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污水处理厂成为研学重要基地
2022-07-12李学辉章文莉
文|李学辉 章文莉
现在,许多城市污水处理厂作为生态环保设施,向社会公众特别是中小学生实现了有序开放,并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但多数开放活动仍处于传统的“游览式参观”,少有近身、互动、参与等“沉浸式体验”全新活动,未能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优势资源,达到生态环保教育效能。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和相关单位进一步加强合作,采取各种措施,优势互补,提高开放水平。
一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就是一所生态环保大学校。一个大中型污水处理厂不仅能够有效处理生活污水,实现达标排放,也是污泥、废气、噪声等污染物处(治)理场所,还配备建设了仪器先进的检测室和各类在线监测装置,其正常生产运行包括环境污染治理、生态环境监测、环境科学研究等领域,生态环保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是开展生态环保教育的宝贵资源。因此,有关部门要依照相关规定要求,充分发挥好污水处理厂的资源优势和利用价值,利用现场运行展示、专业人员讲解、动手参加部分工作、开展现场教学等方式方法,开展参观、教育、参与等活动,让污水处理厂成为中小学生进行研学活动的重要基地。
首先,学校和污水处理厂要建立研学活动的长效互动机制。研学活动是我国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把污水处理厂作为中小学生研学活动的重要基地,需要学校和污水处理厂之间建立常态化的互动机制,并通过机制的推动和保障,共同设计研学活动课程、规范研学活动服务流程、建立研学活动安全保障措施体系、评估研学活动开展的效果和成效。要使污水处理厂研学活动项目和服务既能够充分体现生态环保特色,又符合中小学生各个成长阶段对知识的需求特点,把义务教育阶段的“双减”政策和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相结合,使污水处理厂研学活动项目和服务科学化、系统化、体验化、趣味化,把污水处理厂打造成中小学生研学活动的金字招牌。
其次,教育和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门应建立有效的协调、监管和评估机制。学校和污水处理厂分属于两个系统,分别由教育部门和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门管理,要使污水处理厂研学活动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运行机制,并保障实施效果,必须由两个主管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共同进行制度、规制和标准设计,并建立有效的协调、监管和评估机制,使污水处理厂研学活动从课程项目和服务流程设计,到安全保障的制度建立和措施落实,都有制度来规范、有标准来衡量、有评估来检验、有监督来促进,以充分保障污水处理厂研学活动开展的运行效果和运行质量。
第三,学校和污水处理厂之间要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开展污水处理厂研学活动不是单纯利用污水处理厂的资源进行研学活动项目设计的单项活动,而应该是双方真正实现在教学设施、教师资源、环保设施、技术资源等方面的深度合作,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双向互动、共建共享。例如,学校教师可以深度参与污水处理厂工作,提升个人生态环保教学水平,学校也可以把高中化学、物理、生物等部分课堂搬到污水处理场去开讲,并在网上进行现场直播,扩大教学授众人数;而污水处理厂技术人员可以走进学校课堂开展更有专业特色的生态环保教育,污水处理厂里的部分环境监测仪器也可以“活起来”,走进学校开展“进校园”活动,进行有关生态环保科学实验。例如,检测生活污水中的COD(化学耗氧量) 指标、空气中的NH3(氨气)指标等浓度数值。在优势互补、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做到真正提高青少年生态环保教育质量,提升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水平,支持污水处理厂建设发展,擦亮污水处理厂的社会形象。
总之,有关部门和相关单位要充分认识污水处理厂的优势资源在青少年成长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着力完善教育政策制度,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深度挖掘污水处理厂的优势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生态环保教育手段,把污水处理厂建设成中小学研学活动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