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Hcy、ADP 在2 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分析
2022-07-11常亮黄朝凤
常亮,黄朝凤
(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河南 许昌461000)
糖尿病是影响机体脏器、 组织血糖代谢的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严重微血管病变进行性疾病, 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因素,报告指出[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因早期缺乏典型症状,晚期治疗的有效性降低明显,糖尿病患者中约23%的人群可合并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可见积极预防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延缓视力丧失,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十分有必要。 新近研究显示[2],炎症、氧化应激等对微血管改变具有重要作用,由此考虑从该靶点切入,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及预防提供参考。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密切,可显著降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损伤血管内皮功能[3-4]。 脂联素(adiponectin,ADP)是有脂肪细胞分泌, 对胰岛素抵抗形成尤为关键[5]。综合上述血清指标在糖尿病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推测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存在某种关系。 鉴于此,本研究重点观察血清ADP、Hcy 在2 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表达, 旨在为2 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早期诊疗提供科学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对象及基线资料 回顾性分析,采集2019年3 月至2021 年5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5 例单纯2 型糖尿病患者基线资料(纳入2 型糖尿病组),男18 例,女17 例;年龄40~62 岁,平均(53.25±2.15)岁;2 型糖尿病病程1~7 年,平均(4.25±1.25)年;体重指数(BMI)20.52~24.12kg/m2,平均(22.32±1.05)kg/m2;采集同时期内35 例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基线资料(纳入非增生组)与36 例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基线资料 (纳入增生组),非增生组中男17 例,女18 例;年龄40~65岁,平均(53.31±2.17)岁;2 型糖尿病病程1~7 年,平均(4.18±1.17)年;BMI 20.75~24.20kg/m2,平 均(22.35±1.07)kg/m2;增生组中男16 例,女20 例;年龄40~62 岁,平均(53.25±2.15)岁;2 型糖尿病病程1~8 年,平均(4.31±1.27)年;BMI 20.48~24.10kg/m2,平均(22.29±1.09)kg/m2。 3 组患者年龄、性别、2 型糖尿病病程、BMI 对比(P>0.05),研究可开展。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 型糖尿病符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年版)》[6]中诊断标准:随机血糖≥11.1mmol/L 或空腹血糖≥7.0 mmol/L 或餐后2 h 血糖≥11.1 mmol/L;(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符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专家共识》[7]中相关诊断;(3)基线资料保存完善。
1.2.2 排除标准 (1)合并精神疾患或正在服用抗精神病类药物;(2)合并其他不可控制的慢性内分泌疾病,如3 级高血压;(3)合并原发性眼底疾病、免疫系统疾病。
1.3 方法
1.3.1 实验室血清指标 采集患者入院时5 mL 空腹静脉血,以3000 r/min 速率,离心半径10 cm,离心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HCY、ADP 水平,试剂盒均由中翰盛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所有操作均严格遵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2 眼底检查 对眼底照相或荧光素研读血管造影检查,观察微血管瘤、视网膜出血点、新生血管、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等情况, 评估是否发生视网膜病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全部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 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 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 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血清Hcy、ADP 水平与2 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绘制受试者ROC 曲线分析血清Hcy、ADP 表达预测2 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价值, 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价,AUC≤0.50 为无预测价值,0.50<AUC≤0.70 为预测价值较低,0.70<AUC≤0.90 为预测价值中等,AUC>0.90 为预测价值较高;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血清指标对比 三组患者血清Hcy、ADP 水平对比, 血清Hcy 由低至高依次为2 型糖尿病组、非增生组、增生组,血清ADP 由低至高依次为增生组、非增生组、2 型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血清指标对比(±s)
表1 三组患者血清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2 型糖尿病组非增生组增生组35 35 36 F P血清Hcy(μmol/L)14.85±3.56 21.42±4.15 32.85±5.17 155.745<0.001血清ADP(ng/mL)12.23±1.85 8.56±1.15 5.68±0.95 204.012<0.001
2.2 血清Hcy、ADP 水平与2 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将血清Hcy、ADP 水平作为自变量纳入(均为连续变量),2 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发生视网膜病变作为因变量(1=发生,0=未发生),逐个将自变量纳入行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后将全部自变量纳入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DP 低表达、血清Hcy 高表达是导致2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OR>1,P<0.05)。 见表2。
表2 血清Hcy、ADP 水平与2 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2.3 血清Hcy、ADP 水平预测2 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效能分析 2 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发生视网膜病变作为状态变量(1=发生,0=未发生),绘制ROC曲线,见图1-图2,结果显示,2 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cy、ADP 水平预测2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AUC 分别为为0.922、0.912,均>0.90,预测价值均较理想。 见表3。
图1 血清Hcy 水平预测2 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效能分析
图2 血清ADP 预测2 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效能分析
表3 血清Hcy、ADP 水平预测2 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效能分析
3 讨论
视网膜病变是2 型糖尿病患者好发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内皮细胞增生、持续性高血糖、周细胞选择性丢失等原因诱发新血管形成, 视网膜病变发生,根据增殖情况分为非增生与增生性,既往临床常选择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裂隙灯显微镜等手段检查并诊断视网膜病变, 但该种方法普及度差[8-9]。 故探寻特异性好、敏感度高的血清学指标,对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科学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血清Hcy 属于含硫基的非必需氨基酸, 其在机体内的主要生理作用表现为:(1)通过诱导过氧化氢生成,使得具有细胞毒性的自由基活性增强,增加对血管内皮的损伤;(2)帮助微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参与并加重血管硬化;(3)改变凝血因子功能,促进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影响纤溶、凝血等系统,导致微循环障碍[10-12]。 血清ADP 是内源性生物活性多肽,由脂肪细胞分泌,广布于血液中,对胰岛素增敏、前脂细胞转化具有促进作用;此外ADP 可通过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增加脂肪酸氧化与葡萄糖摄入, 抑制多种炎症因子如C 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等合成于释放,缓解胰岛素抵抗[13-14]。 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组患者血清Hcy、ADP 水平对比, 血清Hcy 由低至高依次为2 型糖尿病组、非增生组、增生组,血清ADP 由低至高依次为增生组、 非增生组、2 型糖尿病组, 提示血清Hcy、ADP 可能与2 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相关。 分析原因可能为:2 型糖尿病患者因机体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 糖代谢紊乱导致维生素B12、叶酸缺乏,血清Hcy 大量蓄积体内;另一方面血清Hcy 通过抑制血栓调节素和肝素的合成,调节血液粘稠度与凝血功能, 血清Hcy 水平升高导致微循环障碍发生并加重[15-16]。 血清ADP 水平下降,导致一氧化碳含量随之下降,诱发平滑肌细胞增殖、血小板凝聚等反应, 促进新生血管生成, 再者血清ADP 水平下降,内皮血管舒张功能下降,损伤视网膜内皮细胞,继而损伤视网膜微血管,诱发并加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7-18]。 综合上述原因考虑,可将血清Hcy、ADP 水平作为预测2 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血清学指标。
为验证上述猜想,本研究经Logi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血清ADP 低表达、 血清Hcy 高表达是导致2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经绘制ROC 曲线,结果显示,2 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cy、ADP 水平预测2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AUC 分别为为0.922、0.912,均>0.90,预测价值均较理想。 提示血清Hcy、ADP 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相关, 临床可将血清Hcy、ADP 水平作为预测2 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指标。 但本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且纳入样本数量有限, 研究结论的可信度还需在未来开展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加以验证。
综上所述,血清Hcy、ADP 水平与2 型糖尿病组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相关, 血清Hcy 高表达、ADP 低表达可能是导致2 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针对2 型糖尿病血清Hcy 高表达、ADP 低表达患者给予针对性干预手段, 调控上述血清水平, 降低2 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