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我国冰壶运动文献计量学分析
2022-07-12冷思逸
冷思逸
中图分类号:G862.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6-291-02
摘 要 研究目的:为了解我国冰壶运动发展概况。研究方法:通过对CNIK进行检索筛选冰壶运动文献210篇,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节选发文数量、作者、机构、关键词、时间跨度共五个维度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聚合运算,为我国冰壶运动研究领域完善与发展提供借鉴[1]。分析结果表明:(1)以冰壶运动为核心的著作数量在2011年达到高峰后呈逐年减少的趋势;(2)以冰壶运动为研究核心的机构及作者之间交互性较差;(3)以冰壶运动为核心的学术研究融合交叉学科力度不足。由此得出建议:(1)国家应加大对冰壶运动科研资金的投入,加强战略规划布局,完善冰壶运动区域发展体系;(2)加深以冰壶运动为研究核心的机构及作者之间的联系,以实现冰壶运动研究的跨越式发展;(3)加强以冰壶运动研究为核心交叉学科间的融合力度和明确融合方向,为推动冰壶运动良性发展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冰壶运动 文献计量学分析 可视化分析法 CiteSpace 聚合运算
在2022北京冬奥会背景下,受《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等系列文件指导,全国各省市依据自身优势开展“北冰南展”“三亿人上冰雪”活动。调查报告显示冰雪项目已从冷资源逐渐转变为热经济,北冰南展在全国发展形势良好[2]。南方一些城市利用其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科技实力,冰雪发展一度火热。但近些年也逐渐发展为北冰“难”展,发展规划难以落实,实施意见“空转打滑”,冰雪文化产业开发滞后等诸多现象[3]。为了解我国冰壶运动发展概况,通过对我国冰壶运动研究历史进行梳理,借助CiteSpace软件对所筛选得出的文献进行聚类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为保证本研究数据的效度和信度,选择CNKI作为检索源。删除会议简讯、新闻报道、专利及科技成果等非学术性文献资料,最终选定有效文献210篇为本研究所需文献数据[4]。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计量法。在CNKI中检索与“冰壶运动”相关文献,观察冰壶运动的文献数量变化规律,对从理论上研究冰壶运动发展现状及衍生发展趋势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供了极大帮助。
2.可视化分析法。本文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从发文数量、作者、机构、关键词、时间跨度共五个维度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聚合运算,根据其内容不同而设置不同参数,以此来辨析冰壶运动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5]。
二、研究结果与现实分析
(一)年发文量现实分析
年发文量是衡量相关运动领域科研方向热点时事与发展前景判断依据的重要标准之一,冰壶这项体育运动的研究文献从1993年的2篇到2022年550篇,期间冰壶运动研究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与发展。我国冰壶运动研究年发文量分为初步衍生—迅速发展—发展受阻—稳定发展四个阶段。
1.初步衍生。冰壶运动传入中国较晚,前期主要在于研究冰壶运动的竞赛规则、参赛规则以及试谈冰壶运动在我国开展的可行性,但是2002—2005年间逐步过渡到探讨冰壶运动员投壶技术、团队配合以及在2002年全国赛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索与分析。
2.迅速发展。2006—2012年,年度发文数量呈迅猛增长,论文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研究成果数量大幅提升。
3.发展受阻。2011—2019年,年度发文量对比2010年虽有所下降,但相比衍生阶段,仍处于发展态势,虽时有波动,但总体发文数量趋势较好,但是随着新冠疫情的影响,在2019年年度总发文数量有略微降低。
4.稳定发展。根据当前冰壶产业的发展前景和国家对冰雪运动的关注支持以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召开,结合Price’s curve分析大量文献统计资料,皆预示着我国冰雪运动发文量将按一定指数稳步增长,研究将进一步深入[6]。
(二)高产作者与合作情况
许水生主要侧重于研究冰壶后备人才培养、技战术对比的分析;王珂则更侧重于投壶技术、个人战术及成功率的研究;冯伟则是侧重于对冰壶的起源、綜述领域的分析,所以在冰壶运动研究领域有所成就的作者看上去是各不相同但又互相连通,从全方位多角度来诠释冰壶,给年轻作者提供明确、稳定、深入的研究方向,并在这些研究领域中开展广泛的交流合作。
(三)研究机构分析
高产机构计量分析。据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得知冰壶运动领域发文量排名前十机构有(括号中的数字代表发文量):哈尔滨体育学院(57)、哈尔滨工业大学(45)、哈尔滨工程大学(34)、北京体育大学(24)、哈尔滨师范大学(20)、哈尔滨市体育运动学校(16)、江苏科技大学(16)、哈尔滨市冬季运动项目(14)、吉林体育学院(13)、哈尔滨商业大学(10),基于以上数据,冰壶运动研究领域呈明显地域特征,且多位于温带季风气候东北地区,前十位的高产机构中仅有江苏科技大学位于南部,该分析为我国冰壶运动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了理论参考。为此,应深入实施贯彻国家冰雪运动的发展战略,努力实行冰雪运动向四季发展向全国辐射的价值意义以及达成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战略目标[7]。
(四)冰壶运动研究热点关键词分析
据CiteSpace分析1991—2022年冰壶运动研究关键词共现的知识图谱中得出聚类:冰壶(0)冰壶运动(1)冬奥会(2)问题(3)后备人才(4)世锦赛(5)心理准备(6)大冬会(7)(括号中的数字表示关键词出现的顺序),八大聚类研究方向首先是冰壶和冰壶运动本身所代表的发展趋势;其次为冬奥会带来的问题如心理调节情况分析;最后冰壶运动技战术方法的研究,如团队配合战术如何更好的达到竞技效果。聚类模块性指数(Q值)为0.6671,一般认为Q>0.3意味着聚类结构显著。聚类轮廓性指数(S值):为0.9144,一般认为S>0.5聚类就是合理的,S>0.7意味着聚类是令人信服的,所以该聚类图谱具有极高的显著性。
(五)冰壶运动发展沿革与热点聚焦
为呈现我国冰壶运动研究发展进程,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视图对关键词时间分布进行Timeline View聚类分析形成时间片区,以此基础研究冰壶领域的历史发展沿革与趋势。从关键词了解冰壶热点划分为三个时间线,第一阶段1994—2001,该时期关键词有冰壶发展起源、研制冰壶、制定参赛规则,这一阶段为冰壶初步衍生期相关文献较少。第二阶段2002—2015,这一阶段围绕奥运会世锦赛开展研究如何高质量辨析苏格兰、瑞典等国家的技战术特点。第三阶段2016至今,开始重视冰壶运动所出现的困境,如运动损伤以及如何预防伤病的相关研究。近期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圆满谢幕以及陆地冰壶的兴起,冰壶运动参与的群众范围扩大,我们更应着重于理论向实践转换。
三、路径创新
(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政策规划理念
在北京冬奥会及“三亿人上冰雪”的国家战略下,政策制度的制定对促进大众冰壶运动的发展至为重要,为加快推进冰雪运动大众化,各级政府及部门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政策引领,制定大众冰壶运动发展的具体实施细则,提高保障政策的深度,凸显政策的操作性,能够高效提升事业发展的管理结构和治理体制[8]。
(二)建设完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要“以人为本”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后备人才,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毫不动摇。中国冰壶协会为更好開展中国冰壶运动,为2022储备更多冰壶后备人才推广陆地冰壶,在受季节、场地、设备、环境制约的湖北省武汉文理学院选拔大学生前往天津进行陆地冰壶运动集训并代表湖北省队参加“十四冬”比赛,从而建设完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三)打造后奥运遗产,留下人文记忆
充分研究冬奥会的“黄金3年”等周期规律,应加大人文交流的力度,召开冬季奥林匹克教育国际论坛,加大冰壶运动教学、训练、竞赛科研力度,推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在国家级的相关课题立项中加大冰雪进校园研究力度,培养更高水平的国家级人才和优秀裁判[9]。
四、结语
相关政策颁布落地,政策驱动作用凸显,随着陆地冰壶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国家出台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明确要求深入实施冰雪运动,开展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推动冰雪运动向四季拓展,努力实现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8]。冰壶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较为合理的南北空间布局和均衡的俱乐部产业结构,相关政策的颁布落地有助于冰壶运动建立部门协同发展机制,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和效力,这些政策极大激发了大众群体开展冰壶运动的热情[9]。最后,适时调整筹办内容与重点;整合媒介资源,优化对外传播渠道;加大赛事运营,有利于提升全国冰壶产业协同发展、持续健康发展[10]。
参考文献:
[1]李时.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体育教学模式可视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9.
[2]韩元军.以大众冰雪旅游助力北京冬奥会战略[J].旅游学刊,2020(04):9-11.
[3]王力,岳风杉,郭少颖,等.冬奥背景下湖北省冰雪运动的发展现状、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1(10):70-76.
[4]赵才丽,董晋,杨立凯.基于CiteSpaceⅤ计量的国外冰雪运动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演进、热点与趋势[J].体育研究与教育,2020(01):25-32.
[5]杨崇玉,刘春华.基于CiteSpace的全球冰雪运动研究热点及趋势[J].冰雪运动,2020(06):15-24.
[6]陈咸.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冰雪运动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8(04):64-69.
[7]邓雷,孙海艳.1998年至今我国体育核心期刊冰雪运动科研状况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1):122-123.
[8]蔡峰,张建华,张健.我国大众冰雪运动热现象的冷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9(07):1-5.
[9]孙云志.多元共治视域下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1.
[10]胡建秋.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办与国家形象建构[J].体育文化导刊,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