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渐进式阻力弹力带技术在老年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肉力量及平衡训练中的应用

2022-07-12李媛媛屈小伶胡洁琼聂婷婷武力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渐进式弹力偏瘫

李媛媛,屈小伶,胡洁琼,聂婷婷,武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保内科/老年医学科,北京 100050

卒中发病率有明显的递增发展趋势,且多数患者治愈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或者肢体功能障碍问题,下肢肌力的下降会导致人体的膝、踝关节功能减弱、下肢保持平衡的稳定能力下降,对应跌倒风险呈增加趋势[1]。跌倒亦是老年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导致其生理性损伤、限制其功能活动,还会造成心理负担,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甚至给社会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3-4]。借助弹力带训练,下肢肌肉力量及平衡训练可以增强患者的骨骼肌质量和力量;但其阻力与方向会给老年患者带来一定的运动风险[5]。渐进式理论运用于训练,科学有序进行力量训练,能有效降低老年人群运动损伤风险[6]。本研究对65例老年卒中偏瘫患者应用渐进式阻力弹力带技术训练,探究其在进行下肢肌力及平衡训练中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医的卒中偏瘫老年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无认知障碍,能配合训练医师完成训练项目及评定工作;②合并疾病处于稳定期,生命体征平稳,能耐受阻力弹力带训练;③年龄≥65岁;④下肢肌力降低的老年患者:6 m步速<1 m/s或者5次坐起试验≥10 s。排除标准:①下肢关节出现疼痛或患有影响活动、行走的骨关节疾病;②独居患者;③训练期间因个人原因退出;④曾接受手术治疗;⑤肿瘤晚期;⑥脊柱损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2组老年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卒中偏瘫老年患者一般资料

1.2 训练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不改变原有生活方式,保持慢走30 min/d的基础活动。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执行渐进式阻力弹力带训练方案。训练小组成员为骨科医师1名、老年科医师1名、康复训练医师2名(男、女各1名)以及陪训护士2名;根据老年患者的体质、耐受力等情况,合作设计抗阻训练方案。方案:不同体位(站立位、坐位、平卧位),老年患者双下肢不同侧重点(髋、膝、踝关节)的不同方向的肌肉群。步骤为:①热身运动3~5 min。②逐一体位完成抗阻力训练(20~25 min):将弹力带打结使其形成环,固定于受试对象踝关节水平高度的位置,将踝关节套入(康复医师可予以一定的帮助),面向弹力带站立,伸手扶住最近点的稳固支撑物,向后伸腿,保持膝关节伸直,保持15 s,返回至初始位置(动作轻缓)。③对侧训练(20~25 min),同法,背向弹力带保持不同体位运动训练、向前伸腿。重复步骤②。④放松锻炼(3~5 min)。每项动作2组,组间根据患者耐受情况,给予充分休息时间。

1.3 观察指标 ①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6 m步速试验(6MWT);②患者训练前及训练后3个月计时起立走(TUG)通过5次坐起试验[7],可测定患者下肢肌力和关节活动能力(参考值<10 s);③功能性前伸测试(FR)评估[8]人体平衡能力;④患者单侧肢体的股神经、胫神经、腓肠神经等的神经传导速度(NCV);⑤检测胫前肌、股直肌、腓骨长肌用力收缩时的峰值电位;⑥用Berg平衡量表(BBS)[9]评估患者干预后静态和动态平衡能力,分数越高表明平衡功能越好;⑦观察并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记录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情况[10],包括躯体疼痛、社会功能以及精神健康等,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下肢肌肉力量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下肢肌肉力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6MWT、TUG、F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卒中偏瘫老年患者下肢肌肉力量比较

2.2 干预后周围神经NCV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股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的NC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卒中偏瘫老年患者干预后周围神经NCV比较

2.3 肢体肌肉收缩时峰电位的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胫前肌、股直肌、腓骨长肌用力收缩时的峰电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卒中偏瘫老年患者干预后肢体肌肉收缩时峰电位的比较

2.4 平衡能力测试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动、静态平衡能力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动、静态BB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卒中偏瘫老年患者干预前后动、静态平衡能力评分比较分)

2.5 SF-36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2组卒中偏瘫老年患者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3个月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6MWT、TUG、FR水平以及其动、静态BB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应用弹力带于渐进式运动训练,可使肌肉面积增加,调节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抗阻运动训练在缓慢移动的动作加持下,能很好地锻炼患者膝、踝关节的力量,进而有效提高其下肢肌肉力量及平衡能力。这与金景等[11]、王光辉等[12]研究相似。NCV是人体运动单位不同水平异常的敏感指标,能有效反映生理功能[13]。老年人机体生理功能老化加速,神经电生理指标明显下调[14-15]。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股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NCV以及胫前肌、股直肌、腓骨长肌用力收缩时的峰电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渐进式阻力运动干预可有效、逐渐加强本体感觉回馈,增加肌梭输出,提高患者下肢肌肉力量。运用渐进式理论能够除了提高下肢肌肉弹性成分储能能力,进一步提高肌肉力量平衡能力[16-18]。

本研究训练以下肢肌群为主,还兼顾了患者的核心区域;经3个月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F-36中社会功能、情感状况等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表明患者的感觉器官和神经中枢之间协调关系得到改善,这有助于老年患者身体活动能力恢复、姿势稳定加强[19-20]。

综上所述,借助弹力带进行渐进式下肢肌肉力量及平衡训练能促进老年卒中偏瘫患者机体康复,有效增强老年人平衡能力的稳定性、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渐进式弹力偏瘫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渐进式”改革的困境与对策
巧用弹力带防治颈肩痛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基本收入的理论构想与渐进式实现路径
漫画
轻熟女“渐进式”省钱保养计划
弹力球
渐进式放松训练对篮球训练后心境及心率影响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