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平衡法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2022-07-09彭思萍赵红艳庄子齐
彭思萍 赵红艳 庄子齐△
[1.广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广州博爱医院)疼痛理疗科,广东 广州 510630;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针灸科,广东 广州 510405]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指因颈部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使得脊神经分布支配区域的感觉、运动及反射功能减弱甚至发生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颈项部僵硬放射疼痛、上肢功能活动度受限及肌力灵活性退变,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之一[1]。针灸疗法是临床上治疗CSR的常用方法之一,其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得到临床的广泛认可[2-4]。三通平衡法是我们以现代针灸大家靳瑞老先生的“靳三针”理论为基础,在“靳三针”主要流派——赖式通元针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针对痛证的针刺方法,治疗时强调“三通”,即通经络、通脏腑、通元神,其除具有“靳三针”取穴少、取穴精准、疗效快的优势,同时吸收了赖式通元针法中通督养神、引气归元的宝贵学术思想[5-6]。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2017年6月至2019年11月,我们采用三通平衡法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CSR 40例,并与采用常规针刺治疗4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80例均为广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广州博爱医院)疼痛理疗科门诊(38例)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针灸科门诊(42例)的气滞血瘀型CS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33~60岁,平均(49.31±7.34)岁;病程1~14年,平均(9.02±2.16)年;病位左侧16例,右侧24例。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32~60岁,平均(48.49±7.65)岁;病程1~13年,平均(8.61±2.42)年;病位左侧15例,右侧2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依据《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18)》中CSR的诊断标准[7]。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8]。
1.2.2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30~60岁,入组前2周内未接受过其他相关治疗;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3 排除标准 患有颈椎结核、颈椎先天畸形、神经功能缺损或既往有颈椎手术史者;合并其他类型颈椎病者;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功能障碍者;合并严重风湿、类风湿、骨质疏松、骨结核、骨肿瘤者;患有精神疾病史或认知障碍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常规针刺治疗,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针灸学》中相关内容治疗[9]。取穴:颈夹脊(患侧)、风池(患侧)、阿是穴、天柱(患侧)、后溪(患侧)、手三里(患侧)、外关(患侧)、膈俞(双侧)、合谷(双侧)。针具: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规格1寸(0.30 mm×25 mm)。操作方法:嘱患者侧卧,用75%酒精棉球进行消毒,各个穴位均按照教材中规定进针,得气后均行捻转补泻手法,其中后溪行平补平泻法,其余穴位均行泻法,颈夹脊针刺时强调针感传至患侧肩部、前臂,留针30 min。隔日1次,每周治疗3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周。
1.3.2 治疗组 予三通平衡法针刺治疗。通经络取穴:大椎、身柱、天柱(患侧)、风池(患侧)、阿是穴、外关(患侧);通脏腑取穴:太溪(双侧)、中脘;通元神取穴:百会、气海。针具: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规格1寸(0.30 mm×25 mm)。嘱患者侧卧,用75%酒精棉球进行消毒,各个穴位均参照教材中规定进针,得气后均行捻转补泻手法,其中百会、内关行平补平泻法,中脘行补法,其余穴位均行泻法,留针30 min。隔日1次,每周治疗3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周。
1.3.3 疗程 2组均治疗2个疗程共4周后统计疗效。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病情变化情况,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11]进行评价,包括主观症状、临床体征、适应能力3个维度13个方面内容,最高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症状、体征越少。②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疼痛症状和焦虑程度变化情况,疼痛症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10]进行评价,选择一个10 cm长的标尺,然后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感受选择数字代表疼痛程度,最高10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焦虑程度采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12]进行评价,包括7个条目,最高21分,评分越高表示焦虑越严重。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8]中相关内容并结合CASCS评分[11]变化情况评价。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CASCS评分增加≥7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CASCS评分增加≥50%,<75%;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CASCS评分增加≥25%,<5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CASCS评分增加<25%。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5.0%(38/4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32/4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治疗前及治疗2、4周CASCS评分变化情况 2组治疗2、4周CASCS主观症状、临床体征、适应能力评分及总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增加(P<0.05)。治疗组治疗2、4周CASCS主观症状、临床体征、适应能力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同期(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及治疗2、4周CASCS评分变化情况 分,
2.3 2组治疗前及治疗2、4周疼痛VAS、GAD-7评分变化情况比较 2组治疗2、4周疼痛VAS、GAD-7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2、4周疼痛VAS、GAD-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同期(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及治疗2、4周疼痛VAS、GAD-7评分变化情况比较 分,
3 讨论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也是临床上引起颈肩部疼痛的主要原因,随着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其发病率也明显增加,并呈现年轻化趋势[13]。CSR是颈椎病最常见的类型,主要病变为椎间孔变窄导致颈神经根受压,非手术疗法是CSR的主要治疗方法,大部分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即可获得痊愈或明显缓解,其中中医在CSR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4]。
CSR属中医学项痹范畴,认为经络阻滞、气血不通是其发病的主要病机,气滞血瘀是临床主要证型。患者长期劳累,或埋头伏案工作,导致颈部筋骨受损,又受风、寒、湿邪外侵,导致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日久正气受损,瘀血入络,与风、寒、湿邪相搏,劳伤血瘀,阻滞经络,而发为CSR[15]。邪气阻络,清阳不升,髓海不得充盈,则见头痛、头晕;颈部气血不通,不能荣养筋骨,则见肩颈部胀痛、上肢麻木。故治疗应以舒经通络、理气活血为原则。常规针刺依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所取穴位中颈夹脊、风池、阿是穴、天柱、手三里、外关为颈肩和上肢局部取穴;膈俞为八会穴之血会,具有活血化瘀之功;后溪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合谷为四总穴之一,二穴均具有通经活络的作用。诸穴合用,可有效疏通颈部到手掌上肢的气血运行,舒筋骨,通经络,行气活血止痛。
赖新生教授的通元针法是以五脏背俞穴通督养神,腹部任脉和腹募穴引气归元为原则的治疗大法,我们基于此延伸发展出主要针对痛证治疗的三通平衡法,意指通过通经络、通脏腑、通元神针刺原则,而达到通则不痛、荣则不痛、安神止痛的目的。中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络,以通为顺,一旦气血运行不畅,产生瘀滞、郁结,阻滞经络,不通则痛,这也是痛证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治疗以通经络为先,通则不痛。所选穴位中大椎、身柱均为督脉腧穴,督脉为阳脉之海,针刺可通调全身阳经,益气壮阳;天柱为足太阳胱经腧穴,位于后侧发际交界处,善治颈项强痛,针刺可祛风解表,舒筋活络;风池为足少阳胆经腧穴,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之会,针刺可平肝熄风,通利官窍;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腧穴,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阳维脉,针刺可清热解表,通经活络;阿是穴是以痛为腧,针刺可缓急止痛。脏腑是实现机体功能的主要器官,五脏六腑通过经络相连,气血经络的运行又通过脏腑调摄,因此通经络的基础上还要通脏腑,才能真正恢复气血正常运行。所选穴位太溪为足少阴肾经的原穴,肾主骨生髓,又为先天之本,故针刺可滋阴益肾,壮骨强筋;中脘为任脉与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的交会穴,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为强壮要穴,针刺可健脾益胃,培补后天。中医学认为元神是人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由先天之精化成,受先天元气充养,寄藏于脑中,正如《灵枢·经脉》所言“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因此只有元气充足,脑髓充盛,元神调度有度,才能耳聪目明,肢体活动轻健有力[16]。所选穴位中百会属督脉,位于巅顶,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又为各经脉气血汇集之所,能通达阴阳脉络,针刺可通调阴阳平衡,益气安神醒脑;气海为任脉腧穴,居于脐下,为先天元气之海,是针灸保健补气的要穴,针刺可温补下焦,益气助阳,补肾固元,肾气足,肾精充,则脑髓得养,元神得通。
由于CSR病情缠绵,疼痛等症状易反复发作,不仅给患者生理上带来巨大痛苦,同时也会给患者心理上造成严重影响,有研究表明颈椎病患者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1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CASCS主观症状、临床体征、适应能力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VAS、GAD-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三通平衡法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CSR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主观症状,改善临床体征,提高适应能力,缓解疼痛和焦虑状态。三通平衡法针刺是针对疼痛疾病身心同治的一大创举,也是中医上工治病“调神”的至高境界。但由于本研究中所纳入病例较少,随访时间较短,临床疗效仍需进一步扩大研究加以证实,且在“三通平衡”思想的指导下,选穴及针法需要进一步临床摸索、改进,通过实践反馈理论选取更加精准的穴位,通过理论深化改进再次更好地指导临床,以求更加成熟、可靠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