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与修复

2022-07-09

西部探矿工程 2022年6期
关键词:土壤环境污染物基础

康 迪

(广东省水文地质大队,广东 广州 510630)

土壤属于生物、人类生存生活的基础性资源,也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工业企业数量明显增加,其中部分工业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存在随意排放、堆放废弃物等问题,加之受到一些城市生活采集处理方法不合理,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就需要从做好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调查工作入手,找出存在的问题,做好污染土壤修复工作。

1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现状

1.1 污染物类型相对较多

在绿色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环境保护工作成为了发展的重点,其中污染治理工作又是比较特殊的工作环节之一,一直存在难度大、影响广等问题。只有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才能为环保事业发展提供支持,如果不能及时做好控制工作解决特殊污染等问题,势必会产生极大的污染挑战,甚至还会出现超出科技处理能力等问题,产生不可逆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在治理阶段中污染场地土壤环境又是比较重要的对象之一,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污染物类型相对较多,如无机物、化学肥料、有机废弃物等,可以说其中涵盖了当前认知下的大部分污染物,已经不再是简单处理单一污染物就可以实现治理目标的。在处理阶段中对部分污染物采取了集中掩埋的方法,但是在处理后却产生了物理、生物、化学反应,使得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破坏程度不断提升[1]。

1.2 农产品污染问题不断增多

在人类生存生活中土壤污染属于比较重要的污染,土壤作为地球历经千万年的进化以后逐渐衍生出的资源,一旦出现土壤污染问题,势必会造成农产品出现污染问题,最终引发一系列的新问题。如在部分区域中出现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以后,因治理效果并不理想,使得污染出现蔓延等问题,虽然表面上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是从实际上来讲由于土地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使得污染在扩散的同时对农产品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加,污染浓度提高,如部分农产品表面新鲜内部黑心等。而这也是当地土壤区域出现严重污染的重要表现,应当强制停止种植与使用,采取专业技术开展治理工作。一旦农产品污染不断增加,势必在在后期出现农业用地不断缩减,而污染所产生的反应却是不断的,不论哪一个阶段污染都会不断蔓延,速度也在不断提升。

1.3 水源污染问题明显增加

污染问题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广泛分布的,且这种环境并不是单纯局限在土壤污染层面的,还会对水源产生极大的影响,出现安全威胁等问题,所以就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土壤本身与水源密切接触,水源不断滋润土壤,而土壤对水源又具备较强的保护作用。但是一旦出现污染场地土壤环境,势必会对二者的均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且在污染物的持续渗透下,还会对水源产生影响。如在雨季受到雨水冲刷的影响,使得污染物流动速度不断提升,而污染物在进入到水源雨后又会产生新的反应,如杀死水源中的微生物、动物等,造成水土结构被破坏等,甚至还会出现元素失衡、变色等问题。随着水污染问题的不断加深,在污染过程中还会逐渐延伸到其他地区的土壤中,最终造成污染区域不断增加[2]。

1.4 资金投入量不足

目前在开展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修复治理工作时,主要是根据污染主体自主付费的方式来进行的,所以经费问题也就成为了影响修复治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修复治理工作有着长期性、综合性、复杂性等特点,加之已经出现的土壤污染又存在隐蔽性、复杂性特征,所以在投资成本方面是比较大的。但是在实际中部分污染主体受到专项经费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在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修复治理方面存在形式化等问题,并未从根本层面上解决污染问题。

2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修复措施

2.1 完善修复体系

开展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修复工作时应当从当前对修复的要求、规范等方面入手,做好修复标准体系健全工作,在深入了解污染场地土壤环境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出有效的修复措施,在提升修复速度的基础上实现恢复原有性能优势目标。因此在完善修复标准体系时应当及时开展前期调查工作,掌握污染场地具体情况,结合实际案例做好分析工作,在了解修复措施的同时制定出有效的方案,为后续标准体系完善提供技术支持,掌握风险评估等信息,为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修复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在做好内容细则完善工作以后,还需要从综合层面入手,进行全面分析与评定,掌握实际发展情况,为后续标准体系可行性、有效性开展提供支持,保障环境治理、修复等工作及时开展[3]。

2.2 完善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调查流程

在污染场地土壤环境采样分析阶段中应当从明确土壤调查技术要点入手,在做好采样位置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采样技术,实现对现场样品的准确收集,在做好存管、数量确定等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出有效的检测方法,实现对采样过程的全面记录。第一,做好采样点布设工作。在布设阶段中需要结合现场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布点方法,确保样本采集质量。如果污染情况比较均匀,则需要使用随机布点的方法,而对于在潜在性的污染区域,则需要使用专业判断方法,对于污染情况不均匀的区域,则需要将区布点法、系统布点法结合在一起。如某化工场地占地面积约为20000m2,产品为偶氮类系列为主,地块规划用作居住用地,且工厂已经进行拆迁。在开展项目施工以前,通过对土壤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在做好现场考察与采样分析基础上掌握场地土层性质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场地土层性质

通过将区域划分成50m×50m单元格,以此来做好采样点布设工作。在样品采集阶段中主要以表层、深层为主,根据土层特点确定具体深度。在面对比较复杂的土质环境时,还可以划分成不同层次,以此来确保样品采集的质量。在采集阶段中需要采集0.5m 内的表层样品,而对于深层样品来讲则需要针对布点法进行设置,一般为0.5~6m,同时还要确保采集间隔为2m,不同类型土壤应当具备一个样品。当区域存在污染问题时还可以适当增加采集数量。因此在采样调查中需要确保6m 上间隔0.5m 进行采集,6~8m 间隔1m进行采集。在设备选择中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运用劈裂、套管设备。大纲所采集的污染物存在挥发性特点时,还需要适当减少不良因素的干扰,在保障样本原装的同时避免对后续检测质量产生影响。在完成采集后还需要做好密封处理,避免出现变质等问题。在检测阶段中需要针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明确土壤中的物质情况。在风险评估中则需要做好污染物筛选值对比、雾化毒性参数分析等工作,尤其是已经超出筛选范围的样品,应当及时进行专业评估,完善评估报告,确定风险系数,为后续修复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在获取数据信息以后应当及时编制修复方案,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分析,因修复后土壤不能威胁到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所以就可以使用化学氧化、生物通气等方式,选择最为经济可行的修复方案,提升实际作业修复质量。在完成修复后还要及时进行技术检查,提出评估报告,确保修复质量满足使用要求[4]。

2.3 制定专属政策与法规

在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修复工作中应当从及时完善政策法规入手,在掌握工作重点与要点的基础上确保政策法规的针对性。因此在制定政策法规时需要从污染防治、风险管控等层面出发,明确相关内容,做好责任人、主体科学划分工作,在发现问题后应当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存在的问题。在完成政策法规制定后还需要做好责任追究工作,严禁相似问题再次出现。目前主要使用《土壤污染防治法》等制度,使得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修复质量有了明显提升。所以在完善政策法规时还需要从加大宣传力度入手,全面提升民众自主意识,清楚认识到土壤污染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农产品污染、水源污染等,在了解自身在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中的责任、作用与影响的基础上展现职能优势,实现防治与保护目标。

2.4 积极开展研究工作

在进行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修复工作时,应当清楚认识到想要解决问题就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构建完善的技术体系。所以相关部门需要做好深入研究工作,在了解技术要求、法规政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优化,主动将先进技术与经验引入到工作中,在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基础上做好改进工作,为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修复工作开展提供支持。第一,引进先进设备,丰富修复经验。通过对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此来制定出适合的我国共情发展的技术手段。第二,加强国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全面提升修复技术能力。第三,在技术研发阶段中需要做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提升效率的基础上确保科研成果能够及时运用到实践操作中。所以在现阶段发展中还需要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第四,展现信息化优势。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在完善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做好数据调查与处理工作,打造出高效的数据库系统,及时收集与存储相关信息与资料,为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修复工作开展提供支持。通过对土壤特征、污染物含量等进行分析,在深入了解与分析中实现对信息的分类存储,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基础[5]。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对土壤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就需要及时针对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做好现状调查工作的基础上找出问题出现原因,做好土壤环境修复与管理等工作。

猜你喜欢

土壤环境污染物基础
“优标”水稻体系对稻田土壤环境的影响
不同取样方式下船机污染物排放结果的研究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分析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陆克定:掌控污染物寿命的自由基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