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活累活都干,“背锅”时就成了临时工?
2022-07-11白毅鹏
白毅鹏
“脏活累活全是你干,做得比别人多,扛的事情比别人大,拿的比别人少。”近日,在《半月谈》的报道中,一名社区窗口工作者这样总结自己的工作状态。据采访对象反映,在一些社区,整个社区几乎都是临聘人员,有编制的很少,遇上疫情防控、自然抢险等都要一起上。由于社区是前线,出问题也是第一责任,这些工作人员心理压力很大。除了勤恳工作、任劳任怨的一部分人外,也有人抱着“反正是临时工,不开心就不干了”的心态,面对办事群众时缺乏耐心。此外,部分基层窗口在遇到问题时,“临时工”的身份也成了有关部门的“挡箭牌”。
这些基层“临时工”的心态,能帮助我们理解其尴尬的现实处境。在繁琐、复杂的基层工作中,人手不足是基层单位的普遍问题。作为一种灵活用工形式,临时聘用的工作人员,能缓解相关单位的工作压力,之前《半月谈》记者调查也发现:当前一些基层政府中,临聘人员已经超过了在编人员,成为推动基层工作正常运转的重要力量。有针对性地改变临时工“待遇保障差、积极性不高、业务不熟练”的现状,能够更好地发挥临时工的岗位职能,促进基层政府工作良性、高效运转。
在相关报道中,“同工不同酬”是临聘人员反映较多的问题。和在编人员相比,临聘人员做了同样的工作,却在薪酬待遇上和前者存在一定差距,更重要的是晋升通道不通畅,职业天花板太低。这种“边缘人”的状态,很容易消磨掉年轻人干事创业的热情,也不利于形成激励机制,促进职工在岗位上持续提升职业技能。部分临聘人员不能以高度的责任感要求自我,“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会给办事群众留下消极、怠慢的印象。如果这一现状不能有所改观,很可能激发干群矛盾,影响基层政府形象。
针对不同的岗位和工作,基层政府有必要改变绩效考核方式,让临聘人员踏实付出的工作表现得到公正评价,而不是让他们在和同岗在编人员的对比中,感受到委屈和歧视。现实中,部分在编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并不积极,仅因身份就能获得更好的待遇和奖励。同在一个屋檐下,这些人的表现难免加深办事人员之间的心理隔阂。由于在人事关系上欠缺保障,基层工作出錯时,临聘人员还可能被推出来“背锅”。这种朝不保夕的心态,也会挫伤部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其难以有所担当。
基层临聘人员面临的问题,凸显出了基层现代化治理的短板。除了大力实施公务员聘任制改革,将更多编制资源向基层倾斜,灵活调剂和分配编制指标,消除部分岗位的编制设置不合理现象,发挥编制稳住人心、落实待遇的指挥棒作用之外,也要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管理,让有编制人员真正履行好岗位职责,同时提升临时工的职业技能水平,使其得到扎实的岗前培训,上岗后可以快速熟悉手头业务,真正做到能干活、干好活。一些地方也要大力提高政务信息化建设水平,在降低人力投入的情况下,培养出业务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工作队伍。
从长远看,对临聘人员落实待遇保障、加强聘用管理,能够有效减少基层摩擦纠纷。这样做也能减少部分临聘人员因为政治素养、业务水平不过关,而给政府工作造成的损失。通过完善聘用方式、优化人员结构、扩大奖励和表彰范围,能让一线工作业绩突出的临时工受到重视、提拔,也能让他们收获更多的职业成就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