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露营走红的启示
2022-07-12
关键词:露营
摘 要:近两年受疫情影响,长途旅行变得困难。或许是长时间的居家生活,让踏足荒野、悠然自得的露营生活受到追捧,这种原本是“驴友”热衷的小众户外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席卷朋友圈,成了当下许多人热衷的户外项目。但是露营过程中的一些不文明现象,也引发了大家的关注,一些旅游界人士呼吁,文明出游,“无痕露营”。
露营的走红,源于消费者体验多元休闲方式的现实需求。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露营营地市场规模达299亿元,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54.6亿元。伴随露营需求的不断增长,“露营+”新模式不断涌现,众多特色露营体验产品应运而生,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
露营为人们放松身心、亲近自然提供了更多选择,但也要看到行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露营产生的垃圾被随意丢弃,生态植被遭到破坏,违规使用明火增加火灾风险……这些行为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还存在安全隐患和违法风险,不仅影响露营体验,也阻碍露营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露营要从蹿红转向长红,关键是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进一步规范管理。对此,营地管理方要改善营地的配套服务,进一步明确可以搭帐篷的区域,细化禁止明火、清理垃圾等管理办法。职能部门应逐步完善露营运营标准、监管体系及惩罚机制,适度开放公园绿地空间,拓展公共设施服务功能,在盘活已有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服务供给能力。此外,要鼓励露营行业加强管理,畅通与消费者的沟通渠道,推动公众增强文明露营意识。各方共同探索、一起努力,以管理促进服务,以服务改善管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行业发展生态,让广大群众更安全、更便利地享受自然之美、露营之乐。
践行“无痕露营”,要诗和远方,不要“垃圾和毁伤”
最近一两年,在没法出远门旅游的日子里,“露营”原本是一個无奈将就的替代项,只不过,很多人亲身体验过后,发现“露营”自有一番滋味,从此便欲罢不能、深陷其中了。“五一”将至,把野营行囊装进后备箱,兴致勃勃向“诗和远方”出发的也就大有人在。
相较于公众对露营的井喷式热情,整个露营产业、露营文化的建设,显然落在了后面。时至今日,成熟的露营基地仍少之又少,好山好水好配套的完美“露营圣地”更是极度稀缺。一些人随兴所至,说走就走、说停就停,随便找个荒山河滩就“安营扎寨”,浪漫是浪漫,整个的食住体验却未必舒适。甚至,从现实反馈的情况看,野蛮露营还引发了种种问题,比如说干扰村民生活、乱扔垃圾、破坏环境等。
从冲动式露营、随意式露营,到发展出一整套完整的露营文化,这需要一段不短的过程。文明露营、体面露营,未必是那种氪金的、整活儿的“精致露营”,而是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内在协调,而这也正是最近兴起的“无痕露营”概念的核心内涵。
“无痕露营”,顾名思义,就是不要留下任何痕迹,包括不要损伤草地、不要扔下垃圾、不要攀折花木种种。以往,相当一部分人露营都属于对自然环境具有“破坏性”的,停车毁伤一片,搭帐篷再毁伤一片,生火野炊之后,更是一片狼藉。此等乱象,理应纠偏。
“无痕露营”,不仅是一种外在倡议,更应该成为露营者的内在信条。无害的、自律的露营,才是受欢迎的,才是可以永续的。
露营火热“出圈”,环保不能“掉线”
节假日期间,越来越多的公园、森林、水岸“长”出了野餐垫、吊床、帐篷、房车……然而,由于露营行业发展尚不规范,部分营地配套设施不健全,露营者缺乏专业知识和环保素养,偏远地带监管不到位等原因,露营过后,留下的是一片狼藉——垃圾遗撒、植被毁坏、非铺装路面受损、景观破坏……“露营热”引发的环境问题引人深思。
杜绝露营“野蛮生长”,需要露营者、企业经营者、部门管理者各尽其责,秉承绿色理念,守住环保底线,在露营活动中建立亲近自然、保护生态、共享环境的良性循环。
露营者要遵循“走过不留痕”的户外环保行为准则,答好露营“五问”,一问露营地选择是否合规?二问营火使用是否安全环保?三问有没有破坏自然原貌?四问有没有伤害野生动物?五问垃圾是否已经清理带走?我们作为好环境的受益者,也要做个好环境的保护者,不在禁止露营区域露营,不破坏地表开辟新营地,不砍伐林木破坏草皮点营火,不追赶喂食野生动物,离开时带走垃圾。尽量做到“带来什么就带走什么”“来的时候什么样,走的时候还是什么样”,减少露营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企业经营者、投资方在利用生态资源的同时应依法依规保护自然,强化行业自律,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营地建设运营全过程,把优质露营文化传递给露营“玩家”,把生态旅游模式融入到露营经济,共同守牢环保底线,让露营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早在2015年,国家标准委员会就发布了《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突出了确定场地生态承载力、避免环境污染等环保要求。但随着露营热度升温,不断涌现的各类“露营+”新业态、新形式,让环境保护压力倍增。这既需要有关部门提高露营行业门槛,进一步完善露营行业标准、出台有关法律法规,让露营“物理降温”;也需要适当扩大露营空间,做好公园、森林、景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估,进行合理空间规划,满足公众露营需求。
露营虽好,更要环保。只有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我们才能在自然中获得宁静、和谐、美丽,这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题中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