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物是幼儿探索的宝库

2022-07-13杨敏杰曹琳张静魏宏付吴琼杨稳

教育·校长参考 2022年5期
关键词:手工材料幼儿

杨敏杰 曹琳 张静 魏宏 付吴琼 杨稳

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觅子店幼儿园坐落在城市副中心的农村,农村特有的棒秸秆、麦穗、芦苇棒、石头、木头、泥土等资源是幼儿经常看到和接触的自然物。在孩子眼中,这些“不起眼”的自然物是那么的有趣和珍贵,能引发他们动手操作的浓厚兴趣。基于幼儿兴趣与自然物便于采集的优势,与“蒙以养正 回归本真”的园所理念相融合,幼儿园开展了利用自然物实施幼儿手工制作活动的园所课程实践。在研究过程中,园所确定了追逐幼儿兴趣,确定制作题材;梳理手工制作步骤,给予幼儿技能支持;提供多种工具、材料支持幼儿创作;梳理幼儿制作指导策略的四步实施路径,希望能够在尊重、顺应幼儿天性,因材施教的同时,让幼儿在操作中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智慧和能力同发展。

◎ 自然物手工制作活动中教师的观察、支持与指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为本,观察先行。”没有仔细的观察,就谈不上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观察幼儿不仅仅要看表面现象,更重要的在于研究、总结其行为表现,采取适宜的教育措施,为他们的全面发展铺路搭桥。

在自然物手工制作活动中,教师要以幼儿为主体,满足不同层次水平的幼儿自主性、创造性的表现与创造。因此,更需要教师观察在前,有积极的观察心态,并提供各种机会与条件,支持、指导幼儿运用自己的方式、运用自己获得的技能与经验参与到手工制作活动中。

研制观察量表,支持教师精准观察幼儿的制作行为

客观、真实地观察了解幼儿是教师有效满足幼儿需要和促进其学习发展的前提。熟练地掌握和应用观察方法和技术是教师的基本功,记录和描述幼儿有意义的表现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体现。那么如何做到客观、真实地记录有意义的行为呢?需要教师从明确观察幼儿手工制作活动的维度入手,即幼儿制作游戏行为、学习品质、四互动三个维度。其中,“制作行为”包括幼儿的制作意图、构思、主题、造型(外形特征、选材、装饰)、构图、设色、操作的熟练性(工具、材料、技能)、习惯等内容;“学习品质”包括专注性、创造性、主动性、独立性、坚持性、解决问题、合作能力等内容;“四互动”包括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

基于以上观察维度,我们研制了“自然物手工制作游戏观察要点量表”,便于教师围绕量表内容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其中,观察要点包括情感态度、能力发展、学习品质。“情感态度”的具体指标是幼儿是否愿意投入手工活动,在活动中是否有热情,感到愉快和满足。“能力发展”的具体指标包括:一构思,幼儿在活动前在头脑中已经设定好手工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围绕已经形成的构思展开手工制作;二造型(外形特征、选材、装饰),幼儿通过双手或借助手工工具对所提供的手工材料进行加工改造,所造出的不同形状的图形和形象;三设色,幼儿对手工材料颜色的选择和搭配;四操作的熟练性(工具、材料、技能),幼儿在手工活动中对工具和材料使用灵活和准确;五构图,幼儿能在符合主题的前提下,按照将要呈现的画面进行组织、操作,已能够形成最终的造型;六习惯,幼儿形成对活动规则的认识,如遵守秩序、知道小心操作、工具材料的秩序等。“学习品质发展”的具体指标包括:一专注性,幼儿能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解手工活动的内容,同时能全身心地投入手工活动,不轻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影响;二创造性,幼儿能发挥想象,借助手工工具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多种多样的变换和塑造;三主动性,幼儿在发起和投入手工活动时的状态,幼儿对活动的主动性受对手工活动兴趣影响;四独立性,幼儿能否自己决定活动的任务;五坚持性,幼儿愿意选择或接受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和挑战,遇到挫折会坚持解决,坚持完成任务;六解决问题,幼儿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当遇到困难时,通过对已有知识、技能或概念、原理、规则进行重新改组,逐步克服困难直到消除困难达到目标的过程;七合作能力,多个幼儿能围绕一个目标导向,分工、协商好各自的任务并完成。

明确分析的依据与广度,助力教师读懂幼儿的制作行为

分析的依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由学习与发展领域、子领域、目标及其若干典型表现构成,为教师全面深入地观察和了解幼儿提供了清晰的框架,便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分析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同时,要依据年龄特点、学科特点、幼儿发展规律、心理发展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

例如,在“蓝马甲幼儿”的活动案例中,教师能依据《指南》分析出幼儿的“哇时刻”与“啊时刻”。数学领域中幼儿能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两两比较,最终选择一样长度的树枝做大象的腿,使大象站立;科学领域中幼儿能了解大象的外部结构特征,能依据结构特征制作结构完整的大象;艺术领域中幼儿能选择适宜的材料表现大象的主要特征,如用吸管做弯曲的鼻子、树叶做耳朵;社会领域中幼儿在收纳习惯等方面获得了学习与发展。同时,分析出该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有良好的坚持性、专注性及克服困难的学习品质。能依据学科特点分析出,幼儿将安有腿、尾巴的大象放在桌子上,后续想安鼻子。但只要一用力,大象的腿就会掉,幼儿反复了几次,教师协助拿着安装成功。可以分析出幼儿操作的熟练度欠佳。

又如,在“寻觅风之谷”案例中,教师能依据手工制作学科特点分析出幼儿有构思能力,能在制作前明确自己的制作主题——小女孩,并围绕主题进行制作等。

分析的广度 知道从幼儿的学习品质、五大领域学习与发展、教师自我反思、家庭因素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其具体内容如下:幼儿——五大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学习品质;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指导行为与教育支持;家庭——家庭教育、成长经历、家庭环境。

教学分析,形成意愿手工制作活动的支持策略与指导方法

意愿手工活动的定义 意愿手工活动是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利用各种自然物进行创作表现出自己的理解、想象和情感的形式,即自选材料、自定内容创作。

意愿手工教学活动流程 一是导入环节,引出材料,(多种途径)激发制作兴趣。二是基本环节。第一步,感知联想,引导幼儿感知材料特性(颜色、形状、肌理等)、形态,教师根据材料的特性、形态等启发幼儿进行想象造型;动作提示,教师用手势等指引幼儿观察材料的形态、颜色等突出的外形特征,并加以语言引导,支持幼儿想象;同伴讨论,同伴间相互说一说材料的外形特点像什么,支持幼儿想象。第二步,多途径学习制作方法,如教师边操作边与幼儿互动演示制作方法;幼儿探索材料,教師了解幼儿已知经验,并进行个案分享,帮助提升制作经验;观看制作步骤录制视频等。第三步,拓展欣赏:借助作品欣赏,拓宽思路、丰富幼儿想象内容。第四步,个人或小组表现与创造。三是结束环节,评价欣赏。四是延伸环节。

意愿手工制作活动的支持策略与指导方法 创设游戏化情境,激发制作兴趣;自主确定制作主题,满足制作兴趣;多元材料支持创作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多类型提问,指导幼儿先想再做,形成有目的的制作行为;集体交流,鼓励幼儿自主、自由表达想法;梳理方法,支持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给予充分的制作时间与制作场地;因人施教,个别指导;根据观察确定指导的必要性及指导时机。

总之,基于陶行知先生的理念指引及《指南》精神的导向,自然物手工制作活动中教师的观察、支持与指导能较好地支架教师分析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评估幼儿的兴趣、特点和需要,不同的支持、指导方法能有效地促进不同幼儿的创造型思维与制作水平的提升。

(文/杨敏杰)

◎ 基于“三自理念”,开展自然物手工制作活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采用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这些重要指示都为我们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手工制作活动的实践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农村幼儿园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可挖掘的种类繁多,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鉴于此,我园开展利用农村自然资源支持幼儿进行手工制作活动的实践研究,边研究边修正,边观察边收集,了解幼儿在手工制作活动中的表现,通过“三自理念——自然、自由、自主”,不断调整活动策略,优化活动。

自然——结合园所地域优势,充分挖掘自然资源

我园地处农村,山林间的树叶树枝、田野里的瓜果蔬菜、田地中的玉米麦穗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这些材料品种形态丰富,并且可节约园所的办公经费。陈鹤琴先生曾经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动材料,运用天然材料开展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获得真实的感受”。可见,周围环境给幼儿带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结合农村自然资源的优势及教育学家的精神、理论引领,我园开展了以大自然为中心、回归生活,充分利用大自然中的自然资源开展有意义手工制作活动的研究。

基于对“农村自然资源”的定义,我们以发放家长通知、组织幼儿“收集宝贝”等多种形式,发动教师、家长、幼儿广泛收集农村自然资源材料。再将收集来的材料,依据定义及幼儿园美工区材料投放的原则进行筛选、整理及分类。矿物质资源:沙、石(鹅卵石、岩石等)、土壤(黄泥)等;植物资源:树木(树枝、树皮、树根、树叶、非农业栽培的果实)、花草(四季野花草)、农作物(谷物类、干果类、蔬果类、絮状类)等;动物资源:蛋壳、羽毛、骨头等。分类后,再将这些材料整理成资源库,放在户外游戏区、班级美工区供幼儿使用。同时,在采集的过程中,我们遵循三点原则。一是随看、随采、随收集的原则。自然界有着丰富的物质资源,在采集、收集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采集或收集到所有的自然物,因此我们遵循随看、随采、随收集的原则。二是环境保护原则。自然物属于大自然的物质资源,在采集材料时需要注意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避免因为随意采摘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三是四季采摘原则:大自然四季的物质资源是不同的,因此我们也会结合季节收集。

自由——多维创新思考实践,构建活动形式类型

多元表达创作形式 研究初期,我园教师收集了大量自然物手工制作教学活动的案例,通过研讨,梳理出两种幼儿自主表达的制作形式。一是命题表达式:教师根据幼儿学习、发展需要,提供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主题,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主题,借助各种自然物材料和辅助材料利用多种方法进行创作的形式,即“固定主题、自选材料”创作。二是意愿表达式: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利用各种自然物进行创作的形式表现出自己的理解、想象和情感,即:“自选材料、自定内容”创作。命题表述的重点在于对幼儿感知欣赏外形特征的侧重,意愿表达的重点在于激发幼儿发散性思维、创造性的表现对事物的认知、情感等。

多材创作活动类型 一是异材组创。幼儿对不同种材料进行组合塑形。此法利用各种材料置换表象经验的原型,是自然物多样组合的运用,意在引发幼儿多角度创意想象。二是同材联创。同类材料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品种进行随意拼搭的形式。此法提供给幼儿材料相同,但形状、颜色、大小、肌理等不同的材料,引导幼儿对材料进行观察和想象,再自选材料根据自己意愿进行拼摆、组合、添画辅材装饰等形式进行创作,形成独特的立体、半立体作品。三是主材辅创。利用一个主材进行创作的方式。幼儿选取一样材料(石头、蛋、生姜等),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了解外形特征。然后,根据主材各个角度进行启发想象,再通过添加辅助材料或变形、添画等方式,制作出一个平面,半立体、立体的艺术作品。四是单材单创。利用一类材料(木块)进行创作的方式。幼儿选取一类材料进行组合、拼摆,表现出想象中的造型,再利用添加辅助材料、填畫、变形等方式,制作出一个平面、半立体、立体的艺术作品。

自主——提供多种内容支持,助力幼儿自主创作

丰富的材料可引发幼儿因材施艺、因意选材的制作意图,适宜的工具是幼儿的第三只“手”,因此要根据幼儿制作主题及题材需要提供多种材料、适量工具,支持幼儿手工制作的表现和创意。但在实践研究中,教师在工具、材料的投放上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就工具而言,缺少必要的制作工具。例如,幼儿想将树枝截取成需要的长度,但因没有工具,只能请求教师用手掰断。因此,要为幼儿提供专属的手工制作工具,并使其习得正确的使用方法。

其次,就材料而言,不够丰富。一是主材。班中只有少量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木块和树枝,阻碍幼儿对动物的表征。应提供大小、形状、颜色、厚薄、肌理不同的木块、木板等。二是辅材(自然物辅材),只有松枝和豆类。应提供更丰富的可做装饰性材料的自然物材料,如小型野果、种子、花籽、栗子等可做眼睛;棉花、羽毛等可装饰身体等,废旧材料、半成品材料也可结合制作题材,进行投放。因此,材料的多元化不仅能激发幼儿制作的积极性,更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有助于幼儿在活动中不断探索。

让生命回归自然,让幼儿像自然物一样自然、自由、自主地生长。自然资源对农村儿童并不陌生,它与他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将这些熟悉的自然资源作为手工制作活动的原材料,将更好地提高农村儿童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自由的创作灵感,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有利于引导启发幼儿自主地去观察,去发现,体验大自然带来的美。

(文/曹琳)

◎ 利用自然物开展命题手工制作活动

利用自然物开展手工制作活动是我园一直以来研究的课题内容。其从类型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是命题手工制作活动,二是意愿手工制作活动。本文主要阐述利用自然物开展命题手工制作活动中的教师指导策略。

命题手工制作活动是指由教师设计和提出主题和内容的美术活动,幼儿按照教师的设计和要求完成手工制作活动。那么对于命题类的手工制作活动,我们该如何指导呢?以下我笔者将结合园所实践经驗进行阐述。

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制作、表征奠定基础

利用自然物开展命题手工制作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变,这就需要幼儿对于生活中美的事物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能够感知和欣赏不同事物的色彩美、造型美等。对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幼儿生活中的资源,帮助幼儿积累相关经验。可以结合季节特点,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不同种类动物、植物的生长变化及特点,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玩一玩等多种感官体验帮助幼儿积累对于周围事物的认识,让他们在快乐的探索中获得大量感性认识,为命题手工制作活动储备丰富的经验材料。例如,在“利用坚果制作松鼠”的中班活动前,师幼共同搜集了小松鼠吃食物、爬树等各种活动的视频及照片,引导幼儿观察松鼠的外形特征及松鼠在不同情况下四肢和尾巴的变化。在制作松鼠时,幼儿表现的松鼠姿态各不相同,可见,丰富的生活经验对幼儿进行命题手工制作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提供充足的材料,帮助幼儿积累操作经验

自然物材料种类繁多,我们在命题手工制作活动中经常用到的有石头、花草、树木、坚果、玉米骨、稻草、泥、树叶、蔬果、羽毛、棉花等,对于小、中班的幼儿来说,他们的制作活动往往是边做边想,所以教师要为他们提供多种材料,来支持幼儿进行表现和创造。这就要求幼儿对于每一种材料的特性、操作要熟练,否则就会影响制作活动。如:泥的可塑性强,但是造型不宜过细;坚果组合容易表现事物的造型,但是对于细节表现需要添加合适的辅材;干树叶易碎,在粘贴、拿取时要注意等,这些都需要幼儿不断地与材料进行互动,在不断地操作体验中获得。

运用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幼儿制作兴趣

创设有带入感的手工制作环境 环境对于手工制作活动起着隐性的激趣和氛围渲染作用,良好的环境创设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制作兴趣。例如,在大班的命题手工制作活动“蔬果动物园”中,教师通过制作的立体动物园场景的呈现,瞬间点燃幼儿的制作兴趣,幼儿纷纷表示想把自己制作的动物放到不同的场馆当中。

在作品欣赏中感受美 借助作品欣赏的形式,幼儿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作品的造型、色彩、制作方法、构成等,充分感受作品呈现的美感。例如,在小班开展的“利用石头制作大象造型”的活动中,教师呈现用石头制作的大象造型,并通过故事《大象洗澡》的讲解,使幼儿对于大象的外形特征有了充分的认识。教师的提问“你们想制作一头大象吗?”,激发了幼儿的制作兴趣。

借助谜语、儿歌激发创作热情 贴近幼儿生活的谜语、朗朗上口的儿歌形式也可以激发幼儿的制作兴趣,幼儿在欢乐的氛围中开启命题手工制作活动。例如,在大班命题手工制作“生姜变变变”活动中,教师请幼儿做猜谜游戏:“今天老师请小朋友一起玩一个猜谜游戏,谜底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品,小朋友们认真听啦!一个黄妈妈,一生手段辣,肉肉喜欢它,小孩最怕它。”由此导入,引出生姜,激发了幼儿制作的兴趣。

教授手工制作技能,为幼儿顺利制作提供保障

幼儿有了制作的兴趣,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如果幼儿缺乏必备的制作技能,也很难呈现作品,所以工具的使用尤为重要。例如,粘贴工具胶钉的使用,在粘贴不同自然物时,胶钉的取量、粘贴的位置;对于玉米骨、树枝这些材料,小锯条的使用方法;制作蔬果造型,牙签的使用方法等等,这些工具的使用,都需要教师进行讲解,指导,帮助幼儿掌握每一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营造宽松的环境,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造

命题手工制作活动的开展并不是所有幼儿按照教师作品范例进行制作,它只是由教师根据幼儿兴趣提出制作主题或内容,具体的制作过程幼儿占据主动性。比如中班在利用坚果制作兔子的活动中,有的幼儿提出想要给兔子做一个窝;有的幼儿给兔子做了一个好朋友;有的幼儿做的是卡通的兔子;有的幼儿做的是奔跑的兔子等等。幼儿之所以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兔子,就是因为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敢想、敢做、喜欢做、有机会做的环境,支持鼓励幼儿的想法,帮助幼儿将想法归于实践,体验创造的快乐。

注重领域融合,关注幼儿良好学习品质

在命题手工制作活动中,我们除了要关注学科能力的发展,也要关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培养。在手工制作的活动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幼儿自主掌握,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所表现的认真专注、仔细、创新、独立自主、合作互助、坚持、积极主动等良好学习品质都应是我们关注、培养的方面;此外在制作过程中有序取放材料、清理桌面、工具用完放回原处,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有益于幼儿的终身发展。

开展合理评价,使幼儿获得手工制作的成就感

评价是命题手工制作活动重要的一个环节,幼儿年龄小,他们需要得到教师、同伴的认可和鼓励。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作品欣赏、集体评价、同伴评价等多种方式,围绕幼儿在制作中表现出的良好情感态度、学习品质、构思、造型、操作方法、常规、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肯定。幼儿在介绍自己作品过程中运用语言把对自己作品的想法、制作过程等进行输出,感受与人分享交流带来的成功体验,幼儿在不断地被鼓励和肯定中获得创作的动力,更加乐于参与命题手工制作活动。

利用自然物进行命题手工制作活动是我们园所课题研究的一项内容,以上策略的梳理既关注到了幼儿手工制作能力的发展,也关注到有益于幼儿终身发展的习惯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我相信,只要始终秉承五育并举、融合发展的正确理念,幼儿的审美、创造、表现能力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文/张静 魏宏)

◎ 利用自然物稻草开展创意手工制作活动

自然物在幼儿园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园环境优美,自然物丰富,这些天然产品的多样性,促进了美工活动的多元化。这些神韵独具的作品丰富了农村幼儿的生活,陶冶了他们的审美情趣,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探索精神和丰富想象力,还能使幼儿真正获得动手操作和表现的机会,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创造精神。

挖掘自然物资源,明确制作主题

在自然物手工制作活动开展之前,我们总是忽视身边常见、特有且废旧的一些自然资源,从而造成了资源的大大浪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基于此,在美工区开展活动的筹备阶段,我们先要做好充分的材料准备。为此,我们通过谈话的方式了解幼儿对自然物的已有经验,再带着他们去幼儿园中寻找自然物,收集掉落的金银花、干湿银杏叶等,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我们还发动家长共同收集常被我们遗忘的材料,如高粱秆、玉米穗、干树皮、稻草席子等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收集到的自然物分为动物类、植物类、矿物质类,按区域整齐摆放,便于幼儿拿取制作。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制作活动,发展幼儿手工能力,教师们共同分析班里幼儿的制作水平,发现他们在手工编织、捆、盘、造型等方面有待提高,再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最终确定了本班制作主题——自然物编织。在与幼儿一同了解自然物的特点后,我们发现稻草和马莲草长不易折断,适合造型和编织,所以确定了制作主材为稻草和马莲草。

探索材料特性,创设支撑性环境

在确定了制作主材后,我们带领幼儿在玩中探索稻草、马莲草等材料。幼儿通过摸一摸、闻一闻、折一折收集上来的稻草和马莲草,感知稻草圆且是空心、马莲草扁扁的特征;对比干湿对比操作,了解干的材料易断,可以折成一段一段的,湿的材料可以拧、编、折、盘等塑形。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织幼儿开展了多种拓展性游戏。例如,传统的拔根游戏,幼儿任意挑选稻草或马莲草进行拔根比赛,谁的草最结实就获胜,引导幼儿通过探索发现让稻草、马莲草不折的方法,丰富制作经验。

基于幼兒的年龄特点,通过与幼儿谈话,利用多媒体给幼儿展示手工制作的视频、图片,我们发现幼儿对小动物制作,以及篮子、花瓶等器物制作很感兴趣。因此,我们将主要培养目标确定为利用自然物稻草、马莲草,等通过编、团、盘、折、粘等方法制作小动物、器具等。大班幼儿开展活动多以小组合作为主,我们先以主题下的手工制作为主,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商量设计森林音乐会、开心农场等情景,一起商量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有什么样的装饰,再分工合作完成自己的设计。在区域评价环节,我们再给予幼儿和同伴介绍展示作品的机会,提高幼儿自信心,丰富同伴经验。

积极观察引导,启发幼儿创意手工制作

班级教师在手工编织活动开展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差异性,提供不同层次的半成品支持幼儿游戏。在稻草编织活动初期,班级幼儿表现出盲目地、漫无目的地拿材料制作的情况。慢慢地,通过教师的激发、语言引导、亲身示范,幼儿能够做到步骤清晰地完成活动。以小猪手工编织活动为例,在制作前幼儿能够先确定制作内容,再构思制作小猪各部分所需的材料:稻草缠绕身体、黏土做猪脸、猪耳朵、小树枝当腿、玉米皮当尾巴……再分各部分局部制作,完成后摆一摆看看是否有不合适再调整,最后粘贴组装好。

作为教师,我们会认真观察幼儿的制作过程,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例如,在幼儿编织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经常运用稻草进行制作而不使用其他材料,究其原因是班级里提供的材料虽多,但是缺少辅助性、装饰性的材料。于是,班级教师共同讨论,将能够想到的材料都补充上,以支持幼儿游戏,如纸板固定平面编织动物、皮筋固定、布片装饰等。我们还和幼儿讨论制作中需要的材料,根据幼儿需要及时补充。再如,我们发现幼儿不会打结固定,便为幼儿提供小皮筋、线绳固定;乳胶干得慢,就帮助他们替换成透明强力胶;幼儿编织薄弱,就为其提供步骤图示……

总之,自然物编织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让幼儿从接触、感受到逐步了解编织艺术的基本技能、方法,丰富了幼儿的审美认识和经验。同时,通过使用各种自然物编织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幼儿可以沉浸在各种情境中,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与特定主题融合,得到更好的发挥。因此,教师应通过多种策略支持幼儿进行编织活动,使幼儿对自然物手工活动更加感兴趣,更加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文/付吴琼 杨稳)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觅子店幼儿园)

猜你喜欢

手工材料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可爱的小瓢虫
手工剪纸
材料
手工DIY
摇摇鹅
珍贵的手工面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