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

2022-07-09王妙健

西部学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院校

王妙健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2035年我国要实现教育强国目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奠基。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强调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撑,发挥了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作用。2020年《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颁发,职业教育开始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21年职业教育大会召开,“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成为广泛共识。思政课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只有贯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理念,才能真正让思政课实践教学走进学生内心,发挥良好的育人效果。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理念的深刻内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理论品格人民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人类解放和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民性体现在教育领域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发展教育,以满足人民对教育的需求为重要方向,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弘扬。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思想是民本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汲取了儒家传统教育思想的有益成分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提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的主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高职教育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要求高职教育满足人民对更公平教育的需求,回应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期盼。

高职教育发展既要提高教育效果,同时也要满足学生、教师、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社会等对高质量高职教育的需求。要实现这一目标高职教育必须抓牢教育的育人本质,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高职教育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发展才能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困境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实境遇

国家对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十分重视,近年来陆续出台相关文件政策引导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落到细处落到小处。2015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强调落实实践教学学分,其中本科2学分,专科1学分。2018年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明确规定“在教务方面,专科思政课总学分为8,要严格落实学时、学分,从专科思政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对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提出了更为细致的要求。

思政课实践教学具备明确的发展方向,思政课教师职业自信逐步提升,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推陈出新,这些都是思政课实践教学近年来取得的成效。但从落实来看,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同学生满意、教师期待、社会认可的理想目标仍存在较大差距。

实践效果方面,许多高职院校存在片面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思想,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关系没有理顺,多脱离理论单独开展,育人作用局限在表层。实践教学机制不完备、实践教学队伍能力欠缺、实践教学考评体系不科学等困难成为制约实践教学效果的普遍短板。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则呈现出挂牌多、实践少、学生覆盖面不足的情况。

理论研究方面,高职院校同本科院校相比,将一线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研究成果的能力不足,可借鉴推广的成果较少(见表1),难以满足广大一线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需求。

表1 2016-2019年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汇总表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困境

1.高职院校学生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内生动力不足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多参照本科院校,较少立足高职学生现实生活,脱离了学生的现实诉求,没有充分发挥高职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技术应用和操作能力优势,没有同学生的生活学习兴趣点相匹配,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感、获得感、成就感较低,难以增强情感体验和激发学生参与活力。

2.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素质有待提升

学校在配套思政课实践教学领域的人才招聘、培训进修和激励机制不完备,较少引进专业的思政课实践指导教师,多由一线思政课理论教学教师队伍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实践教师队伍中存在部分教师因社会实践经验缺乏,学生管理和组织能力欠缺、知识面不广、储备不足等问题,使得实践指导无法精准有效,教师容易产生挫败感,导致思政课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被淡化、弱化。

3.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部分高职院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视还停留在宏观层面,对实践教学的关注度多侧重专业课实践教学,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的管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实践教学具体评价标准与理论教学混为一谈;考核评价主体单一;缺乏符合高职学生实际情况的评价标准;结果性考核多过程性考核少等。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三个基本着力点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

“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即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实现学生主体性作用的有效发挥必须关注高职学生成长诉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构筑符合高职学生发展需求的系统性实践教学内容,形成符合高职学生学情和本土实践资源的实践教学设计。学生通过有效参与实践,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得到对自我能力的检验和认可,实现主客观的统一。

以山西省为例,省内高职院校的生源多来自乡镇,应利用好寒暑假,常态化地开展全覆盖返乡式实践活动,以实践为桥梁,指引学生传承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了解家乡脱贫攻坚变迁。除传统实践项目外,还可设置同学生专业贴近的实践项目,将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尽可能助力家乡建设。例如,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可以为居民进行小家电维修检查,计算机相关专业可以为居民提供电脑维护等实践内容。学校应同乡村振兴对口联系单位建立乡村振兴实践教学基地,带领学生感悟乡村变化,学习脱贫攻坚精神,以职业教育力量共助乡村振兴战略。

(二)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开展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教育队伍建设是影响人才素质教育质量水平的重要因素。“欲人勿疑,必先自信”,思政课教师作为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主要实施者只有提升职业认同感,对实践教学重要性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在具体指导实践活动中起到积极的主导作用。

从思政课教师来看,要持续扩展知识结构,积累社会经验,提升组织和沟通能力,熟练掌握及时总结实践教学规律,制定可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教学指导手册,成为实践教学中敢为、善为的思政课教师。

从学校来看,既要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也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实践教学成果纳入教师晋升评优、职称评定,切实提升教师待遇。思政课实践教学应参照专业实训课的标准核定工作量,发放课时津贴,激发教师主动改进实践教学的积极性。鼓励思政教师下厂了解行业现状,熟悉学生实习以及就业环境,在实习实训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导向性。

(三)坚持以人才素质的提升作为评价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的核心标准

评价考核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提升的“指挥棒”,评价标准要以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收获程度作为评价主线,侧重过程性考核,通过前后实践教学效果对比来评价教学活动开展的实效性,考量学生在认识水平、思想素质、行为态度、理论和实际结合能力的提升程度的变化。应针对具体实践活动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例如,安排学生在实习期间采访企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评价标准应体现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学习,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导向(见表2)。学生要成为教学评定的参与者,以个人自评、组内互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的多方评价,增加学生双向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人翁意识。多维度的考核评价体系还包括对教师、实践教学整体的考核,结合来自实践教学第三方的评价,督促教师、学生、学校等不断改进实践教学质量(见图1)。

表2 采访行业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实践教学评价标准

图1 多维度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内容基本框架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具体路径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发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应从这三个方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

(一)因事而化,提高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适应性”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要扎根本土办教育,服务国家和地区发展需要。

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山西省为例,从山西部分高职院校2020届毕业生的就业区域分布数据来看(见表3),选择在本地就业的学生数量平均水平达到76.48%。大量的高职毕业生服务本地经济发展需要,因此要结合本地的经济发展实际、行业企业特点制定具有地缘特色的实践教学计划。思政课实践教学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根据不同专业的行业特点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将具有行业特色的工匠精神融入实践教学。

凸显地方文化特色。以山西省为例,山西是红色文化资源大省,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光照千秋。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质载体。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要让学生从脚下的这片土地感知革命先烈精神的伟大力量。通过红色歌曲、红色诗歌、红色故事、红色情景剧展演等多维度感悟山西红色文化,从感性认识中产生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感悟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理解。实践活动应将“四史”教育特别是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其中,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成为红色文化的宣传者、书写者,将爱家乡与爱祖国相统一,争做时代新人。

表3 山西省部分高职高专院校2020届毕业生本地就业率

(二)因时而进,体现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时代感,善用新媒体载体开展教学活动

面对“网生代”学生,要紧跟时代脉搏,充分挖掘和利用学习强国、中国大学MOOC等网络优质教学资源,辅助实践教学开展。通过两微一端、实践教学APP等渠道实现实践教学流程的规范化,利用大数据技术减轻师生实践教学的记录、统计负担。在活动开展中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处理信息,提高信息素养能力。在新媒体载体中开设常态化学生展示平台,展现学生实践活动成果,强化学习收获,以正向力量带动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优秀实践教学作品以电子化形式保留,形成优秀作品库,成为下一轮学生实践教学的宝贵学习素材。

(三)因势而新,贯彻落实“三全育人”教育理念

2018年教育部印发《“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建设要求和管理办法(试行)》,为十大育人任务确立建设标准,实践育人被提到显要位置。面对“三全育人”的全新教学要求,必须形成协同育人新格局,要以思政课实践教学领导小组统筹全校实践教学资源,发挥全体教职工育人作用,建立包括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通识课教师以及学生工作队伍在内的全员育人体系。高校要坚持开门办实践教学,邀请企业专家、大师工匠、技术能手等担任实践育人导师,大力弘扬劳动精神。高校与实习基地共同确立实践教学大纲,吸纳多元育人主体,形成协同育人体系。

双基地建设是今后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的重要途径,即实训实习基地同时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保证思政课实践基地长期稳定。高职院校专业课实践教学经过长期积淀较为成熟,人、财、物以及教学安排等方面有充分的制度保障,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借鉴对象,要将实习实训作为专业课同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的重要合作方向。双基地建设能够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优势资源延伸到思政课实践领域,同时将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到学生实习实训期间,真正做到全过程育人。“双导师”制度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形成同向同行的局面,以德技并修的育人方式实现德才兼备的育人目标。

①“双导师”制度:一位专业实习导师,一位思政实践导师。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