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探究
2022-07-12朱熙
朱熙
(兰州市园林设计院,甘肃 兰州 730030)
0 引言
近年来,保护生态平衡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工作,为提高的生态平衡的保护效果,应加强对生态园林的设计与建造。通过科学的植物配置方式,使生态园林内部保持稳定的效果,从而有效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美化城市环境。
1 科学配置植物的意义
我国设计与建设生态园林的历史较为悠久,从古至今我国大部分的园林建设均秉持着“道法自然”的生态美,在构建园林的过程中,善于利用园林地势及植物的特点进行合理构造,使园林保持美观性的同时,园内植物能够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随着钢筋和水泥等现代化建筑材料的应用,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制约,为使园林生态效果更加良好,应对园林进行合理设计,结合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植物进行配置,以提高整体园林的生态美和科学美。
通过构建生态园林,对其中的植物进行科学配置,其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方面,植物生长过程中能够有效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帮助净化城市空气、土壤和水体,使城市生态环境保持平衡效果。另一方面,合理配置植物,能够有效提高生态园林的美观性,用不同植物各异的形态以及丰富的色彩,使生态园林更具活力,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环境。
2 植物在生态园林设计中的配置要求
2.1 加强宏观控制
加强对园林的宏观控制,可以提高生态园林设计效果,加强对内部植物配置的重视程度。在设计配置的过程中应满足相应的要求,以优化生态园林的实际作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以宏观角度进行选择和调配,园林中的植物种类较多,不同植物颜色和形状以及种植效果差异较大,在进行配置时需要考虑宏观效果,对其进行合理的调整,以保证生态园林的整体和谐性。如乔木体型较为高大,整体对空间的占用范围较大,但由于其枝干较为繁茂,但树干较为单薄,在进行搭配时,应选择高度较低的灌木进行搭配,避免采用花卉等高度不足的植物进行配置,以提高整体的和谐效果。
2.2 重视地域特点
不同植物对生长环境具有一定要求,为提高生态园林种植物的生长效果,在进行配置的过程中,应考虑到植物的地域性特点,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规律来进行合理搭配,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成活率,优化园林设计效果。如南方植物一般抗寒能力较弱,无法在北方园林中生存,北方植物大多抗涝能力差,在南方园林种植的过程中无法适应当地环境。因此对生态园林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针对本地地域特征,尽量选择本土植物,或选择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植物,以提高整体的配置效果。科学的配置下能够使不同的植物更容易提高适应能力,加快构建生态群落的速度,使整体生态园林更加稳定。
2.3 提高植物多样性
在进行植物配置的过程中应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植物种类越丰富,其构成的群落稳定性越强,进而使生态园林中的生态系统更为复杂,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越高。相关设计人员应加强对植物的了解,通过引进不同类型植物,进行科学的搭配组合,构建稳定的生态群落,使生态园林得到可持续发展。应注意的是,在选择植物种类的过程中,应避免选择存在相互竞争等不良关系的植物,应结合不同植物和生态群落的特点,选择恰当的配置方式,如将乔木与灌木进行结合,或将常绿针叶树与落叶树进行结合,能够提高弥补效果,使生态园林的构建更加和谐。
3 生态园林设计中具体的植物配置方法
3.1 选择恰当植物种类
植物类型直接影响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效果,不同的植物具有相应的生长特性同时适应于不同的生长环境。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的过程中,一方面应加强对园林地理位置的勘察。相关人员应在设计前对园林场地进行详细的勘察与测量,了解实际环境中的相关数据,深度分析区域内部的土壤情况以及水系分布情况,以便根据不同的地形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提高园林设计效果。设计人员应针对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植物进行合理搭配,如在河岸边增加千屈菜与菖蒲等开花植物,搭配高大乔木,通过调整整体的布局,提高岸边环境呈现效果。针对不同土壤选择恰当的植物,如在偏酸性土壤中种植如雪松等耐酸性较高的植物;在偏碱性的土壤中可种植侧柏、樟子松等耐碱性较强的植物;在阳坡面应种植对阳光需求较高的植物,在阴面环境中配置喜阴的植物。通过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使其能够快速的适应相应的区域,有效提高植物生长存活率。应注意的是,选择植物过程中应尽量选择本地植物,有利于提高植物对当地病虫害和环境的抵抗能力。
同时,还要区分植物的观赏类型,根据植物的观赏特点来进行合理调整与分配。生态园林中的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因此为提高生态园林的观赏效果,需要结合植物的观赏特点来进行调整,确保整体环境更为良好[1]。常见的生态园林中观赏植物类型分为两种,其一为观花性植物,此类植物花朵较为独特美丽,色彩艳丽缤纷,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其二为观叶型植物,此类植物无花或花朵较小,而叶片较大,绿意明显具有生机勃勃之感。在进行搭配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生态园林的风格特点进行合理设置。如将观花类植物与观叶型植物进行混合,能够更加突出花朵的观赏效果。可将此类植物单独进行组合,使整体呈现效果更加缤纷多彩,将观叶型植物进行单独搭配,有利于构建宁静放松的环境,提高生态园林的实际的观赏效果,如图1 所示。
图1 观叶型植物
3.2 结合季节环境因素
大部分植物的季节性较为明显,一般表现为春季生长,夏季繁茂,秋季开花结果,冬季落叶飘零,不同季节景色具有相应的特点[2]。生态园林构建过程中,为使园林植物能够长时间的为游客呈现美好的观赏环境,应通过合理选择和配置各类型植物,使园林能够在不同季节中更好的体现出该季节特点,突出植物的美观性。避免生态园林内部的所有植物在同一时期开花或落叶,使其他季节中景观效果不明显。
在对植物进行季节性调整和配置时,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气候特点,如南方全年温度较高,植物种类相对较多,在进行植物配置的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根据植物对温度需求的不同进行分类选择根据不同季节温度变化,配置相应的植物种类,以确保在该季节中能够顺利地呈现理想中的观赏效果,如图2 所示。根据不同时间对区域进行设计和划分,构建专门的观赏区域,使生态园林的观赏性更强。北方区域冬季温度较低,花卉等植物无法生存,因此可以增加常绿针叶乔木或枫树等,提高晚秋和冬季时园林的观赏效果,充分利用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行合理配置,提升植物的美观性和适应性。
图2 夏季生态园林植物状态
3.3 考虑植物特点及生态位影响
在设计生态园林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加强对植物特点的了解,结合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需求情况,对于生态园林进行合理的设计与调整,以提高生态园林的实际建设效果。首先,设计人员应了解不同植物之间的关系,部分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存在互惠共生的情况,将两种植物进行组合种植,能够提高二者的生长效果,部分植物之间存在互相排斥的情况,在同一区域种植时会对植物的生长状态产生影响,如白桦树与松树不宜种植在同一区域。因此设计人员应对不同物种进行调查,尽量选择具有互惠性的植物进行统一种植,或选择互不影响的植物进行搭配,避免出现物种之间的排斥与竞争,影响整体的环境构建效果。
生态位影响指的是在同一空间内植物之间的竞争与依存关系,不同类型的植物生态位不同,并且在整体的生态结构中重要性不同,设计人员应充分了解影响生态位的因素,才能对其进行有效调整[3]。在同一空间内,植物成长过程中受到阳光水分,土壤养分以及温度和空间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为降低不同植物之间的竞争效果,设计人员应通过恰当的植物配置方案,降低植物之间的竞争性,以确保植物顺利生长。如将高大乔木与低矮的灌木进行组合,并搭配地被草坪,充分利用整个生态位空间,提高对园林空间和土地的利用效率,同时提高园林生态稳定性如图3 所示。
图3 生态位设置
3.4 提高植物搭配美观性
生态园林的设计与构建不仅关系到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同时对城市的形象塑造存在一定的影响。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植物形状特点及颜色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使园林环境更加的美观。设计人员应结合植物生长模式,构建相应的植物搭配形式[4]。常见植物配置形式有3 种:①孤植。在空场地上单独设置一棵植物,此类孤植在设计的过程中,应选择形状高大且枝繁叶茂的树种,从而使整体空间更加协调。②丛植。在一定空间内以不规则的种植方式设置2~10 株植物,该方式一般用于不同环境之间的过渡,使整体生态园林保持和谐效果。③群植。该类型种植方式为在同一空间内合理搭配不同类型植物混合种植形成混合群体,如图4 所示。该类型种植方式适合进行造景,打造出美观性较强的景观,使整体生态园林构建效果更为优美。
图4 群植设计
4 设计生态园林中应注意的其他要点
4.1 强化病虫害管理
生态园林中的植物种类较多,但在初始阶段植物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强,对环境的抵抗力较弱,此时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相关设计人员应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与管理。在设计时可以选择具有防虫效果的植物种类,如五色绣球花、艾菊等,通过搭配种植此类植物可以有效的预防常见虫害。或者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的植物品种,降低植物受病虫害影响效果。
4.2 兼顾文化园林理念
生态园林的设计具有相应的文化理念,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符合园林文化理念的要求,同时表现当地城市文化精神。因此在选择植物的过程中,可适当选择具有文化底蕴的植物,如梅、兰、竹、菊等,使园林设计根据艺术效果。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生态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如配置作为其中重要的影响元素,设计人员应加以重视,通过恰当的方式进行优化调整,不断提升生态园林的整体设计效果。在生态园林的科学设计下,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环境与美观度,同时能够帮助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效果,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