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子竞技的一些思考
2022-07-12王权恕
王权恕
中图分类号:G89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6-284-03
摘 要 科技的日新月异促进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与此同时也涌现出电子竞技这一类新型体育项目。电子竞技借助网络信息化的发展成为备受青年人追捧的潮流运动,但其却在饱受争议中艰难前行。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从电子竞技是否该回归于“體育”的维度和电子竞技的“价值探讨”两个方面对电子竞技进行分析研究,论述关于电子竞技的由来与演进、技术与属性、价值与提升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而为我国电子竞技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电子竞技 新型体育项目 思考
科技的日新月异促进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与此同时也涌现出了电子竞技这一类的新型体育项目。自从1952年电子游戏出现于市场,电子游戏在人们的各种争辩和对此的认知差异中,不断借势科技创新的成果,并于艺术结合、广泛的文化结合以及体育有机结合等,而获得迅速的发展,成为21世纪备受青年人追捧的潮流。1998年,电竞从国外传入我国,2003年作为一个新型体育项目获得在我国的合法席位,在2004年被央视网明令禁止传播与之有关的内容,电子竞技在时代的舞台上曲折发展。直到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上,电子竞技首次在亚运会作为一项表演项目登上了舞台。这一次将电子竞技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事物的发展是因为需要,在足不出户的封闭期内人们需要电子竞技这项运动,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在巨大的服务器中将人们联系起来。数据不说谎,不久之前发布的《2020年全球电竞运动行业发展报告》显示,电竞在中国深受年轻人热捧,中国在全球的电竞市场也将成为最大的。据NEWZOO公布出的《2020年度全球电竞市场报告》表明,全球的电竞市场其中有35%是中国在此方面创造。电子竞技在中国发展短短23年,如此辉煌的成就恰恰映射了电子竞技的真实未来。
以“电子竞技”为关键词,在知网平台上进行搜索,共搜到4859条结果;以“电子竞技”为主题,共搜到6403条结果。电子竞技论文发表的数量与当今社会电子竞技发展的现状无法对应匹配,研究多为理论,缺少科学实证,电子竞技中对此项目目前还存在偏见,对该项目的接受度也有待提高。在为数不多的研究中,一些学者提出了非常犀利的观点,在中国电竞企业一方面贴上“体育”标签,和游戏区分并划界限;另一方面则依靠游戏的产业,加大谋求市场空间,并对电子竞技进行分析其中所存在的逻辑上的错误以及电子竞技中所存在的在观点上的错误进行了每一条的分析,所指出电子竞技应该归回游戏的本质,因为该项目是因为在利益的驱动下才被归类为体育的一种。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电子竞技归属于体育,体育本就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概念,而电子竞技本身充满了体育竞技性,包含了丰富的体育精神。从前人的研究中不难发现,众多学者对电子竞技的属性争论偏向仍然处于舆论的高峰上,没有正确的定位,一方面是该项目是否应该属于“体育”的维度,另一方面是从价值探讨的角度出发是否是因为第一点而延伸过来的。
2021年2月中国青年报发布一条新闻冲上热搜,人社部官网发布了电子竞技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系首次颁布。将该职业分出五个等级,分别是五级/初级工、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这样的划分让带电竟和游戏更好的划清了界限很多网友表示赞同。但也有网友觉得这只是为玩游戏加上了一个冠冕堂皇的说词,打得好叫电竞,打得不好就是网瘾,就是不务正业。对于这一现象,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该怎样去用科学的角度来电竞这一词去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并且加以科学去评定该项目,是在学者界和经济的业界发展尚未解决待解决的难题。
一、由来与演进:电子竞技的基本认识
(一)电子竞技的词语源流、使用及传播
电子竞技最早从国外兴起,于1998年传入我国。电子游戏跟随社会需要发展成电子竞技也是电竞的前身,电子游戏也是电子竞技活动的载体,两类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
“电子竞技”这一术语译自英文“Esport”(E-lectronic sport)。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Electronic”是“Sport”之定语,即是说,Esport是Sport的变体,这就使得对于电子竞技的理解必须要始于Sport的源起与本义[1]。电竞开始兴起的阶段是在国外之后才传入中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时候,在韩国和美国电竞就已经演变为一项正式的体育运动项目。
(二)电子竞技的界定
概念是人们从事物本质根源上的对事物的认知。对于电竞所属于界限的认定实际上也是对事物本质上的认知。电子竞技在我国的发展短短23年,关于电子竞技的概念一直比较模糊,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最直接的就是留给自己的感受和影响,即感性认识。用感性认识来看待事物的本质往往是不够深刻的,带有明显的个人的色彩。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在了解和探究根源事物本质的过程时,要发挥主观的能动性,通过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可以将事物从多个角度去更加全面的认识,实现从自我感性到理性去看待事物从而产生质的伟大飞跃。目前学界和业界对于电子竞技的认识尚未形成一个统一而普遍接受的概念,经过文献梳理不外乎以下几种观点。
1.电子竞技起源说。众所周知,电子竞技和电子游戏是相互并存的也是由电子游戏发展而来。1996年和1997年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和计算机“深蓝”之间展开的两次国际象棋“人机大战”,被很大一批人认为是开创了电子竞技的先河[2]。有学者支持电子竞技游戏这一类人认为,网络游戏和电竞随是两个词两种含义但它们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互相促进的,他们从历史传承性的角度分析了电子游戏向竞技游戏的转变。
2.电子竞技归类说。从2003年,电子竞技该项目被成功确立为我国第99个新型体育项目后,很多学者以这一规定为依据尝试给电子竞技下定义,这被认为是电子竞技体育运动说的官方开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何慧娴认为电子竞技是从网络游戏中出现的充满活力和阳光以及青春的游戏,该项目具有体育的精神、规则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而进行的一项群众都有机会参加的运动。”我们不难发现,2003年电子竞技归属于体育的合法性地位的确立,将电子竞技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电子竞技因具有体育的各项规则精神符合体育的界定因此也被推到了制高点,从而在学术上取得了很高的话语权。
3.电子竞技现象说。一些学者认为“全球电竞看中国,中国电竞则是年轻人的天下。电竞市场的开拓方式,硬核黑科技意味十足。当然,也含有娱乐化或降维因素,娱乐化的趋势已经展现出来。”[3]
由此可见,对于电子竞技归属根源类型还存在不同争议,在对于一些从未探索归类的新事物,学者更愿意从本身所熟悉的、所遵循的研究范式出发来给事物下定义,也不难看出一些固有的逻辑联系[4]。我所整理的最新的有关电子竞技的界定是在2019年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上,将电子竞技运动定义为:“是以电竞游戏为基础,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软硬件设备为器械、在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软硬件设备为器械,在信息技术营造的虚拟环境中,在统一的竞赛规则以及在规则保障下公平进行的对抗性电竞游戏比赛。”[5]
(三)电子竞技的特征
从概念到特征,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常用逻辑。特征是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显著不同,那么电子竞技是否存在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呢?答案是肯定的。一般来说,电子竞技具有以下特征。
1.虚拟性。所谓虚拟性是指信息生产力的存在状态和外在表现是无形的,知识、信息、消息、图像、文字作为自己的形式以场的状态而弥漫在空间。电子竞技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以现实生活为素材,创造在文本中虚拟的人物角色、山川河流、风雨雷电、情节走向,给人们带来一种全新的现实娱乐体验。在第三维虚拟的空间里,一切都并非存在,却又是现实生活还原的一部分。
2.竞技性。所谓竞技性是指利用技巧来竞争的特性。电子竞技中包含两大元素,即“电子”和“竞技”,即游戏以比赛的方式运行。竞技性是电子竞技区别于其他网络电子游戏的本质特征,它在一定的规则制度下开展,比赛公平、公开、公正。电子竞技的参与者者们必须严格遵守。
3.文化性。所谓文化性是指带有文化的性质,即知识与信息历史与传承能力和学习三位一体的综合体现并且还有物质和精力。电子竞技可以说是人类将体育和科技结合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以《英雄联盟》为例,文本中的英雄设计多为历史传奇人物,情节设计也多参考历史事迹,每一位英雄的话语也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以历史为载体,从技术上做到情景再现,让参与者有较为直观的文化体验。
二、技术与属性:电子竞技归属于体育的逻辑思辨
电子竞技、游戏、体育三者的联系。电子竞技是游戏延伸出来,但是事物是发展的,随着网络信息的发达,电子竞技从游戏中剥离出来,而后归属于体育的阵营。电子竞技与一般的电子游戏也有了本质上的区别。首先从组织方式来看,电子竞技是有组织的、有计划发展的比赛,而电子游戏则不需要事先准备,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其次是遵循规则不同,电子竞技有着明确的比赛规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强制性;而一般的电子游戏不存在统一的规则,不同游戏玩家不存在客观的规则比较与约束。最后,是参与方式的不同,电子竞技有“线上参与”和“线下参与”两种,电子游戏则不然,它需要互联网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协同才能完成。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不同,培养各方面能力,和团队精神。电子竞技的整个发展态势是积极地、正向的,而对于电子游戏的评价目前在社会上则是批评声比较多,认为电子游戏影响了青少年的学业,甚至于身体健康。但从以上方面来看,不能将电子竞技等同于游戏。
现代体育的源头,可以后退到在生存狩猎中从而创造出游戏。尽管很多学者界都认为体育和四大起源达成共识。在古希腊人的眼中体育就是游戏,就是生活。我们必须承认,游戏与体育的领域有部分重叠,运动项目是组成游戏和体育的基础,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项目都是游戏但都是体育[6]。体育是游戏制度化的凝结,包括规则的标准化,训练的正式化,游戏活动和体育运动是由人类文化活动而引导的结果,游戏和体育夹杂着社会的、历史的和文化的因素,是人类生命意义活跃和强健的写照[7]。
“体育”是跟随时代进步而发展变化的概念,体育的定义也不单单是以前强身体身体上的内在价值该类型定义体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体育的内涵。体育的根源是来自于人类狩猎在演变到娱乐性游戏,所以也是游戏在历史上发展所形成的产物,而电子竞技也是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在新时代出现必然的结果。其无论是在参与和介质延伸,甚至是面临价值的争议时候都在体育的演进逻辑之内。据国内相关运动生理研究显示,高水平的电子竞技参与者每分钟在鼠标和键盘上可以做高达400种动作。电子竞技参与者在手掌和前臂的35块肌肉都需参与以及合理运用手部的生物机械力,以完成精准的操作[8]。此外,电子竞技需要充分的脑力活动,含精神集中力、思维敏捷和理性判断力。进一步讲,电子竞技在这一方面也映射了人们思维中那些传统的体育印象,因为参与者要和体育运动运动员一样注意力专注,思维灵活快速,随机判断能力迅速,特别是在充满战略性的游戏中,同队中多人都需要对战略安排冷静且迅速地分析全局布局,也需要冷静的做好全局的分析和以及脑手的协调。
三、价值与提升:电子竞技的未来走向何方?
(一)电子竞技的多元价值
关于电子竞技的价值一直都是学界和业界关注的问题,事物都是矛盾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电子竞技也不能例外。重要的是人们怎么样去看待这个事物,如何规避弊端,发挥事物的最大優势。对待电子竞技这个新型的体育项目,我们从政治、经济、社会三个不同维度去看待电子竞技的价值。
电子竞技的政治价值主要体现在外交和国际话语权上。西方发达国际家依托其自身国家的科技和强大的经济支撑,和其自身的世界地位将他们的三观意识产品运送到世界各地。而我国的电子竞技产业主要群体是青年人,他们正处于三观正在形成的特殊时期,所以大力发展我国的电子竞技产业,掌握我国在电竞行业的话语权具有政治意义。电子竞技的经济价值从产业链来看,坐拥网易、腾讯两大龙头产业的珠三角,在游戏、技术的研发上得天独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互联网当今时代该项目所表现和隐藏的社会价值必须关注,电子竞技是信息技术与竞技运动结合的产物,该项运动具备体育所有的属性,而且对参与者体力和耐力有一定的要求。电子竞技在发扬体育精神的同时也可以促进智能的开发,而且在促进智能开发、促进心理健康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电子竞技与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群体对文化认同,也是单个人被这一群体所感染影响的感觉。电子竞技的文化性,让人们对文本有较强的认同感,而电子竞技创作的灵感则来自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电子竞技作为多元结构交流的有效方式,为多个国家相互展示沟通提供了平台。因此电子竞技的运营商依照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禀赋,在资源内涵强化基础上,将文化展现演绎并且取其精华,抓住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可情感进一步加强消费者对该项目的关注度,在电子竞技中所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对社会文化的认同。
(三)电子竞技的发展走向
在场地的约束下而导致很多的体育项目无法开展,而电子竞技像巨大的网,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完全不受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此时也印证了体育的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那么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电子竞技该如何发展呢?
电子竞技已经发展为一种的文化现象,更要把握其发展的方向。在“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价值导向下”,要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要权衡电竞带来的显性和隐性价值、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电竞发展要从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转向旨在提升社会综合效益[9]。
四、結语
电子竞技的定位问题仍将处于争议中,作为新时代网络信息的产物,对照体育运动的特点,其对于体育根本属性和基础都符合要求。在“教育本位”和“商业本位”价值观的眼光下,关于有关电子竞技的价值问题仍将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面对百年之未有的大变局,信息革命的时代背景下,电子竞技需要顺应时代而改变才能在这场大变局中脱颖而出。无论怎样,我们都应该对电子竞技的未来抱有信心。
参考文献:
[1]霍传颂.体育演进逻辑下的电子竞技现象思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46(04):102-107.
[2]赵军.电子竞技发展趋势研判[J].体育文化导刊,2004(01):104-017.
[3]张书乐.何苦局限做“体育”电竞还能更“有戏”[N].人民邮电,2020-11-13(006).
[4]陈东.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研究(1996-2015年)[D].济南:山东大学,2015.
[5]甄棒,黄延春.我国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研究[R].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19-11-0.
[6]李欣然,李亮.游戏的体育:胡伊青加文化游戏论的体育哲学线索[J].体育科学,2010(04):69-76.
[7]杨韵.西方哲学游戏论视域下的体育本质解释[D].南京:南京体育学院,2015.
[8]王靖雯.电子竞技选手鼠标操作上肢肌疲劳极及其表面肌面电变化特征研究[D].天津:天津体育学院,2014.
[9]徐正旭,何平香,龚正伟.法哲学视角下电子竞技合法性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0,35(01):8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