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2-07-11储佳佳谢卫军
储佳佳 谢卫军
摘要:勞动教育是立德树人落实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要想获得理想的目标,必须得基于立德树人来进行。立德树人的本质就是以德育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也应该将自己定位于学生思想价值引领的课程,使得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还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为其今后学习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加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时代 高校劳动教育 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
引言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所以必须得对其加强重视,并以此为导向进行教育课程的设置,组织开展合适的教育活动,以便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立德树人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过就具体情况来看,劳动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逐渐弱化,不是很受重视,同时家庭方面也比较忽视,导致很多学生劳动意识普遍不高,不仅不会劳动,而且也不能珍惜劳动成果,这样对于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有着很大的不良影响。劳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劳动教育既要立足劳动的本质,也要关照时代的特征,关照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1 ]所以,高校方面应该清楚认识到这一点,积极进行改革创新,给予劳动教育充足的重视。同时,在劳动教育落实中,还应该注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融入,以便达成以劳树德、以劳强体等目标,为学生更好的发展提供助力。
一、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功能定位
1.引领学生思想
要想达成理想的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必须得促进学生德与才之间的相互转化与渗透,使得学生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 2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立德树人最为关键的地方就是德育,倡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里所讲的价值观念主要是指个体思想意识深处的根本性认识,能够借助实践的方式呈现,而学生的价值取向不足也会据此暴露出来。合理开展劳动教育,能够很好的转变学生之前的价值认识,所以可以说,立德树人视域下,劳动教育其实就是引领学生思想的重要手段。
2.是学生内在德行发展的载体
在长时间的社会实践中,人们会逐渐积累一些理性的认识、行为准则等,而这些则被称之为德行。个体需要具备良好的德行,才能做出符合道德要求的各种行为。[ 3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大部分时候都是在学校中学习,所以德行提升便存在较大的难处。而合理开展劳动教育,其中的实践性则能为学生的德行提升创造机会,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3.道德礼仪传授的重要途径
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促进学生全面且综合性的发展,在社会实践中,不仅得有适应社会发展的各项能力,而且还得掌握社会生活的基本礼仪与规则。道德礼仪属于社会实践中的隐性规则,面对不同的情境,所需要的道德礼仪也会不一样。[ 4 ]而要想掌握这些礼仪规范,需要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中不断锻炼。劳动实践是社会实践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将其当成是道德礼仪传授的一大途径,借助此强化学生的基本道德,让他们掌握相关的技能等。
二、加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措施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认识
不论社会怎样发展,劳动对于个体、社会等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个体需要借助劳动创造各种价值,而社会则得借助劳动实现持续地发展。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一毕业便得步入社会,而通过劳动教育,则能帮助他们获得在社会立足的各种能力和素养,所以可以说,劳动参与直接关乎学生的生存发展,而劳动参与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价值观念。[ 5 ]所以,高校方面需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认识,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劳动教育活动中,并在实践中积极思考。
首先,可以采用多方式论证的手段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学生在实际成长中会对劳动形成一定的认识,不过很多学生都不会主动反思这种认识正不正确,整体理解存在一定的狭隘性和盲目性。而对于学校方面而言,便得合理进行引导,帮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反思,具体可以采用反向论证、实例论证等方式来实现,促使学生主动改进;其次,借助答疑解惑帮助学生突破思想局限性。高校学生对于劳动的认识往往来自于教师、家长等方面,这些认识比较零碎与肤浅。为此,高校方面应该为学生答疑解惑,澄清学生思想认识中存在的不足,帮助他们突破思想局限性,然后通过实践进行正确认识的巩固;最后,与现实相结合。学生只要可以认识到劳动本质和有关劳动的问题,便能在实践中正确看到劳动中存在的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6 ]而对于学校而言,还得进一步的引导,可以采用推荐必读经典书目、开办学术讲座、组织研讨会等形式,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劳动价值观与劳动教育观,全面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加强与实例的结合,这样能够促进学生思想认知更加得清晰。
2.深化学生的劳动体验与感受
劳动需要学生付出行动,这一点与人的惰性追求相违背,所以很多学生劳动意愿不是很强,对此也缺乏深层次的思考。针对此,高校方面应该有意识地增加学生的劳动实践,增强学生的劳动体验与感受,并且主动进行思考。
首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讨论劳动的本质。劳动是人必需的,只有通过劳动才能体现自身价值,并为社会发展提供助力。不过对于这一点,学生很少会进行思考。因为在家中,各种劳动基本都被父母包办,在学校又是由教师代办。所以,学校方面需要为学生讲解劳动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其次,剖析学生劳动认识中存在的不足。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家庭与学校往往侧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而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会尽可能减少他们的劳动量,使得学生对此产生误解,觉得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其他的和自己不相关。针对此,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针对性地剖析他们劳动认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有意地增加学生的自我劳动,强化他们的道德体验。[ 7 ]这样,他们才能够更加的体谅他人的劳动辛苦,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最后,加强劳动示范,让学生深切体会到道德的力量。具体就是高校方面通过适当的劳动示范,将道德力量充分呈现出来,并借助此推动学生的道德发展。[ 8 ]同时,还得多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可以将实践与理论有效结合,最终使他们的内在德行获得提高。
3.規范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
在劳动教育中,要坚持双轨并进,在劳动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方面,高校要坚持劳动教育课程与劳动教育实践相结合来发挥育人作用,比如可以将实训室建设与劳动教育相结合,让学生规范操作实现任务目标,还可以将企业文化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推行“学徒制”教育。[ 9 ]除此以外高校还得教导学生基本的道德礼仪,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自觉遵循基本的道德规范,获得更好的发展。
首先就是遵守劳动规定。劳动有着多样化的形式,不同形式的劳动规定也会不一样,如有的劳动需要学生保持安静、有的劳动又得保持干净等。根据不同劳动的规定做事,是个体参与社会实践的基本要求。为此,高校方面在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劳动实践活动的时候,应该为学生讲明规定,并让学生按照规定开展工作;其次,礼貌化的劳动沟通。个体在参与劳动过程中难以避免地得和他人沟通,或沟通工作问题,或交流经验等。对于不同的沟通主体,应该采用不一样的沟通语言。所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应该针对此教学生良好的沟通技巧与语言,使得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礼貌性地沟通;最后就是文明化的劳动行为。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高校在劳动教育中应该让学生明白劳动行为文明化的重要性,并且教授他们一些文明化的技巧与方式,使得学生有效掌握文明行为的实践原则。通过这些方式,便能有效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为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达成提供助力。
三、结语
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未来的美好生活和美丽中国需要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辛勤劳动来创造,在新时代背景下,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合理渗透进劳动教育中十分重要,有助于促进教育目标的达成。所以,高校方面应该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基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明确劳动教育功能,并将其摆在正确的位置,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劳动教育功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助力,使得他们发展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本文系2020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视角下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20SJB0805。)
【参?考?文?献】
[1] 赵健杰,刘向兵.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课程建设[J].北京教育(高教).2020(02)
[2] 徐茂华,周梨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加强青年学生劳动教育的历程及其路径[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09)
[3] 梁燕,侯兴蜀.新时期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与策略[J].北京教育(高教).2019(06)
[4] 刘向兵,李珂,彭维峰.深刻理解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与现实针对性[J].中国高等教育.2018(21)
[5] 文新华.论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深入推进劳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8(21)
[6] 曹亚雄.马克思的劳动观的历史嬗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7] 陈谟开.迎接知识经济挑战: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生产劳动相结合新探[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 陈桂生.回望教育基础理论—教育的再认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9] 娄淑华,张丽敏.德育方法创新的基本思路探索[J]社会科学战线,2011(1).
(责任编辑:姜秀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