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腔镜辅助肋骨固定用于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价值

2022-07-11姚朝聪徐光磊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11期
关键词:肋骨胸腔镜切口

姚朝聪 徐光磊

人体肋骨共12对,胸壁着力点处易受到作用而导致肋骨骨折,多发性肋骨骨折为肋骨骨折的一种,指2根或2根以上的肋骨骨折,常伴发连枷胸、反常呼吸、严重肺挫伤等症状,有机构表明[1],美国公民中45周岁以下的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就是创伤肋骨骨折。肋骨骨折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各种方法均有不同的优缺点,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外科手术逐渐向微创方向发展[2]。近年来有研究支持胸腔镜辅助肋骨骨折内固定术在手术伤口、术后恢复上均有明显优势,已成为肋骨骨折治疗的发展趋势[3]。文章拟收集2018年2月—2021年1月贺州市人民医院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患者100例,以传统手术方案为对比,从手术价值、手术后并发症及患者的恢复情况对上述2项不同手术方案进行对比,分析胸腔镜辅助肋骨固定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2月—2021年1月贺州市人民医院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患者100例,男性76例,女性24例,年龄29~61岁,平均年龄(43.69±9.78)岁,肋骨骨折数量3~6根,平均肋骨骨折数量(4.01±1.09)根。根据患者手术类型分为研究组(接受胸腔镜辅助肋骨固定治疗,n=50)和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n=50)。研究组男性39例,女性11例,年龄29~57岁,平均年龄(43.28±9.24)岁,肋骨骨折数量3~6根,平均肋骨骨折数量(4.07±0.95)根;对照组男性37例,女性13例,年龄30~61岁,平均年龄(44.58±10.18)岁,肋骨骨折数量3~5根,平均肋骨骨折数量(3.95±0.92)根。两组年龄、性别、肋骨骨折数量等一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经贺州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

既往无肋骨骨折手术史;能与医护人员良好沟通;年龄>18岁和<70岁;多根肋骨骨折且断端严重移位;无颅脑损伤、腹腔脏器损伤。无严重肺裂伤、支气管断裂、心脏大血管损伤;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单侧骨折数量<3根;接受急诊肝脏手术者;肝脏恶性肿瘤,或伴有远处转移者;高龄合并严重的基础疾病;生命体征极不稳定者;受伤时间较长,骨折处已形成骨痂者;合并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等严重疾病者。

1.4 手术方案

1.4.1 对照组 根据肋骨骨折中心位置作为切开点(长度10~30 cm),暴露胸腔,进行止血、血凝块清理、肺裂伤缝合等操作。以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纯钛爪形肋骨接骨板)套在肋骨骨折部位,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牢固,最后排除活动性出血后,留置胸管,关闭胸腔。

1.4.2 研究组 全身麻醉,取健侧卧位,在骨折移位明显部位切开小切口(2~3 cm),置入胸腔镜探查,发现胸腔内损伤迅速做相应的处理,随后探查骨折断端。设计切口位置,摒弃传统大切口,于体表定位处作5~7 cm的小切口,游离骨折断端约2 cm,尽量保留肋间组织,骨折复位,采用组织钳固定骨折线两侧。以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纯钛爪形肋骨接骨板)套在肋骨骨折部位,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牢固,最后排除活动性出血后,留置胸管,关闭胸腔。

1.5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两组术后康复指标(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两组术后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肺不张、凝固性血胸及气胸)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表示为 (±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指标对比

两组临床治疗指标对比结构见表1,研究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3项指标分别为(82.34±15.28)mL、(152.38±34.27)min、(76.38±9.51)mL,对照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3项指标分别为(116.87±19.80)mL、(302.78±66.97)min、(95.24±13.87)mL,通过比较发现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指标对比(±s)

2.2 两组术后康复指标对比

两组术后康复指标对比结果见表2。研究组在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上分别为(7.63±1.69)h、(1.06±0.37)d、(10.29±2.15)d,对 照 组 在 首 次 排 便 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上分别为(13.57±3.74)h、(1.59±0.45)d、(16.87±3.64)d,通过比较发现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术后康复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术后康复指标对比(±s)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结果见表3。研究组术后发生1例肺部感染及1例肺不张,对照组术后有6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3 讨论

目前临床骨科手术中多发肋骨骨折为多见的类型之一。肋骨骨折需综合分析,主要依靠胸部X线和CT扫描,X线存在较多干扰[4],而螺旋CT三维重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特异性,多为临床上首选的诊断方法。研究提示[5-8]通过影像学手段发现3根肋骨骨折,这可以作为胸部创伤危险分层的重要标志。基于上述研究基础,文章研究中选择多根肋骨骨折且断端严重移位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手术方案的优缺点。

传统手术中,内固定术能够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可使胸部外形恢复,能够维持患者呼吸运动。常见的手术内固定主要通过固定骨折断端,从而支撑和恢复胸廓的外形。但是手术缺点在于,手术切口长度长,有时多发骨折跨度大,显露骨折困难,须延长切口,这就增加手术时间及术后康复时间,同时也加大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9-12]。

近年来,微创技术得到巨大的进步,胸腔镜可在直视下对胸腔内环境进行彻底探查,进行修补以及清创。作用除了术后恢复快、切口小的微创效果,也能够精确定位骨折位置,能够优化手术方式,更加准确肋骨骨折内固定,从而避免肌肉发生损伤,减少肋间神经损伤,降低了术后疼痛感[13-16]。

本次研究收集贺州市人民医院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患者100例,以传统手术方案为对比,从手术价值、手术后并发症及患者的恢复情况对上述2项不同手术方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研究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3项指标分别为(82.34±15.28)mL、(152.38±34.27)min、(76.38±9.51)mL,对照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3项指标分别为(116.87±19.80)mL、(302.78±66.97)min、(95.24±13.87)mL,通过比较发现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上分别为(7.63±1.69)h、(1.06±0.37)d、(10.29±2.15)d,对照组在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上分别为(13.57±3.74)h、(1.59±0.45)d、(16.87±3.64)d,通过比较发现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发生1例肺部感染及1例肺不张,对照组术后有6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研究组的手术方案相比传统开胸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减少,具有明显优势,可能原因与胸腔镜辅助手术能准确定位患者的骨折位置,减少了手术时间及手术创伤有关[17-19]。还有研究支持胸腔镜手术造成的组织损伤小,直接降低了术后感染率。但是,对于胸部创伤严重伴有不稳定的生命体征,伴有胸腹病损,可能伴随心脏压塞征象或者心脏大血管损伤的患者,可直接进行开胸探查,而不适宜进行胸腔镜治疗[20-22]。

综上所述,文章认为相对于传统手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胸腔镜辅助肋骨固定优势在于可准确定位手术切口入路,手术创伤更小,术后康复快,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肋骨胸腔镜切口
59例交通事故致肋骨骨折伤残鉴定的分析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效果分析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迷人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