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水稻负泥虫发生观察与化学防控技术初探

2022-07-09安福涛刘兴远赵旭许国庆

辽宁农业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化学防治成虫苗床

安福涛刘兴远赵 旭许国庆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161)

水稻负泥虫Oulemaoryzae,属鞘翅目叶甲科,为水稻局部成灾次要害虫。 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在我国有两大发生区,一是东北稻区,另一是南方稻区。尤在丘陵、山区稻田发生严重[1]。 自20 世纪70年代开始,局部地区水稻负泥虫发生为害较重,水稻产量损失较大而受到关注,其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研究陆续见到报道[1~10]。 自2000年以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对水稻负泥虫的生物学,与寄主关系,发生与环境的关系,防治技术,水稻品种的抗虫性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详细的研究与报道[11~18]。

辽宁省是负泥虫常发地区,东部山区稻田发生较重,但相关研究报道甚少,其发生状况不明确,防控技术匮乏[1,6,20]。 本研究于2019~2021年调查了负泥虫在全省的分布情况与发生程度,并于2020年在东部山区代表地点宾新县进行了全年系统观察,并以3 种稻田常用杀虫剂,按本田全田施药、参考日本国育苗厢施药防控设对应的苗床施药2 种施药方式开展化学防控技术研究[19]。

1 材料与方法

1.1 分布与发生程度调查

2019~2021年,水稻生育前期和负泥幼虫发生盛期的5 月下旬~7 月上旬,在各水稻种植区调查负泥虫是否发生及发生程度。 按每个县级单位至少调查3个以上乡镇单位,每乡镇单位至少调查6个田块,每田块随机调查100 丛水稻,查取幼虫数量。 按被害丛率和百丛幼虫量为:0,0 为未见发生;1%~3%、1~10 头为轻发生;4%~10%,11~30 头为中等发生;11%以上,31 头以上为重发生。

1.2 全年系统观察

观察时间:2020年,1~4 月和11~12 月调查稻田附近越冬场所越冬成虫及活动状况;5~10 月份,每旬调查1次成虫在稻田及附近的活动情况、稻田内及稻田附近各虫态发生情况。

观察地点:新宾县木奇镇。

观察调查方法:稻田外场所调查,选取文献资料涉及的主要场所,稻田附近田埂、田边地头荒地、旱地,多点观察,每观测点1 m2或田埂1 延长米,观察记录虫态与数量;稻田内调查,固定1 块系统观察田,面积300 m2,全年不施用任何杀虫剂,观察记录各虫态及数量,成虫观测相对多度,幼虫、卵和蛹(茧)数量调查五点取样,每点20 样丛,查取100 样丛的数量。

1.3 化学防控技术探索

试验时间:2020年6 月。

试验地点:新宾县木奇镇。

试验条件:试验地为河谷梯田,负泥虫发生重,极少化学防治。

水稻情况:试验品种为通禾885。 当地水稻生育期短,为145 d 左右。 2020年4 月下旬小拱棚育苗,6 月初人工插秧移栽。

供试药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90%敌百虫可溶粉剂,48%毒死蜱乳油(市售)。

施药方式:移栽前2 d 苗床施药和移栽后5 d 本田全田施药。

处理设置:3 种药剂2 种施药方式,加空白对照处理共7 种处理。 大区、无重复,以多点调查为重复。 处理面积150~200 m2不等。 全田施药处理药剂常规用量设置剂量。 氯虫苯甲酰胺、敌百虫和毒死蜱分别设3 000、250和375 倍液,药液量为30 L/667m2;苗床施药处理的剂量均为本田常规用量的4 倍,分别为750、62.5 和93.75 倍液。

试验过程:6 月1 日划定本田试验区,苗床施药处理。按浓度配制好3个处理药液各150 ml,每处理1.5 m2苗床,纸板隔开后手持喷雾喷匀喷尽。 6 月3 日插秧移栽,将3个苗床施药处理移栽到对应的本田试验区,多余秧苗用于整个试验区外稻田。 移栽后5 d 即6 月8 日全田施药处理,按各处理区的面积配制好药液,以By-D16 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将各处理药液均匀喷尽在处理区内。6 月23 日即全田施药后15 d 调查各处理的负泥虫幼虫数量。 调查方法:处理区平均划分为4个小区作为4 次重复。 小区内5 点取样方法取样,每样点沿2 行各查10 丛水稻共20 丛、每小区共100 丛水稻。 记录受害丛数、受害株数和总株数,记录负泥虫幼虫数量。

分析方法:按“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般方法计算株防效和虫量防效,以SPSS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处理间的差异性。 其中:

株防效(%)= [(对照平均受害株率-处理受害株率)/对照平均受害株率]×100%

虫量防效(%)= [(对照平均幼虫量-处理幼虫量)/对照平均幼虫量]×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辽宁省负泥虫分布与发生程度

3年普查过辽宁全省27个县级地点,无未见发生区;水稻主产区盘锦、营口、沈阳等地的县区大多属轻发生区,东部山区及其他山地县区大多属重发生区(表1)。

表1 辽宁省水稻负泥虫发生程度与分布 (辽宁,2019~2021)

2.2 发生与生活史观察

2.2.1 寄主及成虫分布与活动场所

普查与全年系统观察表明,以在植物上见到幼虫为害为寄主。 辽宁省负泥虫的寄主种类不多,仅见水稻、稗草、马唐和玉米等4 种,且大多分布在稻田及稻田附近的田边地头、田埂、水沟与旱地。

成虫分布与活动场所较广,但也主要集中在稻田附近。 稻田100 m 以外,鲜见成虫。 辽宁省负泥虫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稻田田埂,附近的田边地头荒地,旱地,沟坎等场所的土表越冬。 4 月下旬开始活动,水稻未移栽前均在越冬场所即稻田附近活动,大多于5 月下旬~6 月初迁入稻田为害和产卵,6 月~7 月完成当年1 代生长发育,7月中旬起开始出现新一代成虫。 新成虫在稻田及附近取食寄主植物直到10 月下旬进入越冬状态。

2.2.2 生活史图解

全年系统观察负泥虫的生活史图解如表2。

表2表明,成虫全年不同时间均可见,只有7 月中旬上代死亡大部分,新一代出现还较少时其总数量较少外,其他时间在不同场所大量可见;卵主要集中在6 月上旬至7 月下旬这段时间可见;幼虫发生时间与卵相似,稍晚,6 上旬至8 月中旬可见;蛹发生时间更晚,6 月中旬至8 月下旬可见。

表2 负泥虫生活史 (辽宁新宾,2020)

2.3 化学防控技术

2.3.1 不同处理的受害情况

表3是化学防治试验不同处理水稻受负泥虫为害的情况。 结果表明,对照的100 丛受害丛数平均为26.5 丛,而6 种处理的受害丛数均为个位数;对照的平均受害株率为8.84%,6 种处理的受害株率只有0.72%~1.83%。药剂处理均能有效减少为害量。

2.3.2 不同处理的幼虫数量

幼虫发生盛期的幼虫数量调查表明,对照平均幼虫量为128 头/100 丛水稻,6 种处理的只有10~18.25 头/100 丛(表4)。 药剂处理能大量减少幼虫发生。

2.3.3 不同处理的防治效果

由表3 的受害株率数据及表4 的幼虫数量数据分别计算化学防治不同处理的株防效及虫量防效及其差异性比较如表5。

表3 不同化学防治处理水稻罹害情况 (辽宁新宾,2020)

表4 不同化学防治处理幼虫数量调查 (辽宁新宾,2020)

表5 不同化学防治处理的防治效果

结果表明,所有6 种化学防治处理对负泥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为79.30%~ 92.19%,以氯虫苯甲酰胺的2 种施药方式防效最高,毒死蜱和敌百虫较低且二者间差异不大。 同一种药剂,以受害株率计算的株防效,苗床施药处理的较高;而以幼虫量计算的虫量防效,本田全田施药处理的较高。 药剂间防治效果的差异性是由药剂的性质及其作用方式导致的。 同一药剂不同施药方式防效的差异性是由药剂的作用时间差异所致。 而不同防效计算方法间的差异则是处理方式及害虫为害与种群数量间关系的差异所致。

3 结论与讨论

辽宁省所有水稻种植区均发生负泥虫,东部山区稻田为重发生区;负泥虫在辽宁省年发生1 代,以成虫在稻田附近的田埂、田边地头荒地、沟坎及旱地越冬,6 月中旬至7 月上旬为幼虫盛发期和主要为害时段。 这些观察结果与前人报道的全国各地均发生1 代,山区发生重和幼虫在水稻返青分蘖期为害重完全一致[1,3~5,7]。 从普查和系统观察的发生量与文献比较看[2,5,13],在辽宁东部山区其为害损失应该较大。

化学药剂防治是负泥虫类食叶害虫防治的有效手段,但目前尚无登记为防治负泥虫的药剂,负泥虫化学防治均使用稻田常用杀虫剂[2,6,10,20]。 本文以辽宁省稻田最常用的3 种杀虫剂按本田全田施药和苗床施药2 种方式试验其田间药效,结果表明,苗床施药方式与对应药剂本田全田施药方式的药效相当,且施药方便,节省农药。这与日本国相关报道的结果类似[19]。 苗床施药带药移栽是防治同期发生的稻水象甲与稻潜蝇的首选方式,也能兼治负泥虫。

辽宁省负泥虫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控技术还有待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化学防治成虫苗床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上茬水稻田选做育秧苗床的问题与防止
济宁地区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的监测与防治试验
沈阳舟蛾科成虫调查分类研究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温室育苗自动覆膜控温移动苗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