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融合高校与企业优势资源,六转化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022-07-11苗雪佩吴泽颖谈昆伦谈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5期
关键词:化工机械化工设备产教

苗雪佩 吴泽颖 谈昆伦 谈源

[摘           要]  传统化工机械与设备课程针对性不强、相关知识和理论较为基础和滞后,更缺少相关行业标准和前沿技术等内容,校内教师课堂授课等方式偏重理论,学生较难真正理解课程内容,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不足。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因此,化工机械与设备课程急需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进行深度改革,以培养能够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人才,支撑区域优势产业蓬勃发展。

[关    键   词]  化工机械与设备;产教融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5-0070-03

一、课程概述

化工机械与设备是我校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1]。化工专业课程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具备选择化工设备材料的能力,能够对常见的化工设备进行完整的机械设计,增强工程意识,同时培养学生遵守标准规定的职业素养以及树立化工生产“安全至上,生态和谐”意识[2]。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的能力。单纯的理论课程教学显然已不能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因此为了适应绿色化工发展要求以及企业用人需求,课程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是院校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深化产教融合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应对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更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本文通过对化工机械与设备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课程现状进行分析,探索产教融合课程教学新模式的实践措施。本文提出了化工机械与设备课程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教学改革的内容以及方向。主要从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课程思政及校企文化融合)、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改革。

二、课程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化工机械与设备课程是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等行业培养人才必需的一门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3-5]。近年来,高校化工类专业“招生难”、毕业生数量减少等现象频繁加剧,使学生对化工类专业课程学习兴趣大大下降[6]。此外,在常州工学院,这门课程安排在大三上学期,专业课程较多,再加上本门课程的课时较短(仅32学时),在如此短的课时内只能按照课本内容教授学生,导致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严重脱节,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学习难度大大增加,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还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最终导致学生在就业时应对市场岗位缺乏核心竞争力。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普遍力学知识基础薄弱,而且对实际的化工装置没有接触,对其性能不了解,缺乏实际经验。教学内容主要是针对传统中低压化工设备基础知识的讲授,很少让学生真正设计完整的装置或设备图,对实际化工厂的装置设备更是了解得甚少。因此,化工机械与设备课程的教学内容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实用性不强。

三、课程改革策略

2020年,常州工学院与新创碳谷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共建碳纤维新材料产业学院,聚焦碳纤维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化工机械与设备课程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改革,以产教融合为路径,按照企业、行业最新的技术和岗位要求,设计课程内容、重构知识体系,创新授课方式,把产业最新的技术、标准、工艺等资源按照课程要素进行课程化处理,实现课程内容与产业需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科学而准确的对接,构建了快速及时响应碳纤维新材料产业发展需求的课程。化工机械与设备课程改革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六个

方面。

(一)教学资源建设

化工机械与设备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设计常见的化工设备,并掌握强度设计的基本知识。本课程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与企业导师共同制订课程标准,确保每个章节内容都能融入最新的企业标准。如以材料力学性能评价指标为例,材料力学性能评价指标是选择化工设备材料的基础,但是该项指标如何获得,它的测量依据是什么,针对最新的化工设备材料,又该去测量什么指标,针对这些问题,企业导师将最新的测试标准以及行业标准引入课程建设中,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相应的岗位内容和要求。对每章的重要理论知识点,凝练相应的实践案例在企业车间实践,可以达到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又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综上,要建立与课程内容紧密联系、与产业前沿及时对接的丰富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相关课件、参考书、最新研究成果、典型案例、讨论题、试题库、慕课堂习题库、教学视频资源等。

(二)师资队伍建设

本课程团队自2018年以来,教师人数仅为1~2人,借助于2019年产教融合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课程团队扩大了教师队伍的规模,目前课程团队所有成员均为“双师双能”型教师,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的理论教学要求,又可以保证实践教学要求[7]。对于团队教师,我们实行校企师资交换交流方式,从企业引进专任教师、选派校内教师赴企業进行社会实践(为期3至6个月的轮岗培训),以弥补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不足,与企业技术人员混编结构化教学团队,定期组队共同参加、举办高端行业峰会,加强交流的同时,提升教学团队紧密度。对承担教学任务的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涵盖师德师风、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方法等内容的培训,对校内教师在生产实践基础上,进行涵盖产业最新技术、标准、工艺等内容以及环境、安全等知识的培训学习,从而形成工程能力强、应用特色鲜明的结构化校企联合教学团队。

(三)教学模式改革

新工科建设对未来化工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化工类课程教育要根据化工教育的特点和企业用人的需求实时进行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8]。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交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由于课时短,为了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课程内容,本课程于爱课程在线平台进行线上授课,并通过翻转式课堂设计将理论知识的教学由课上转化为课前。教师对教材、学习内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现状以及大三化学工程与工艺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前期分析。另外,对该教学模式下化工机械与设备的课前和课上不同的教学环节进行设计。依据教材内容,课前准备环节设计并制作涵盖所有重点知识点的微课视频、教学内容PPT及章节和单元测试习题,丰富翻转课堂教学的学习资源;线下教学则通过慕课堂平台的使用,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授课和复习效果的评价。课堂教学设计了课前线上线下预习、问题解决和预习情况讲评、测验和随机提问重难点知识、重难点问题讨论和讲解、重点知识回顾、拓展思考和课后作业等教学活动。课程理论知识授课以学校教室为主,实践案例讲授以企业车间为主,教学场地的变化更有助于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化工机械设备选材和设计等方面的生动实际案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增强实践应用能力,并能够从不同的教学场所、不同的授课教师学习到理论知识的更新以及企业产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四)课程思政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讲义的编写等方面,围绕产教融合核心,将产业、企业所使用的相关标准、技术及工艺与教学内容无缝对接,紧密贴合企业生产实际和发展需求,同时注重凝练课程知识点对应的思政元素,突出素质培养的职业化、思想性。

1.爱国主义情怀

校内教师讲授产品制备设备的关键性和复杂性,企业教师讲授研发历程,突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培养学生献身祖国国防、航空航天等事业发展的爱国主义情怀。校企教师共同介绍我国在碳纤维制造领域的新成果和新技术,激发学生对我国化工发展的民族自豪感,增强道路自信。

2.良好的职业素养

企业教师讲授岗位要求,培养学生遵规守纪的职业素养。校企教师共同组织小组讨论、设计和汇报等教学活动,强化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3.安全、环保和经济意识

企业教师讲授现场教学中的环保、健康和安全要求,使学生树立 “安全至上,生态和谐”意识。校企教师共同讲授碳纤维制造设备设计中需要考虑的环保、安全和经济等因素,引导学生树立并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学习目标。

(五)校企文化融合

在课程改革的同时注重融合校企双方文化,突出产教融合的一体化及联动性。

1.“团结、严谨”的校风和“分担、共享”的核心价值观

在制订课程目标中注重培养学生讲团结、顾大局、守纪律等优秀品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式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2.“求是、创新”的校风和“简单、有效、坚持”的企业管理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案例式教学等方式,把碳纤维制备的关键设备,如氧化炉的设计,列为教学的项目课题,结合讲述企业研发历程,培养学生不懈奋斗精神;撰写专门的辅助教学讲义,引入前沿技术、标准和工艺,特别是企业的新成果和新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健康、生态、可持续”的经营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着重强调环保、安全、经济元素在化工机械设备设计中的重要性;在企业现场进行教学时,模拟企业的生产管理体系和要求,感受完整的企业管理方法和手段。

(六)考核评价方法改革

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中,通常仅把课堂考勤情况、平时作业以及期末考试三部分作为学生的综合成绩评价依据,这种评级机制主体仅限于教师,不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待进一步完善。本课程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改革教学评价模式,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師评价模式,引入企业导师评价标准,使课程评价体系更加多元化,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对于新的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主要包含以下四个部分。

1.答题形式

与建立化工机械与设备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相配套,将化工机械与设备的传统考核部分转移到线上,设计试题库,随机生成试卷,答题成绩结合答对题目数量、答题时间等要素进行综合评定。

2.考核形式

引入线上考试,给予学生多次答题机会,成绩最好的分数作为最终成绩,增加面试答辩等考核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前沿技术、标准等知识的课外阅读,自行阐述设计方案,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强调工程实践能力考核要求

以产教融合理念为指导,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制定包含知识、技能和素质三方面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强调以学生工程实践和应用能力考核为主,以知识考核为辅。

4.强调课程过程性考核要求

通过严格过程考核以加强学习的过程性管理,过程性考核包含平时线上测试成绩(慕课堂习题、单元测验等)、小组讨论成绩(团队作业)、企业导师评价(实践表现、答辩成绩等)、教师评价(课堂表现等)等,多维度综合评价。

四、结语

化工机械与设备课程是化工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科技的发展以及化工生产的用人需求对化工机械与设备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化工机械与设备课程的教学改革变得非常重要。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同样重要,实践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融合,才能实现真正的教、学、做一体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进而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喻健良.化工设备机械基础[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2]杨卫华,李洪亮.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1(85):145-147.

[3]韩晓星.化工专业《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广东化工,2015,42(15):235.

[4]王金.怎样让课程《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紧密联系生产实际[J].广东化工,2018,45(9):248-249.

[5]王维艳.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高效教学探究与实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4,31(6):49-52.

[6]辛晓,孟繁兴,高子淇.行业视角下的化工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21(5):2-10.

[7]王园朝,邱化玉.化工类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8(5):9-11.

[8]亓士超,孙林兵,林陵,等.新工科引领的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创新[J].化工高等教育,2021(6):93-97.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化工机械化工设备产教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化工设备腐蚀原因分析及其防腐措施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化工设备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及对策研究
化工设备故障发生规律与预防策略的探讨
浅谈机械技术在化工设备中的应用
化工机械制造准备工艺中的辊式板材矫平技术分析
浅析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教学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