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民族地区宝玉石职业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及高质量发展路径构建
2022-07-11周琦深周宇青王彬俨
周琦深,刘 浩,张 雷,周宇青,王彬俨
(1.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2.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珠宝学院,云南 腾冲 679100;3.湖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珠宝首饰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4)
滇西民族地区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要边贸区,是走向东南亚的关键链接区,它毗邻缅甸、泰国、越南等宝玉石资源丰富的国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明代初期以来,邻国的宝玉石资源便通过茶马古道经滇西民族地区进入国内,历史文化悠久。改革开放后,滇西民族地区宝玉石产业繁荣发展,在滇西民族地区逐渐形成了多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宝玉石聚集区,在实现当地经济发展与带动就业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18年云南全省石产业总产值更是突破1 000亿元,带动就业近200万人[1]。但滇西产业整体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特色产业发展滞后、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及产业化程度低、产业新技术、新成果推广缓慢,长期在低附加值产业链的低端徘徊[2]。滇西宝玉石产业作为滇西特色产业之一,同样如此,亟需转型升级。
人才培养和教育是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目标的重中之重。2014年以来,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推动全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滇西宝玉石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滇西民族地区共有12所院校开办珠宝相关专业及职业教育培训课程,其中本科层次院校2所,包括保山学院与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珠宝学院,专科层次院校4所,高职类院校1所,中职类院校5所及培训机构2所。滇西宝玉石院校及机构具体如表1所示。在相关政策指引下,许多滇西宝玉石院校对其课程体系和办学模式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然而,滇西宝玉石教育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外部环境、物质条件、学生综合素质、教师的水平和素养等。
表1 滇西宝玉石相关院校及机构
目前关于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研究分析内容随着国家重点关注而逐步展开,现有的研究角度主要集中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方面。
从精准扶贫角度,暴康敏等[3]从教育扶贫的角度对滇西民族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专业设置和优化提出了相应建议;李梦卿等[4]提出构建一个健康、完整、有序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系统;李尧磊等[5]提出形成扶贫参与主体多元、注重激发内生动力、促进东西优势互补、以就业脱贫为导向的职教滇西扶贫模式。
从乡村振兴角度,李丽等[6]提出边境民族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应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动态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深度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协同构建农村职业教育共同体等策略;朱德全[7]提出应协调职业教育在城、乡之间的空间分配,促进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文化振兴的文化链建构,协调政、校、企空间,助推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文化振兴的组织链形成和供应链优化。
从文化传承角度,李强[8]提出需要从完善职教法律制度,保障社会组织参与主体地位;厘清组织参与培养定位,拓展社会组织参与空间;合理统筹规划,加强社会组织参与办学力度;培育社会组织参与能力,提升职业院校文化传承效用等方面予以突破。
综上所述,关于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研究比较丰富,但针对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职业教育研究却比较少见相关资料。笔者以滇西民族地区特色宝玉石专业职业教育发展为研究主体,通过问卷、访谈形式对该地区的宝玉石教育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调研,旨在总结滇西宝玉石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实现滇西宝玉石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未来路径,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推进宝玉石产业转型升级。
1 滇西民族地区宝玉石职业教育存在的现实困境
笔者所在研究团队在滇西民族地区发放并回收了675份有效调查问卷,包括珠宝教育教师工作现状问卷61份,珠宝专业学生受教育现状问卷596份。教师及学生皆来自滇西民族地区宝玉石院校,教师中男性17人,女性44人,年龄皆在18-59岁之间;学生中男生260人,女生336人,汉族440人,少数民族156人,年龄集中在18-25岁之间。此外,研究团队还对滇西宝玉石院校的管理层、专业教师以及各宝玉石行业协会管理者等进行了访谈调研。通过问卷和访谈,对滇西民族地区宝玉石职业教育存在问题进行了如下总结。
1.1 存在的问题及困境
1.1.1 学生学习动力与兴趣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激发
根据对滇西民族地区7大宝玉石院校受教育人员的有效调查问卷结果(596份)显示,仅16%的学生对教学活动表现出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20%的学生表现出比较强烈的学习欲望,其余61%的学生表现出能保证基本学习,顺利毕业即可,且有3%的学生对教学活动完全不感兴趣,没有学习动力。
1.1.2 教学的硬件设施需进一步完善且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硬件设施是一切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物质和现实基础。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滇西民族地区有54%的教育从业人员认为教学单位的实训室、仪器等硬件设施以及现代化教学设备等教学资源不完备;近71%的教育从业人员和近59%的受教育人员认为电子数据库、图书馆(室)或会议交流等学习资源并不丰富,学生通过查找图书或文献的方式获取到想要的知识比较困难。且近63%的教育从业人员和近50%受教育人员认为学习资源的利用效率也不高,甚至有的学生并不知道学校拥有电子数据库。
1.2 现实困境分析
1.2.1 机制体制与师资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
通过与滇西宝玉石教育专业教师的访谈发现,师资培养发展方面,滇西民族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教育与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因素,很多外省宝玉石专业教育人才很难在滇西民族地区长久任教。整体来说,教师的学历水平以硕士与本科为主。根据滇西民族地区七大宝玉石院校教师的调研问卷(61份),截止到2020年9月,滇西民族地区宝玉石教育专业教师博士学历占比为0,硕士学历占比24.59%,本科学历占比54.1%,本科以下学历占比21.31%。这对大专甚至本科宝玉石专业来说,师资力量及水平明显不足。同时,滇西宝玉石职业教育教师中仅有44.26%目前所从教授的专业与所学专业完全一致,有40.98%的教师目前所教授专业与所学专业仅仅有一些关联,甚至有14.75%的教师目前所教授的专业与所学专业完全不一致,这对滇西宝玉教育高质量发展造成了阻碍。在以上现实背景下,滇西宝玉石院校不仅应该积极从校外引进优秀人才,而且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满足教师发展的需求,努力提升院校师资质量。但根据教师调研问卷发现,滇西民族地区很多宝玉石院校提供给教师用于提升自我的资源相对并不充足。65.38%的教师认为存在部分自身发展资源无法从所在院校中获取,约4%的教师认为所在院校并没有资源来支撑他们的职业发展规划实施。此外,有50.82%的教师认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进修,阻碍了他们的职业发展。通过调研,每名教师每学年的平均课时数可达440学时,并且有40%左右的教师还需兼职行政管理工作。
职称评定方面,职称评聘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一个教师在院校的地位和工资收入。根据滇西宝玉石职业教育教师调研问卷,教师中50.82%目前为初级职称,31.15%为中级职称,仅有18.03%为高级职称。滇西宝玉石专业教师职称评定目前主要存在“职不配位”的问题。滇西宝玉石职业教师职称的评定主要以论文为评价依据,这种评定方式并不能如实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更为主要的是宝玉石专业教学更加偏向实践教学,而凭借论文评定的高级职称教师具有比较深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教导学生上容易有所欠缺。而偏教学实践的教师多专注实践技能的提升,高级职称评定比较困难,容易滋生不满情绪。
考核评价与奖励是激励机制的重要手段,不完善的评价考核奖励机制是导致教师产生不满的重要因素。根据调研发现,45.90%的滇西七大宝玉石院校专业教师认为院校考评体系只是达到基本水平,13.11%的教师则认为并不完善。目前滇西宝玉石职业教育中教师的考核评价与奖励机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专业教师岗和行政教师岗的待遇不协调问题。专业教师主要负责学生教育教学,尤其在滇西民族地区,教师数量少,工作量大。但许多滇西宝玉石院校给予他们的薪资待遇与行政岗教师并无太多不同,这导致许多专业教学教师消极教学,更倾向于行政工作。二是教学考核奖励力度弱。部分滇西宝玉石院校有较为详细的考核体系,也有激励措施,绩效考核也有二次分配,但是激励措施的价值体现不太明显,完成较多工作的教师最终得到的回报可能较有限。
1.2.2 学习激励环境有待于加强
学习动力在学生接受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促使推动学生产生持续学习行为的直接力量。滇西宝玉石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一个主要原因便是缺乏良好的学习激励环境。根据滇西七大宝玉石院校学生的调研问卷,有9.72%的学生选择接受宝玉石专业教育是由家长亲友安排的,并非自身意愿;有30.99%的学生对此比较迷茫,只是随机选择,或者因各种原因不得不接受宝玉石教育。在此背景下,学校举行的教学活动便很难吸引这类学生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后天兴趣的培养和学习动力的激发显得尤为重要。根据访谈调研,滇西宝玉石专业院校对于学生的激励机制有较大提升空间。存在的问题包括:第一,激励目标不明确,少量院校对学生培养的目标,抓不住主要矛盾。第二,激励手段过于单一,不够灵活多变。通常多单纯采取物质奖励手段,并不能满足滇西民族地区宝玉石教育学生的真实需求,认可度不高。第三,激励覆盖面窄,激励受众较少。激励的人群多为学习排名靠前的本身就比较好学的学生,而排名靠后或在其他如实践方面较为擅长的学生则很难受到有针对性的激励,最终得到的效果是学生素质差距越来越大,不能实现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1.2.3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进一步提升
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个人对未来的发展进行持续性的有系统的计划安排。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高职学生认识自我和外部环境,准确进行自我定位;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职业竞争力,合理整合与规划资源,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9]。教育部明确要求各级各类高校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必修课,并要求各级学校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力度。然而,滇西宝玉石教育培养的学生仍大多缺乏对未来的职业生涯的规划,发展目标不明,在校期间提升较为缓慢,毕业后缺乏职业竞争力。主要原因便为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多注重形式,无法形成有效的规划指导。在被问及所接受的宝玉石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时,有54.44%的学生认为是缺乏就业指导,发展方向不明。虽然滇西宝玉石院校也开设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由于师资、管理体制、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许多院校并未落实到位,学生参与度不高。
院校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多没有结合具体的专业实际,学生对于宝玉石产业从业者需要的技能了解程度不高。根据对滇西民族地区七大宝玉石院校学生的调查问卷,有13.9%的学生对珠宝产业从业者技能要求完全了解,有37.52%的学生对此仅了解一些,甚至有10.05%的学生对此完全不了解,只是在偶然的机会下选择进入宝玉石院校学习。在对从业者技能要求不了解的前提下,学生需要进一步明确未来努力的方向,学习效果必然欠佳。
1.2.4 滇西宝玉石职业教育经费投入需要加强加大
云南地处西南边境,其教育经费的投入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省份存在一定的差距。2019年江苏省教育经费投入2 200.58亿元,而云南省仅有1 067.31亿元,几近江苏省经费投入的一半,2019年云南与东部沿海地区教育经费投入情况如表2所示。而云南省的教育经费中有大半投入到滇东地区,投入到滇西民族地区的教育经费比较有限。2019年昆明的教育经费投入达136.24亿元,曲靖市达117.56亿元,昭通市投入达109.96亿元,而作为滇西民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保山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其教育经费投入仅分别为45.43亿元和27.85亿元[10]。在投入到滇西民族地区的教育经费中,对各阶段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一直都远低于同等层次的普通教育,而宝玉石教育在各专业中受到的关注度比较低,因而对宝玉石职业教育的投入更是少之又少。同时,宝玉石职业教育所需的教学器材与现代化仪器,尤其是玉雕类和鉴定类培养方向,所需要经费是比较大的,这便与匮乏的宝玉石教育投入产生了矛盾,导致滇西许多宝玉石教育院校设备投入不足及滞后,难以满足现代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表2 2019年云南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教育经费投入情况表[11]
2 滇西民族地区珠宝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的策略建议
2.1 提高机制体制与师资队伍建设标准协调性
基于机制体制与师资队伍建设标准“不协调”的各方面问题,滇西各宝玉石院校需要从师资培养发展、职称评定、考核评价奖励机制三个方面加强对自身的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师资培养发展方面,需要打破花盆效应,鼓励教师与外部资源互动,学习提升。院校内部的资源比较有限,教师局限于院校内部很难获得进一步的提升,院校需要积极帮助并鼓励教师寻求外部资源,如与企业对接,增加教师实践水平,与其他学校交流合作,提高教师教学和理论研究水平等。其次,职称评定方面,采用研教实践三合一的职称评定方式。这需要国家政府方面制定一定的政策支持,对侧重于实践的专业,除了科研水平外,还需考察实践能力与教学水平,促使教师提高综合素质。最后,考核评价奖励机制方面,建立健全开放、公正、平等的考核激励体系。需要建立以工作量、贡献度为考察核心的评价系统,以人为本,以教师发展,教学质量提高为目标,适当提高专业教学教师的福利待遇与薪资水平。同时,提高绩效考核的奖励力度,以适当的薪资区分度提高各教师的教学和工作热情。
2.2 建立具有滇西宝玉石职业教育特色的学习激励机制
针对缺乏学习激励环境的问题,滇西宝玉石职业教育院校需要引以重视,建立系统的学习激励机制。在建立学习激励机制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要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激励目标贯穿激励机制建立与运作的全过程;二是要立足滇西民族地区宝玉石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现状,在激励的过程中把握地域性、专业性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达到激励的高效实施;三是要把握激励力度,不宜过大或过小,否则容易起到反效果。
具体实践操作包括:第一,宝玉石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可以通过举办专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如玉石雕刻大赛、钻石分级大赛以及珠宝营销大赛等,使学生在比赛过程中激发学习欲望,提升学习效果。第二,建立多素质综合考评奖励制度,实施积分制管理。除了学业成效外,还包括对品德素质、身体素质以及潜能素质的考核。学业成效考核包括对基础学科、宝玉石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的考核,而潜能素质考核包括对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等潜在素质的考核,需要设置具有针对性的考核方式,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度考核。第三,建立需求层次分明的评优制度,满足不同阶段的学生需求。宝玉石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学习效果和学习层次也不同,因此需要院校建立能够覆盖大部分学生的评优机制,从不同阶段和进步程度出发,不将激励范围仅限于少部分学习优秀的学生。第四,建立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互补型奖励机制。单纯的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难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全调动,尤其是针对滇西的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很多学生亟需物质奖励减轻家庭负担。同时,由于家庭的影响,学生的被认可意愿更加强烈,采取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对滇西的学生会更加有效,学习积极性能够得到有效激发。
2.3 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宝玉石教育全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种体验教育,其实质是应用的、亲身实践的学习[1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准确认知,树立个人职业发展目标以及在学生阶段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引导学生主动为实现职业目标,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构建契合职业发展需求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结构,并持之以恒地付诸行动,这是一种“我要学,做中学”的体验教育。
滇西宝玉石类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悉心培养时,需要把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宝玉石教育全过程。主要包括四大方面。
第一,需要结合宝玉石行业及教育现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的教材和课程标准建设。如通过《宝玉石专业导论》的编撰及讲授,使学生了解宝玉石专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并且把握行业岗位需求,拓展学生从业思路,熟悉各岗位所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针对不同阶段年级的学生的专业及个性差异,设置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与专业指导,确保学生在各个阶段不迷茫、不困惑。
第二,创新开展适合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环节中,课程需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实习见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体验感和参与度。除了借助校内自身资源外,还可以通过调动社会资源,邀请外聘专家、宝玉石公司领导高层、优秀毕业生等进行专题讲座或座谈,使学生对未来从业方向和预期更加清晰。
第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接受院校培训、听取专题报告、开展课题项目研究、进入企业实践等方式提升就业指导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培养成一批集职业生涯教育指导教师素质、专业理论素质与企业工程实践素质为一体的“三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同时,引进企业人才入校指导,为学生提供企业导师,开拓就业指导教师队伍规模,缩短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距离。
第四,构建全过程学生体验学习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需要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建立以学生、教师及企业专家为评价主体的,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定期评价与日常评价相结合、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样化评价方式,评价需涉及学生学习全过程和全阶段。
2.4 贯彻落实“1+X”证书制度
“1+X”证书制度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提出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制度。“1+X”中“1”指的是学历证书,“X”指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指通过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获取某个职业的技能等级认可的证书)[13]。“1+X”证书制度保留了我国传统职教学历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又与我国目前职业培训教育盛行的特点相结合,非常符合现阶段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学历证书与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结合,既能反映学校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又能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通过这种制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滇西宝玉石院校培养深度与广度有限的问题。
在落实“1+X”证书制度的过程中,滇西宝玉石院校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包括行业与专业现状,院校教学安排及学生自身情况等。第一,由于多种原因,国家从 2013 年开始连续取消了434项职业资格认可和认定事项,仅保留了涵盖经济、教育、卫生、司法等国家重要的行业领域的 40 项准入类、99 项水平类职业资格证书[14]。因此,宝玉石行业目前并不存在国家认证的从业证书,证书多为报名参加培训后再通过考核获取的技能证书,院校可以在已有的职业培训中选择与自身教育能够产生互补的培训。如行业内比较具有代表性的FGA证书、GIC系列证书以及其他相关的技能证书。第二,宝玉石职业培训由于是校外资源,多需要收取一定的培训费用,所以在关于学分评定方面,应作为加分项,而不是必修项,鼓励居多,不应强制。需要根据证书获取的难易程度及证书培训内容的重要程度,以分数评定的方式对所获证书进行评价,并进行一定程度的奖励,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第三,与职业生涯教育相配合,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在顶岗实习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证书的重要性和自身技能的缺乏,现实为学生客观营造出获取证书的氛围。第四,除了宝玉石相关技能证书外,还需鼓励学生获取与未来工作相关的其他方面的证书,如营销师资格证书等等,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能力,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2.5 校企深度合作提升院校自主创收能力
滇西宝玉石院校办学不仅需要政府拨款支持,还需要与企业深度合作,增加自身的自主创收能力。一方面,滇西宝玉石院校需要努力提升办学质量,培养优质人才,促进滇西宝玉石产业高质高速发展,提升滇西宝玉石产业在云南总体经济中的地位,以获取更多的经费支持。另一方面,滇西宝玉石院校需要继续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深度融合,以校企合作提升院校自主创收能力,推动院校硬件设施建设。
虽然多数滇西宝玉石院校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进行过或正在进行合作,但多不够深入,并未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也难以为院校的建设提供较大的助力。针对宝玉石专业的特殊性,可以实行引企入校,共建校内实习基地,以及积极寻求校外战略合作两种方式。引企入校主要针对玉雕企业与宝玉石直播销售企业,这两种企业对于地理位置要求较低,可以将其引入校园。院校以场地入股,并将学生在理论学习完毕后安排进入企业实习,获得的收益大部分归由企业,少部分用于院校建设与学生补贴。
同时,院校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产学研有机结合,积极寻找校外合作,吸引宝玉石产业链各环节企业投资,建立自身的宝玉石企业与品牌。在实现院校建设的同时,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更有针对性的实践实训机会,以此跨越院校培养与企业培养之间的鸿沟。此外,校企深度合作需要在第三方的严格监督下进行,需要建立一套系统的监督体系,以保障获得的利益被真正用于教育教学。
3 结语
滇西宝玉石职业教育是滇西宝玉石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器。目前滇西宝玉石职业教育发展时间较短,存在较多的问题,但仍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这要求滇西宝玉石院校必须抓住主要矛盾,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契合的专业型人才为基本目标,充分考虑教师与学生的诉求,创建并完善教师培养机制、学生激励机制及校企合作机制,调动教师、学生及企业等几个主体的积极性,结合滇西民族地区的区位优势和宝玉石专业的专业特色,形成高效高质量的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