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实践与思考

2022-07-11周锋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5期
关键词: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实践策略

周锋

队伍做到协同育人,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文章分析了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在协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加强协同育人的举措。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5-0041-0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政课教师承担着重大责任,办好思政理论课的关键在于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教育体系的建设,健全协同育人制度,培养教师教学育人能力,促使学生责任意识、能力及素养进一步增加。教育部的相关文件规定,高职院校必须进行思政课程建设,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推进协同育人。协同育人工作不但包含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思政的协同,还包含不同教师之间的协同,而教师之间的协同是保障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前提。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助推辅导员及专业教师队伍协同教育制度的建设

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应改善以往的思政教育模式,鼓励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进行深度合作助推輔导员及专业教师队伍协同教育制度的建设。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紧密合作,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质量将得到提高,思政课程的价值可得到充分展现,能更好地培育综合型人才。此外,两支队伍的合作,可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队伍的稳定程度。

(二)有助于提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高职院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开展协同教学时,可通过沟通充分了解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思想状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提升思政教学的效率,并且使思政教育更具实效性。此外,应加强学生的思政理论基础培育,以便增强学生的思政素质。在进行协同教学时,各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及时解决学生面临的某些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思政知识的作用,进而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打下良好基础[1]。

(三)有利于高职院校进行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高职院校以往的思政教学模式存在着单一化的特点,而在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开展协同教学后,可改变这一弊端。在开展协同教学的过程中,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设法创造适合学生探究的环境,培养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以增强。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进行协同育人,有助于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心理特点等,令思政教育的质量满足高职院校育人的实际要求,并且真正让学生从思政课中获益。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障碍

(一)协同教育制度存在不足

目前,我国的协同教育制度存在着诸多不足,协同育人工作开展得不够顺利。首先,辅导员的职能虽然逐渐强化,但一些辅导员认为自己的主要工作是学生的日常管理,以及对学生遇到的紧急问题进行处理,没有认真进行日常思政教育。专业课教师以专业课为重,忽视了思政教育工作。其次,协调教育制度的系统性不足,导致思政教育工作不能系统开展,思政教育不能满足高职院校的改革要求,流于表面。

(二)协同教育的配合度不足

在部分高职院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存在思政教育配合度不足的情况。第一,进行具体的教学时,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的交流很少,各自讲授思政教学内容没有太大的联系,思政教育工作过于表面化,而且缺乏创新性,使得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受到限制。第二,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的协同参与度不高。在日常的思政教育中,辅导员更多注重对学生生活等方面的引导,专业课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出勤频率、考试成绩,未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课程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不能激发学生对思政理论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了解不足[2]。

(三)教育评价体系不协调

当前,高职院校存在着对学生评价方法过于片面的现象。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以及辅导员过于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不利于高职学生的全方位成长,无法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这种单一的教育评价体系采用的多数指标与成绩有关,不够重视与思政理论储备、思想道德水平等相关的指标,学生不积极拓展自身的思政理论储备,只考虑如何提高应试成绩。由于教育评价体系存在缺陷,我国高职院校难以培养出各方面素质均较好的人才。

三、“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实践策略

(一)辅导员要积极参与专业课教材的编撰

根据课程思政的要求,专业课教材中应加入政治认同、法律意识、道德素养等方面的内容。而专业课教材的完善,不仅需要专业课教师参与,还需要辅导员参与。辅导员具有亲近学生的优势,并且对思政理论有一定的了解,应积极参与专业课教材的编撰,对专业课教材的思政元素进行发掘,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加入思政教学内容。专业课教师应加强思政建设意识,在开展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等,增强育人效果[3]。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进行教材、教法改革的过程中,发现辅导员虽然具备思政相关的知识,但是不了解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无法很好地与专业课教师开展协同教学。负责工科专业学生的辅导员不了解学生学习的现象更为明显。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辅导员无法深入育人过程,育人工作停留在表层,无法进行高质量的思政教学,不能做到有效的价值引领。与辅导员相比,专业课教师尽管了解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明白学生在学习上的难处,但是对思政理论的了解不多,以至于无法有效开展课程思政相关的工作。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应取长补短,深度合作,共同进行专业课教材的编撰,在教材中灵活加入思政元素。辅导员可利用参与课堂、学习交流等方式,了解专业课知识,进而完成专业课教材的部分编撰工作。

第一,辅导员要走进专业课课堂,了解专业课的教材和教法以及整个教学模式,并且和专业课教师建立沟通渠道,及时了解专业课教师和学生对思政元素的意见。

第二,辅导员应该参与专业课教师的部分政治学习活动以及业务学习活动。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中,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属于不同的部门,政治学习活动和业务学习活动都是分开进行的。辅导员参与专业课教师的部分学习活动,有助于贯彻我国相关部门提出的最新教育路线,加强和专业课教师的交流,了解彼此在工作上遇到的困难,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三,辅导员应与专业课教师适当进行科研上的合作。进行合作时,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应以问题为导向,对教材编撰、学生管理、教学实习等进行探究,以此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从而更好地满足协同育人要求。

(二)促进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合作

根据我国多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特性,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常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确定相同的育人目标。高职院校进行思政教育的创新时,应督促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意识到思政教育对高职院校的重要性。专业课教师应调查班级学生的情况,依据班级学生的特点,细化教育方法,进而增加思政课程的教育价值。在这个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应与辅导员进行合作,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也进行思想政治知识学习,成为德育体美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第二,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要保持一定的交流频率。保持足够的交流频率,有利于发挥协同优势,促使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变化进行了解,让辅导员了解学生对教材中思政元素的反馈,进而根据学生的特点改变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思政知识学习效率[4]。

第三,对互补教学进行了解,创新教法。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必须对互补教学进行了解,认识到互补教学所具有的優势,并且根据优势进行教法创新。专业课教师在发现学生心理认知有偏差后,应及时和辅导员沟通,让辅导员采取措施纠正偏差,进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三)积极创新协同配合教育方法

结合我国的高职院校课程特点,并督促辅导员、专业课教师进行协同,以思政教育工作为核心,才可满足国家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一般情况下,对协同配合方法进行创新,需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确定协同育人的目标。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时,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都应将立德树人作为工作核心。只有确定共同教育目标,才能使得教育效率最大化,并且使学生通过思政知识的学习,形成正确看待社会的观念。专业课教师进行知识传授时,除了要讲解具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充分挖掘专业课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并且记录学生的反馈,然后与辅导员交流学生的反应,以落实协同教育的价值。

第二,将专业课程同思政课程进行融合,做到协同育人。思政教育存在着特殊性,不能通过单独开设思政课来进行思政教育,只能在专业课和日常教学中渗透思政理念。高职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结合与本校合作的企业的文化,在引导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时,引导他们寻找自身在企业中的定位,以便明确之后的职业发展思路[5]。在课程融合的过程中,辅导员及教师应当创新协同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三,在实践过程中协同育人。高职院校需根据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协同教学的特点,将专业课教师作为实践活动指导的核心,同时发挥辅导员的辅助优势,促使思政教育质量得以提升,让学生在进行实践锻炼的同时,也能强化自身的思政知识学习能力。

(四)建设多样化的沟通交流平台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建设更加多样化的沟通平台,促进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多方位沟通,共同发展。

首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教师应发挥各自的优势,辅导员发挥自身贴近学生的优势,认真调查学生的日常生活状况,而专业课教师应发挥了解专业知识的优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在网络教育平台上就学生情况进行交流,最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在线上进行交流时,辅导员与教师可适当公布学生的某些表现,例如迟到、早退,对学生某些表现的成因进行讨论,并且探索如何通过思政教育来促使学生的改变。

其次,建设适合思政知识学习、交流的平台。在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高职院校可促使辅导员与专业教师联合建设思政知识平台,通过这一平台了解思政知识,以及交流教学育人经验,达到辅导员与教师互补的目的。

最后,建设共享系统。高职院校想要完成协同育人工作,应建设完善的共享系统,增加辅导员、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互动,进而实现课程教育、实践协同的目标。搭建共享平台时,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需考虑到共享平台的个性化程度。根据掌握的学生情况,建设学生资料库,通过大数据技术向学生定向推送思政知识,促使学生意识到思政知识的有用性,让学生通过共享平台加强自身的思政知识储备。

(五)建立合理的奖惩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存在着量化指标较少、考核机制单一的情况。部分院校的领导、教师及辅导员看重学生的成绩以及实际能力,不注重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导致某些学生的政治觉悟不强,道德水平达不到国家的要求。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必须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并通过建立合理的奖惩体系促使教育工作者进行思政教育。

首先,根据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以及思政教育课程的特点,改变教学模式,并且加强辅导员和教师的协调性,通过增加两者之间的交流,对思政教育的方法进行创新,为高职院校培养综合型人才打好基础。此外,思政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采取合适的培养方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于提出合适培养方法的教师,应当给予合理的奖励,以调动校内教育工作者进行思政教育的积极性。

其次,在进行奖惩体系完善的过程中,辅导员、专业课教师都必须参与,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探讨提出创新方法后给予的激励。高职院校可设置专门的课程思政专项资金或者奖励资金,促使辅导员、教师积极进行创新,并且深度参与课程思政工作,确保课程思政工作具备足够的创新性,为院校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创设合适的环境。

最后,辅导员、教师要避免各自开展工作、交流较少的情况。在一部分高职院校中,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之间存在着较大隔阂,基本零交流。这一部分院校应积极宣传协同配合理念,促使辅导员和教师加强交流,以便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然后通过完善教学方法与育人方法,落实协同育人理念,解决以往教育中的问题。对于协调性的思政教育内容,高职院校应投入一定的资源,并引导辅导员和教师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确保思政教育的育人价值充分发挥,这样才能将课程思政的根本要求落到实处。

四、结语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且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专业课教师需解决以往教育模式中的问题,为学生创建适合学习思政知识的环境,展现思政教育的创新价值,使高职院校能够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为达到辅导员和教师协同教学的目的,应督促两者进行交流,建设合理完善的奖惩体系,并对思政教育模式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 李俊佳.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工作研究[J].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1,19(03):86-89.

[2] 丁映轩,王权,孙干.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途径探究[J]. 现代德育,2021,16(06):80-81.

[3] 张远远. 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同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机制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15(11):126-128.

[4] 杨海涛,严若桦. 高职院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分析[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12(02):37-39.

[5] 柴希. 协同育人视角下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基于美术学院协同育人实践探索[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4(02):10-12.

(责任编辑:罗欣)

猜你喜欢

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实践策略
简述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担任班主任的优势和工作要点
工科院校专业课教师实践培训探讨
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下专业课教师的机遇与挑战探讨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