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道工序和全过程保障

2022-07-12胡勘平

中华环境 2022年6期
关键词:文明生态建设

文|胡勘平

202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Reimagining our futures together:A new social contract for education),指出“世界正处于一个新的转折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资源透支等,都给教育带来重大影响”,强调“要塑造真正和平、公正和可持续的未来,教育本身亟须转型,新的教育社会契约必须通过知识与创新塑造面向所有人的可持续的未来,维护社会、经济和环境正义”。这是当下人类文明所处历史方位的标记,也是对教育在文明范式转型时期新定位、新目标和新使命的郑重宣示。生态文明建设是应对全球性生态、环境和资源等困境和挑战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通过知识与创新塑造未来”的当代教育发挥着“第一道工序”的基础性、先导性和保障性作用,融入贯穿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千年大计 教育先行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构建全新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刻也离不开教育的引领和推动。

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原动力,也是决定国家实力的根本要素。当今世界,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世界,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和先导性作用更加凸显,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成为普遍的共识和发展方略。正因如此,中国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摆在推动各项事业发展 “先手棋”的重要位置。

作为一种理念和方略,教育先行并非自古如此。《论语》中有一段对话,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代社会在这一问题上的次序选择:“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作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庶—富—教”即“人口—经济—教育”的发展次序,符合古代社会的普遍认识。教育先行是在现代化大生产发展到成熟阶段,才逐步成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被人们所认识和运用的。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转型教育的先导作用更加重要和突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旨在帮助人们反思工业文明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失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念,自觉而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实践。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涵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这场前所未有的“革命”,从理论到实践都需要不断探索创新,而首要的任务就是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只有充分发挥教育“第一道工序”的基础和引导作用,才能把建设生态文明化为全民自觉行动。

教育转型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思想动力保障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极富创造性的庞大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系统设计、稳步推进,而在顶层设计、分层推进和基层实践的各环节、各方面,都需要创新生态文明教育,充分发挥其思想动力保障作用。

当今全球主导性的教育思维、理念、模式都是工业文明时期形成的,而当代人类文明中存在的无序、失衡现象也往往是工业文明二元对立思维所导致的。生态文明教育的出发点就是帮助学习者摆脱工业文明观念形态、思维模式与知识体系之窠臼,代之以生态文明的思想、知识、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充分发挥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思想动力保障作用,需要推进“教育生态化”,即以生态的方式来开展教育实践,培养具有生态知识、生态意识、生态智慧和生态道德的文明新人,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它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实施策略。

在中国,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的教育更应该突破工业文明思维,转型和重构为“造福于共同体”的生态文明教育——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教育。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博大精深,其各组成部分对更新教育理念都有深层影响和深刻启示。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蕴含的“超越工具理性、实现生态自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自然资源价值”认识的升华,“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所体现的“社会正义与生态正义并举”的治理要求等,这些重要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不断丰富和深化,成为推进实践创新的强大思想动力。

广义上来讲,生态文明教育是“全民教育”和“全程教育”,主要内容包括知识教育(传播生态环境基础知识,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观念教育(强化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观、生态消费观等观念)、法治教育(普及《环境保护法》等相关生态文明法律知识,守牢生态环境法律底线)和实践教育(日常生活中的节能减排等绿色技能,自觉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行动)等。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始终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来全面推进。在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教育方面,引导他们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在对企业经营者的教育方面,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政策,帮助他们强化守法意识、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在对社会公众教育方面,生态文明教育则侧重积极引导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培育形成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绿色生活方式,增强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参与精神。

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青少年成长全过程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青少年是未来希望所在。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开展的成效,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青少年成长全过程,是教育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其目的就是为未来培养具有生态文明价值观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于广大青少年而言,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成长全过程,学校教育是主渠道。教育工作者应抓住建设生态文明这一重大机遇,把生态文明理念的培育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建立良好的生态文明教育机制,探索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在课程设置、社会实践、校园活动等环节都加强了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的融入。

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青少年成长全过程,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家庭教育乃教育之源,对青少年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在家庭教育方面,应从生活的点滴入手,教育孩子从日常生活和身边小事做起,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资源,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变成生活习惯。社会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更大课堂。在社会教育方面,应多鼓励支持学生开展生态文明社会实践活动,在不断增长见识和增加体验的过程中,着力培育学生知行合一的精神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深入广泛持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教育转型改革全过程,大力培育生态文明建设人才,将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注入不竭的动力,提供可靠的保障。

猜你喜欢

文明生态建设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