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细胞单采去除术对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2022-07-11程沈菊单建芝周强聂波杨金荣李艳红罗珊武坤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11期
关键词:羟基白细胞外周血

程沈菊 单建芝 周强 聂波 杨金荣 李艳红 罗珊 武坤

目前对于高白细胞白血病(hyperleukocytic leukemia,HLL)的诊断标准为外周血白细胞增高,通常外周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100×109/L,可见于急慢性白血病。本病症会导致患者出现大量白细胞在小血管内血流淤滞及血管壁浸润,从而使局部发生血栓或出血。患者临床症状较重,直接化疗效果较差,并发症多,缓解率低,早期死亡率高。临床通常先降低较高的白细胞,再进行后续的治疗。过去常规降低白细胞的方法是口服羟基脲,羟基脲能较为有效地降低白细胞,但由于见效速度较慢,患者有较高的概率发生高黏滞血症等并发症,又受药物毒副作用影响,因此逐渐被白细胞单采去除术替代。白细胞单采去除术是将人体外周血液通过外接管经出路送入单采仪器,由仪器离心分离采集去除其中的白细胞,同时回路将剩下的其他血液成分又重新输回人体。这种通过仪器直接减少外周血循环中的白细胞方法在一些相关的研究中表现良好,取得优异治疗效果[1-2]。但对于这种方法的研究仍然相对较少,文章为了进一步了解白细胞单采去除术对高白细胞白血病的效果,以及该术的安全性开展了对比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3月—2020年6月收诊的271例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以信封法分为观察组(n=136),其中男70例,女66例,年龄28~49岁,平均年龄(38.36±3.88)岁,病程1~4月,平均病程(2.14±0.88)月;对照组(n=135),其中男69例,女66例,年龄28~49岁,平均年龄(38.44±3.79)岁,病程1~4月,平均病程(2.09±0.92)月,基础资料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院内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均了解白细胞单采去除术和羟基脲降白细胞治疗两种方式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同意并签署研究同意书。

本次研究患者的纳入标准为:(1)白细胞计数超过100×109/L;(2)肝、脾、肾等主要器官基本正常,无衰竭情况发生;(3)无其他血液疾病、肿瘤疾病和炎症发作。

排除标准为:(1)无法配合研究或对两种治疗方式不耐受患者;(2)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低血钙等严重并发症。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行白细胞单采去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羟基脲降白细胞治疗,且均同时配合执行别嘌呤醇水化、碱化尿液的相关措施,治疗过程中若患者有并发症发生,医师需及时观察,并根据观察结果调整疗法或终止研究。

观察组患者术前监测患者的多项基础体征指标,按分离机操作步骤安装一次性全封闭白细胞去除专用管路,连接生理盐水、抗凝剂(枸橼酸钠-葡萄糖溶液ACD-A)预冲管路。操作人员辅助患者保持平卧位,选取患者的双侧肘正中或贵要静脉消毒,然后穿刺固定并与血细胞分离机连接,询问、观察患者有无异常反应,之后再将连接装置固定,设定患者的总循环血量(6 000~8 000 mL)、全血流速(40~55 mL/min),ACD抗凝剂与血流比控制为1∶10~1∶9,总时间设置为1.5~3 h,去除总量为300~500 mL(通常不超过全血容量的13%),去除过程中给予10%葡萄糖酸钙2 g静脉滴注,患者每日接受1次白细胞单采去除术,持续2~4次,具体由医师根据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及患者基本情况确定。若患者术前有严重贫血(Hb<60 g/L)或极低血小板(PLT<20×109/L)的情况,则需在去除前输注悬浮红细胞或血小板。

对照组患者口服羟基脲片(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制造,国药准字H37021289,0.5 g×100片/瓶),剂量为每日2~4 g,持续服用1周,并在治疗后观察是否还需要继续服药。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需统计治疗始末患者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lasma 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比较治疗前后和组间差异;观察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重要脏器出血、高黏滞综合征、低钙血症等)和早期病死情况[3],以此来观察两种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表示为(±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外周血象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外周血象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指数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红蛋白、血小板组间差异和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续)

表1 两组患者的外周血象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外周血象指标比较(±s)

2.2 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PT、APTT、T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续)

表2 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率和早期病死率比较

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发生重要脏器出血、高黏滞综合征等并发症等例数为5例,而对照组则发生19例,并发症率、早期病死率、治疗持续时间显示观察组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率和早期病死率比较

3 讨论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因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积累,是正常造血抑制并浸润其他器官组织。其重要临床表现是在发病时会出现白细胞计数上升或下降,当白细胞>100×109/L为高白细胞白血病(HLL),属于高危型白血病,病情凶险,常由于较高的白细胞淤积导致高黏滞综合征的症状,导致重要脏器发生损伤。极易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 rcoagulation,DIC)、颅内出血、脑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若此病症未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便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致使患者在疾病早期死亡,而以羟基脲等进行治疗容易诱发并发症,导致患者在短期内出现生命安全威胁[4]。

羟基脲是一种核苷二磷酸还原酶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脱氧核苷酸的形成,从而阻碍嘌呤与嘧啶碱基生物进行合成,主要应用于抗肿瘤治疗。在高白细胞性白血病中已有较长时间的应用。除了容易引起并发症外,羟基脲治疗还有极高的复发率和耐药率,预后效果较差,对患者的不适、疼痛情况改善效果不佳,对于白细胞较高患者短期内降低白细胞的作用也并不明显。血细胞去除术是根据患者血液成分的物理属性,经血细胞分离机分离血浆,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等,去除血液中病理成分,通过封闭式管道回输其余的或替代成分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其中白细胞去除术是近年来较为新型的一种高白细胞白血病治疗方式,相关的研究中反馈显示效果和效率均较优,其主要的作用为:(1)白细胞单采去除术能更好清除血液外周循环中的过量白细胞,通过分离出患者总循环血量中20%~50%的白细胞,从而起到避免患者因短期白细胞上升导致机体负荷加重的作用,相比之下,羟基脲虽然会杀死过量白细胞,但人体耐药性高,且整个治疗疗程较长,无法有效的快速减轻患者的血液循环负担;(2)由于白细胞去除术能快速清除大量白细胞,这极大的缓解了患者总血液循环黏滞度较高的情况,有效地降低了患者发生白细胞聚集引起微血栓的概率,从而避免患者多器官缺氧、缺血、出血情况的发生,起到了保护心、脑、肺等重要脏器的作用,并且单采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粒细胞数量;(3)白细胞去除术保证了患者血液循环的稳定,减轻了压力,而羟基脲化疗过程中则伴有肿瘤溶解综合征、高钾血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多种并发症;(4)白细胞单采去除术大量循环池中的白细胞,使储存池中的白细胞释放到循环池中,在大量去除增殖期的细胞同时,还可以激活静止状态的细胞,从而调节部分细胞的代谢和增殖,提高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5-8]。

本次研究中,治疗前两组的血象指标和PT、APTT、TT、FIB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白细胞去除和羟基脲治疗后,两组血液中的白细胞均得到有效清除,因此白细胞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效果来看,单采治疗对于白细胞的清除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项治疗措施对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血红蛋白的影响较小,虽然低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持续时间、并发症率早期病死率比较显示观察组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两种方式的治疗具有明显关系,但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短,白细胞清除效果好,同时间段负担更轻,对于人体的影响小,且羟基脲服用后的负面影响较强,容易发生并发症[9-12]。

综上所述,与其他治疗方式相比,白细胞单采去除术对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血象指标改善效果较好,能在短时间缓解病症的严重程度,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羟基白细胞外周血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白细胞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珊瑚羟基磷灰石表面改性的工艺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
对羟基苯甘氨酸合成条件的研究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