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唐宫廷的雍容华贵

2022-07-09

艺术品鉴 2022年16期
关键词:绿松石铜镜大唐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国度,大唐在当时世界上是毫无疑问的最为强大的国家。这种强大不止体现在大唐铁骑无可披靡的战斗力,也体现在它发达的经济、繁荣的文化、先进的制度,以及首都长安这座当时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这一切让后世的我们荣耀了上千年。大唐的荣耀在于贞观开元、大明宫苑,在于李白杜甫、颠张狂素,更在于人面桃花的唐朝女子。

2001 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安理工大学新校区发掘唐代墓葬一百余座,其中Ⅱ区M2 为唐王朝宗室后裔李倕之墓。

李倕,唐高祖李渊第五代后人,嗣舒王李津第二女,丈夫为宣德郎、直弘文馆学士侯莫陈。病卒于开元24 年(公元736 年),时年25 岁。根据墓葬砖质朱书墓志,记述其并无封爵,但其殷实的家境和“承富贵之裔”的身世还是可以从大量随葬品中看得出来。

李倕身上佩戴有异常华美精致的冠饰和身体配饰,显示出唐代社会对贵金属饰物的偏爱。这套完整精致的配饰包括一组冠饰组件、一组腰部装饰组件、两组腿部装饰组件。

完整的唐代贵族女子头冠很少见,李倕墓出土的冠饰让我们得以一睹其真容:头冠几乎用尽了唐代可能用到的所有装饰材料,有绿松石、琥珀、珍珠、红宝石、贝壳、玛瑙、金银铜铁等,很多金饰件下还有翠鸟鲜艳的蓝色羽毛……色彩绚烂,极尽奢华。

本页李倕冠饰(局部)

左图:复原后的李倕冠饰,使用了括金、银、珍珠、绿松石等(铜、铁、紫晶、琥珀、玻璃、象牙、贝壳、玉石)各类材料十余种,采用了铸造、捶打、鎏金等(贴金、镶嵌、掐丝、金珠、平脱、彩绘)工艺,是唐代珠宝和工艺的集大成者。(图:汉唐三三)

右图:(组图)腰间配饰

对页唐 螺钿花鸟纹平脱镜 陕西西安理工大学李倕墓出土 陕西考古博物馆藏

当年考古人员发现李倕墓时棺木已朽,尸骨尚存。这顶头冠在头颅遗骸上,冠饰及服饰配饰由大量不同材质的零散小件构成,出土时材质保存状况极差且层位复杂,对其整体提取至实验室进行清理和逐层提取,其复杂的结构得以完整揭示并复原。

冠饰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包裹发髻,由两个鎏金铜钗和多个金花钿组成,两件铜钗上各有一只展翅飞翔的金鸾鸟,上部铜钗的顶部还有一大一小两个重叠的心型金饰片,铜钗上还缠绕着几圈细金丝,金丝连接蓝水晶、红玛瑙珠和珍珠等饰件。下部戴在头上,只有从正面能看到的地方有所装点,装饰出一幅花鸟蝶舞的图案。头冠的下沿是一条横置的金筐宝钿,双重莲瓣中间点缀着精致小巧的绿松石片,宝钿下垂吊着42 枚玛瑙珍珠绿松石小花蕾,包裹着半球形的四叶鎏金铜片。该冠饰雍容贵气,承载着大唐气象。

除了这套精致的冠饰,在其墓中还出土了13件铜器,其中有螺钿铜镜两件。4 月27 日,陕西考古博物馆开始试运行,在第一展室展出了其中一件螺钿铜镜。

螺钿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瑰宝。螺,螺壳;钿,镶嵌。螺钿作为一项中国传统的工艺,选材主要为螺壳与海贝(夜光贝),贝壳本身具有特殊的晕彩,其中尤以鲍鱼贝晕彩最为强烈。所谓螺钿,是指用螺壳与海贝(主要是夜光贝,也称夜光蝾螺)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的总称。

该铜镜出土时从中部断裂,直径25 厘米,为八曲葵花形。半球形钮,钮面及镜背髹(涂)漆,并嵌以蚌片磨制的图案;钮面为六瓣花形,钮座为镂空的八瓣花形,内区为八组小宝相花图案,外区为四对展翅鸳鸯,间以四组较大的宝相花图案;周围均镶嵌细小绿松石片。

铜镜在古代虽然是一个常用器物,但这个铜镜兼具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而且螺钿工艺在镜身的应用让它在审美上更胜一筹。铜镜又称青铜镜。盛水的盆(鉴)是最早的镜子,随着合金技术的出现,古人开始了使用铜和锡或银铅等制作铜镜的历史。铜镜一般制成圆形或方形,其背面铸铭文,饰图案,并配钮以穿系,正面则以铅锡磨砺光亮,可清晰照面。

本页唐 螺钿花鸟纹平脱镜(局部)

李倕身上佩戴有异常华美精致的冠饰和身体配饰,显示出唐代社会对贵金属饰物的偏爱。特别是金饰的制作工艺极尽精致工巧,饰片边缘及底部应用的金珠焊缀工艺是将极小微粒金珠焊接到金饰片上,精致的金珠如星光灿灿,华丽效果令人称奇。其墓葬出土数量众多的精品文物,既是盛唐文化艺术、社会生活的缩影,也体现了唐人的厚葬之风。

猜你喜欢

绿松石铜镜大唐
寻迹大唐
访襄阳大唐影视城
贯穿珠宝史的绿松石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美国产的绿松石品质是最好的吗?
玩转古铜镜收藏
铜镜
古代的铜镜
绿松石收藏 红海还是蓝海?
遭遇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