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小儿便秘用药规律

2022-07-11万什方李鲜赵琼周鸿雲赵梦洁霍碧岫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玄参行气消食

万什方, 李鲜, 赵琼, 周鸿雲, 赵梦洁, 霍碧岫

小儿便秘是儿科常见的脾胃疾病。临床表现为大便干燥坚硬,秘结不通,或呈球状,或虽有便意但排出困难。因喂养习惯、情志因素等改变导致发病率逐年升高。有相关报道指出全球小儿便秘患病率为9.5%[1]。因排便困难,一些患儿可出现食欲不振、睡眠不安,因反复努挣大便甚至导致肛裂、痔疮、脱肛等。便秘虽无生命危险,但长期便秘可引起情志异常,儿童的生长发育及身心健康,值得重视。西医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包括调整饮食结构、足量饮水和运动等,药物常用缓泻剂及微生态制剂,难治性便秘用生物反馈治疗、电刺激疗法、粪菌移植,甚至手术治疗[2]。西医治疗虽手段多样,前期治疗效果有效迅速,但副作用明显,易产生依赖,并易反复发作[3]。与之不同的是,中医有辨证论治、治病求本、重视整体、三因制宜等特点,如口服中药复方、推拿、穴位敷贴等,已成为目前治疗小儿便秘的趋势。本研究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小儿便秘治疗用药规律,为小儿便秘临床治疗及遣方用药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数据库为平台。时间限定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以“便秘”“大便难”等为主题,以“儿童”“小儿”“青少年”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

1.2 诊断标准 参照《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标准》中小儿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1]。

1.3 纳入标准 (1)符合小儿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且为第一诊断;(2)临床研究病例≥40例,且有效率≥80%;(3)口服中药,包括古方化裁、自拟方、中成药,药味明确。

1.4 排除标准 (1)同一作者或不同但内容相同或相似仅录用一篇;(2)单纯外治法、针灸等;(3)综述、指南、无病例的文献;(4)小儿功能性便秘以外的其他疾病及并发症。

1.5 数据规范 以《中药学》《中国药典》为依据,如“炙黄芪”“蜜黄芪”等统一为“黄芪”;“玄明粉”“芒硝”统一为“芒硝”等。

1.6 方法 将药物录入Excel 2010并通过SPSS Statistics 21.0及SPSS Modeler 14.1软件分析。

2 结果

2.1 方药分析结果

2.1.1 中药频次结果 163味中药总计频次使用1 894次,平均频次11.62次,频率≥1%的药物29味,为临床中治疗便秘常用药物,使用1 355次,为总频次的71.54%。前十位药物有:火麻仁、枳实、甘草、地黄、白术、大黄、麦冬、莱菔子、玄参、厚朴,见表1。

表1 使用频次≥1%的中药(n)

2.1.2 频次≥1%的29味中高频药物功效归类 表2结果显示,使用最多为补虚药,其次是理气药、泻下药等。可以看出,小儿便秘治疗注重健脾补虚、理气运脾、润肠通下、清热导滞。

表2 常用药物功效归类(n)

2.1.3 药物性味归经分析 统计163味中药四气五味,表3、4结果显示,四气以温、寒、平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

表3 所有药物药性频次统计表(n)

表4 所有药物五味频次统计表(n)

2.2 药物关联分析结果 将所有药物录入SPSS Modeler 14.1软件,设定最小置信度为65%,最小支持度为6%。共得到药对关联规则16条,三联26条。表5结果显示,药对关联中乌药→木香、玄参→麦冬等六组药物置信度均>80%,而玄参→麦冬、麦冬→玄参、麦冬→地黄、地黄→麦冬四组支持度最高,为22.22%。表6结果显示,三联中麦冬-郁李仁-玄参、玄参-枳壳-地黄、麦冬-杏仁-火麻仁置信度、最高,均为100%。

表5 药对关联表(%)

表6 三项关联表

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小儿便秘病机关键在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与肺、脾、胃等脏腑密切相关。小儿为纯阳之体,脏气清灵,随拨随应,对药物反应灵敏;又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不耐攻伐,因此药物选择在小儿便秘治疗中极为重要。

数据挖掘结果显示,火麻仁、枳实、甘草等十味药频次较高。其中以补虚药为主,如益气药黄芪,养血药当归,养阴药麦冬,温阳药肉苁蓉,可看出临床用药需时兼顾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的生理特点。其次分别为理气药、泻下药、清热药、消食药等。理气类药善行气消胀,与补气药配伍可降浊气升清气、破气而不耗气;和泻下药、消食药等配伍可增强泻下消积的疗效。枳实在行气药中使用频次最高,枳实苦、辛、微寒,入脾、胃、大肠经,善破气除胀、消积导滞,常与健脾益气药、消食药、泻下药、清热药等药物配伍,广泛应用于各证型便秘中。但因其破气作用强,故使用时对脾胃虚弱患儿应注意中病即止。《素问·至真要大论》曰:“燥者濡之”,临床中小儿便秘常见大便燥结,而火麻仁味甘性平,入脾、胃、大肠经,滋脾润肠通便,体现便秘治疗中“润”的指导思想,同时又有滋补之功。现代研究发现,火麻仁能调节肠道内短链脂肪酸水平来改善肠道菌群生长环境并调节菌群结构,故能改善便秘[4]。大黄是积滞便秘之要药、猛药,能“荡涤胃肠、推陈致新”,体现了“急则治其标”的原则。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有泻下和止泻的双向作用,蒽醌类衍生物能促进肠道蠕动,抑制肠内内环境中水分吸收,是致泻主要成分[5];而鞣质成分又有止泻作用,小剂量或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加重便秘[6]。如现代儿科名中医李秀亮教授认为,小儿便秘多有因可循,不可一味攻下,追求解一时之苦而损伤脾胃,反致本末倒置,故小儿用药更宜谨慎[7]。积滞易于化热伤津,故临床常稍佐以清热药,常用药如生地黄、玄参等滋阴清热凉血药。生地黄性寒,滋阴效佳,现代研究显示,地黄具有提高免疫功能、抑菌、保护胃黏膜等作用[8]。玄参苦咸、甘寒,入肺、胃、肾经,可清热解毒养阴,现代研究显示玄参有保护心血管系统、抗炎抑菌、保肝等作用[9]。临床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中,杨向东教授自拟“玄参汤”治疗气阴两虚型便秘,方中大剂量(50 g)使用玄参以滋阴润肠、增液行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0]。二者常配以麦冬即增液汤用于治疗肠燥便秘。《温病条辨》中:“温病不大便……方取元参为君……通二便……三者合用,可收增水行舟之功。”在小儿便秘中少量使用,取“增水行舟”之功,寓泻于补,既可攻实,又可补虚。有研究显示,增液汤通过下调AQP3、AQP4表达能促进排便[11]。消食药多为平性或温性,主入脾胃二经,主治饮食积滞证。现代研究认为,消食药多含有消化酶、苷类、有机酸等,具有不同程度地助消化作用。饮食积滞与便秘相互影响,故消食药在便秘中使用较频繁。消食药与行气药配伍体现“脾健不在补,贵在运”的思想。如四川省名中医胡天成教授在治疗脾胃疾病时,诊疗思路及遣方用药多注重“脾以运为健,磨始能得转”,即注重健脾开胃,消积除滞[12]。在临床中,不少医家治疗便秘时亦善用白术,尤其认为大剂量生白术具有健脾通便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生白术挥发油能促进肠道蠕动,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确切[13]。而甘草味甘、性平,能补益脾气、调和诸药,故使用频次较高。

药物性味频次显示,四气以温、寒、平为主。寒性药物有清热泻火、解毒、燥湿等功能,或积滞胃肠郁久化热,或热病后肺热下移于肠,根据症状与舌脉,可稍与之。温性药物有发散、温中、补益等功效;这类药物以补气健脾行气药为主,能助脾运气畅便通。平性药性和缓,可谓“性禀冲和,无猛悍之气”[14],故使用广泛。五味以甘苦辛药物以补益理气、泻下导滞为主,标本兼治。

通过进一步关联规则算法,对所有药物之间的关联性运用apriori算法进行分析。得到六组药对,为乌药→木香,玄参→麦冬,乌药→槟榔,玄参→地黄,麦冬→玄参,麦冬→地黄。三项关联中,麦冬、郁李仁→玄参,玄参、枳壳→地黄,麦冬、杏仁→火麻仁置信度最高。无论是药对或3味药物组合,显示行气药与行气药、滋阴药与滋阴药之间存在较大的关联性。提示临床中治疗小儿便秘应重视“气”与“津”的重要性。乌药、木香为行气药,性辛温,能行气止痛,治疗气滞便秘疗效显著。槟榔能行气缓下消积,若小儿中气不足,传送无力,宿食难消,气滞胃肠,六腑通降失司,使大便滞留于肠腑。此时宜行气通腑,消食导滞。此类药物常与补气药配伍,以防行气太过而耗蚀散漫,攻补兼施,以期津归其道,五脏协调则便通。也再次揭示了无论何种证型“行气”在治疗便秘中的关键。而杏仁虽为止咳平喘药,但其润肠通便功效亦佳,在三项关联中,麦冬、杏仁→火麻仁置信度高,且使用频次偏高。《珍珠囊》中曰:“除肺热,治上焦风燥,利胸膈气逆,润大肠气秘”,临床常用方剂中如脾约丸、润肠丸、五仁丸等均配伍杏仁以润肠通便,肃降肺气,增强降泄通便之力。现代研究表明,杏仁的脂肪油成分通过改善黏膜上肠内容物的润滑程度而发挥通便作用,同时也有抗炎、调节免疫等作用[15]。

综上,本次研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近10年中药治疗小儿便秘的用药规律和配伍分析得出;中药治疗小儿便秘疗效确切,有独特优势;以标本兼治为原则,注重健脾补虚、理气运脾、泻下清热、导滞消积;临床治疗需重视“气”与“津”的指导意义。其常用药物组合可为小儿便秘临床治疗提供用药指导。但本研究仅对近10年文献医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及文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而用药需结合临床进一步分析验证。

猜你喜欢

玄参行气消食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玄参-麦冬药对治疗焦虑症作用机制
消食药膳方
从“肝脾肺”视角论燥湿行气法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
散结良药玄参 食疗有方
我家秘方
食欲不振喝点山楂茶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治高脂血症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学与练(明理篇)
消食8式缩水小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