面,教师需要加强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语文教学的重点不仅在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背诵,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阅读理解能力,进一步落实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置在对于阅读教学的研究方面,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加强对于教学观念、阅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收集与阅读教学相关的教育文献资料,明确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主要作用。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其他教师之间的沟通、互动和交流,总结、学习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并结合新时期教学要求,提炼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适合自己的教学观念。
另一方面,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明确自身角色定位。阅读教学本身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主要是针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培养,因此需要给学生充足的阅读空间,这就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学生放置在主体位置上。同时,教师需要明确自身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主要起到的是指导和引导作用,需要时刻明确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不仅要减少对于学生阅读过程的约束和干预,还需要降低自身的观点和态度对于学生的影响,从客观的角度进行陈述和教学指导,为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提供充足的想象空间。此外,教师还需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阅读与表达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表达和交流不仅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方式,也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途径。
(二)多样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性
1.营造良好阅读教学氛围。初中生本身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经验和思考能力,公式化阅读教学不仅会限制其想象力的发挥,影响其阅读情感体验,还会逐渐降低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实际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和教学环境。在构建阅读教学环境氛围的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明确阅读环境构建的目的,避免在营造阅读氛围的过程中,偏离原本的轨道,确保阅读氛围构建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其次,教师还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了解初中学生的兴趣点以及关注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特点进行阅读环境氛围的营造,确保环境营造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读书会、演讲比赛、辩论赛等阅读相关活动,以此营造良好阅读氛围,侧面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在整个阅读氛围的烘托和渲染之下,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2.创设情景展开阅读教学。情景创设是当前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为学生构建真实的阅读情景,还能够在沉浸式阅读形式之下提高学生的体验感,对于增强学生课堂参与感以及阅读积极性有着重要作用。在实际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文章本身有着多样化的特点,由于初中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往往对于文章描绘的景象以及情感等无法进行合理想象,而且对于一些较为抽象、感性的文章内容,学生也难以深入了解其中的含义和所传达出的情感。对此,教师就可以通过情景创设的方式,幫助学生加强对于文章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结合阅读教学内容,以情景创设、角色扮演或者是类比举例等方式,将抽象的阅读内容、人物形象具体化,不仅能够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感,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切身体会文章中所传达出的内容和情感[2]。
3.构建合作小组自主阅读。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和学习空间,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其中小组合作模式就是提高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教学方法。在实际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先结合实际情况,将学生均匀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然后结合实际阅读内容和教学目标,布置相应学习任务或者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明确自主阅读的流程和思路,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在实际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讨论和总结。这一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不仅能够增添课堂教学的丰富性以及自主性,还能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对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阅读效率有着积极作用,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
4.进行迁移性群文阅读。相较于小学生而言,初中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阅读能力,并且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在此情况之下,单纯的书本知识和教材阅读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其对于知识有了更多的渴望。因此,在实际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教材阅读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解,还需要适当扩展新的课外知识,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与教材内容相比,丰富多彩的课外知识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在实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通过背景介绍、相关故事延伸以及综合性群文阅读方式开展知识迁移。所选择的群文阅读材料可以来自教材内部、教材外部,也可以将教材内外材料综合在一起进行阅读教学。对于教材内选文而言,可以将单元式教学模式和思路引入其中,进行单元整合,构成群文;对于教材内外选文而言,则可以以教材内的阅读材料为中心,从阅读主题、文章结构、情感价值以及阅读方法等多个角度,收集课外阅读材料,构建群文;对于教材外选文,教师则可以根据相应教学目标,确定群文主题,然后收集整理课外阅读,以此构建群文[3]。
(三)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强化综合素质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是影响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想要进一步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效果,就必须要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首先,教师需要定期开展集体教研活动,在教研过程中,语文教师可对当前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并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集思广益,不断提升阅读教学水平。其次,学校还应该加强对于初中语文教师的培训,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和了解当前我国最新的阅读教学方法和主要研究方向,并不断将其应用在实际教学工作当中。此外,学校还应该为教师提供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使其学习其他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最后,教师还应该关注自身的阅读水平和文学素养,阅读教学并不只是带领学生进行文章的阅读和分析,还包括其他课外知识的扩展,相关阅读经验、方法的传授,以及回答学生各个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对教材内外的作家以及古今中外的知识和文学作品有所了解,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阅读水平。
(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1.创建良好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障阅读教学质量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能够使得学生积极地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引导,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保障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在实际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充分了解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实际需求,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学情,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阅读指导和引导,此外,还需要鼓励学生将自己内心的实际想法和观点表达出来,以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实际上,这种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的。在完成阅读教学之后,教师也可以与学生针对相应阅读内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还可以让学生针对实际阅读教学过程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困惑,如此不仅能够形成教学反馈和评价,还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方法和方式的优化调整,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和阅读教学水平有着重要作用[4]。
2.丰富阅读学习途径。阅读学习并不仅限于教材内容,由于初中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关注点各不相同,因此往往教材阅读内容难以满足学生实际阅读需求,对此,就需要教师丰富阅读学习的途径,鼓励学生探索多样化阅读途径,并开展自主阅读。在当前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之下,信息技术也逐渐走入了初中语文课堂,在实际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以及课堂趣味性,同时还能够进一步丰富阅读学习途径,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阅读材料和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对此,教师不仅可以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点,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学生推荐相应阅读作品,还可以为学生推荐阅读网站、杂志等,让学生自主进行阅读材料的选取和搜集,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还能够提高阅读内容的丰富度[5]。
三、结语
本文針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师能力以及学生兴趣四个层面,提出了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有效对策。新时期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同时还需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此外,教师还需要不断提升充实自己的能力和素养。相信随着对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深入,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会枝.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4):123.
[2] 高鸿宾.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语文阅读翻转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20(4):116.
[3] 翁双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1):42.
[4] 朱雨松.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73.
[5] 易敏,李子川,梁颖.语用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求知导刊,2020(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