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全译》及其特点与价值简析

2022-07-12许建英

西部蒙古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察哈尔西迁满文

许建英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边疆研究所 北京 100101)

[内容提要]察哈尔蒙古西迁及其戍边是清朝经略新疆的重要措施之一,相关档案见证了这段历史。《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全译》以其辑录档案的全面性、翻译的权威性以及体例的得当性,很好地刊布了这批珍贵的史料。该书的出版使察哈尔蒙古西迁新疆的诸多历史内容得以披露,对深化清代察哈尔蒙古西迁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清朝统一新疆后,满、汉、索伦、察哈尔蒙古、锡伯等多个民族从内地及东北等地西迁新疆,不但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重要贡献,亦奠定了现代新疆民族结构的基础。其中,作为清代西迁新疆诸民族的重要一员,察哈尔蒙古尤为值得重视和研究。察哈尔系蒙古旧部落名,康熙十四年(1675年)被编为察哈尔八旗,驻牧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东南部与锡林郭勒盟南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朝统一新疆,为加强和巩固西北边防,清政府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调遣察哈尔蒙古官兵驻防新疆。

关于清代察哈尔西迁历史,近年来引起学界较多关注,特别是1994年《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译编》(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吴元丰、牛平汉、艾尔雅主编:《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译编》,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出版,1994年。的出版带动了察哈尔蒙古西迁史的研究。不过,遗憾的是,该书仅选编和翻译了乾隆时期的相关档案490件(包括333件正件和157件附件),其它时期的档案均未辑译。2003年,经过多方努力,吴元丰、胡兆斌、阿拉腾奥其尔、刘怀龙等主编的《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全译》(2)吴元丰、胡兆斌、阿拉腾奥其尔、刘怀龙主编:《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全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以下简称《档案全译》)由新疆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基础性工作,为深化清代察哈尔蒙古西迁新疆史研究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本文拟就该书的主要特点、基本内容及其研究价值加以介绍和分析,期待有助于察哈尔蒙古西迁新疆史的研究。

一、《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全译》的主要特点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清朝政府决定从张家口外察哈尔八旗左右两翼挑选“得力精壮、堪以为兵者”,携眷属迁往新疆屯垦戍边,由此拉开察哈尔蒙古西迁大幕。察哈尔蒙古西迁官兵计有2000人,分两批抵达新疆。其中1800人安置于今新疆博尔塔拉,设察哈尔营,成为伊犁驻防八旗的组成部分,承担着驻守卡伦、换防城池、牧放牲畜、开垦种田等任务。此后,为稳定西迁察哈尔蒙古官兵,清朝政府又选挑察哈尔妇女420人迁往新疆。从此,这些西迁的察哈尔蒙古人就在新疆屯垦戍边,保卫和建设新疆。

在决策、挑选、西迁、安置及此后管理察哈尔蒙古部落的过程中,清朝政府留下了相当多的档案。承办察哈尔事务的皇帝诰敕、谕旨、寄信和各院部行文均用满文书写,保留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内。这些档案史料反映出察哈尔蒙古官兵携眷西迁、放牧、戍边等种种相关活动,是研究清代察哈尔蒙古西迁及其在新疆活动的第一手历史资料。《档案全译》共计约90万字,完整地编辑和翻译了这些档案。编辑和翻译该书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档案全译》的编译严谨,体例得当,呈现出自己的特点,可简要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档案收集全。本书辑入档案共计1458件,其中正件925件,附件533件。(3)见下节,经笔者核实应该是附件为533件。这些档案起止时间分别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二月和宣统三年(1911年)闰六月,时间跨度达151年,贯穿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和宣统诸朝,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有关清代察哈尔蒙古西迁新疆满文档案尽数收入,档案资料系统而全面。根据《档案全译》一书,兹将各个时期相关档案正件、附件数量加以整理,陈列如下(见表1)。

表1 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档案数量一览表(4)依据《档案全译》梳理,实际上总档案数目为1458件,其中正件925件,附件533件。《档案全译》前言中所列附件458件,当有误。

由表1可知,从乾隆时期的690份到宣统时期的2份,几无遗漏,尽纳其中,这为系统研究清代察哈尔蒙古西迁及其在新疆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史料的珍贵性。这些档案史料非常珍贵,包括满文录副奏折、上谕档、议复档与字寄档等诸文种;尤其是还将所能查到的原奏折附件均附于后,凡能查到的所奉谕旨和军机大臣议复折亦附于各折之后;同时,皇帝的行批、朱批等亦均列于相应处。《档案全译》翔实、全面地补充了《清实录》的简略,又以其一手档案资料弥补了时人著述的二手转述。

3.编译体例得当。每份档案末尾均注明其全宗、文种与档案;所有辑入档案均由编译者缮写了标题,全文给予标点和分段,极大地方便了查阅。辑入档案基本按照具文时间顺序原则编排;无具文时间者则以收文或者朱批时间编排,并加以适当标识;而考证的时间亦加了相应标识。这种辑译体例既便于查阅,又便于了解档案性质和前因后果,颇具工具书性质。

4.专有名词翻译谨慎。该书对专有名词翻译谨慎,可查到的人名、地名均遵循惯例予以采用,无法查到者则依满文音译;其它专有名词依汉名沿用,没有汉名者则据满文音译。此外,编辑者还对讹误之字、遗漏之字分别予以注正和补写,残缺之字亦予以标识;译者注释者亦专门标于后。(5)吴元丰、胡兆斌、阿拉腾奥其尔、刘怀龙主编:《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全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页。该书系关于清代察哈尔蒙古西迁新疆档案收集最全面、编辑与翻译最权威的著作。

5.辑译力量专业。该书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联合编译。特别要说明的是,该书编辑与翻译汇聚了档案管理、满文专家以及有关历史专家,例如,翻译者关精明、吴元丰、张玉、张莉、宗印茹和赵玉梅均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部学者,吴元丰、阿拉腾奥其尔、胡兆斌和刘怀龙负责审稿,另外,敖拉加以审校。该书辑译极为专业和严谨,保证了该书的翻译质量。

可见,《档案全译》是关于清代察哈尔蒙古西迁史权威性档案译编,不但资料收集系统全面,而且翻译准确,编辑认真,体例得当,便于研究者使用。该书出版对推动和深化清代西迁察哈尔蒙古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档案全译》的主要内容及其价值

早期清代察哈尔蒙古西迁新疆史研究除采用《清实录》外,主要是《西域图志》《西陲总统事略》《新疆识略》《西陲要略》《西域水道记》等资料。此外,有些较少见的汉文史籍对察哈尔营亦有记述,诸如《伊江汇览》《伊江集载》《总统伊犁事宜》和《伊犁略志》(6)马大正:《清代新疆稀见史料汇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年。等,但是研究者使用较少。(7)除了《新疆简史》等著作外,相关论文很少,其要者有胡博生:《博尔塔拉察哈尔蒙古史略》,《新疆地方志》1992年第2期;巴赫:《察哈尔蒙古的西迁》,中国蒙古史学会《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年;贺萍:《清代新疆察哈尔蒙古农牧业发展概述》,《新疆地方志》1998年第4期。1994年《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译编》刊印,刊布了一批新的档案资料,促进了相关研究,但是,此书毕竟只是刊布了乾隆朝的档案,难以开展全面研究,专题研究仍然有限。例如,较重要的研究虽然使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档案,但是在资料挖掘使用上并不全面。(8)阚耀平:《清代天山北路人口迁移与区域开发研究》,复旦大学,2003届博士论文。在此学位论文中,作者关于察哈尔西迁批次及人数的统计,就没有注意到所迁徙的妇女。而《档案全译》出版后,相关研究成果则增加不少,特别是相应的专著前后相继出版,(9)在专著方面,主要是加·奥其尔巴特、吐娜:《新疆察哈尔蒙古历史与文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加·奥其尔巴特、吐娜、苏奎俊、王旭送:《察哈尔蒙古西迁新疆史》,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年。就是该领域研究深化的具体表现。此外,亦出现涉及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研究的学位论文。(10)爱丽曼:《西迁新疆的察哈尔蒙古正白旗人的记忆与认同研究》,新疆师范大学2016届硕士论文。

正如前面所言,《档案全译》收集和翻译了清代西迁察哈尔蒙古的全部档案资料,涉及内容丰富,无疑有利于该领域的深入研究。从表1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档案数量可以看出,乾隆时期档案数量最多,共计690件,反映出察哈尔蒙古西迁新疆创设的不易,涉及决策、组织、迁徙、安置、制度建设、生产生活配置以及相应管理等诸多方面,因此有关政策与措施繁多,留存档案多。而咸丰时期后骤减,反映出新疆局势动荡、清王朝衰弱的客观历史事实,清朝政府对新疆察哈尔蒙古的管理也相应弱化,有关政策与措施调整较少,留存档案大为减少。

在这些档案中,其主要内容颇为丰富。马大正先生在总结乾隆时期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档案内容时,曾罗列了7个方面,即,清政府西迁察哈尔蒙古兵决策过程、清政府保证察哈尔蒙古西迁顺利的措施、察哈尔蒙古西迁新疆的历程与安置、察哈尔蒙古西迁新疆后的行政管理体制及生产生活状况、察哈尔蒙古西迁新疆后与当地其他民族关系、察哈尔蒙古开发与保卫新疆的贡献、历任察哈尔营官履历。(11)马大正:《清代西迁新疆之察哈尔蒙古的史料与历史》,《民族研究》1994年第4期。《档案全译》囊括了从乾隆时期到宣统时期几乎所有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的档案史料,其内容也更加丰富,主要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关于察哈尔蒙古携眷西迁新疆问题。这是该书所辑译档案的重要部分,包括向新疆调遣察哈尔蒙古的背景、政策形成、办理西迁察哈尔官兵及其家眷的过程、有关牛羊钱粮与护送情形等,均有详细档案记述。

2.关于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安置情况。该书较全面记述了察哈尔蒙古携眷兵丁在乌鲁木齐、库尔喀喇乌苏、塔尔巴哈台和伊犁等地的安置情况,诸如各地安置人数、粮食配给、牛羊分配等情况。特别是为了保证西迁官兵能够安心保卫和建设新疆,清朝政府专门迁徙察哈尔妇女到新疆,以便帮助单身兵丁组建家庭,亦构成察哈尔蒙古西迁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

3.关于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的管理情况。这些档案资料主要有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的具体安置地、人数、察哈尔营组建;管理制度制定、官员配置、职责厘定、官员考核与轮换、与厄鲁特蒙古合编、与其他民族关系问题等。

4.关于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的生产生活情况。这些档案包括西迁察哈尔蒙古生产生活资料配置与管理、马场管理以及牲畜繁衍、放牧奖罚、粮食供给与生产等,此外还有官兵生病医治、赈灾、贫困救济、养老安置、婚丧嫁娶、民事案件处理等诸多方面。

5.关于西迁察哈尔蒙古的戍边情况。西迁察哈尔蒙古重要使命之一就是戍边,察哈尔蒙古迁居新疆后,除了在北疆伊犁、乌鲁木齐、库尔喀喇乌苏和塔尔巴哈台等地戍边外,也承担南疆喀什、叶尔羌、乌什等地的守卫任务,该书较全面地反映了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戍边的历史贡献。

此外,《档案全译》中关于察哈尔营历任官员及其履历等相关资料,也非常珍贵。

三、深化察哈尔西迁史研究略探

从《档案全译》所刊布资料来看,有不少方面值得深入研究,有些甚至还是以前关注较少的领域,可依据这些档案或者相关线索,挖掘其它有关资料,开展深入研究。笔者选择以下四个方面,略加陈述。

1.西迁新疆察哈尔妇女研究。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妇女,实际上是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学者们关注较少。据刊布档案显示,早在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五月二十五日,乾隆皇帝就批准按照自愿原则购买察哈尔旗及牧场蒙古族寡妇、女孩,解送伊犁,嫁给厄鲁特单身男丁。(12)《察哈尔都统巴尔品奏遵旨备办买取察哈尔妇女送往伊犁事宜折》,吴元丰、胡兆斌、阿拉腾奥其尔、刘怀龙主编:《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全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68页。此后,察哈尔都统巴尔品遵旨制定办理措施,购买察哈尔妇女,办理解送事宜。至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六月二十七日,巴尔品先后在察哈尔旗、牧场,共集得妇女420名,年龄在15岁至40岁之间,包括寡妇、女孩和旗下自愿前往的妇女,其中买取寡妇和女子250名。这些妇女共编为10队,每队42人;解送官员20名,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六月二十七日陆续启程前往新疆。(13)《察哈尔都统巴尔品等奏买获察哈尔妇女数目并分队解送伊犁折》,吴元丰、胡兆斌、阿拉腾奥其尔、刘怀龙主编:《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全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69~70页。

据七月二十八日乌里雅苏台将军成衮扎布奏折,这批妇女已于是日抵达乌里雅苏台,但是路途中病亡2人,剩余418人。乌里雅苏台将军给予这些妇女粮食、马匹、骆驼、帐房、牛羊以及炊具等补给,并更换解送人员,继续送往乌鲁木齐。(14)《乌里雅苏台将军成衮扎布等奏派官兵护送察哈尔妇女起赴乌鲁木齐折》,吴元丰、胡兆斌、阿拉腾奥其尔、刘怀龙主编:《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全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76~77页。是年十二月初一,乌鲁木齐办事大臣伍弥泰奏称,十一月初五该批妇女抵达玛纳斯,共计402名;计划于十一日抵达库尔喀喇乌苏,十一月十九日抵达精河,二十一日从精河启程赴伊犁。沿途均拨付所需口粮,由驿站妥善解送。(15)《乌鲁木齐办事大臣伍弥泰奏察哈尔妇女途经库尔喀喇乌苏等地前往伊犁折》,吴元丰、胡兆斌、阿拉腾奥其尔、刘怀龙主编:《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全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89页。十二月二十三日,这批妇女被送抵伊犁,但是路途因病去世28人,实际抵达伊犁人数为378名。伊犁将军明瑞报告说,计有347名妇女可以嫁给厄鲁特单身男丁,另外31名系老弱残疾,则分给察哈尔昂吉内较为殷实之户赡养,同时亦可令其做些看家护院之类的事务。(16)《伊犁将军明瑞等奏察哈尔妇女抵达并酌情嫁给单身厄鲁特丁折》,吴元丰、胡兆斌、阿拉腾奥其尔、刘怀龙主编:《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全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90~91页。

上面几份奏折显示,这批西迁的420名察哈尔妇女,抵达乌里雅苏台时剩418名;从乌鲁木齐启程时候是406名,抵达玛纳斯时为402名;抵达伊犁时剩378名,沿途共病故42名,死亡率髙达10%。可见察哈尔西迁之艰辛,路途之不易。

2.察哈尔南疆戍边研究。戍边与生产是察哈尔蒙古西迁新疆的基本动因,因此在察哈尔蒙古西迁新疆后,主要分配在北疆地区戍边和养马,如乌鲁木齐、库尔喀喇乌苏、伊犁和塔尔巴哈台等地。后来专门成立了察哈尔营,成为戍守北疆的重要力量。察哈尔蒙古在北疆地区巡边守卡,学者们较为关注,已有研究。实际上,察哈尔蒙古也承担着守卫南疆地区的任务以及换防、驻守哨卡与巡查边界等,以往学者们关注不多,兹就此问题加以简要梳理。

早在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察哈尔蒙古就承担赴喀什噶尔换防、巡查边界与驻守哨卡的任务。(17)《伊犁将军保宁奏请察哈尔等营增设委官折》,吴元丰、胡兆斌、阿拉腾奥其尔、刘怀龙主编:《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全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74页。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七月十八日,伊犁将军奏请派遣察哈尔厄鲁特官兵赴南疆诸城换防,并且具体要求派遣100名察哈尔兵。(18)《伊犁将军永贵奏察哈尔厄鲁特官兵整装前往诸回城换防情形折》,吴元丰、胡兆斌、阿拉腾奥其尔、刘怀龙主编:《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全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38页。这是见到具体派遣察哈尔兵戍守南疆的最早档案。

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1771年1月),伊犁将军伊勒图请求喀什噶尔等城“亦照塔尔巴哈台之例,两年一换”的换防定例,提出派满洲、察哈尔兵换防的要求。(19)《伊犁将军伊勒图奏定察哈尔等营官兵赴喀什噶尔等城换防章程折》,吴元丰、胡兆斌、阿拉腾奥其尔、刘怀龙主编:《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全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51页。伊勒图接到准谕后,由本地两城满洲兵内派出500名,锡伯、索伦、察哈尔兵内共派出100名,以满洲协领司泰为营长,所属正职委官亦照数委任,于乾隆三十六年正月十日(1771年2月24日)自伊犁起赴。(20)《伊犁将军伊勒图奏派察哈尔等营官兵赴喀什噶尔等城换防折》,吴元丰、胡兆斌、阿拉腾奥其尔、刘怀龙主编:《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全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52页。换防喀什噶尔官兵亦不携眷,每两年轮班更换。乾隆三十八年二月(1773年3月),鉴于喀什噶尔形势较为稳定,且察哈尔、厄鲁特、索伦“则路途遥远,水草不好,于其马匹无益”,清朝政府停派察哈尔官兵赴喀什噶尔等城换防,“各回城仅派满洲、锡伯官兵”(21)《伊犁将军舒赫德奏停派察哈尔官兵赴喀什噶尔等城换防折》,吴元丰、胡兆斌、阿拉腾奥其尔、刘怀龙主编:《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全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68页。。

察哈尔蒙古驻防南疆包括多个城市。除了驻防喀什噶尔城外,乌什、叶尔羌都是重要驻防地。早在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九月,乌什参赞大臣舒赫德奏拟将原驻该地的察哈尔兵移驻叶尔羌。(22)《乌什参赞大臣舒赫德奏拟驻察哈尔兵改遣叶尔羌驻防》,吴元丰、胡兆斌、阿拉腾奥其尔、刘怀龙主编:《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全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40~141页。十月十日这批察哈尔抵达乌什,休整后由舒赫德将其派往叶尔羌。(23)《乌什参赞大臣禁旌额理等奏察哈尔兵由乌什启程前往叶尔羌换防折》,吴元丰、胡兆斌、阿拉腾奥其尔、刘怀龙主编:《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全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42~143页。

除了承担军事任务外,察哈尔蒙古亦承担其它任务。东归土尔扈特和硕特人移牧珠勒都斯草原后与南疆诸城多有贸易,需要“承应翻译蒙古语事宜,看护和硕特人往返贸易等差”,清朝政府从察哈尔营内抽调8名通晓满语或汉语士兵,充当通事,派赴喀喇沙尔城,这些通事每年一换班。(24)《乌什参赞大臣安泰等奏请选察哈尔营兵丁派往和硕特游牧充当通事折》,吴元丰、胡兆斌、阿拉腾奥其尔、刘怀龙主编:《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全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70页。

在渥巴锡(南路土尔扈特汗王)游牧处,派察哈尔营佐领一员、兵十名,厄鲁特营骁骑校一员、兵十五名驻防;策伯克多尔济(北路土尔扈特亲王)游牧处,由察哈尔营兵八名、厄鲁特佐领一员、兵十一名驻防;莫门图(西路土尔扈特贝勒)游牧处,由察哈尔营官一员、兵九名,厄鲁特营官二员,兵八员驻守。(25)格琫额撰辑:《伊江汇览·差徭》。

实际上,察哈尔蒙古在南疆还承担着平定和卓叛乱以及抵御外侮等多项重大戍边任务,这在《清实录》《清代新疆稀见奏牍汇编·道光朝》等文献中均有记载,而《档案全译》中则无此记载。

3.察哈尔营的扶贫与赈灾研究。察哈尔蒙古迁徙新疆后,长期携眷居住在边界地区,其生产活动主要是屯垦与放牧,瘟疫等自然灾害时常侵扰察哈尔蒙古的生产活动,致使家庭贫困,因此,扶贫与赈灾救助察哈尔营亦是清朝政府的重要活动,这在《档案全译》中有较多体现。

(1)贫困人口及其救济问题。赈济贫困察哈尔民众是《档案全译》反映较多的内容,基本贯穿乾隆至宣统各时期。乾隆时期,察哈尔蒙古从迁入新疆到初步定居下来,谋划戍边和生产,面临不少困难,清朝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以保证察哈尔蒙古能够安定下来,牧厂建立、牛羊马匹的放养和孳生分配以及粮食的拨付等方面,都有系列规划。除此之外,仍然面临着贫困和各种灾害的困扰,需要扶贫和赈灾。在扶贫方面,一是救济察哈尔营老弱病残人员,诸如让老残佐领骁骑校及时退休安享晚年;(26)《伊犁将军保宁奏察哈尔营年老残疾佐领骁骑校以原品休致折》,吴元丰、胡兆斌、阿拉腾奥其尔、刘怀龙主编:《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全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61页。二是利用出售余粮所得资金交富商经营,将所滋生银两用于赡养鳏寡孤独者。(27)《伊犁将军保宁奏报察哈尔稀薄等营滋生银两及赡养鳏寡孤独等情者》,吴元丰、胡兆斌、阿拉腾奥其尔、刘怀龙主编:《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全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77页。

但是,乾隆末年,察哈尔营贫困者仍不少,其原因较为复杂,可概述为以下列五种:一是察哈尔蒙古西迁者多为贫困之人,而且多是少年,并不善于放牧之道,导致迁移途中牲畜死亡很多;二是到伊犁后拨给他们的牲畜以及新生的牲畜倒毙者多;三是气候恶劣,多次遭受疫病,牲畜持续倒毙情况严重;四是伊犁地区察哈尔蒙古、厄鲁特、索伦、锡伯等一度被视为非游牧部落,让其学习汉族的农耕技艺,发展农业,结果致使其放牧技艺变差,察哈尔蒙古是其中受影响较大者,导致其“生计艰窘”(28)《伊犁将军保宁遵旨复奏伊犁察哈尔等营生计艰窘情形折》,吴元丰、胡兆斌、阿拉腾奥其尔、刘怀龙主编:《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全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78~279页。;五是塔尔巴哈台地区察哈尔蒙古人口增多,放牧及狩猎技艺不如以前,种地不甚得法,收入不佳。当地官员将贫困者选出,拨给牲畜、农具,并派遣绿营兵教授耕种。此外,亦对未当差的察哈尔兵丁进行围猎训练。(29)《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伍弥乌逊奏巴尔鲁克游牧之察哈尔兵丁生计贫困技艺欠佳并酌情变通办理片》,吴元丰、胡兆斌、阿拉腾奥其尔、刘怀龙主编:《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全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79~280页。伊犁将军以及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分别筹措饷银滋生利息,以便接济两地察哈尔蒙古,(30)分别见《伊犁将军保宁奏请借给察哈尔营三年饷银滋生利息以资接济生计折》,吴元丰、胡兆斌、阿拉腾奥其尔、刘怀龙主编:《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全译》,第280~281页;《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伍弥乌逊奏请赏给察哈尔兵丁生息银两以期生计富裕片》,《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全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82~283页。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甚至还动用房地租银来接济察哈尔兵丁。(31)《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伍弥乌逊动用本处房地租银阶级察哈尔兵丁生计》,吴元丰、胡兆斌、阿拉腾奥其尔、刘怀龙主编:《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全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83页。纵览《档案全译》,塔尔巴哈台察哈尔蒙古贫困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彻底解决,几乎各个时期都有各种救济,这反映出当地放牧和发展生产相当困难。

(2)克服瘟疫自然灾害问题。瘟疫对察哈尔蒙古的生存、生活带来较大困扰,道光元年(1821年)六月十五日伊犁将军庆祥奏称,上一年度伊犁和塔尔巴哈台发生瘟疫,致使两地察哈尔蒙古和厄鲁特蒙古放牧的牛马死亡数万头(匹),请求“通融救济,奏请展宽取孳期三年”,获道光帝批准。(32)《伊犁将军庆祥奏察哈尔厄鲁特营牲畜遭受瘟疫遵旨接济等情折》,吴元丰、胡兆斌、阿拉腾奥其尔、刘怀龙主编:《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全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84页。至于自然灾害,也是时常发生,特别是暴风雪导致马、牛、羊等牲畜死亡较多,一般都会及时上报,便于给予救助。(33)《伊犁将军保宁奏报前往查看察哈尔等营牧放牲畜膘分及倒闭情形折》,吴元丰、胡兆斌、阿拉腾奥其尔、刘怀龙主编:《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全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77页。

4.察哈尔马厂研究。察哈尔蒙古西迁新疆后,牧马养牛是其重要的职责,关于察哈尔蒙古经营牧厂情况的详细研究并不多,也有不少需要深度研究的地方,诸如北疆几个牧场建立、管理制度、奖罚规章、官员接替、部落关系、人口变化以及非牧业经营状况等。

此外,《档案全译》是研究清代新疆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清代民族史的珍贵史料。同时,该书的编译出版十分必要,它是一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有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清代各族人民保卫新疆、建设新疆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档案全译》所刊布的档案系清廷保存的资料,均出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为长期在该馆工作的资深满文专家吴元丰先生领衔搜集、编辑和翻译,资料珍贵可靠,搜集全面,编辑得当,翻译权威,是关于清代察哈尔蒙古西迁、安置、管理、戍边以及生活生产的重要史料。

猜你喜欢

察哈尔西迁满文
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雕塑作品《交大西迁知名教授》
西迁丰碑
察哈尔格西《厄鲁特王统世系》译注
察哈尔右翼后旗蒙古语土语音系探究
弘扬西迁精神,铸就“西迁精神”出版工程
西迁赞歌·东情路——东北地区西迁民族美术作品北方六省巡展作品选登
清代八旗察哈尔对维护国家统一的贡献
八旗察哈尔的编立及其与清朝可汗间的关系
满文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翻译方式探析——以《发愿文》、《普回向真言》为例
三田渡汉文满文蒙古文碑文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