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冰球运动员冬训期功能性体能训练特征的研究

2022-07-12刘洁宇

体育时空 2022年11期
关键词:冬训

赵记者 刘洁宇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6-239-02

摘    要  冰球是冬季运动项目中最大的一个集体项目,冰上环境的特殊性使其技战术特点和变化规律增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运动损伤风险。对冬季训练实施的功能性体能训练方案和内容进行总结,有助于为提升冰球专项技术水平和防范身体运动损伤提供科学的参考基础。在当前体能训练领域,功能性体能训练是相对公认的一种训练方法。本文通过探索青少年冰球员在冬训期间所测试的一些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以期在完善青少年运动员专项运动水平、运动损伤防治、科学进行体能训练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青少年冰球运动员  功能性体能训练  冬训

一、前言

冰球运动以快速与激烈著称,也是冬季奥林匹克运动项目中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冰球运动不仅受专项技术水平影响,对运动员自身的力量和耐力等体能因素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传统概念上的体能训练是在陆地上进行身体各关节和肌肉的稳定训练,动作上相对都是较孤立,与比赛关联性不大,并且还容易造成运动损伤。相比较功能性体能训练,它与比赛环境相贴近,需要很多关节和肌肉的参与,有顺序性、整体性、多角度,当下受到很多教练员的采用,而且也取到了很大的效果。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青少年冰球运动员冬训期功能性体能训练特征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运用中国知网(CNKI)、万方、Google Scholar等网络数据库搜集整理近年来关于冰球运动员专项技术训练与体能训练相关资料和文献,翻阅大量的与之相关的训练学专著,为研究本内容提高理论支撑。

2.测试法。以首钢工学院47名学生冰球运动员作为调查对象,平均年龄20.23±2.87岁,运动年限为2~3年。通过对学生运动员冬训前后的测试指标进行分析(FMS、冰球专项技术、专项体能数据等),测试地点为体测室。

3.数理统计法。以SPSS 15.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前后对比所测试的数据并以平均数和标准差的形式表示,然后对前后数据进行T检验(P<0.05,则呈现显著性差异;P<0.01,则呈现非常显著性差异)。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青少年冰球运动员体能中的一些问题

研究发现,青少年冰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是与对手相比较为重要的能力之一。它表现出动力链的力量传输与专项一致性的要求,通过段时间的速度和力量输出转换成高速对抗和争抢的效果。其原因主要为冰球运动的特点是高速且充满变向和冲撞,伤病大多来自对肌肉、骨骼、关节的伤害,所以对冰球技术的分析来研究运动员受伤规律十分必要。调查问卷对致伤动作进行了多向选择,导致冰球运动员致伤的主要技术动作依次为合法冲撞、身体阻截、压步转弯、抢球和急停等,致伤动作的统计为运动员制定训练策略提供了有针对性的专项体能训练方案。

(二)冬训的阶段任务组成

本研究为15周的训练总结,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首先,以一般身体运动功能为辅,对青少年冰球运动员的身体稳定性进行塑造,要求其在训练中具备稳定的动作模式。在这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目的是解决不断变化的运动员身体机能,不断总结和制定适合运动员本身的训练方法,为冬训期的体能储备做好辅助。

然后,以差缺补漏为主线,提高运动表现。提高青少年冰球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发展力量和耐力,强化核心力量、爆发力、动力链的整体输出、再生恢复能力等。

(三)功能动作筛查在冰球运动中的测试及应用

测试发现(表1),冬训前期的FMS测试得分低于14分的比较多,测试满分为21分。在测试中测试者双边不对称的情况很普遍,说明双边的功能动作表现也不一致,代偿性动作居多。在多个运动平面的功能动作筛查出测试者控制能力一般,做动作不稳定,出现整体力量输出损耗浪费,且腰部和肩部的损伤率最为明显。

根据FMS测试结果情况,让运动员了解自身短板,要求记住在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减少了运动损伤的发生。通过增加不稳定的体能训练,使得各个关节与肌肉协同发力,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刺激深层小肌肉群的训练能够稳定核心,更能使自身的力量收放自如,合理且有节奏地将功能性训练效果运用到冰球技术动作当中,提高体能训练效果,使整个冬训循序渐进的进行。

(四)功能性力量发展特征

根据运动员个人能力表现出来的差异性,所以针对个体能力,除了固定安排时间进行传统体能训练外,还加入了特定需求的功能性动作训练,这也为培养运动员大力量、快速力量奠定基础。对小肌肉群、核心区特定安排2次功能训练,每次45分钟左右。

测试发现(表2),随着时间的推移,运动员的专项体能测试数据逐渐提高,相比较功能性力量训练,阶段性的提高会明显。通过增加10千克的重力球测试,前期运动员会表现出各种的不稳定不协调的动作,不能很好地将运动能力完全发挥出来。冬训结束后,所有运动员会结合自身的一个感受自述力量运用会比之前会更顺畅,而且一部分疼痛有所缓解,同时也反映到自身的专项技术动作质量也会不同,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五)功能性训练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安排

运动负荷是整个运动训练中最难以控制的部分,它有关于训练质量问题,所以需要定期的测试运动员的几个生化指标进行监控。在冬训的四个周期中,负荷逐渐增大,然后再逐渐下调,依据运动员个体能力差异进行调控,特别是每个中周期中,体现恢复训练的原则,让运动员个体真正实现“超量恢复”(图1)。

1.冬训期训练负荷量的安排与监控。通过测试不同阶段的运动员晨尿和血乳酸,科学监控负荷量额变化。为了更好地设计训练方案,冬训初期负荷量为最低,从第二到第三阶段周期开始持续增加,在最后阶段再持續减少。初期以运动员身体逐渐适应为主,在第四个阶段为巩固提升周期,在不同周期负荷量安排密度来看,与运动员整体功能性训练手段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时候体能水平提高较大,对训练的把控相对也比较难。生化指标的变化相应的反映出运动员个体疲劳程度有明显的特征。

2.冬训期训练负荷强度的安排与监控。本研究采取中高结合的形式,对功能性训练负荷强度安排进行监控。不同阶段的负荷强度会产生不同的训练影响,应遵循身体机能变化和适应的规律,可给运动员佩戴运动腕表检测即刻运动强度,避免了强度不够和训练多度的情况。运动损伤发生率在冬训阶段也是最高,因为天气问题和专项技术训练的提高,适时调整训练强度既要考虑比赛环境还要考虑体能储备的提高。

3.冬训期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负荷设计。研究发现,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是运动员参与训练或比赛前动员人体生理机能的两个不同阶段。赛前状态受自然环境和运动环境影响而引起的身体生理机能变化,属于自然条件反射;准备活动属于克服不良赛前状态的身体练习,良好的赛前状态与合理的准备活动能提高人体运动能力。

运动员认为受伤在所难免,以至于在训练和比赛中对准备活动不能认真对待。违背循序渐进的原则,使肌肉力量、关节柔韧度、心血管耐力适应不了訓练和比赛的要求;整理放松是帮助人体从紧张的运动状态下逐渐缓和到相对安静放松的状态,形式多种多样。

综上所述,正确认识和对待比赛的意义是运动员自身良好赛前状态的开始,适宜的准备活动有助于生理机能的发挥,帮助自身在场上技术水平的发挥,减少不必要的运动风险。

四、结论

1.冬训期是储备运动员个体体能最佳的阶段,功能性训练手段是促进其良性发展的辅助手段,应做到把测试工作应用于各个阶段,从不同角度评价训练的水平,为科学把控训练安排提供有效的支撑。

2.遵循人体运动能力的适应性规律,训练负荷循序渐进,不断调整训练节奏,不能单一。相比较传统体能训练,增加有助于预防运动损伤的功能性训练更有利于运动员提高专项技术水平,最大程度转换与比赛环境所相符的训练需要。

参考文献:

[1]袁守龙.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基本原理与内容结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6(11):6-8.

[2]王明哲,王铖铖,李思佳,等.对我国冰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3(01):138-144.

[3]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4]梁波,金珂屹,姜勇,等.认知负荷调控对不同复杂程度运动技能学习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02):125-133.

[5]罗晨,张秀云.物理治疗和功能训练对运动损伤预防及康复训练的作用[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2,20(03):35-39.

猜你喜欢

冬训
党员冬训,走“新”更走“心”
重庆市党员冬训“十佳案例”
疫情下学习不停 冬训课堂接地气又暖民心
青年体操运动员冬训期内环境的训练监控研究
青少年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冬训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分析
常州牛塘镇推出“活力冬训”新模式
江苏阜宁:党员冬训助推检察队伍建设
中国划艇队2014年冬训运动负荷特征解析
2015中国大学生男足冬训赛暨第28届世界大夏会选拔赛
“冬训 ”是为了创造 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