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县肉绒羊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诊断及防控措施
2022-07-11魏美清
魏美清
(甘肃省华池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华池 745600)
华池县作为甘肃省养羊大县,养羊历史悠久,始终按照“广种草,舍饲养,改畜种,调结构,小群体,大规模”的思路发展畜牧产业。截至目前,全县培育肉羊养殖龙头企业5家,养羊合作社92家,饲养总量达到85.11万只以上。随着华池县肉绒羊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寄生虫病感染率也随之增加,给肉绒羊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阻力。
羊寄生虫病是华池县养殖场户中的常见疾病。寄生虫病属于慢性、消耗性、传染性疾病,有很强的隐蔽性,很难被发现。它们寄生在羊体内,并吸取所需的营养物质,导致羊只生长缓慢,严重的还会造成内脏机能受损,甚至发生死亡[1],严重危害华池县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华池县利用相关项目资金及技术力量,查明肉绒羊寄生虫种类,针对不同种类的寄生虫实施分阶段分程序驱虫,使养殖场户逐步达到了寄生虫净化标准。
1 流行病学调查
针对华池县羊产业现状,在全县分三个区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别是东部子午岭林源区以陇东黑山羊为主,中西部以湖羊、小尾寒羊为主,北部以湖羊和陇东白山羊为主,全县15个乡(镇),每个乡(镇)1个规模养羊场,10个养殖户,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华池县养殖场户大多数为舍饲,但也有少数养殖户打山放牧。一些养殖场(户)羊只整体情况较差,表现为消瘦、贫血、腹泻、被毛粗乱症状,一些养殖场(户)羊吃草料正常,却越来越瘦。尤其是东部地区的羊只都有不同程度的蜱、螨等体外寄生虫感染情况。虽然大部分养殖场(户)都做过驱虫,但是均存在随意驱虫、乱用驱虫药的现象。
2 样品采集
2.1 粪样采集
在流行病学调查区域内,采集新鲜羊粪便样品300份,每份20~40 g,放置在灭菌的密封袋中进行编号,冷藏状态下带回实验室。
2.2 血液涂片采集
采集血液涂片300份,用消毒注射针刺破羊耳尖,用洁净载玻片一端,从羊耳尖穿刺处接触血滴表面,蘸取少量血液,另取一块边缘光滑的载玻片,作为推片。先将推片的一端置于血滴前方,然后稍向后移,触及血滴,使血液均匀分布于两玻片之间,形成一线,推片载玻片与血片载玻片成30~45°夹角,平稳向前推进,使血液接触面散布均匀,即成薄的血片,抹片完成后,立即置流动空气中干燥,以防止血球皱缩或破裂,并加甲醇固定2 min,带回实验室检测。
2.3 皮屑采集
采集皮屑样品300份。在宿主皮肤患部与健康部交界处,将消毒刀韧与皮肤表面呈垂直,反复刮取表皮,直到皮肤微出血,将刮下的皮屑置于培养皿中备检。
3 实验室检测
3.1 体内寄生虫检测
体内寄生虫虫卵、卵囊或幼虫可随宿主的粪便排出体外。通过检查粪便诊断寄生虫病。
3.1.1直接涂片检查法 在载玻片上滴1~2滴50%甘油水溶液,再用镊子挑取少量新鲜粪便加入载玻片,混匀后去除较大粪渣,使载玻片上留下一层均匀的粪液,覆以盖玻片,置低倍显微镜下镜检。
3.1.2沉淀法 取粪便5 g置于烧杯中,加清水100 ml以上,搅匀成粪汁,通过两层纱布过滤,滤液收集于另一烧杯中,静置30 min后,倒去上层液,沉渣反复水洗沉淀,直至上层液体透明,最后倒掉上层液,用吸管吸取沉淀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后镜检。
3.1.3漂浮法 取10 g粪便置于200 ml烧杯中,加入少量饱和盐水将粪便充分搅匀,再加入20倍的饱和盐水搅匀,静置40 min后,用直径0.5~1.0 cm的金属圈平着接触面,提起后将液膜抖落于载玻片上,多次蘸取不同部位的液面后,加盖玻片镜检。
3.2 血液寄生虫检测
将吉姆萨染色液直接滴加于固定好的血片上,染色30~60 min,用洁净的水冲洗,干燥后镜检。
3.3 体外寄生虫检测
将采集的皮屑置于载玻片上,滴加50%甘油溶液,覆以另一载玻片,搓压玻片使病料散开,镜检。
3.4 虫卵鉴定
用显微镜观察虫卵形态结构。
4 结果与分析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卵圆形的线虫虫卵,三角状的绦虫虫卵,并且内部含有六钩蚴。通过吉姆萨染色镜检后,能看到焦虫的典型虫体为双梨子型,泰勒虫虫体为圆形。此外,通过羊只体表观察和显微镜检测可以见到蜱、螨、鼻蝇蛆。
由表1、表2、表3可知,在华池县3个区域感染的主要寄生虫为绦虫、线虫、焦虫、泰勒虫、蜱、螨,鼻蝇蛆,分别检测出61份、65份、46份、35份、78份、57份、46份,感染率分别为20.33%、21.67%、15.33%、11.67%、26%、19%、15.33%。吸虫虫卵检出率较低,检出12份,感染率为4%。绦虫在中西部地区感染率较高,线虫、原虫和体外寄生虫在东部地区感染率较高,采集样品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寄生虫混合感染的情况。
表1 15个乡(镇)羊体内寄生虫检测结果
表2 15个乡(镇)羊体原虫检测结果
表3 15个乡(镇)羊体外寄生虫检测结果
5 驱虫药和驱虫时间选择
根据华池县肉绒羊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华池县羊感染的寄生虫主要有吸虫、绦虫、消化道线虫、焦虫、泰勒虫、螨、蜱、羊鼻蝇蛆等,有时存在多种寄生虫混合感染的情况。针对不同种类的寄生虫,可以按照固定月份选择有针对性的驱虫药进行驱虫。
5.1 吸虫
全群一年进行2次驱虫,第一次在10~11月份,重点驱除吸虫幼虫及成虫。第二次在2~4月份重点驱除成虫,吸虫病首选驱虫药主要为:阿苯达唑10~16 mg/kg,口服;芬苯达唑5~7.5 mg/kg,连续给药3~5 d,口服;奥芬达唑50~75 mg/kg,口服;三氯苯达唑10 mg/kg,口服。
5.2 绦虫
每年8~9月份驱除绦虫幼虫。驱虫药为:阿苯达唑10~16 mg/kg,口服;芬苯达唑5~7.5 mg/kg,连续给药3~5 d,口服;奥芬达唑50~75 mg/kg,口服;氯硝柳胺,60~75 mg/kg,口服;吡喹酮10~15 mg/kg,口服。
5.3 线虫
全群一年进行2次驱虫,第一次在12月至翌年2月份,冬季重点驱除幼虫,第二次在8~10月份进行秋季驱虫。驱虫药为:丙硫咪唑6~10 mg/kg,口服[2];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0.2 mg/kg,口服或皮下注射。
5.4 焦虫
每年在5~8月进行两次驱虫,驱虫药选择:吖啶黄3~4 mg/kg,静脉注射;咪唑苯脲1~3 mg/kg,肌肉注射。
5.5 螨、蜱
发现病羊后要及时隔离并进行治疗。根据发病情况,在暖季采用喷淋、涂擦、药浴的方法灭虫,在冷季选用口服、注射或浇背的方法杀虫。全群一年进行4次驱虫,分别在3、5、7、9月份各1次。感染严重的,必须用药2次或2次以上,两次用药间隔7 d。对羊体螨、蜱、虱、蚤治疗的同时,必须对环境进行消杀。驱虫药为:伊维菌素0.5 mg/kg,皮下注射;阿维菌素0.2 mg/kg,皮下注射;也可用敌百虫、溴氰菊酯、马拉硫磷、辛硫磷等药浴。
5.6 羊鼻蝇蛆
全群驱虫一年进行2次,第一次在9~10月成蝇消失季节进行,第二次在3~4月三期幼虫成熟季节进行,根据羊只的数量,可以选用内服给药或鼻腔给药驱虫。驱虫药为: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0.2 mg/kg,皮下注射或口服,连用2~3次;氯氰碘柳胺钠5~10 mg/kg,皮下或肌肉注射;3%敌百虫每侧7~10 ml喷鼻,或者75 mg/kg口服。
针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感染情况,可选择广谱抗寄生虫药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进行驱虫,或者先驱除体内寄生虫,间隔7 d后,再驱除体外寄生虫,达到驱虫效果。同时,为了彻底驱除虫体,也可以进行二次驱虫。
6 肉绒羊寄生虫病发生原因
6.1 饲养条件差
棚圈是寄生虫传播的最佳场所[3]。大多数养殖场户为节省成本,追求养殖效益最大化,棚圈的建设达不到标准,羊群饲养密度过大,不注意棚圈卫生,羊只生活环境不佳,致使寄生虫大量滋生。此外,很多散养户都是共用一个牧场,一块水源,且不进行消毒灭源,容易造成寄生虫交叉感染和重复感染[4]。
6.2 对寄生虫病认识不到位
华池县很多养殖场户对寄生虫病的危害认识不到位,认为寄生虫只是导致羊只偏瘦,不会造成大面积死亡,当羊群发生寄生虫病时,也只是随便选择驱虫药进行治疗,不对症下药,无法达到防治效果,造成羊只大面积感染寄生虫病,甚至死亡,影响养殖效益。
7 防治措施
7.1 注意饮水及饲草卫生
让羊只饮用卫生的自来水、井水或流动的河水,避免饮用死水。有条件的可采用轮牧方式,以减少感染机会。
7.2 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大多数寄生虫的虫卵、幼虫、卵囊等会随粪便排出体外,对棚圈、水源、饲草等造成污染,造成寄生虫病传播。因此,要及时收集羊的粪便,尤其是驱虫后7 d内的粪便,采用堆肥发酵的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利用发酵产生的生物热杀死寄生虫的虫卵、幼虫和虫囊。
7.3 抓好饲养管理
增强羊只的抵抗力是预防寄生虫发生的重要措施。首先要抓好日常饲养管理,改善羊舍环境,合理搭配饲料,给羊群提供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对患寄生虫病的羊只及时驱赶到隔离区对症治疗。待病羊恢复健康后,确认不带毒再将其转入大群进行饲养。同时,对羊舍定期消毒。
7.4 加强宣传,提高防控意识
通过开展寄生虫病防控知识讲解、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使广大养殖户充分认识到寄生虫病的危害,引导群众增强防病意识,提高防治主动性。
8 结语
肉绒羊寄生虫病对肉绒羊的健康和养殖效益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感染寄生虫的羊往往出现消瘦、贫血、生长发育缓慢等症状,严重的还会死亡,给广大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因此,预防寄生虫病应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加强饲养管理、环境卫生消毒,针对不同种类的寄生虫分阶段分程序驱虫,从根本上遏制羊寄生虫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